书城文学胜日寻芳: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庄电一踏访神州记
8043600000010

第10章 女童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

有这样一组令人揪心,也令人焦虑的数据:我国1亿多文盲中2/3是女性;200多万未入学的学龄儿童中2/3是女童;近300万失学、辍学儿童中2/3是女生!

三个2/3!这组数字充分说明女性教育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女童教育和妇女扫盲工作十分重视,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49年,我国小学女生只占小学生总数的23%,1960年提高到39%,1993年提高到46.8%;1990年全国未入学的适龄儿童中女童占81%,1993年下降到66%,下降了15个百分点。男女童入学率的差距在逐年缩小。在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女童教育已不再成为问题。

但是,女童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富地穷地之间、民族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全国女童入学率低于96%的省、自治区还有7个,在号称“全国贫困之冠”的宁夏西海固地区,回族女童入学率仅为63.3%,回族妇女文盲率高达70%,西藏的女童入学率只有40%,个别县乡女童入学率竟在20%以下。一些地区女童失学问题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有的地区,老百姓称学校为“男子学校”“和尚班”。云南省中甸县虎跳峡镇有3个自然村至今没有一名女童上过学。有关部门对14个县调查统计,女童辍学率占失学儿童的90%,有的地区竟高达97%。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童商、童贩、牧童、童工大量涌现,女童被剥夺受教育权利的状况远比男童严重。部分地区因女童就学难、妇女受教育水平低,导致母亲素质差、愚昧贫困、早婚早育多胎率高、人口过快增长,从而加重女童入学难,陷入难以走出的“怪圈”。

女童入学难、辍学率高,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一些地区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群众生活贫困是重要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山高林深、地广人稀也造成女童入学不便。而因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影响所产生的轻视教育、重男轻女思想更是女童教育的严重障碍。此外,办学形式、教学要求等方面仍有是否适合女童学习的问题,需要加强和改进的东西还很多。

女童教育是提高妇女素质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也是妇女解放的基础,而妇女解放又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女童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1994年5月,江泽民、李鹏等领导同志专门为女童教育题词。在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李鹏总理的主题报告、李岚清副总理的总结讲话都强调要重视女童教育问题。全国各地为女童教育出台了许多特殊政策并落实了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在全国广泛开展的“希望工程”也为解决女童失学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由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的、专门帮助女童入学的“春蕾计划”,正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仅1994年一年就使4万余名女童重返校园。

女童教育,是一个世界性教育问题,也是托起明天太阳的伟大事业。为消灭男女在受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现象,将女童教育提高到一定水平,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我国政府在执行《内罗毕战略》国家报告中保证,到2000年使每年女童失学率低于2%。这个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它应该得到全社会更高的重视和更多的支持。女童教育,任重而道远!

(原载1995年3月21日《光明日报》七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