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创业学绝味:一根鸭脖的商业奇迹
8025500000013

第13章

当时那家公司的竞争对手合生元已经做到上亿的规模了,可公司还是几千万的规模。为了壮大公司规模,前面提到公司有三种运作模式,老戴负责其中一种模式的操作。当时公司投了150多万元作为模式运作的推广配套资金,货卖到300多万元,虽然此时还是停留在盈亏平衡点上,但老戴判断这种模式已经成功了,因为所有的品牌建立期投入大是正常的,老戴判断觉得火还没烧到真正热,目前在业绩上很难取得非常丰硕的成果,得再添加些薪柴,投放更多的广告。但董事会不愿意再冒险,所以就决定用最稳妥、风险最小的方式。但老戴觉得这种方式做不大,只能算是做生意,做不成品牌,所以老戴和当年在蛇宝一样,与老板谈买断,风险由老戴承担。买断半年以后老戴就把它做成了全国城市样板,老戴自己一个月就能赚足几万块,日子过得很舒服。

到真正的大公司学习

后来因为机缘巧合,老戴通过朋友介绍结识了某医药企业的老总——陈总。当时这家公司是中药妇科行业的知名企业,福利好、效益高、品牌也响亮。老戴的夫人希望他找个比较安稳的工作,这样她也有面子。其实老戴也并不特别想到这家公司上班,而且陈总这人最讨厌别人托关系介绍人,所以和陈总第一次见面情景还是挺尴尬的。第一次见面时陈总说:“我马上还有事,只有十分钟,我们简单聊聊。”这意思就跟端茶送客差不多。但没想到聊了几句就对上火了,十分钟过后,再聊半小时,聊完半小时,再聊两小时,聊完两小时,一起吃饭,吃完再聊,两人一聊就是一整天,从白天一直聊到半夜,从市场聊到观念,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陈总对老戴在一些业务思路方面更是欣赏,请还不是企业员工的老戴当志愿者帮助他写促销活动计划、组织架构的重新调整、岗位职责、岗位说明书这些文案。老戴也不负陈总厚望,有些讨论几稿也通不过的东西,老戴写出来,陈总只要递交上去一次便能通过。渐渐地,陈总对老戴产生了依赖,老戴成了陈总的顾问,后来陈总干脆主动动员老戴到公司来工作。

此时老戴在湖北的生意正做到一个成长的瓶颈,管理也比较成熟了,基本上不大用操心,留下来也难以大展拳脚,于是加入了这家医药企业。对他来说,这家公司最值得他学习的地方,是他第一次接触到一个全国性的市场如何运营的平台。正式到了新公司之后,老戴先把原来公司的股份分一些给手下的弟兄,让他们继续做,让他们逐渐承担更大的责任,赚了钱他们拿大头,自己拿小头,到了2003年老戴才彻底

脱手。

刚到这家公司时,中国中药妇科行业呈三足鼎立之势,而这家企业的销售额在1.6亿~1.8亿元徘徊了三年,一直没能突破2亿元大关。老戴加入以后分管市场部,负责销售策划与管理,当时公司的广告、策划、销售、管理都是由老戴部门操刀,一个部门干几个部门的工作,在老戴和部门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在老戴加入的第二年顺利做到2.17亿元,第三年又有长足增长。

老戴的努力受到了高度的认可,当老戴来到公司的第一年年底,董事长决定发给他16万元奖金以示对他工作成果的奖励。出人意料的是,老戴竟然要求把自己的奖金一万一份全部分给部门以及合作部门的同事们,可是董事长不答应,但在老戴的坚决要求下,董事长最后决定留给老戴5万元,其余的分发给了其他人。

这次行为让老戴的下属打心底里尊敬老戴,以后对老戴的工作安排更是全力支持,当老戴协调部门人员关系时,大家都很支持他。老戴自己跟我说:“也不是说我有多高尚,你想在一家企业里,大家都看着你噻,你一个外面来的,一下子拿那么多钱,谁还跟你合作噻。”这就是老戴的大智慧,虽然失去了高额奖金,却赢得了人心。

由于老戴对企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他的年薪成了公司里最高的,甚至超过了自己的老板。除了给予丰厚的薪水外,董事长还介绍老戴到其他相关的公司去兼职,负责这家公司的策划、培训、讲课,赚了不少外快。

2004年公司上市走上正轨,成为行业第一,那时处于事业高峰的老戴渴望在公司里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进入更高的平台,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不断实现自我。他有一次跟老板谈心:“像我这样今后在公司还有没有更高的发展?”老板对老戴说:“你又不是本省人,之前没有一个外省人能做到你这个级别的,你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有人说就是这次谈话让老戴下决心创业,如果能给他一些股权激励,他可能就不会去创业了,但我觉得这也只是一种推测。我的理解是有些人天生就像蛟龙非池中物,需要自由和更大的空间,之前没有腾飞只不过是因为成长阶段不同,没有感受到环境局促而已。

就像保罗·西蒙唱的那首《秃鹰飞去了》。

我宁可

当麻雀也不当蜗牛。

我宁愿如此。

如果我能够,

我当然愿意。

我宁可当铁锤也不当铁钉。

我宁愿如此。

如果我能,

我当然愿意。

飞走,我宁可飞走,

像天鹅一样来去自由。

人被地面束缚,

发出的声音最悲,

声音最悲。

我宁可当森林也不当街道。

我宁愿如此。

若我能做到,

我当然愿意。

我宁可感觉脚踏实地。

我宁愿如此。

如果能如此,

我肯定愿意。

飞走,我宁可飞走,

像天鹅一样来去自由。

人被地面束缚,

发出的声音最悲,

声音最悲。

在这家公司工作的经历,我觉得对老戴的管理哲学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自己并没有说,但是我能够感受到。国有企业和老戴某方面的天性并不适应,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湖南这个地方又有很多人有伟大领袖的情结。别人告诉我,当时有一次老戴有机会购买一笔股权激励,也就几万股吧,并不算多,结果居然有人眼红。

后来的绝味中,老戴特别强调职业经理人队伍的专业化,而且在公司里极力避免个人崇拜,很可能与这段经历有关。虽然他从没这么说过,但是他却不会忘记这段在国企被重用的经历。

老戴的成长经历有些像金庸小说里的苦孩子,没人管,一路闯荡,混过五岳剑派、日月神教、丐帮,也拜过少林武当,既有诚朴刻苦也有歪打歪撞,学了一身各家各派的武功,终有一天该开宗立派了。

邂逅“鸭脖王”——好口味加上“看不见的管理”

2005年2月,老戴毅然决然地提交了辞职报告,准备自立门户,这年老戴已经36岁。

对于老戴辞职一事,起初并未获得批准,先是行政部门压着报告不往上交,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个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男人,拿着比老板还高的薪水,掌握公司大量的资源,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正处于春风得意之时怎么会舍得放弃这一切,说走就走呢?换作谁,都要考虑再三。当时大家都以为老戴兴许是赌气才做的决定吧?或者是想要更高的薪水?没准改天又不走了呢。所以行政部门一直扣着辞职报告不往上交。然而主意已定的老戴再三催促行政部门,最后报告还是交给了董事长。

公司管理层看过辞职报告,怎么也想不明白:论薪水还算不错;论地位也算是一方诸侯,这样的条件,一般人根本不舍得辞职,可老戴怎么突然就决定离开公司了呢?思前想后,公司决定尽全力挽留。

当时老戴的父亲瘫痪在床,老戴借故说是因为父亲的身体欠佳,必须回家照料父亲。针对老戴的困难公司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案,但面对优厚的挽留条件,老戴却婉言谢绝了。真正导致老戴拒绝的原因并不是开出的条件不够诱人,而是公司现在提供的平台已经远不够老戴施展才

华了。

任何一家公司里都有像老戴这样的员工,他们通常都是公司的骨干成员,拥有极强的工作能力,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过卓越的贡献。驾驭这样的人才像管理普通员工一样给予优厚的薪水和福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说法,一个人的需求由低往高共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5个层次,像老戴这样的骨干员工的报酬和在公司所处的地位已足够满足前4个层次的需求,他们真正要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说白了就是能够在单位中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提升自我,有足够大的平台供他们大展拳脚。

也许是在这家企业有过切身体会,老戴在绝味的用人方面特别注意给予人才广阔的发展空间,并采用经理人模式进行管理,充分放权,为人才提供一个有的放矢的平台。因此绝味的高层流动率非常低,保持在5%以内。在采访绝味负责媒介方面工作的经理时,我就好奇地问过:“为什么绝味高层管理者的人员流动率这么低呢?”她给我的回答是:“在绝味你会感到这是一个平台,一个能够让你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这种感觉很好,而且你在发挥才能的时候也能明显感觉到企业的成长,而我们就能够跟着绝味一起成长。”

把公司做成一个平台,给人才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大胆放权,任他们施展才能,这便是老戴根据自己在这家企业的经历得出的人才领导

心得。

老戴离开药企的时候办了一桌酒告别公司好友,出乎意料的是许多分公司经理都自发地跑来送行,结果本来计划只请一桌酒,最后追加了七八桌,席间很多同事都哭了,非常舍不得老戴离去。当时老戴的直接领导——陈总说:“批准你辞职可以,但不管你未来做什么我都要做你的第二大股东。”当时老戴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还是答应了,结果后来这个陈总果然成了绝味的第二大股东。

辞职以后老戴立马开始寻找创业项目,最初准备开药店,做药品生意,在上海也谈了几家医药公司做供应商。那时辞去工作的老戴时间比较自由,每隔几天都会回趟武汉老家。不少湖北人都有吃鸭脖子的喜好,老戴也不例外,当时在武汉有一家鸭脖子店生意非常兴隆,老戴有次路过也买了一些品尝,味道鲜香麻辣,十分可口,于是此后几乎每次回家老戴都会在那家店里买些鸭脖子吃,也会给亲人朋友捎上一些,有时一次买好几百元的,大家尝过之后都说好。

老戴做过餐饮行业,对这个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对食品来说,好味道是赢得消费者喜爱的关键,当时凭老戴的直觉判断这个鸭脖子店可以做大。正在寻找创业项目的老戴隐隐约约萌生了一种卖鸭脖子的想法。老戴后来跟我说:“有一定的市场消费基础,但又没有绝对领先的品牌的时候,是创业的最佳时机。”

由于是熟客,老戴买鸭脖子的时候总能够借机和店老板聊上几句。几次简单的沟通之后,老戴得知这家店的老板有个绰号——“鸭脖王”。这个老板姓李,温州人,只读过三年小学就做工了。温州人那个年代都是干吃苦跑市场的买卖。李老板跑过各地的码头,在北京和天津都卖过眼镜,赚了些钱,就在天津开了个台球厅,结果经营不善,欠了老乡20多万元的债。来到长沙,正好他一个村的老乡,在重庆学了麻辣口味的卤菜做法,在长沙做鸭脖子生意很好,他就拜这个老乡为师学卤鸭脖子的手艺,后来开了自己的店,夫妻店。他在后面一锅锅地卤,他老婆在前面一份份地卖,很快就赚钱把债还上了,还在武汉买了房,小日子过得不错。但毕竟他也不大懂什么管理思想,就是带几个老乡做伙计,没有什么营销的概念,生意维持在一个小店的规模,一直做不大。

老戴心想,自己最擅长的不就是营销策划吗?想到这里老戴觉得这是天赐良机啊,如果能与店老板取得合作,他提供配方,自己负责销售,应该可以做出点成绩来。

当时成立一家药品公司手续非常复杂,而成立一家卖鸭脖子这种食品公司却很快。并且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的休闲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在饮食方面,休闲食品在年轻人群中越发流行,麻辣食物尤其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另一方面,都市白领和学生群体消费能力越来越高,消费欲望越来越强,日益成为拉动中国消费的主力军。而在卤制品行业,当时比较有名的也不过煌上煌、久久丫等少数几家,他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但老戴觉得,他们并没有形成真正全国性的领导品牌,休闲食品行业还蕴含着更大的远没有发挥出来的市场潜力。

经过一番周密的考量,老戴下定决心,准备卖鸭脖子。因为老戴没有配方,所以他的想法是与“鸭脖王”合作,让他管理生产,自己负责销售。主意已定,老戴就找到“鸭脖王”谈论合作之事,但两人之前并不熟悉,“鸭脖王”担心老戴是江湖骗子,对老戴爱理不理。但老戴这人有个特点,只要认准了一个方向便会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见几次与“鸭脖王”沟通未果,老戴便通过其他途径,还托关系找了当地居委会一个人引介,以学习做生意为名,让哥哥拜“鸭脖王”为师,借机接近“鸭脖王”。“鸭脖王”见老戴如此执着,加上店里正逢春节期间的销售旺季,也确实需要更多人手,便答应了让他做学徒。这个决定可让戴大哥吃了不少苦头。春节前后一个月里,“鸭脖王”的小店每天都门庭若市,除此之外,店里还接到了不少公司的年货订单。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每天凌晨3点便要开始卤鸭脖,老戴的哥哥也就每天3点赶到店里工作,一直忙到夜里10点。每天干完活还得陪“鸭脖王”喝酒聊天,培养感情,每天都得熬到凌晨1点才能睡觉。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一个月,老戴的哥哥瘦了15斤,连走路都开始踉踉跄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