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梨园风流
7956300000019

第19章

宋小鹏不知耿小卉的心理活动,仍在边讲边表演,说:“例如,《打渔杀家》中女主角萧桂英等待父亲归来时所唱的‘老爹爹清晨起前去出首’一段,表现主人公焦急盼望之情,唱腔为略见抒情性、但又不充分抒情的原板。而在《女起解》中,女主角所唱‘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因系交代情节性质而非抒情场面,所以此段唱腔为叙事性的流水板。《四郎探母》中杨四郎出场时所唱‘杨延辉坐宫院自思自叹’一段,因系抒发人物追忆往事,怀念故土的感慨情怀,所以唱腔设计为抒情性很强的慢板……”

经过此次对瞿弦的辅导性谈话,不但瞿弦,甚至连宋小鹏自己也被京剧音乐的博大与精美陶醉了。

而耿小卉却似陷入了另一种感情的旋律之中。此后一连三天,耿小卉天天都陪着宋小鹏来看瞿弦他们乐队排练,每天挽着胳膊来,挽着胳膊走。宋小鹏也习惯了,便再不介意。

此时,瞿弦完全投入到音乐创作的激情之中,已经无暇旁顾。他边向宋小鹏请教,边修改作品,边踌躇满志地幻想着这部作品将给他带来的人生辉煌——他已经预感到巨大的成功正在等待着他。后来,宋小鹏又建议在乐曲中加入少量的京剧唱段,耿小卉建议将来舞台演出时,可在背景后方二层台上安排一些京剧舞蹈造型剪影,瞿弦都一一采纳。

后来,大型京剧交响乐在京剧艺术节正式演出时,果然引起轰动,以后又被邀去北京、上海、广州及北美、西欧和港台演出近百场,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瞿弦也因此成为音乐界一颗耀眼的新星——当然这都是后话。

这段时间,耿小卉每天都同宋小鹏在一起,也每天都要去欢乐园的冯家老宅去看望冯梦梅,令母亲冯梦梅与王凤仙都十分诧异,也非常欣喜。王凤仙说:“怎么说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呀,大了,知道挂念妈妈了。”

现在,耿小卉是满脑子装满宋小鹏,见了冯梦梅也是左一个宋小鹏,右一个宋小鹏。女儿当然不知道妈妈的心思,有一天,终于把冯梦梅惹急了,她再也忍耐不住,大声呵斥女儿:“好啦 !别再在我面前提这个宋小鹏!”

耿小卉怔住了,继而瞪着一双疑惑的眼睛看着冯梦梅问:“妈,我怎么觉着,你和宋家人之间像似有点什么……不寻常的关系似的。”

冯梦梅拉下了脸,说:“我和他们家人有什么关系?”

耿小卉说:“不对吧,如果仅仅因为我三姨原来是宋小鹏的继母这点儿小事儿,你没有理由反对我和宋小鹏来往啊。你和宋家人一定还有别的关系,而且,可能还挺不一般的。”

冯梦梅说:“宋小鹏的爷爷是我们科班的老师,他父亲是我们共科的师兄,除了这些还能有什么关系?”

耿小卉仍然嬉皮笑脸,不知深浅地开玩笑,说:“这就对了,既然是师兄妹,一个科班儿,那就说不定相好过。”

冯梦梅说:“我看你是疯了,信口胡说八道!”

耿小卉却不依不饶,说:“你不告诉我,我就去问宋小鹏和他爷爷。”

后来,耿小卉终于还是知道了冯家姐妹与宋小鹏父亲宋逸鹏的一些事情。这天,她跑回冯家老宅,见了冯梦梅,便哇地跳过去,抱住了妈妈,大叫道:“哇!好刺激呀!”

冯梦梅说:“你都听说什么了?”

耿小卉说:“我听说宋小鹏他爸先和你好,可他爷爷偏偏反对,后来宋小鹏他爸才和我三姨结婚的。对不对?”

冯梦梅见女儿真的知道了自己过去与宋家的渊源,长叹一声说:“那都是几十年前的陈芝麻烂谷子了,不许你到处去讲。”

耿小卉与冯梦梅亲昵着,说:“妈,我已经长大了,有些事我也该知道了,我也有权知道当年爸爸、妈妈是怎样生活的。”

冯梦梅抚爱着女儿,说:“是啊,你是长大了。那时候,我还没有你现在大呢,只有二十岁……”

耿小卉说:“那时,你真要跟宋小鹏他爸结婚,也许我就该是宋小卉了吧。”

冯梦梅拿这个女儿毫无办法,便说:“你又在胡说了。”

耿小卉忽然又说:“多亏我不是宋小卉,不然……”

冯梦梅问:“不然什么?”

耿小卉脸红了红,说:“没什么。”转而,又说:“原来你不愿让我和宋小鹏来往,是恨小鹏他爷的封建家长作风,对不对 ?可是,我可不像你那么好欺负,他敢阻拦我和小鹏的事儿,我就敢把他的山羊胡子揪下来!”说完对冯梦梅做个鬼脸,便跑走了。

这天,宋小鹏被耿小卉拉去听瞿弦的最新修改稿的排练,可不知为什么瞿弦全无乐感,仿佛音乐之神已不翼而飞,一个乐句连续三次都演奏错了八分之一拍。他对乐队挥挥手说:“今天就到这里吧,不排练了。”

乐队散后瞿弦蹲在地上双手抱膝,沉默无语。

耿小卉走过去,用一只手抚弄着他的头发,问:“你怎么了?”

瞿弦一把拨开她的手,站起来面对着她吼道:“你滚开!”

耿小卉说:“冲我发什么火呀?”

瞿弦说:“我就是要冲你发火,就是冲你!”

耿小卉看一眼宋小鹏,然后对瞿弦说:“我明白了,你是嫉妒,你吃醋了,是不是?”

瞿弦吼道:“对,我嫉妒,我吃醋,我再也受不了啦 !”说罢转身冲了出去。

宋小鹏要去追他,却被耿小卉拉住了。

宋小鹏说:“他今天怎么了?”

耿小卉笑笑说:“他在吃你的醋呢。”

宋小鹏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他在吃我的醋?”

耿小卉说:“是呀,他知道我爱上你了。”

宋小鹏不由笑了,说:“你爱上我了?”

耿小卉说:“是的,我是认真的。”

宋小鹏久久地看着她,忽然也吼了一声:“上帝呀!”吼完也转身而去。以后,他再没有去看乐队排练。

三天之后的一天黑夜,有人敲门。宋小鹏开门一看,竟是耿小卉,他怔住了:他盼着她来,却又怕她来。

耿小卉说:“怎么,不打算请我进去么?”说着,她已经跨进大门,走到前面去。

宋小鹏怕惊动上房的爷爷宋菊元和东房的陆老外婆,只好把耿小卉让到西房自己的住处。进门后他问:“你来干什么?”

耿小卉说:“这要问你呀。为什么这几天你没去音乐厅,也没有去找我?”

宋小鹏说:“我不想去。”

耿小卉说:“是不想,还是不敢。”

宋小鹏说:“随你怎么说。”

耿小卉说:“你不要把我想象成对谁都可以说‘我爱你’的那种女孩。我爱你,确实是认真的。难道你就一点也不爱我么?难道我就这么不可爱么?你看着我。”

耿小卉今天穿了一件绿色的薄纱连衣裙,隐约显现内里的胴体,非常性感。

宋小鹏尽力回避着耿小卉,嗫嚅说:“我们是……根本不可能的。”

耿小卉问:“为什么?就因为你和那个美国侨女订过了婚?”

宋小鹏说:“要不然,我爷爷也不会接受你,你太疯。”

耿小卉说:“看来你是个乖孩子,可你爷爷不接受我是没道理的。我们又没有血缘关系,更不存在辈分的关系。我疯是我的个性,他干涉不着!”

宋小鹏说:“他还痛恨你爸,不愿与他做亲家。”

耿小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可你怎么想呢?”耿小卉突然问宋小鹏:“因为恨耿若渔,就连耿小卉也不喜欢吗?说实话!”

宋小鹏几乎是在哀求耿小卉,说:“小卉你走吧,真的,你走吧,我是不会……”

耿小卉说:“我既然来了,就没打算走。”

宋小鹏心里暗叫了一声:“天!”然后故作生气,说:“好,你不走我走。”

宋小鹏果真就走出了房间,独自在院中站了许久。后来,他又回来了,见耿小卉不知从哪儿弄来一瓶酒,正坐在桌边一人独酌。见他进来就招手说:“来,你也喝一杯。”

宋小鹏平时不喝酒,出于应酬不得不喝时也喝一点,但颇有节制。可这会儿面对耿小卉那双火辣辣期待的目光,他知道不喝是过不了关的,便走过去给自己倒了一大杯,咕嘟嘟一口气灌了下去,接着又一杯接一杯地,一直喝到酩酊大醉。

耿小卉却颇有酒量,半醉半醒,将他扶至里间床上,为他脱掉了鞋袜和外衣,看着面前这个自己疯狂爱着的男人,即使是在酒醉之后的梦中,也依然那么潇洒、那么深沉……就渐渐把持不住,身上像着了火,不顾一切地扒光了他,也扒光了自己,扑了上去……

苦瓜和尚起床甚早。每天,杨月樵领着秋女来到小松林的时候,苦瓜和尚已经在扫山门了。有一只火狐狸在他身边转来转去。

早晨的空气凉丝丝的,清新、湿润。

杨月樵和秋女先喊嗓子,同时在树杈上耗腿,然后踢腿、下腰、涮腰等,把身子都活动开了,杨月樵就开始给女儿抠戏。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抠一会儿后,又闪在一边看女儿练一会儿。秋女是极聪明的女孩,悟性又好,所以总是一次到位。

苦瓜和尚扫过了山门,诵过了经,就来看秋女练功。

苦瓜和尚和杨月樵并肩而立,看秋女在场子里操练。

秋女常常觉得苦瓜和尚就像个考官似的,在用异常挑剔的目光审视着她的一招一式。今天,杨月樵又问他:秋女有进步吗?苦瓜和尚却告诉杨月樵,秋女是用身练,而没有用心练。

“她没有用心。”苦瓜和尚说,“她像是在照猫画虎,只把你教的东西重复一遍,却没有用心去揣摩和领会。”

“你说得对。”杨月樵叹着气,“这丫头的心思,不在戏上。”

秋女知道爸爸与苦瓜和尚在说自己,她不明白爸爸怎么会同这个和尚交上了朋友。

秋女认识这个和尚至少也有十几年了。

那时,爸爸就坚持每天带她来这块离古庙不远的空场来练功。苦瓜和尚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就一直看着杨秋女练功。从最初的启蒙功,到现在的种种技巧,她的成长过程,他都一目了然。

可是,有一点让秋女不明白,既然爸爸与和尚是朋友,在他们父女面前这和尚为什么老是戴着面纱?和一个戴着面纱的人交往,心里多没底呀!

为此,在刚见到他的时候,秋女总是有些害怕。后来,她发现这个苦瓜和尚是个挺不错的人,除了不愿让人看见他的脸以外,别的没什么可挑剔的。而且,她和爸爸同时发现,这位和尚竟然懂戏!不但懂,还是个行家。后来听他个人说学过几天戏,但从不多说学戏的情况。

后来,在她练功的时候,苦瓜和尚往往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二。更让秋女惊讶的是,苦瓜和尚点拨她的,有时比爸爸来得更为精当和准确!还有,秋女凭着直觉感到,苦瓜和尚在关心她,像个慈祥的长辈,让她觉得亲切和温暖。尤其是他的那只狐狸,更是对秋女百般亲热。它是有灵性的动物呀,知道把主人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

平日,在秋女练功时,它静静地卧在草丛之中,眨着眼睛看着她。等她练完了,它就一跃而起,去同秋女嬉闹。

每当此时,秋女就听见了苦瓜和尚的笑声。

秋女和狐狸嬉闹着,苦瓜和尚与杨月樵喝着茶。

在练功场的边上,苦瓜和尚安置了一张石桌,三方石凳。每次杨月樵给秋女说戏时,苦瓜和尚都会沏好一壶香茶备在那里,等到杨月樵父女出了一身透汗,茶也正是不凉不烫,刚好解渴。

现在,杨月樵与苦瓜和尚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这时候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就像是一只啄破了蛋壳的小鸡雏,毛茸茸的,令人惊喜和感到可爱。

天渐渐光亮起来,杨月樵的心却渐渐阴暗下去。这其中的原因,苦瓜和尚也略知一二。

杨秋女越来越不愿意练功了,其实从戏校毕业分配到京剧院那天起,她就下决心不再练功了。因为从小到大,她付出的汗水太多太多了。可又怎么样呢?她从戏校毕业分配到京剧院不到半年,京剧院便已是有名无实了,杨秋女只领过两次百分之七十的工资和两次百分之三十的工资,就再也没领过工资。尽管她自己心里也有数,以她的先天禀赋和她当时所达到的艺术造诣,不要说在浑阳市,就是在全国梨园界,也是出类拔萃的。只要再稍加一把劲儿,再有机会登登台,很快就会一鸣惊人,在北方,甚至在全国梨园界脱颖而出,奠定自己梨园新秀的地位。可是,全国各地京剧院团,一个接一个下马,被“零售”、“批发”,眼见“库存”已大大下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京剧院垮了,演员还谈什么练功?

杨秋女深悔当初听父亲话,考了戏校,以致陷入今天的尴尬。她把自己称为过时的产品,预料早晚要被削价处理。

可杨月樵坚决不同意女儿的看法,始终坚持他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京剧的衰微,主要是自身问题,而市场因素、时代因素都是次要的,非决定性因素。他说,任何艺术种类,如果只是继承传统,而不再创新,它就失去了活力,生命之树也即将枯萎。他进而认为,现在京剧之所以显得委顿,就是缺乏创新的缘故。缺乏创新的表现之一,就是现行梨园行业制度的不科学造成不再产生新的艺术大师,因而多年以来没有不断诞生新的流派。所以,他主张改革现行管理制度,组织上实行以院、团为单位的明星挑班儿制,管理上实行以法律为准绳的政府监督制,机制上实行不养、不税政策下的股份合作制,艺术是实行公平竞争条件下 的新科举制等等。

杨月樵想象着他的女儿杨秋女就像一颗新星,只要给她挑班儿的机会,她就会在众人的瞩目下冉冉升起。他等待着那个时刻的来临,他觉得那个时刻已经不远了。因为他知道,秋女什么都不再需要,仅仅需要一些走上舞台的机会,就足够了。而这个机会已经出现了,那就是冯雪梅回乡省亲所刮起的京剧旋风。杨秋女这颗新星,就应该在这次旋风中升起。

于是,他加紧了对秋女的训练,他计划着再用两个月的时间,让秋女学完杨家所有的家传绝学。而且,他打算在适当的时候,领着女儿去紫竹庵,拜见一下妙月师傅,请她给秋女指点一二。因为她毕竟曾是北方四大坤旦之首。做完这一切,他的心事就了却了,做父亲的责任和义务就完成了。那时,他的身体可能也……可就在这时,秋女却对练功表现出了空前的怠倦。

那天早上,杨月樵照旧领着秋女到松林寺外边的练功场上来练功,秋女像没睡醒似的,懒懒地做着各种基本功动作。

夏天的清晨,空气清新而湿润,树林子里迷漫浓郁的草木的气息。

杨月樵站在练功场地边上,把脸扭向别处,不让自己看见秋女,因为她踢腿、下腰那种懒洋洋的样子实在让他生气。

不远处在树林子里,苦瓜和尚的那只火狐狸在独自嬉戏,它时而跳起来,时而隐在青草中,湿漉漉的早晨让它愉快。

杨月樵回头看了看秋女。

秋女正呆呆地望着远处。

杨月樵越加生气了,大步离开了练功场。这个场子,就在松林寺寺墙的外头,苦瓜和尚常到这儿来看他们父女练功,久而久之,从寺门到这个小练功场之间,被苦瓜和尚踩出了一条小毛道。小毛道被碧草覆盖着,若隐若现。

杨月樵沿着这条小道向寺里走,草尖上的露水珠弄湿了他的裤管。

苦瓜和尚站在山门前,透过他眼前的黑色纱罩,正望着辽阔的山野。

北方夏季的山野,绿色浓郁得近乎黏稠。野草铺开一派碧波的汪洋,夏季的风刮起来时,像海浪那样此起彼伏。在沼泽地上,苇草比人还高。高大的苇草把沼泽地分割成若干零星的“湖泊”。在苦瓜和尚站立的这个位置上看下去,这些零星的湖泊发出白色的光芒,而被苇草覆盖的地方则像是沙漠中的绿洲。但这绿洲是可怕的,要是有人走上去,很快就会陷落,只一眨眼,人就不见了,只在沼泽中冒几个气泡。苦瓜和尚每每凝望着这片沼泽,他想它多像人间的大千世界啊。

杨月樵走上石阶,苦瓜和尚看看他,也不打招呼,反身进了寺门。

杨月樵在后面跟着他。

两人进了寺院,坐在一张石桌前。石桌四周有木架搭成的架子,上面爬满苦瓜藤与叶。这种植物,北方称之为癞瓜,因其绿皮上附着许多疙瘩,像癞蛤蟆的皮。正值夏令时节,癞瓜秧蔓已经成势,正在开花。

苦瓜和尚对栽种此物情有独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