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成语故事·第三辑
7850200000009

第9章 八画(2)

皮日休是唐朝末年着名的文学家,20多岁时就已经相当出名了。只是他左眼角下塌,容貌不端正,比较难看。但他博学多才,诗歌和散文也很有特色。

公元866年,32岁的皮日休被推荐到京城长安去参加进士考试。他在城东南的永崇里只住了10天,文名就传遍了长安城。由于他不愿奉承权贵,得不到他们的引荐,结果没有考中。

考试落第后,皮日休回到家乡,把自己所写的200多篇诗文编成十卷,定名为《皮子文教》。第二年,他再次进京应试。

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礼部侍郎郑愚。他看了皮日休的文章,非常欣赏,在发榜之前,就派人把他叫到府里来会面。

郑愚原来以为,皮日休的文章写得这么出色,相貌必定清秀端正。不料一见面,发现他左眼位置不正,看上去不太舒服。于是用嘲笑的口气问他:

“你很有才学,为什么一只眼睛长得不相称?”

皮日休对郑愚的问话非常不满,立刻反唇相讥道:

“侍郎可千万不能因为我这一只眼睛,而使自己两只眼睛都丧失眼力啊!”

郑愚显然被皮日休的话刺痛,因此做了小动作。发榜时,皮日休虽然中进士,却是最后一名。

后来,皮日休在长安做了一个时期的小官。他看到朝政腐败,天下即将大乱,便写了许多揭露社会现实黑暗的文章。

玩火自焚

【释义】比喻做坏事,干害人的勾当,最终将自食恶果。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

州吁当政后,一方面残酷地搜刮百姓钱财,一方面拉拢宋、陈、蔡等诸侯国一起攻打郑国,借以树立自己的威望,转移国内百姓对他的不满情绪。

鲁隐公得知州吁弑兄篡位的事后,向大夫众仲道:

“依你看,州吁这次夺权能够成功吗?他的国君位置能长久保住吗?”

众仲摇摇头,说:“州吁依靠武力兴兵作乱,给百姓带来灾难,百姓决不会支持他。他如此残忍凶暴,没有一个人愿意跟随他。众人反对、亲信背离,要想取得成功是不可能的。”

接着,众仲又换一个角度说:

“兵,就像火一样。一味地用兵而不加以节制,结果必然自己烧死自己。依我看,等待他的必将是失败的命运。”

果然,不到一年,卫国人忍受不了州吁的残酷统治,在陈国的帮助下,杀死了州吁。

取长补短

【释义】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上》。

战国时期,滕文公当滕国太子的时候,有一次出使楚国。他路过宋国,拜见了孟子。孟子同他讲了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

太子从楚国回来的时候,又在宋国拜访了孟子。孟子说:“您不相信我的话吗?天下的真理只有这么一个,成汲是个勇士,他曾对齐景公说:‘你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你呢?’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渊曾经说过:‘舜是什么样的人,我也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都可以像他那样。’公明仪曾说:‘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也是应该信赖的。’现在的滕国,假若把土地截长补短,周边之长也将近50里,只要实行仁政,仍然可以把它治理成为一个很好的国家(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成语“取长补短”即由“绝长补短”演化而来的。

取而代之

【释义】表示夺取别人的权利和地位,由自己代替。也用来指用某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秦王朝。

有一年,秦始皇出外巡游,他带的随行人员很多,前呼后拥,气派非凡。他车驾所到之处,都有许多百姓围观,大家都想看看始皇帝的风范。

在秦始皇到达会稽渡过浙江的时候,照样又有许多人围着看热闹。在这些人当中,有两个楚国人,一个是项羽,另一个是他的叔叔项梁。项羽的祖辈一直都是楚国的大将,他的祖父就是楚国着名的大将项燕。秦始皇灭了楚国,项燕也战败自杀了。所以,项梁和项羽都非常仇恨秦始皇,立志要推翻秦朝,为项燕报仇。

这回项羽见到了秦始皇的车驾,怒火就上来了,他指着秦始皇的车驾对项梁说:“这个秦始皇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可以夺了他的皇帝位,自己当皇帝!”

项梁听了,吓了一大跳,赶紧捂住项羽的嘴巴,又往身旁看了看,幸好大家都一心去看秦始皇了,没有人注意到项羽说的话。项梁小声对项羽说:“你疯了?在这种场合乱说话!要是被别人听见,这可是要灭族的罪!”说完,他急忙拉着项羽挤出人群,回家去了。

过了不久,秦始皇死了,他的小儿子胡亥在赵高的帮助下继承了皇帝位,称秦二世。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老百姓们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项梁和项羽也趁机起兵,加入到起义军的行列中来。

后来,项羽成为各路义军的领袖,推翻了秦王朝。最后,他与刘邦争夺天下,在楚汉战争中失败,自刎于乌江。

丧心病狂

【释义】丧心:指失去理智;病狂:生了疯狂病。比喻丧失理智,言行错乱,好像发了狂似的。也形容残忍到极点。

【出处】《宋史·范如圭传》。

做为北宋大臣的秦桧没有在金人面前保持一国大臣原有的风范,反而向金臣服。回国后,同样得到了宋高宗的庞信。

从此,秦桧青云直上,官做到宰相。他对宋高宗说:

“陛下如果决定同金人议和,只需同臣一人商议此事,不许群臣干预,则大事可成!”

秦桧还不断网罗主张投降的官员,迫害主战的官员,从而引起许多大臣的谴责,老百姓也对他非常憎恨。

一次,金朝派使臣来南宋会谈议和条件。使臣依仗金朝军事力量强大,行动举止傲慢,向南宋提出了无理的要求,遭到主战官员的一致反对。但是,秦桧却主张接受。

当时,校书郎兼史馆校勘范如圭也主张拒绝与金人议和。他同秘书省的一些同僚商议后,准备联名上书高宗,反对屈辱求和。奏章写好后,其他人怕秦桧打击报复,一个个打起了退堂鼓。于是,范如圭就独自一人给秦桧写了一封信,指责他的卖国行为。信中写遣:

“你秦桧如果不是丧失理智,言行荒谬,像发了狂似的,怎么能干出这种可耻的丧权辱国的事来呢?你这样做必将遗臭万年,永远受到子孙后代的唾骂!”

卧薪尝胆

【释义】卧薪:睡在柴草上。尝胆:品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勉,奋发图强。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时的吴、越两国战争不断。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被越国打得大败,并且射伤了阂闾。

阖闾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夫差说:

“一定不要忘记仇恨。”

两年以后,越王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兵马,要向越国报仇。便想先发制人,趁吴国没有发兵之前,先攻打吴国。范蠡谏阻说:

“主上切勿盲目行事。我听说武器是一种凶器,发动战争是违反道义的事,武力争斗是处理政事的下策。违反道义,喜欢动用武力,在战争中去冒险,是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勾践武断地说:“我已经决定了,不必再更改了。”于是发兵攻打吴国,吴国以它全部的精锐部队抗击越国的进攻,在夫椒大败越军。

勾践和他剩下的五千兵众退守于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吴军将它团团包围。

越王勾践悔恨交加,对范蠡说道:“我因为不听您的劝阻,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不知如何是好。”

范蠡建议说:“我们派人去向吴国赔礼道歉,送去厚礼,请求讲和,如果他们还是不答应,便把整个国家连同我们自己都交给吴王,让他得到极大的好处。”

越国便派大夫文种到吴国去请和。

文种通过一番情真意切的表白,吴王有些动心,想要同意讲和,但伍子胥力劝吴王不要答应,而应该一举灭掉越国。

勾践见求和不成,便打算豁出去:杀掉妻子,烧毁宝器,然后与吴国人以死相拼。文种阻止勾践这样做,并说:

“那吴国的太宰,为人贪财好色,可以用重利诱使他替我们说话。”

勾践让文种秘密地给太宰送去美女和宝器,太宰果然收下了,并将文种引见于吴王。虽然伍子胥一再坚持灭越的主张,但因太宰在吴王面前多方替越国说好话,吴王终于撤兵回国。

越国虽然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但越王却受尽屈辱,整天为吴王夫差养马。越王勾践回国以后,日夜焦心苦想,为了磨励自己报仇复国的意志,他放弃了安逸的生活。据说他睡在柴草上,并“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在座前悬一苦胆,一起一坐都抬头看着苦胆,一饮一食都要尝尝胆汁的苦味)。”每次尝到苦味的时候,还要大声对自己说:

“勾践!你忘了会稽战败的耻辱了吗?”

与此同时,勾践亲自种田,夫人织布,衣食极为简朴。他礼贤下士,关心百姓疾苦。重用大夫文种,将全国政事托附给他管理,派范蠡到吴国作人质。

二年后,吴国放回了范蠡。

经过几年的休养和整顿,勾践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出兵伐吴,一举打败吴国,报了以前的仇。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释义】比喻不允许别人侵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出处】宋·岳珂《宋史·徐铉传》。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史称宋太祖。但当时全国还未统一,一些割据势力还在兴风作浪。赵匡胤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先后攻灭了荆南、湖南、后蜀等国。

公元974年秋天,赵匡胤为了寻找出兵南唐的借口,派大臣去宣召李煜冬天到都城汴京来朝见。李煜怕到了那里会被扣留,便称病不去。

赵匡胤有了借口,就出兵十万征讨南唐。李煜一面组织防卫,一面派人向北宋交纳钱财,并派擅长辞令的大臣徐铉去恳求宋太祖停止进攻。徐铉到汴京后,立刻朝见宋太祖,恳切地对他说:“我们是小国,你们是大国。小国服侍大国,就像儿子服侍父亲一样,能有什么罪过,陛下为什么还要讨伐呢?”

宋太祖直截了当地说:“不必多讲了。江南有什么罪过?是没有什么罪过。但自古天下一家,在自己睡觉的床边,怎能容许别人熟睡打呼噜呢!”

杳如黄鹤

【释义】杳:无影无声。像黄鹤飞去一样无影无声,表示一去不复返的意思。

【出处】唐·崔颢《黄鹤楼诗》。

在长江岸边武汉市蛇山,有一处着名的古迹——黄鹤楼。关于黄鹤楼,还有一个美妙的传说:

从前有个名叫荀环的人,有一次他在楼上游玩休息,忽然看见西南天空云朵散开,不知是什么东西由云端飘然而下,转眼就飞到楼上。原来是骑着黄鹤的仙人从天而降。荀环走上前去,与仙人攀谈起来,天文地理、国家百姓,无所不说,彼此都很愉快。不久,仙人告辞,骑上黄鹤,腾空而起,一眨眼便消失在云彩之中。

后来,唐朝诗人崔颢根据这个传说,为黄鹤楼题过一首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人根据崔颢的诗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引申出“杳如黄鹤”这一成语。

杯弓蛇影

【释义】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作蛇。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己惊扰自己。

【出处】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在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设宴招待主簿杜宣。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认为饮下的酒中有蛇,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仔细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

“你说的杯中的蛇,我现在也看到了,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现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事实真相后,疑虑立即消失,病也很快就好了。

松筠之节

【释义】筠:竹子。节:节操。指具有松和竹那样的坚贞节操。

【出处】唐·魏征等《隋书·柳庄传》。

北周宣帝宇文赟于公元579年病死,宇文阐继位,史称静帝。由于宇文阐幼小不能处理政事,由史大夫郑泽和御正大夫刘防以此为借口召杨坚入朝,这样朝中大权落在了杨坚之手,杨坚刚刚掌握大权,政局不稳,人心难服。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反对杨坚,各州郡也纷纷响应。与此同时,雍州牧毕王宇文贤和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赵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膛王宇文逌等六王也先后到达长安,密谋对付杨坚。

杨坚处于内外交困之中,然而他深谋远虑,先是杀鸡骇猴,除掉毕王宇文贤,对其他五王则不再追究,反而让他们享受“剑履上殿,人朝不趋”的特殊礼遇,以避免矛盾激化。对各州郡,也以礼相待,稳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