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坦克
7752900000021

第21章 欧洲大决战(2)

冤家路窄,魏特曼的坦克刚刚转过身来,亚当斯驾驶的“克伦威尔”也从藏身处钻了出来,双方一打照面,都是手疾眼快,几乎同时开火。但亚当斯很不幸,他的炮弹只在“虎”式的防盾上打了一个浅坑,可自己的坦克却被打出了一个大洞,亚当斯虽然没有死,却被震得手足发麻,他踉跄地跳出座车,跑向路边。

魏特曼继续东撤,他考虑身后有英军多辆坦克,而前面可能有大量步兵埋伏,说不定还有反坦克炮。当务之急是赶快返回驻地,把其他坦克招呼过来。于是他让“虎”式从一个缺口开出了公路,准备从北面绕到东面,再折回营地,以避开所有危险。

其实情况并不如魏特曼想象的可怕,英军B连的坦克并没有追击他,因为他们认为村子里也许还有多辆德军坦克,所以不敢贸然进行巷战;英军团部的37毫米反坦克炮架好了,步兵也下车进入了阵位,但他们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公路上,根本没有想到魏特曼会从路边麦田绕到其侧面。

魏特曼也没想到,他的小迂回却绕出大战果。英军停在路边的车辆就像一排靶子暴露在其右侧,他将炮塔转向3点钟方向,88毫米炮开始了精确的点射。英军的侦察车、反坦克炮、半履带车在路旁顷刻化成了灰烬,175号公路成为令人恐惧的战车墓地。

魏特曼清除了公路上的英军之后,又发现了位于213高地上的英军A连。A连当然也发现了公路上的情况不妙,可就是不知道敌人的炮火从何而来。他们只是将炮口对向公路,继续犯着与牺牲的战友们相同的错误。

魏特曼则一不做二不休,他继续经麦田向东开,A连的所有坦克的侧面又清晰地暴露在他的炮口之下。“萤火虫”、“谢尔曼”,以及“克伦威尔”的正面装甲本来就不足以抵抗“虎”式的88毫米炮(即使在1500米远的距离),而现在的距离却不到250米,而且A连在明处(开阔高地),魏特曼在暗处(灌木丛后的麦田里)。下面的一幕不必描述了,结果是总计23辆上述各型坦克在此遭到摧毁。

此时,波卡基村以东已无英军有效抵抗力量。魏特曼决定不回驻地了,他要杀个回马枪──到村中继续攻击英军B连。他沿着175号公路往回走,沿途都是他刚刚制造的钢铁残骸,不过此时,他无暇回味这一切,因为前面的村庄里正潜伏着杀机。

果然,当魏特曼在213高地逞威之时,亚当斯已经徒步跑回B连,战友们一见到他,还和他开玩笑:“上尉,你刚才是不是教训了‘虎’式坦克?”,“团部已经被打光了,快通知A连,要小心。”通信兵赶紧用无线电呼叫A连,但杳无音信。英军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马上开始部署。为了不与“虎”式坦克发生正面冲突,他们在公路旁的楼房间隙中架起了反坦克炮,同时“萤火虫”和“克伦威尔”也都开进了残垣断壁之中以便隐蔽,这样也有利于攻击德国坦克的侧面。

魏特曼行驶不到200米,营部呼叫他:“231车,我们已进入村庄支援你,请加入编队。”德军第1连的四辆“虎”式、两辆4号坦克G型沿着与魏特曼原路平行的一条街道驶入了175号公路,另外两辆“虎”式坦克从岔道向村内迂回。此时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逆转,胜负天平开始向德军倾斜。突然,魏特曼眼前一闪,一发反坦克炮弹打在了车首,虽然这一击并不致命,但“虎”式却偏向路边,紧接着又是“轰”的一声,另一发炮弹打断了它的履带,魏特曼的战车戛然而止。从此时起,他由主角退为观众。几辆德军坦克仍向前疾驰,而几辆英军坦克却躲在墙角暗喜,因为他们报仇的机会来临了。

132号“虎”式刚刚开入射界,两辆“萤火虫”和一辆“克伦威尔”的火炮同时冒出了火光,三发炮弹将这辆“虎”式打瘫,131号“虎”式又从伙伴身旁冲了过去,其车组人员认为132号车虽被炸毁,可它的躯壳正好封住了敌人的射界,但他们没有想到,前面还有几门反坦克炮呢。结果,131号的炮塔被打飞了十几米远,紧随其后的“虎”式和4号坦克也都被击毁在波卡基村中央。

战斗僵持到傍晚,双方残存的坦克逐步退出战场,只剩下步兵和失去战车的坦克兵在街头巷尾你争我夺。此时,英国的12架“暴风”式战斗机赶来,将这个小村庄夷为平地。

6月13日的波卡基村之战,英军共损失27辆坦克和其他战斗车辆,这些全是魏特曼一人包办的,德军其余坦克却在没有一个战果的情况下被悉数击毁。

波卡基村战斗的过程有好几个版本,以上这个恐怕是对德军(魏特曼)最褒扬的一种。因为美制M4“谢尔曼”坦克的75毫米短身管炮火力不足,面对“虎”式和“豹”式时几乎毫无用处,英军的资料显示那天共损失了20辆“克伦威尔”、4辆“谢尔曼”、3辆“斯图尔特”、14辆半履带车和14辆“布伦”式运输车。

蒙哥马利对英国第7装甲师寄予厚望,因为它的战斗经验丰富,却不曾想到有一个纵队在波卡基村与“虎”式坦克的激烈战斗中损失惨重。他原本希望第7装甲师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直插那时德军薄弱的后方,但事实上沙漠战的经验对在小树丛中的羊肠小道的战斗毫无用处。英国第2集团军军长在战后评论这场战斗时直接得多:“第7装甲师躺在它过去的荣誉上,整个(波卡基村)战斗简直是一个耻辱。”

按常理,波卡基村这一仗不应出现这样的戏剧性结果。我们今天认真地分析一下,应当吸取以下经验教训。

首先,魏特曼单车入村时,英军并非毫无知觉。当时其团部侦察车距“虎”式仅15米,即使慑于该型坦克的威力不敢尾随,也应立即派步兵跟踪其去向。亚当斯上尉驾驶团部第四辆“克伦威尔”脱逃后,虽没有抓住“虎”式第一次通过的机会而攻击其侧装甲,也应在“虎”式刚刚开过后迅速冲出路面攻击其同样薄弱的后部。以“克伦威尔”的灵敏机动性,从这种位置取胜笨重的“虎”式并非难事,可他却再次贻误战机。英B连发现“虎”式后,即使因不明敌情或避免巷战而不进行追击,也应迅速通知A连掉头,以形成夹击之势。当时A、B两连已形成分隔之势,互相通告威胁是战场上最基本的常识。

其次,魏特曼被击中前的表现很出色,判断也很合理。但他被击中后,已可确定英军在村中设下了埋伏,却未提醒同伴规避或迂回进攻。若把所有“虎”式坦克拉到213高地上,凭借其强大的远程火力和厚重的正面装甲,完全可以无损失地阻滞英军于波卡基村,不必冒险进行巷战。魏特曼在战斗中打得兴起,但他似乎忘了进村的目的是侦察,应该及时向本部通告敌情。

波卡基村的战斗故事之所以成为装甲作战的好教材,不仅是因为其战斗过程令军事迷大呼过瘾,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不得不深刻地认识到坦克战的精髓。

我们再把目光拉回到东线,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大捷之后,开始了全面的反攻。

4.红军的进军

库尔斯克战役之后,苏联人因为战争损耗太大而没有形成有效的进攻力量。半年后,苏联红军才又开始了全线的反攻,斗志昂扬的苏军士兵向疲惫又士气低落的德国士兵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德国的士兵都不想在这样的异国他乡战斗了,因而苏军的进展十分顺利,曼施泰因带领着他的坦克兵团且战且退。在温尼察,他手下的一个坦克团34辆“虎”式坦克和47辆“豹”式坦克曾经在五天之内,打败五个苏军坦克团,在损失了一辆“虎”式坦克和4辆“豹”式坦克的情况下,一共击毁了苏军265辆坦克和156门火炮,但是这样小小的胜利根本不能阻挡苏军的进攻,更不足以改变整个战局。在1944年,德国的兵工厂全线启动,一共生产了1.9万辆坦克,而苏联呢?保守地估计,这一年至少有三万辆坦克开出生产厂,参加到了打击德国的战斗中。这样巨大的坦克数量使得坦克兵的训练十分重要,一年之内,纳粹德国训练了三万名坦克兵,而苏联方面的数字是德国的一倍,在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后来的库尔斯克,希特勒固执地命令进攻,让曼施泰因的“保留最优秀的坦克驾驶者”的想法付诸东流。大量的坦克被冻住后,很多熟练的坦克兵没有接到撤退命令,他们不得不拿起步枪,作为步兵参加战斗,而死在了战场上。而苏联方面,苏联坦克兵由以前的不成熟通过战争的考验变得勇敢、经验丰富又坚强。

1943年11月3日至13日,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开始进攻基辅。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瓦图京大将指挥下,于1943年9月底夺取第聂伯河右岸基辅以北及其以南的登陆场后,曾两次发动解放基辅的进攻。主要突击从南面的布克林登陆场实施,辅助突击从北面的柳捷日登陆场实施,但是这些战役均未取得预期结果。德军在布克林登陆场集中了十个师(内有五个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庞大兵力,并在此建立了坚固防御。根据方面军司令员的申请,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将主要力量转向柳捷日登陆场。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步兵第23军、突破炮兵第7军,及其他许多步兵和炮兵兵团,从布克林登陆场被隐蔽调到这里。他们两次渡过第聂伯河,并在秋季道路泥泞的条件下完成了靠近战线的复杂行军。由于采取了措施,德军未发现苏军变更部署。第38集团军、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近卫坦克第5军和近卫骑兵第1军奉命实施突击,从西面迂回基辅。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第1旅与这一方向的苏军一起行动。第60集团军在柳捷日登陆场以北向西南突击。留在布克林登陆场的第40、第27集团军提前两天转入进攻,以便使德军错误判断主要突击方向,牵制德军各师。空军第2集团军对陆军实施空中支援。

布克林登陆场的进攻于11月1日开始。但是,由于德军顽抗,苏军这一次也未能突破其防御。为了支援地面军队的行动,空军第2集团军仅11月1日和2日两天就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出动640架次。11月3日晨,方面军主要集团在炮火准备后,从柳捷日登陆场实施了突击。与近卫坦克第5军协同进攻的第38集团军,以及第60集团军所属兵团,在日落前推进了5~12公里。11月4日至5日,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进入交战。11月5日,该集团军在突破德军防御后,切断基辅-日托米尔公路。为了扩大战果,近卫骑兵第1军和第38、第60集团军的第二梯队进入突破口。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第1旅在斯沃博达上校指挥下也参加了交战。德军统帅部担心自己在基辅地域的军队遭到合围,便急忙将其撤回。11月6日凌晨,乌克兰首都解放。苏军在追击德军过程中于11月7日解放了法斯托夫市,11月13日解放了日托米尔。第13集团军也利用总战果,在方面军右翼转入进攻。但是,德军从11月8日起就开始调集预备队,从法斯托夫以南、斯泰基一线,随后又从科尔宁地域,向方面军主要集团的侧翼实施了猛烈反突击。于是,方面军左翼前进受阻。大本营发现德军重兵集中到基辅南面并准备实施反攻以后,于11月12日命令方面军在日托米尔至第聂伯河地段转入防御。继续进攻的方面军右翼于11月底进至纳罗夫利亚以北,叶利斯克、奥夫鲁奇、科罗斯坚以东一线。

乌克兰第1方面军解放了基辅,并在基辅地域第聂伯河右岸建立了纵深约150公里的战略登陆场。苏军击溃了德军12个步兵师、两个坦克师和一个摩托化师。共击毁和缴获火炮和迫击炮约12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600辆、飞机90架、汽车约2000辆。至此,苏军完全收复国土,并且攻入了波兰。

1944年7月20日,苏军跨过苏波边境,随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以强劲的攻势向西挺进到华沙城下。1944年8月1日,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指挥波兰本土军发动代号为“风暴”的起义。波兰流亡政府和波兰本土军坚信已经抵达维斯瓦河东岸的苏军很快将会攻击驻扎在华沙的德军。波兰本土军有四万人,但装备极差,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员配备了武器,粮食弹药仅能够维持7到10天。尽管德军在苏德战场出现了崩溃,但华沙的德国部队却仍然保持着很强的战斗力。德军统帅部为了阻止苏军向华沙推进,还从意大利调来了两个师增援。“风暴”起义一发动,德军便集中所有火力,把华沙又摧残了一次。

美国和英国都请求苏联帮助波兰。但是,苏联预料到战争结束后,东西方将会出现对峙局面。因此,苏联并不打算支持由英国扶持的波兰流亡政府发动的这次起义,只是空降给波兰本土军一些军用物资。波兰本土军无力抵抗德军的凌厉攻势,被迫钻入城市的下水道中避难。

1944年10月2日,起义军统帅科莫罗夫斯基被迫向德军投降。在起义期间,维斯瓦河东岸的苏军并未向德军发动进攻,却在北边攻下了波罗的海诸国。1944年12月,德军为了避免被苏军切断后路,从希腊撤离。1945年的1月10日,苏军越过维斯瓦河,在德军30公里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缺口,向纵深推进了20公里。1945年的1月15日,苏军击溃盘踞在华沙近六年的德军,解放了华沙。此时,苏军与德军在人员与火力配置上的比例,分别高达六比一和七比一,已经占了绝对优势。苏军趁势大举攻入德国本土。

在这段时间之内,发生了一个著名的坦克战战例,这个战例的精彩、指挥的卓越和战果的巨大,都比我们前面介绍的西线著名的波卡基村之战有过之无不及,这就是马里纳瓦村之战。

5.马里纳瓦村血战:两辆坦克VS一个坦克团

作为二战期间德军最具传奇色彩的王牌坦克驾驶员,奥托·卡洛斯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创造了击毁坦克170辆左右、战防炮130门以上的骄人战绩。而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战斗则发生在1944年7月22日的马里纳瓦。

1944年6月,迫于苏军的强大攻势,德军第502重坦克营第2连后退至拉脱维亚南部的陶格夫匹尔斯附近组织防御。卡洛斯此时代理该连指挥官,全连只有5辆“虎Ⅰ”坦克。

1944年7月,苏军发动夏季攻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南翼战线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苏军为扩大战果,连续向德军防御薄弱地带投入强大的装甲部队,企图将德军分割为南北两部分,并夺取波罗的海港口里加。由于陶格夫匹尔斯毗邻里加,同时也是道加瓦河流域的交通要道,因而成为两军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