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成语故事·第三辑
7850200000002

第2章 七画(2)

一天、两天都没有动静,周瑜认为这次诸葛亮必死无疑。不料到了第三天凌晨,诸葛亮趁江面上笼罩着大雾,下令将草船驶近曹军水寨。他和鲁肃一面在船中饮酒,一面命令士兵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攻打曹军的样子。

曹军大惊,以为敌人趁早晨大雾来进攻,由于江面上看不清楚只好用弓箭来迎故。

等到太阳初开、雾散之后,诸葛亮下令各船迅速驶回。这时,二十只船的草人上已经挂满了箭,远远超过十万支。他又让各船士兵齐声高喊“谢丞相赠箭”。等曹操明白真相时,诸葛亮的草船已经驶了二十多里,无法追赶。曹操懊悔不已。

鲁肃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以后,周瑜大吃一惊,感慨万分地叹道。

“诸葛亮灵巧的心思已达到神奇的程度,我不如他。”

励精图治

【释义】励,振作。振奋精神,力求治理好国家。

【出处】汉·班固《汉书·魏相传》。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死去。他没有儿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权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便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胡作非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尽责,很符合宣帝的心意。

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大展宏图,励精图治,知人善任,各司其职,国家很快强盛起来,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远交近攻

【释义】指交际远国,而攻伐近邻之策略。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秦策》。

战国时代,秦昭襄王就当前形式和治国要领向当朝宰相张禄请教。

张禄说:“今日论起秦国的地位来,哪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天然屏障呢?论起秦国的兵力来,哪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兵车,这么强大的士兵呢?论起秦国的老百姓来,任何国家的老百姓也没有这么遵守纪律,爱护国家的!除了秦国,哪个国家能够号令诸候,统一中国呢?大王虽说是一心想要统一天下,可是几十年来却没有大的成就,这就是因为秦国只知道一会儿跟这个诸侯订立盟约,一会儿跟那个诸侯打仗,根本没有一个一贯的政策。听说最近大王又上了武将们的一个大当,发兵去打齐国。”

秦王插嘴说:“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张禄说:“齐国离秦国那么远,中间隔着韩国和魏国。要是出去兵马少了,或许会被齐国打败,让各国诸侯取笑;要是出去的兵马多了;国中也许会出乱子。就算一帆风顺地把齐国打败了,也不过叫韩国跟魏国现成捡利,大王又不能把齐国搬到秦国来。当初魏国越过赵国把中山打败了,没想到中山后来反给赵国并吞了去,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中山离赵国近,离魏国远吗?我替大王着想,最好是一面跟齐国、楚国交好,一面去打韩国和魏国。离着远的国家既然跟我们有了来往,就不会来管跟他们不相干的事情。把近的国家打下来,就能扩张秦国的地盘,打下了一寸土地就是一寸,一尺就是一尺。把韩国跟魏国兼并了之后,齐国和楚国还站得住吗?这种像蚕吃桑叶似的由近而远的法子叫‘远交近攻’,是个顶妥当的方法。”

秦王听了,也认为言之成理,并称赞是一个好办法,并按计行事,把攻打齐国的力量改为对付邻近的魏国、韩国。

运筹帷幄

【释义】帷幄:古代军队的帐幕。在军帐中谋划军机。比喻卓越的军事才能。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大宴文武百官。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呢?”

有两位将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享富贵。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之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隔,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重要的谋士范增和项梁,但最后他一个也没有留住,不善于用人,他注定要失败。”

吴牛喘月

【释义】吴地的牛怕热,见到月亮也误认为是太阳而热得发喘。比喻遇到类似的事物而内心害怕。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是西晋时一个读书人,此人性格温和,诚实守信,深得人们尊敬。他身材高大,看上去身强力壮,但实际上弱不禁风,非常怕冷,到了冬天,他见了风就打哆嗦。

原来,还是在三国末年的时候,满奋就和他的叔父满伟一起在魏国司马昭的手下当官,后来满伟的儿子因得罪了司马昭的弟弟,被司马昭的弟弟下令用乱棍打死了,满奋也被革了职。从此,满奋心里总是担惊受怕,一想起那件事就后怕,有时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发抖,从此就落下个怕怜的毛病。

晋武帝即位以后,他知道满奋是个有才干的人,想重新起用他,就派人去把他召进官,准备跟他聊聊。

满奋来到宫中,晋武帝让他在靠窗的地方坐下。窗子那儿立着几扇屏风,上面镶着玻璃,粗看像是空格子。满奋坐在那里跟晋武帝谈了一会儿,总觉得很不自在,好像有风透过屏风吹过来。

晋武帝见满奋那副模样,就问他怎么回事。满奋只得如实禀告,说:“我觉得好冷,那屏风不挡风。”晋武帝听了,笑了起来,说:“那屏风上镶了玻璃,怎么会透风呢?”

满奋感到很不好意思,就解释说:“我就像那吴地的牛啊!”晋武帝不明白,问:“什么吴地的牛呀?”满奋说:“吴地的水牛特别怕热,夏天爱泡在水里,看到太阳就会喘气。有时,在晚上它见了天上的月亮,也以为那就是太阳,会不由自主地喘气。我一向怕冷,见不得风,所以看到玻璃屏风也以为它透风,就觉得身上发冷,真是失礼了,请陛下恕罪!”

满奋话中有话,在说自己怕冷的同时,也意味着当年弟弟被打死时,至今还心有余悸,变向推辞不想再出来做官。晋武帝深明其中意思,不好勉强,就此作罢。

吮痈舐痔

【释义】比喻谄媚之徒巴结权贵的卑鄙行为。痈:一种毒疮。痔:痔疮。

【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列御寇》。

曹商是春秋时宋国的使臣,有一次,他奉命出使秦国。曹商是个善于阿谀奉迎的人,他到了秦国以后,大拍秦惠王的马屁,取得了秦惠王的欢心。秦惠王一时高兴,送给他一百辆战车。

曹商回国后,洋洋得意。一次,他遇见当时着名的哲学家庄子,便向庄子夸耀说:“过去我家中很贫苦,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不得不靠打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现在,我一下子拥有一百辆战车,这是多么得意的事呀!”

庄子听了,冷冷一笑,问道:“你听说过秦惠王请医生吮痈舐痔的事吗?”曹商摇摇头回答说:“没有呀,我在秦国的时候,从未听到秦惠王生过痈和痔疮的事!”

庄子又冷冷一笑,说:“你太孤陋寡闻了!秦惠王既生过疖痈,又生过痔疮。他召见医生,说谁能把他烂疖子的脓用嘴吮出来的,就赏战车一辆;谁能用舌头去舔他的痔疮,就赏战车五辆。由此可见,你曹商在秦国所干的勾当,比吮痈舐痔更为下贱无耻,所以才得到一百辆战车的赏赐。你有什么值得得意的呢?”

曹商听了庄子这么一说,顿时羞得面红耳赤,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只好乘人不备时出走了。

呕心沥血

【释义】形容苦思冥想,费尽心血。多用来表示文艺创作的艰辛不易。

【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李贺是唐代着名的诗人,他从小聪明过人才气十足,才刚刚七岁就能作诗,十岁就小有名气。就连韩愈、皇甫湜两人当场出题考他,也没有被他们难住,答题迅速,而且得到韩、皇两人的肯定、赞许。

相传李贺作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他每次外出总是骑一匹瘦马、带一名小童,背一个锦囊,边走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纸卷,投入锦囊。有时他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无佳句可得,囊空如洗。他母亲等他回家,倾囊检视纸笔,发现写得很多,常常爱怜地埋怨他说:“你这孩儿,难道要把心血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呀!”

李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等等,由于,他作诗太过辛苦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仅仅活了27岁就去世了。

吠非其主

【释义】不是狗的主人,狗就要朝他乱叫。比喻人臣各为其主。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

邹阳是汉景帝时一个非常有智谋的人,他原来同严忌、枚乘同在吴王刘濞手下为官,后因吴王刘濞叛乱,转而投到梁武帝刘武那儿,在那儿受到羊胜、公孙诡等人的排挤、诽谤,以致梁武帝刘武要杀他,邹阳无奈给刘武上书,即《狱中上梁王书》。

《狱中上梁王书》中讲到:“当今的君王如果能去掉骄傲之心,对士人推心置腹,诚恳待人,不论贫穷达贵始终一个样,那么‘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即‘暴君’的狗可以听认主人的指使去咬尧那样的‘圣王’,‘大盗’跖一类的同党可以听从指使去杀许由那样的高士。”这段话引用了《战国策·齐策》中的话,后来简化成“桀犬吠尧”或“跖狗吠尧”的成语。

“吠非其主”,意思是狗总是只知道帮它的主人去咬那些不是主人的人。“吠非其主”,一般总是同“跖狗吠尧”连用,说成“跖狗吠尧,吠非其主”,亦说作“狗吠非主”。

呆若木鸡

【释义】呆得像木头雕成的鸡一样。后形容呆笨或因惊讶、恐惧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春秋·庄周《庄子·达生》。

周宣王姬静是个非常好打仗的君主,他曾多次出兵对北方少数民族进行攻打,在公元789年,在同姜戎作战中被姜戎击败,他没有善罢干休,准备招兵买马,再与之决战。对于大臣仲山甫的劝谏,他置若罔闻。

宣王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看斗鸡。他让太监们养了不少精壮矫健的公鸡,退朝以后经常到后宫的平台上看斗鸡取乐。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一只勇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因而心里总感到不满足。

后来,宣王听说齐国有个叫纪渻子的人是位驯鸡能手,就派人把他请到镐京(西周都城),要他尽快训练出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来。纪渻子从鸡群中挑了一只金爪彩羽的高冠鸡。在关进屋子训鸡以前,他请宣王不要随便让人去干扰他。

十天以后,性急的宣王等不及了,叫人去问纪渻子:“鸡可以斗了吗?”纪渻子说:“不行,它还非常骄傲恃气。”

又过了十天,宣王再叫人去问,纪渻子说:“不行,它听到声音,或看到什么影象,还会敏捷地作出反应。”

又过了十天,宣王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把纪渻子召来亲自问他,纪渻子仍然说:“不行,这鸡还会怒视而盛气。”

宣王感到有点疑惑不解,说:“怒视而盛气,不正是勇猛善斗的表现吗?

纪渻子笑了笑说:“陛下过去养的哪些勇猛善斗的鸡,有哪一只是常胜不败的呢?”

就这样,又过了十天,纪渻子亲自跑来向齐宣王讲:“可以了,现在这只鸡对外界的反应已经没有了,精神处于高度凝滞状态,就像木鸡一样,现在可是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了。”

囫囵吞枣

【释义】囫囵:指完整的东西。吃枣时不加咀嚼,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学习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出处】元·白砮《湛渊静语》。

一天,集市上有一个卖水果的,摊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有梨、枣子、苹果等。摊主总是不厌其烦地向顾客们介绍各种水果的特点和功用。

“诸位,请看我这梨,质嫩、色白、味甜;再请看我这枣子,饱满、色鲜、清香。诸位,本摊所卖的全都货真价实,包你合算。”停了会儿,他又指着水果说:“奉劝诸位,最好还是每种水果都买一些。梨子吃多了,对牙齿有好处,但会损伤心脾;枣子吃多了,对心脾有好处,但会损伤牙齿。诸位,最好各种水果都吃一些,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不少顾客围着摊子纷纷议论,一个说:“说得有理!吃了梨,伤了心脾,让枣子来补;吃了枣子,损了牙齿,让梨子来补。如果样样都吃,那就伤不着我的身体了。”

又有人说:“我看还是不吃为好,吃梨补了牙齿,又被枣子损伤;枣子补了心脾,又被梨子损伤。这样不就等于白吃了吗?”

又有一个顾客说:“可以这么吃:梨,只管咀嚼,不咽下去,那就伤不着我的心脾,还益了我的牙齿;枣子,只管硬吞下去,而不咀嚼,那就伤不着我的牙齿,还补了我的心脾。”

周围的人听了他们的议论,便大笑起来,对摊主说:“如果人们都囫囵吞枣,那么你的水果一定卖得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