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路花开
7804600000028

第28章 快乐音符(9)

“我小时候的梦想和你一样,也是希望能当女兵,觉得女兵特别神气,也没想到最后要在国土局退休,被同学朋友戏称为‘土地婆’。”稍显丰满的身材,却透露出成熟和干练,身为正科级领导多年,说起梦想,依然可见当年的激情和向往。

“我从小的梦想,是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再凭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开办一所独立的幼儿园。现在我的第一个梦想实现得很圆满,在市里建了一栋楼,有五层,足够了。第二个梦想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的可能。也许终有一天能实现,也许一辈子也实现不了,但这对我来说已经不太重要。”她从国企的车间主任下岗后,先后在市内几个大型商场、全国连锁商业网点做过经理、工会主席等领导职务,以耐心的思想动员、周到的细致服务、高超的谈判技巧、勤勉的工作作风,为自己赢得了地位和高薪,证明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坐在她们中间,分享着她们的梦想和成功的喜悦,有两幅和梦想有关的画面也从我的记忆深处生动地浮现眼前。

我家住在乡政府所在地。年少时,每当傍晚时分从乡政府大门前走过,常常看见乡政府里工作的几个男孩女孩,端着食堂里打来的饭菜,站在大门口一边吃饭一边兴高采烈地高谈阔论。在我的眼里,他们是一群幸运又幸福的人,可以领着工资轻松快乐无忧无虑地生活。与此同时,我也在想:如果能努力读书考个学校,成为和他们一样领工资的人,再找一个同样领工资,爱我我也爱他的男孩结婚,组成一个温暖的家,这辈子也就足够了。

若干年后,已经成为政府副乡长的我,端着刚从食堂打来的饭菜,站在办公楼下的大门前,一边用调羹随意搅着饭碗,一边和从田里收工晚归、赶牛荷锄经过乡政府门前的老农们寒暄。一位熟悉的大婶挎着竹篮一边匆匆经过门口一边说了一句:“真羡慕你们领工资的人,可以天天敲着碗到食堂吃饭。”

大婶的这句话点拨了我,忽然间醒悟到现在的我已经成为了许多年前梦想中的自己:领着工资,吃着食堂,有一群可以高谈阔论的年轻朋友,甚至还当上了领导,远远超出了自己预定的目标。可是此时的我轻松吗?快乐吗?食堂的饭菜难以下咽,工作的压力盘在心头,此时此刻,我一边吃饭一边打招呼还一边心事重重地考虑着明天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爱情婚姻也是坎坎坷坷,找一个彼此相爱执手一生的人却是这么的难。也许生活总是这样留有遗憾、难以完满的吧,那么就让我们学会坦然接受和冷静面对。

儿少时的梦想有时能引领一个人一生发展的方向。宋祖英献给老师的一首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也真实反映了这样一种心路历程。

我想,有梦想的人终究是幸福的,不管这个梦想圆满实现还是深埋记忆。我相信,每一个被梦想引领和照耀过的人生,一定都有着别样的光彩和美丽,并且永不褪色,在记忆中永恒。

2012年7月5日

“此人不适合写小说!”

——与著名作家阿成面对面

阿成,原名王阿成,山东博平人,著名作家,著有小说集《年关六赋》《良娼》《空坟》和长篇小说、随笔集等30余部。短篇小说《赵一曼女士》获1995—1996年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很多年前,有一个热爱写作的文学青年,有幸挤进《人民文学》黑龙江省有潜力作家培养名单的最末一位,参加了组织者特意安排的创作采风活动后,交出的作业,被来自全国知名文学杂志的评委,毫不留情地下了这样一个结论:“此人不适合写小说!”

这个被定性为不适合写小说的人,就是今天的著名作家阿成。2012年10月31日下午三点,阿成老师做客上饶市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在带湖路88号二楼新会址,开始了“三清讲坛”第一课。

笑声朗朗,掌声阵阵,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面对全场六七十位清一色的女性文学爱好者,阿成老师说深深地被江西的山水、人文之美感染,更被三清女子文学研究会这个民间的文学团体震撼。“突然掉进女人堆里,我还真有点不适应呢。”阿成老师温和地、憨态可掬地笑着,深情回忆起自己的创作经历,畅谈了小说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并列举自己生活中的事例和小说作品中的部分情节,谦虚地和文学爱好者们互动交流。阿成老师每提出一个观点,都用一个生动的例子作说明:或是自己的真实故事,或是小说的已有情节。

关于多读。阿成老师年轻时没事,一天看一本,天天到图书馆还书借书。有次还书时,被图书管理员厉声责问:“你天天借书,都看了吗?”“看了!”“那你说说你还的这本书上都写了些什么?”阿成老师简单说完书本内容后,图书管理员脸红了。直到这时,他才发现图书管理员原来是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想到一定是自己频繁借书被她误解成想和美女套近乎的手段,年轻的阿成老师也脸红了。为了避嫌,他只好跑到更远的省图书馆办了借书证,然后两边轮换着借。听得全场笑声一片。

关于多写。阿成老师坚持只要有能写的素材,就一定不要放弃。比如,他经常给别人代写情书;给每位过世的知名作家写悼念文章;帮别人写怀念父母的文章。为了写好小说,他拎了些家里准备丢弃的家当,征得办公室主任的同意,周六周日常住办公室。虽不算头悬梁锥刺股,但确实是想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写不出好文章,只配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埋头苦写才能心安!”我们用敬重的眼光望着他,阿成老师自己倒呵呵地笑了。

关于雕琢。阿成老师认为越是次要的地方,越能看出作者的功力,越是过场越要写细,越是重要的地方越要惜墨如金。大家都笑。“比如写今天来文学会,我会写怎么上车,街上看见的景物,怎么下车,路口有些什么,进了楼道,看见走廊,经过走廊,又看见旁边的什么风景。而真正到了文学会,每一个字我都得掂量着写。”大家又笑。“小说无论精心地修改过多少遍,读的时候,要让人感觉那只是随意涂鸦。”

互动环节一开始,我提出了一个一直困惑我的问题:“小说是不是必须按照固定的格式去写,要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所有要素齐全?散文体的小说为什么不被承认?”阿成老师给了一个很干脆的回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要被固定格式所限制。但一定要让阅读者能津津有味地看完,并且越临近结尾,越舍不得看。”

追随着阿成老师和夫人杨老师的脚步,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美丽的三清山,我们和阿成老师夫妇共进晚餐时,又听到了几个关于阿成老师的小故事:

阿成老师的夫人杨老师大学毕业,娇小玲珑,气质优雅,年轻时一定是个非常美丽可爱的女孩。据说这个工人出身的准女婿第一次上门时,杨老师全家人都不同意。年轻的阿成难过地对杨老师说:“家里人不同意那就算了吧!”可杨老师一句话就把他给逗乐了:“家里人不同意,我同意啊!”我在想,也许杨老师美丽纯真的爱情,才是阿成老师成功的最大动力吧!

阿成老师每晚在灯下写作,不满意的稿子常常要撕掉。“嘶啦”一声又干脆又响亮,却不时惊扰了杨老师的美梦。从此,阿成老师的书桌边多了一瓶清水和一支毛笔。每次要撕稿纸前,阿成老师都要用蘸水的毛笔,在要撕的位置上划一下,再撕时就不会发出声音了。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凝聚了阿成老师对爱人无限的关切和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