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旦加速器的回忆
现代物理研究所 陈炽庆
有关复旦的加速器,我作为一名设计制造加速器的一分子,以亲身经历来谈谈它的发展过程。
1958年11月经金兆良同志安排,我提前毕业,加入了侯旅适领导的静电加速器的研制组。那时没有节假日,每天从白天干到黑夜。我画过图,就是把从北京原子能所临摹的草图,画成加工图 ;也跑过器材和联系加工。大跃进时期,物资紧缺,连几瓶丙酮乙醚、几颗电石也得自己去买,氟里昂得去冰箱厂商购,买变压器,得有漆包线,要漆包线得有电解铜,要买电解铜得先有市主管部门的批准 …一次深夜,错把海宁路当成海伦路,敲开门的竟是服装店,闹了个尴尬的笑话。我们处理过翻砂体的表面,磨平加速管用的玻璃圈。经过两个月的奋战,于1958年底把加速器主体安装在100号,房高不够,就把楼板凿了个大洞。随后进行调试,我负责抽真空,为解决漏气,曾多次得到华中一先生的指点和帮助,所用的真空泵和测量仪也是电真空实验室和校工厂的产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加速器仍不能正常运转,所以从1960年下半年起就酝酿改建,此议得到高教部支持,并预定200万元用来改建加速器。稍后在国家科委召开的锦江饭店会议上,我校的加速器改建连同外单位两台加速器一起被列入二机部军工产品计划,下达给上海先锋电机厂生产。外单位的按苏联2。5 MEV型加速器图纸生产,预定单价500万元。我校的加速器由高教部拨120万元给先锋厂,图纸由我们自行设计,先锋厂认为这是非标准产品,不肯承担加速器束流能量等指标,只能以部件组装出厂。
为改建成立的设计组成员有陈炽庆、王潜智、陈兴华、吴培椿、汤国魂、谈性堃,负责加速器及附属配件的设计,总支书记徐余麟要我 (笔者 )任组长,并关照,改建时要利用已有的大钢筒和保留中间电极。
几经周折,我从上海电缆厂借到了加速器电场设计的原文,凭着字典自学,向倪光炯先生请教,克服了英语、数学上的难点,掌握了加速器电场计算方法。首先是加速器的总体设计,在预定指标为3。0MEV时,经计算确定加速器主体各部件的尺寸和数量 (设计中考虑过中间电极使用的可能,但运转中从未用过 )。再者是加速器主体上的均压环,计算表明,与圆形截面相比,椭圆形截面的均压环的电场性能要好得多。设计方案形成后先向加速器组汇报,并经副系主任杨福家审阅,将指标由3。0 MEV改为2。5~3。0 MEV。1961年底,由我和王潜智赴京向高教部和国家科委汇报,并通过了北京原子能所加速器专家叶铭汉、陈鑑樸的审查。
那时,陈炽庆、汤国魂、陈兴华、吴培椿去先锋厂上班,王潜智 (加速器实验室负责人 )负责厂校协调。先锋厂由总工周启章牵头,具体协作的是王顺发、肖玉贵、沈法良等。我们四人除设计绘图外,还参与关键部件的试制,加工工艺和工夹具的商定设计,产品加工流程中的质量监控和出厂验收等等。组内我负责加速器的总体设计,它与建筑物的衔接,拟定零部件出厂标准和明细表。为防出错,由汤国魂绘制1∶2的加速器总装图。他还负责设计磁分析器和磁环境。吴培椿负责输电系统的设计和考虑加工工艺及工夹具方面的问题。陈兴华设计加速管及考虑加速器运行时的稳定性。谈性堃则负责设计离子源系统及高压电极内各部件的安排等。几年内我们共绘制了大小图纸六七千张。
我们的特色设计是椭圆形截面的均压环,椭圆的长短轴之比是40∶16。4,市场上没有椭圆管,就找上海永鑫无缝钢管厂,该厂全国劳模潘阿跃的技革组答应和我们一起试验,用圆管拉制椭圆管。为了质量,我们四人硬是用锉刀、砂皮,把钢管表面的砂眼、锈蚀、擦痕等磨平打光,拉管的模具也经过多次改进,终于在1962年除夕深夜拉出了合格的椭圆管。我们又和先锋厂一起商定了均压环的加工工艺和相应的工夹具,使均压环成品形状正确、尺寸精密、镜面反射,因而对加速器电压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
解决了诸多难点之后,先锋厂从1963年起大批投料加工我们的加速器。与此同时又多方努力,校内原有的加速器也开始能在较低能区做些实验,其间我和汤国魂参与了磁分析器的调试,并联机成功。
加速器改建经历了5年,1965年10月加速器及附属配件,从先锋厂运回复旦,两个月内完成老加速器的拆卸和新加速器的安装,于1966年1月一次运转成功出束,分析器后的弯管束流40微安,能量为2。5MEV并逐年提高。最高稳定能量达3。0MEV,且能在0。4—3。0MEV范围内连续可调。此后它运转多年,为培养科学研究人才,为学科建设、中外学术交流作出了众多贡献。作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大科研设备,它接待了许多国内外嘉宾的参观访问,为复旦和祖国争了光。
这台加速器的加工费用约85万,校内各种配套也不过20万,是先锋厂加工的几台加速器中投资最省的。北京原子能所的加速器,于1958年建成,能量为2。5MEV,但它的许多零部件是从国外购进的,我校老的加速器就是参考它来设计的。我校改建的加速器是我国第一台完全自行设计、由国产材料生产的加速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的性能是国内最好的,也优于从苏联进口的2。5 MEV型加速器。它在高电压、高气压和高真空状态下运行,性能优异。1977年12月荣获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
回想汗洒加速器的年月,我仍深感欣慰。那种踏实苦干,不为艰苦条件所束缚而敢于创造的那股劲,今天想来,仍使我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