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与他比赛的时候,应该施展你的相当本领,先造成一个均势之局,使对方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小技,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结果把最后的胜利让于对方。对方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由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对你也有敬佩之心。
但是这个破绽要安排得十分自然,千万不要让对方明白这是你故意使他胜利,否则便觉得你虚伪。所面临的难题是起初你还能以理智自持,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再作让步,也是常有的事。或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论在神情上、在语气上、在举止上,不免流露出故意让步的意思,那就白费“心机”了。
生活中,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这种人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活得自然潇洒。论辩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掉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鸡毛蒜皮的问题争得不亦乐乎,以至于非得决一雌雄才算罢休。越是这样的人越对甘拜下风的瞧不顺眼。
“玩深沉”指的就是讲究隐藏与“心机”。其实玩深沉显示了一个人的大度。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很淡,更不消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称雄。你若是有理,却表现得谦逊,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5.坚持成熟抛弃世故
成熟是真正的“心机”,世故则是快腐烂的“心机”,玷污了“心机”的含义。做人要积德,就得要成熟而不要世故。
生活中,大多数人渴望自己早一些成熟起来,可往往却又无法分清成熟与世故的界限,陷于世故的泥坑。那么,到底怎样区别成熟与世故呢?
成熟者可以看到社会或人生的阴暗面,而不会被阴暗面所吓倒,表面沉静而内心却有一腔热血。因为面对黑暗面,既坚信希望在于将来,又执著于今天的努力。世故者也看到社会的阴暗面,但却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本质和现象。他们因为曾在事业、理想、生活、爱情等方面遭受过打击或挫折便冷眼观世,觉得人生残酷,社会黑暗。在生活中,成熟与世故的具体区别表现为:
(1)真诚与虚伪
成熟者知道社会是复杂的,因此人的头脑也应当复杂些好。遇事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不轻信,不盲从;与人交往,考虑复杂些而不失其赤子之心,“和朋友谈心,不必留心”;如果遇见不熟悉的人,“切不可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因为这样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别人,可以多听少谈,真正了解后才可以敞开交流思想。世故者由于过多地看到人生和社会的阴暗面,错误地认为人世间没有真诚可言。
(2)互助和利用
成熟者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上,坚持互惠互利、互帮互进的态度,有福共享,有难共当,患难时见真情。世故者考虑问题时以利益为先,交往的热情则同于已有用之程度成正比,即使是对同一个人也不例外。
(3)坚持原则与看风使舵
成熟者遇事头脑冷静,坚持原则,有主见,自己该干什么仍干什么。世故者观风向,看气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投人所好,八面玲珑,采取“随风倒”的处世方法。
(4)直面现实和玩世不恭
成熟者对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作敢当,有“舍我其谁”的大丈夫气概,往往小事糊涂,大事清楚。世故者游戏人生,采取滑头主义和混世主义态度,专搞中庸,惯于骑墙。他们和人可以谈天说地,但只是摆现象,不下结论,迫不得已时也有些不言而喻地说出“大家早已公认”的结论。
(5)奋进与沉沦
成熟者和世故者也许都经历过生活的艰辛、人生的磨难。但前者把挫折当成奋飞的起点,重新认识社会与自我,奋进不已;后者则或者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或者干脆对一切无所谓,企求超脱社会,也许还会同恶势力同流合污。
做人要成熟而不要世故,成熟做人,成熟办事,帮你取得成功。
6.笼络人心
一个人能量再大,也不可能包办所有的事情,因此成大事者十分注重用人之术,而笼络人心,将有才华的人为己所用便成了成大事者的一种重要手段。笼络人心便要学会攻心为上,学会从情感方面多投资,这样才能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回报。
在现代企业中,有心计的老板会和员工之间建立“崭新的家族经营”关系,就是指要像父母纠正子女的错误一样,关心职工的成长,一发现缺点就毫不留情地指出来,并把他们的潜力引导到正路上去。
下面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万家公司是以经营超级市场为主的公司,这家公司以店员精通商品知识且服务周到而深受顾客欢迎。公司经理在谈他如何管理店员的经验时说:“本公司百分之八十的职工是未婚女青年,我认为,公司有培养和教育的责任。所以,从公司的立场来说,绝不能让她们成为连招呼也不会打的小姐回到父母身边,或是连东西也不会买的小姐嫁到未来的丈夫处去。基于这个缘故,公司对她们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商品知识的教育方面,也花了很大一笔开支。我常常告诫她们:学会当一个合格的店员,不仅是为了顾客、为了公司,尤其是为了她们自己。”
这位经理不是只从公司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从女店员自身的成长出发,来教育、培养她们。为员工前途着想,员工自然会怀着感激之情,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好店员,从而为公司的前途着想。
下面这个故事是关于蒋介石的。
蒋介石平时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里面记载着国民党师级以上军官的姓名、字号、籍贯、生日、亲戚、爱好等一般人不大注意的细节。有时,他在与部下谈话过程中,很自然地问起对方的家眷等方面的情况,令部下受宠若惊,为蒋委员长的关心所感动。
第12兵团司令官雷万霆调职时,受到蒋介石的召见。谈了一段时间,蒋介石说道:“令堂大人比我小两岁,快过甲子华诞了吧,到那时别忘了通知我一声。”雷万霆一听这话,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哽咽地说:“总统日理万机,还记得家母的生日!”雷万霆自此成了蒋介石的心腹。
蒋介石还经常请一些少将以上的军官到家里吃便饭,以此来收买人心。每次的饭菜都是四菜一汤,简朴至极,作陪的往往只有蒋经国一人。这种不请别的陪客的家宴方式显得自然而亲热,简单的饭菜又给对方留下了清廉的印象。当部下叫他委员长时,他随便地说:“叫我校长好了,你们都是我的学生嘛!”如果来者不是黄埔生,他就很慷慨地说:“哦,那就到下一期登记吧!”这样做就提高了部下的身价,起到了收买拉拢的作用。
吃过便饭后,蒋介石总是提议照一张相。蒋介石年轻时曾与孙中山有过一张合影,孙中山坐在椅子上,他站在孙中山的后面。蒋介石与部下合影一律是这种模式,其意不讲自明。
当杜聿明在徐州为他打仗卖命时,他从小本子上查到了杜母的生日,立即命令蒋经国亲赴上海,给杜母送去10万元金圆券作为寿礼,并在上海举行隆重的祝寿活动。消息传到了徐州,杜聿明既喜又惊,这不仅是因为蒋委员长记得母亲的生日,而且因为不久前陈诚申请去台湾疗养,蒋介石才批了5万元。
虽然蒋介石最后兵败,东逃台湾,但他的笼络人心的策略还是十分精明的,在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7.当机立断见果敢
做事必须要有这样一种精神:当机立断者,善于观察动态,提出果断措施,弭乱于已形。如无超人之魄力,难以应付瞬息万变之局面。
当机立断,才能做成大事,犹豫不决就会一事无成。有些人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最后耽误的还是自己。而有些人则因可以随机应变而成大事。
宋仁宗时,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但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财政空虚。西夏和辽屡次犯边,致使人民起义不断,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逐渐形成。
这种社会引起的皇宫内部的斗争尖锐。崇政殿的亲从官颜秀、郭逵、王胜、孙利四人,本是皇帝的心腹,为皇帝生,为皇帝死。但是,眼看社会动荡不安,他们觉得北宋江山也长久不了,便私下里密谋,准备兴兵叛变,劫持仁宗“挟天子以令诸侯”,或直接推翻宋朝,以新的年号取而代之。他们是皇帝侍从官,容易接近皇帝,很容易达到目的。正如俗话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突破。
准备就绪后,颜秀便开始杀死军校,一路厮杀,进入延和殿,再攻杀进禁中,很快逼近皇帝的寝殿。这时,皇后正在殿内,和皇帝闲谈,夜里得知宫内发生谋变,仁宗很惊慌,便打算逃出寝殿,保全自己,皇后却立即关好门,然后派人召来都知堇守忠等人,请他们带兵护卫,确保皇上安全。不一会,颜秀等人冲到福宁殿下,斩杀宫中人,宫中见状四处奔逃,惊吓声四起,有的被斩断了臂膀,呼痛之声,响彻帝所。恐怖与惊吓的气氛,笼罩着整个寝殿。何承用怕皇帝惊恐,启奏宫人殴打小女子。皇后大声怒斥道:“叛贼在殿下杀人,皇上就要出来,你们还敢妄言启奏?”皇后知道叛贼要纵火烧殿,便吩咐左右持水准备。不一会,叛贼果然以蜡烛焚烧灯笼,再焚烧宫殿。左右持水者,迅速将火灌灭,叛贼烧殿不成。双方的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为了组织力量,打击叛贼,防止出现更大的叛乱,皇后亲自削剪宦官的头发,并说:“平定叛贼后,我要论功行赏,其凭证就是剪过的头发。”宫中宦官及宫女,都争相剪发,尽力拼杀。最后,颜秀、郭逵、孙利三人终为宿卫兵所诛杀,王胜一人逃跑,数日之后,也被抓获,立即斩杀。颜秀等人的宫中谋变,至此便彻底失败了。宫中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
面对这次突然事变,仁宗皇后善观动态,巧于措置,仓促之间,指挥若定,转危为安,终于平乱,没有惊人的魄力是很难办到的。仁宗皇后不愧为巾帼英雄。
三国时期著名的“空城计”也显示出了战略家的胆略。
公元229年,诸葛亮兴兵攻魏,命令马谡督诸军为前锋,与魏将张邰大战于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制,指挥失宜,最后为张所败。诸葛亮的兴兵计划遭到破坏,被迫退兵汉中,将马谡下狱,死于狱中。历史故事“孔明挥泪斩马谡”讲的就是这个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