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战火刚刚熄灭几个月,素称“多事之地”的中东又起狂飙。不过,这次不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角逐,而是阿拉伯兄弟国家之间自相残杀—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进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出兵干涉。这是自越南战争之后世界上爆发的规模最大的战争—海湾战争。
波斯湾幼发拉底河畔是著名的古代巴比伦文化发祥地。古往今来,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在这里栖居生息。这个地方是一望无际的荒漠。荒漠意味着贫穷,然而这里却是一块宝地,只是过去没有被人们发现罢了。20世纪初,人们发现在幼发拉底河两岸竟然蕴藏着大量石油,其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于是,仅仅二三十年的功夫,这里便由默默无闻的沙漠,一跃成为富庶之地。在世界8大储油国中,幼发拉底河中部东部的海湾地区就占了5个。
这里的石油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一些世界经济大国,也左右着这些大国的经济命脉。海湾地区有什么风吹草动,全世界的经济都将受到影响。这里偏偏是一个多事之地,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使中东地区几十年来战火连绵不断。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只是若干次中东战争中的一次。
这次战争于1990年8月2日打响。2日凌晨2时,190万科威特人还在沉睡之中,月明星稀,万籁俱寂。就在这死一般宁静的时刻,随着萨达姆的一声令下,以共和国卫队为主力的10万装备精良的伊拉克军队,在350辆T-72坦克的开道下,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越过125公里长的伊科边境。霎时间,战斗机、直升机腾空而起,装甲车、大火炮随之出动,许多燃料补给车、供水车压着后阵,潮水般地冲向科威特腹地。
这个只有1.8万平方公里国土、2万人军队的科威特,虽然富裕程度大大超过伊拉克,但打起仗来却不是伊拉克军的对手。
仅用了10个小时的时间,伊军就占领了科威特城。
伊拉克为什么对一个邻国动武呢?为抵债,为石油,还是为领土?
上世纪80年代爆发的持续了8年的伊朗和伊拉克战争中,科威特曾给予伊拉克有力的支持,经济援助、人力援助都是最多的,道义的支持也是最坚定的。战前的这两个好兄弟,又经过8年的战火考验,更加亲密无间。然而,8年战争毕竟使伊拉克背上了高达700亿美元的债务,欠海湾国家的有300亿美元,其中科威特120亿美元。最亲密的兄弟,变成了最可怕的债主,这对伊拉克来说不能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伊拉克既有蕴藏量最大的石油又有充沛的淡水资源。两伊战争前,人均年收入2000美元,国家外汇储备超过350亿美元。8年战争中,伊拉克由于海上通道被切断,又被叙利亚关闭了通过其领土的输油管道,石油的出口量由战争前每日320万桶降为每日60万桶。石油收入锐减,加上伊拉克购买武器装备的费用高达1020亿美元,使伊拉克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
面对科威特和沙特等国的援助,伊拉克人却有自己的解释。1983年在伊拉克外长阿齐兹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当外国记者问及外长如何看待海湾国家对伊的援助时,这位外长提高嗓音说:“如果伊拉克是为自己打仗,那么这种援助够了;如果伊拉克为阿拉伯民族而战,那么这种援助不够!”
一位在科威特新闻机构工作的人士曾透露:伊拉克所欠包括科威特在内的海湾国家的债务已成为死债,海湾国家也早已不抱希望。既然如此,为何要反目成仇呢?这位人士认为:科伊冲突的起因和目的都在于石油。科的石油矿藏丰富,达945亿桶,占全世界总储量的10.4%,伊拉克控制了科的石油就可控制住世界石油的20%。伊拉克觊觎科威特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具有战略意义的岛屿。在这位人士看来,伊科战争是一场为石油而战的战争。
其实,真正目的只有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才知道。
萨达姆这个军人出身又率军打过十几年仗的总统,性格刚毅,说一不二,甚至有时做事不计后果。他1990年初在“阿拉伯合作委员会”的会议上,面对富裕的科威特人说过一句使与会者大为震惊的话,他说:“我需要300亿美元,如果不给,我就自己动手去拿。”
科威特这个弹丸小国,濒临波斯湾,与伊拉克、沙特阿拉伯毗邻,石油储量极为丰富。人们普遍估计科威特石油的实际储量远远大于已经公布的数字,可能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科威特全境至少有3个特大型含油构造层,埋藏浅、易开采、油层厚、质量高,且与邻国沙特、伊拉克油田沟通,整个构造呈锅底状,科威特的地理位置正好在锅底。这就是说,油开采得越多,邻国地下的石油流向科威特的也就越多。
萨达姆认为,8年的两伊战争,伊拉克“是为阿拉伯世界而战”,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都得到了伊拉克的保护。在战争中,伊拉克的石油全部流进了炮筒,变成永远也收不回的炸弹;而科威特和沙特的石油却变成使他可望不可及的大宗金钱。战争像一场噩梦,使雄心勃勃的萨达姆变成了“穷人”,而富豪们如科威特的萨巴赫却把巨额金钱存入西方的银行。
面对上述现实,萨达姆感到难以找到心理上的平衡。他并不在乎那笔700亿美元的沉重债务,也不在乎阿拉伯兄弟之间对他是褒是贬,而是恼怒自己再难成为阿拉伯国家的霸主。
但是,伊拉克也有能使萨达姆趾高气扬的东西,那就是他有一支经历过8年战争、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100万军队。还拥有最新式的武器,如诸多的“蛙式”“蚕式”“飞毛腿式”“萨达姆式”导弹,最先进的双元化学武器,等等。于是,这位伊拉克总统、三军统帅便打起“阿拉伯富豪”—科威特的主意。
科威特在16世纪属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百年之后曾是伊拉克的一部分,1961年才宣告独立。独立后不久,伊拉克就向科威特提出领土要求,因英国出兵干涉才算作罢。萨达姆每当提起这段历史,总是对西方耿耿于怀。两伊战争刚结束,他便做起大一统的旧梦,渴望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英雄”。
难怪在伊拉克军队攻占科威特23天后,萨达姆在会见奥地利记者时说:“没有科威特这个国家,它是美国情报机构捏造出来的,建立这个国家是为了剥夺伊拉克的出海口。”萨达姆还说:“伊拉克的版图是从北部边陲直到科威特南面的大海。”
萨达姆尽管对科威特垂涎三尺,但要动武总得找一个借口,或选一个黄道吉日才是。
这个机会说到就到了。1988年12月,伊拉克情报机构向萨达姆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科威特王朝发生裂痕,人民对萨巴赫王朝日益不满,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政局不稳。这一情报不是来自小道消息,而是来自科威特“迪瓦尼亚”的一个内政报告。
1989年8月2日,伊拉克的飞机、坦克、火炮就开进了科威特。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消息传遍世界,国际社会同声谴责。当天,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大厦里,安理会召开了有关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第一次紧急会议。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通过了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军、恢复科威特主权的安理会660号决议。8月6日,安理会又通过了对伊拉克实行全面禁运的661号决议。
美国在海湾地区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历来对这一地区的形势极为关注,美国的侦察卫星时刻盯着那里。萨达姆向科伊边境调集重兵的情况当然逃不过美国的太空“火眼金睛”。但美国人判断:伊拉克不会真的对科威特动武。事实证明,美国人的判断大错特错了。
因此,当战火燃起之后,坐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测中心的安全局局长史蒂曼连忙拨通了白宫的电话,向布什总统报告这一令人沮丧的消息。
布什听到这一消息,立即吩咐手下紧急召集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到白宫开会,商讨对策。
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指挥中心的人们对伊拉克突然进攻科威特也十分惊讶。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连发几道命令:停泊在巴林麦纳麦港的6艘美国军舰立即启锚驶离港口,以防伊拉克空军突然袭击;正在印度洋游弋的“独立号”航空母舰向阿曼湾靠拢,随时准备执行新的任务;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美军基地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基地上的B-52轰炸机随时准备出击;希腊苏扎湾海军基地进入高度战备状态……
五角大楼的高级官员们在讨论作战方案时产生分歧。国防部长切尼对处理海湾危机持慎重态度,他最初主张采取以空袭为主要手段的“外科手术”式的军事行动。切尼对他的助手、海军少将欧文斯说,这仅仅是一个不成熟的设想,要他广泛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各位将军们的意见。
当天下午,鲍威尔举行参谋长联席会议,就未来可能在海湾地区采取的军事行动展开讨论。空军和海军作战部长的代表为一方,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代表为另一方,双方围绕能不能采用“外科手术”计划,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鲍威尔等待他们充分发表完意见之后说:“外科手术计划不管是谁提出来的,都过分夸大了空军和海军的力量。伊拉克不是巴拿马,要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就必须有地面部队的参与,而且是一支庞大的部队。当然,我并不主张过早地对伊使用武力,而应耐心地实施和等待对伊拉克实行遏制政策的效果。布什总统目前的对伊政策中,就包含着遏制和进攻的双重计划。作为五角大楼,我们不能不为总统提供军事对策的周密计划。为此,我主张各军种应该通力合作,尽快作出空中、海上、陆上进攻的军事计划。我感觉我目前处在两难境地中,但我必须对美国的一切军事行动负责。”
8月4日晚,国防部长切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美国中部军区司令诺曼·施瓦茨科普夫等高级军事将领,同时飞往戴维营,接受总统布什的召见。他们走下飞机,没对总统表示礼节和问候,就坐到了总统那张25英尺长的会议桌前。
中央情报局长韦伯斯特首先报告了最新情报:进入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已达10万人,还有一些精锐部队正向科沙边境集结,抵挡伊军可能入侵的沙特国民卫队只有1个营的兵力。
接着,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发言。他提出了美国军事介入海湾危机的90-1002作战计划,也就是后来被称为“沙漠盾牌”的计划。根据这个计划,美军要向海湾派遣25万人的陆海空军兵力。这是越南战争后美国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计划。对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来说,这是一个雄心勃勃充满快感与想象力的军事计划。鲍威尔说,将派美国中部军区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担任进驻海湾地区美军部队的总司令。在美国看来,中部军区实际上是一支战略预备部队,可以随时派往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
布什作为战时陆海空三军的总司令,面对这个计划不能不掂量掂量它的分量。他扫视了一下周围的军事将领们,认定他们早已成竹在胸。因为在90年代初,苏联作为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力量似乎已不复存在。伊拉克选择这个时机对科威特动武,除去地区野心之外,当然还具有对美国未来国防战略的试探。现在美国可以不必再考虑苏联军事力量的制约,但对小小伊拉克,却不能允许他称王称霸。
鲍威尔像是猜透了布什的心思,在未见总统作出决定之前,他便对90-1002计划作了详尽阐述。他说:“这个计划既有遏制作用,也有作战的打算。伊军把部队调到前沿去,对美国更为有利。我们有能力最迅速地往那个地区派遣空中力量。海军力量正在向海湾运动,部分力量已经到位,还有一些舰只正往那儿开。一个月内,我们希望有一支庞大的陆军野战部队进驻沙特阿拉伯—那里是我们最理想的军事基地。”鲍威尔还指出,“保持这样庞大的军事力量在海湾,不可拖得时间过长,不管是经济负担还是后勤保障,都会出现巨大的困难。”鲍威尔在部署向海湾进军的计划中,已经考虑到了海湾危机会给美国带来的种种困难,这一点令布什暗暗赞赏。他喜欢这个有黑人血统的将军的风格,更喜欢他的战略眼光。
此时,布什又将目光移向了诺曼·施瓦茨科普夫。在讨论重大决策的时候,布什喜欢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哪怕是与他相反的各种见解。
诺曼介绍了伊拉克的总兵力、武器装备、战略导弹和各种防御力量。最后他概括说:“伊拉克的实力显然在于它规模庞大的地面部队和化学武器。他们在两伊战争中使用过化学武器,甚至对自己的公民库尔德人也使用过。”
布什问道:“完成美国对海湾的兵力部署需要多长时间?”这似乎是总统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需要17周才能把90-1002作战规定的全部遏制力量—陆海空军和陆战队总计20~25万人,运到那个地区。”诺曼熟练地回答着。
“如果要把伊拉克军队全部赶出科威特,也就是说,美国将同伊拉克在空中、地面、海上全面对抗,这些兵力够用么?”总统继续问。
诺曼意识到,仅仅把这支军事力量用做“遏制”力量已足够了,看来总统是要打击一下伊拉克所谓军事大国的威风了。
他想了想说:“25万人,仅仅是一种遏制力量。作战力量与进攻能力还有区别。陆军理想的攻防对比,往往是3:1,4:1,甚至5:1.展开攻势作战的话,美国将是进攻的一方。美军要对付伊拉克10万大军,还远远达不到传统的比例。不过美军装备精良,倒也可以发动进攻。就作战能力而言,要将萨达姆赶出科威特,所需兵力应达到50万,这些兵力和后勤给养的运送到位,将需要8~12个月的时间。”
布什终于皱起眉头。8~12个月太长,美国经济不堪忍受这么漫长的战争。
鲍威尔似乎和总统想到一起了,但他不想做出任何讨好总统的举动。于是,他说,萨达姆毕竟有100万军队,美国远征军绝对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在远洋运送兵力给养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对伊宣战,显然是军事上的盲动。鲍威尔不希望军方把事情说得易如反掌,使总统产生幻想,同时,美军对于伊拉克可能使用大面积杀伤的化学武器绝对不可小视。
由此,鲍威尔提出美国出兵可分为两个阶段的方案:第一阶段,调兵集结力量,遏制伊军侵略沙特阿拉伯,保护那里的石油和伊斯兰两个最重要的圣地:麦加—穆罕默德出生地,麦迪那—穆罕默德陵墓所在地;第二阶段,待兵力和给养充分完备后对伊实行彻底的军事打击。
布什总统显然被鲍威尔和诺曼说服了,但他并没有明确表示可以立即执行90-1002作战计划。
当晚,布什从戴维营返回华盛顿,在白宫前的草坪上下了直升机。布什走到麦克风前,对自己的外交活动发表评论。他说:“目前没有一个人公开表明接受伊拉克不从科威特全部撤军的方案,也没有人同意在科威特建立傀儡政权。”
“你打算采取军事行动吗?”一名记者问道。
“我不会同你讨论我的方案是什么,或可能是什么,但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一点我能向你保证。”
当记者进一步追问是否采取军事行动时,布什怒气冲冲地说道:“等着瞧吧,你们会明白的!”接着挥动着手臂说道,“我们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径是不能容忍的,也是无法容忍的。”
总统现在已十分明确地、确定无疑地提出了新目标,不仅要防止伊拉克对沙特的进攻,而且要打退对科威特的侵略。
看来,布什总统是赞成“沙漠盾牌”行动计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