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方点了一出。
看戏,是贾府中的日常娱乐节目之一。贾府中有大礼所用的大戏台,又有家常小巧戏台,一年到头,看戏已是家常便饭。小说第二十二回便写了贾府中一次观戏的家庭琐事。曹雪芹准备在观戏的琐琐碎碎的事情中零零碎碎地交代或暗示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一回写的是宝钗的生日。过生日,这在贾府中几乎是每个月都有的事情,大年初一是元春和贾府的太祖太爷的生日,一月二十一日是宝钗生日,二月十二是黛玉的生日,三月初一是王夫人的生日,三月九日是贾琏的生日,四月二十六是宝玉的生日……过生日,这在贾府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不过,如何过生日却是大有文章的。“过生日”并不是订一块蛋糕、唱一支生日快乐歌那样例行公事地过一遍。“过生日”是家长给你过的;如何过生日,这要看家长对你是如何评估的。荣国府的管家人王熙凤正在为如何操办宝钗的生日而犯愁,她问丈夫贾琏,贾琏说:往年怎么给黛玉办,你不照例给宝钗办。凤姐说,这个我怎么会不知道,只不过老太太说宝钗今年十五岁,是及笄之年,所以要办得比黛玉隆重一点。据凤姐和贾琏所说,往年贾府是给黛玉办过生日的,作者不愿意去正面写它,因为也许贾府给黛玉办的就是订一块蛋糕、唱一支生日快乐歌那么简单,大家没什么印象。小说第六十二回写宝玉生日,探春历数了每个月份里生日的人,然后遗憾地说,二月份没有人生日,袭人纠正说:二月十二是林姑娘生日,怎么没有?
实际上,“过生日”只不过是人际关系友好度的一个参数而已。种豆得豆,种瓜得瓜。黛玉孤标傲世,目无下尘,这叫贾母如何可以对你另眼看待?所以给她过生日,想必也是订一块蛋糕、唱一支生日快乐歌而已。宝钗随分从时,即使她投贾母以琼瑶,贾母报之以木瓜,她也是受宠若惊,大喜过望了。她的随分从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贾母蠲二十两银子给她过生日,并且吩咐凤姐“置酒戏”。请来戏班自然就要点戏,点戏就如今天的应酬酒席上的点菜一样,一切按老大的口味点菜。宝钗自然懂得这个道理,她“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出来”。她点的是戏文《西游记》、《鲁智深醉闹五台山》,都是热闹戏。贾母自然更加开心。宝玉从文化人的角度批评宝钗点戏点得不够档次。宝钗从容答道:亏你听了这么多年的戏,其中的好文章你竟然听不出来,其中有一首《寄生草》写得真是妙极了: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令贾宝玉称赏不已。这样的戏文,在宝玉、黛玉来说,它唱出了生命的深层体验,但在宝钗来说,它仅仅是一种知识。她可以很博学,但她不想“玩深沉”。她更重要的使命是随分从时,“搞定”老大。
原文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方点了一出。(第二十二回)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点了一折《西游记》。贾母自是欢喜,然后便命凤姐点。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然后便命黛玉点。……黛玉方点了一出。(第二十二回)
注释
谑笑科诨:谑笑,用诙谐的话开玩笑;科诨:“插科打诨”的略称。戏曲里使观众发笑的穿插。刘二当衣:弋阳腔剧目,改编自明代传奇《裴度还带》第十三出,是一出讽刺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