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凌晨1时,“增压”行动开始。300余门火炮同时轰击德、意军主阵地长达3个小时,主阵地瞬间变为废墟。接着新西兰师在移动弹幕掩护下,开始向意军防线发起进攻,首先攻击的目标是第28号高地两侧的第200步兵团。英军很快突入阵地,跟随坦克和装甲车向西挺进。
到底是“沙漠之狐”,隆美尔正确地估计到英军将向海岸进击,他当机立断做了相应的部署。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英军会突然改变作战方向,攻打德、意军接合部。这一击使他措手不及。经过激战,隆美尔只得把第90轻装师预备队投入战斗,才阻止住英军前进。英军遂在已突入的阵地上不断增加兵力。英军第151旅和第152旅在第23装甲旅的支援下,在规定时间内打开一条长达3600米的通道。装甲部队前锋第9装甲旅紧随其后,以便赶在日出之前进抵前方1800米处的德军炮兵屏障前,为下一步进攻做好准备。接着,第10军装甲部队迅猛出击,进入突破口向纵深发展。
不久,大批英军突破了第28号高地西南面德军第15装甲师的防线。新西兰步兵和强大的装甲群向西挺进,击溃1个意大利团和1个德国装甲兵营,并给德军后勤补给系统猛烈攻击。
2日上午,德、意军残存部队发动反击,并设法堵住已达4公里宽的缺口,随后展开了一场整个战役中最激烈、最壮观的坦克战。越来越多的德军和意军坦克在大炮和反坦克炮支援下投入战斗,成群的坦克如潮水般肆意泛滥。英军炮兵和沙漠航空队轰炸机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双方都有不同程度的伤亡。经过2小时激烈战斗,德、意军的反击失败。战场上随处可见的是坦克的残骸。北部战线的严峻局势,迫使隆美尔调集南部意大利“艾里特”装甲师和炮兵部队的大部兵力向北增援。于是,整个南段防线缩短。
下午,隆美尔运用全部残存坦克,对英军进攻部队的两翼实施反突击。由于缺乏空中掩护,在英国空军的袭击下,德军损失惨重,大部分坦克被击毁,有生力量只剩下1/3,坦克只剩35辆。一天之内,德、意军消耗弹药450吨,得到的补充只有190吨,不仅是供不及需,而且还由驱逐舰卸在远约500公里以外的图卜鲁克港。
当晚,隆美尔获悉英军正在把第二线的装甲部队全部集中在突破口,全力准备作最后的攻击。由于对抵抗完全失去了信心,隆美尔遂决定将部队后撤到阿莱曼以西96公里处的富卡,以免全军覆灭。南线兵力撤回到8月底所占阵地,第90轻装师、非洲军和意军第10军也开始缓慢西撤。与此同时,隆美尔向希特勒报告了撤退情况。
11月3日中午1时30分,希特勒发来电报,制止非洲集团军后撤,要求他们“不成功便成仁”。在希特勒的强制命令下,德、意军不得不停止西撤行动重新部署防线,准备同英军决一死战。11月4日晨,德国非洲军同第90轻装师会合,在特尔曼斯拉构成一道薄弱的环形防线,一直延伸至铁路线以南约16公里处,与意大利第20装甲军残部连接在一起。南段防线由意军1个师、1个伞兵旅和第10军部队负责防守。上午8时,经过1小时的炮火准备后,英军对德、意军防线发起最后进攻,一举攻破特尔曼斯拉防线,并俘虏非洲军军长冯·托马。意军第20装甲军也于黄昏时分全军覆没。其间,英军第13军部队突破南段意军防线,至4日已前进8公里,使德、意军的滨海集团面临被包围的威胁,同日,英军装甲部队抵达其最终目标——战线后方的开阔地。
迫于局势,隆美尔于4日下午3时30分断然下令撤退。这样隆美尔率领其部队开始了艰难的撤退,德军将4个意大利师的淡水储备和汽车全部带走。第二天早晨,接到希特勒同意撤退的命令,但为时已晚,富卡防线已无法据守,德军只得继续向西撤去。
从11月5日起,英国第8集团军开始展开了对隆美尔军队的追击行动,中午便抵达富卡与德军展开激战。隆美尔原打算在富卡稍做停留,以便等待随后跟进的步兵,可是不久,英军一支强大的迂回纵队迅速向德军的南面侧翼挺进。隆美尔担心被包围,深思熟虑后,当晚便撤向马特鲁。英军继续追击。6日下午开始下暴雨,道路泥泞,英军经受着疾风暴雨的吹打,补给、油料未能跟上,妨碍了英军的追击行动。7日整天,英军3个装甲师均未能继续前进。翌日清晨,英军巡逻队进入马特鲁港后,发现隆美尔已于夜间离开,向西撤往萨卢姆。
这样,从1942年11月5日起,英军一路追击退却之敌,一路收复埃及、利比亚失地。11月10日,英军占领西迪拜拉尼,第二天占领萨卢姆和拜尔迪耶,20日占领班加西,直至1943年1月23日占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迫使轴心国军队退至利比亚-突尼斯边境。2月16日,隆美尔军队停止撤退,占据突尼斯马雷斯防线,准备在非洲作最后的殊死抵抗。
4.全线崩溃
阿莱曼之战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一场决定性战役。轴心国部队如果突破英军在埃及的这最后一道防线,就可以长驱直抵苏伊士运河。然而,德意军被图卜鲁克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决定放弃攻占马耳他岛的计划,继续向埃及进军,从而酿成战略决策上的大错。马耳他岛的存在,对轴心国的非洲补给线始终构成威胁,而希特勒重心放在东线,又不肯分兵隆美尔,结果导致德意军兵力兵器数量处于劣势,严重缺乏弹药、油料、粮食和饮水等。应该说,面对强大的英军,隆美尔采取了相对正确的战术——打一场阵地战,尤其是大面积的布雷区,在战役初期有效地迟滞了英军的进攻。但是,这并没有挽回残局,隆美尔因补给不足,部队丧失机动和持续作战能力,最终被英军击败。轴心国夺取北非的企图也随之破灭。
面对严峻的北非战局,英军全力以赴,投入一切人力物力抵抗德、意军进攻,首先从物质上保障了战役的胜利。在整个战役过程中,英军充分发挥海、空军优势,制空权和制海权,阻挠、破坏并封锁了德军的后勤补给,同时保证了己方补给线畅通无阻。尤其是英军的空中优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时,轰炸机一天出击多达800架次,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低空攻击机出击2500架次,空军近距离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技能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反之,德军的俯冲轰炸机一天最多出击60架次,战斗机最多100架次。英军战斗车辆的作战性能也大大超过德军。如英军首次使用的美国M4型“谢尔曼”中型坦克,在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在兵力兵器方面占据优势,英军可以在主攻方向上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器支援步兵作战,数以千计的火炮攻击和强大的轰炸机波的空中攻击,使步兵能较顺利地突破和攻占德军的防御阵地。此外,英军在作战中采取的欺骗措施和“超级机密”提供的可靠情报,也保证了战役的胜利。
阿莱曼战役大大削弱了德、意非洲集团军实力。隆美尔率残部逃离阿莱曼时,仅剩36辆坦克,而意大利的4个师全部被歼。德意军共计死亡2万人,被俘3万多人(在追击作战中,又有成千上万的人被俘虏),损失火炮1000多门、坦克450辆。英国第8集团军伤亡1.35万人,损失火炮100余门,坦克500辆。
德意军在阿莱曼的失败,导致希特勒的钳形攻势的彻底破产,使德意丧失了非洲战场的战略主动权。英军按预定计划,将德意军逐出利比亚、埃及,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它宣告了轴心国企图占领北非、建立地中海帝国愿望的破灭,对北非的形势,乃至整个地中海战区的形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阿莱曼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