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文明之旅:图话世界十二大古文明
7752800000045

第45章 七头蛇的微笑——吴哥城的叹息(2)

其中吴哥寺、巴扬、达布龙最有特色。吴哥寺又称小吴哥,从远处看去,小吴哥的主体建筑是5座高塔,呈莲花状排列。这种建制布局符合高棉人的宇宙观——中央65米的高塔代表须弥山,是神居住的地方;周围的4个塔略低,代表环绕须弥山的大山;围墙象征世界的边界;而围墙外的护城河则代表了世界外的大海。这种源于印度文化的观念体现在吴哥地区几乎所有的建筑里。

在塔的底部砌有三层厚实的台基,每层回廊的石壁及顶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这些浮雕层次分明、手法细腻,将神话故事刻画得栩栩如生。从台基到塔身是一级级非常陡峭的台阶,每往上攀登一步,都得手脚并用,许多恐高症患者不得不在此却步。进到塔身,放眼俯视,整个吴哥寺的面貌尽收眼底。最美的时刻在黄昏,光线透过一扇扇雕刻精美的窗户,穿过一重重门廊,撒在墙壁上。金黄色的阳光仿佛给整个寺庙镀了一层金,精美的浮雕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灿烂。随着太阳不断下落,光线的入射角度不断改变,吴哥寺里的景象也如万花筒一般变化万千。这一幕已经重复了近千年。高棉王国的国力在12世纪前半叶达到了顶峰,当时的国王索亚娃曼二世(1113-1150年)修建了吴哥寺。据说当时动用了几十万人,花费了整整37年时间,而吴哥寺却是在国王死后方才完工。吴哥寺供奉印度教里的毗湿奴神。毗湿奴在印度教里是守护神,因此在入口处就有他的雕像。

早在三四世纪,印度教(又名新所罗门教)和佛教就通过来此的印度商人传入中南半岛,12世纪时,王室和贵族多信奉带有种姓思想的印度教。而在民间除了毗湿奴,人们崇拜的还有湿婆。与毗湿奴是守护者的作用相反,湿婆是毁灭者,他掌握世界的轮回,他的舞蹈既预示着灭亡也孕育着重生。

如今,吴哥寺这座皇家寺庙里不仅有川流不息的游客,还有袅袅不断的香火。在信奉佛教之后,人们参拜的不仅有毗湿奴,还有佛。寺内经常可见三五成群的年轻僧人,他们身上的金黄色僧袍在灰黑色建筑衬托下显得十分醒目。但僧人们并不拜佛,只是像游客一样四处走走。

曾经是几十万人的京城吴哥

吴哥建筑约于12世纪为柬埔寨历史上最为兴盛的吴哥王朝所建。13世纪,随着暹罗帝国及越南安南王朝的不断兴盛,吴哥王朝开始走向衰败。暹罗在北面进攻,越南由东面侵袭,面对双面夹击,吴哥王朝节节溃退,庞大的帝国顿时土崩瓦解,如云烟般飘散在历史深处。以至后来连柬埔寨人自己都弄不清先祖列宗们在历史上还曾有过如此一段眩目的辉煌。

于是,吴哥遗址成为柬埔寨古代文明的象征,它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源,是国家的灵魂、光荣与骄傲,也是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支柱。到了柬埔寨如果不去吴哥,那还算不上真正到了这个国家。

吴哥在金边湖北岸,东南6千米为暹粒市,距首都金边240千米。9世纪到15世纪是柬埔寨的国都,1431年被入侵的暹罗军队捣毁,从此湮没于丛林之中。1914年被法国一位地理学家发现。

京城创建于802年,正是真腊王国(柬埔寨古国名)最强盛时期,后经500年不断扩建,1201年基本完成。城市包括大、小吴哥两部分,大吴哥即吴哥城,小吴哥即吴哥寺,又称吴哥窟。共有重要建筑物600座,散布在45平方千米的河滨平原上,现有遗址可寻、有记录可考证的还有40余座。这些建筑不用寸金尺木,纯以红色砂岩砌成,有的石块重达8吨以上;表面刻满浮雕,寺塔、佛龛、廊柱的雕像栩栩如生。它是国王驻节地,又是宗教圣地和文化中心,是王权和神权合一的京都。

建筑风格深受印度所罗门教的影响,同时揉合了古代高棉多神教和佛教的精华,显得格外壮丽和神奇。最突出的一点:所有宫殿、寺庙部丝毫不差地建在东西走向的轴线上,坐西朝东,面向太阳。

吴哥兴盛期,周围佛教徒纷纷前来朝拜。为了便利占城等国(今越南)信徒的朝圣,自吴哥到占城首邑(今越南东海岸的潘朗)开辟了多条驿道,每13~16千米建一客栈和诊所。

吴哥城的建筑奇迹

吴哥城即主城,呈方形。主要部分建于十二世纪末,当时的国王驱使30多万奴隶和民夫,从80千米外的考伦山采石运回,逐块雕琢垒砌而成。

城墙厚3.8米,周长4000米,开5门,高约20米,门顶矗立大佛。城外环以深壕,长6000米。中国周达观1296年随元使入柬,次年回国,写成《真腊风土记》对该城作了生动的描述:

“州城周围可二十里,有五门,门各两重,唯东向开二门,余向皆一门。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桥。桥之两旁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五门皆相似,桥之阑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背九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城门之上有大石佛头五,面向西方,中置其一,饰之以金。门之两旁,凿石为象形。城皆迭石为之,可二丈。石皆周密坚固……其城甚方整,四方各有石塔一座。”

城中心有巴戎寺,由16座相连的石塔构成,远观如两座庙宇重迭在一起,由下层到塔尖酷似一座座山峰6四周有浮雕回廊,东向开5个门出入。十处遗迹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当数巴戎寺。它风格独特,分为上下两层,像是两座造型迥异的寺院重叠而成。下层回廊刻有珍贵的大型浮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情景:既有国王出巡、两军对垒的宏大场面,也有反映普通百姓捕鱼、狩猎、婚嫁等日常生活的图景。

戎寺的神奇,主要在于第三层台基上那重重叠叠如群山般起伏的佛像石塔群。佛塔共计49座,中间一座最大,高约40多米,其余48座如众星拱月般全部簇拥在它的周围。这49座佛塔顶部分为四面,每面刻有一个巨大的佛像,共计196座之多。佛像个个面容端庄、鼻梁高挺、嘴角含笑,带有一种安详的神情,充满智慧的目光深邃地俯视着大地尘寰。然而,这些巨像又各自充满了独有的特点,它们表情互异、神态有别,最为奇妙的是,每座雕像都会随着光照的强弱及观看角度的不同,现出自己的多面形体与多种情态,显得变幻莫测。

巴戎寺稍北为王宫,全部是木结构,周围2000米,地面已一无所有;自遗址掘得大量宋、元时代的中国瓷碎片。

城内还有已芳寺、空中宫殿、大广场、库列昂寺、癞王台、大佛台、群象台、普拉巴利黎寺等宗教和王室的建筑。精彩的浮雕和塑像早被入侵者挖光,仅剩土台、墙基和乱石让人凭吊。

三、巨人创造的文化

吴哥消失之谜

吴哥建筑的所用的巨大石块,有的重达8吨,而且有相似石料的山距离吴哥起码100来千米,那么高棉人是怎样把如此巨大的石块搬运至吴哥的呢?考古学家曾仔细研究过这些巨大的石块,发现其四角都凿有小孔,这更使我们迷惑了,难道在吴哥时期,高棉人就发明了转载量巨大的运输工具吗?柬埔寨潮湿、松软的热带泥土真能经得起数吨重巨石的一路颠簸?在建筑时,石块和石块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灰浆和粘和剂,仅依靠石块的自身力量和凿的十分整齐的形状自然吻合起来,当时的工人们又是依靠什么工具来搬运和垒起这些巨石的?有人认为,这些巨石是外星人运来的,后来也是外星人把这座古城沦为死城的?

几百年来,柬埔寨人都相信在吴哥寺的地下埋葬着大量的圣物。这里原先竖立着一尊印度教主神毗湿奴的塑像,守护着吴哥寺的中央井。20世纪初,法国人带领一只探险队,开始探询吴哥寺的中央井,他们相信这些宝藏就埋在井的底部。整整8个月中,他们一直向下,希望能得到那批宝藏,但由于雨水连绵不断,井里总是进水,最后工人们不得不用水泵把水抽出来。一天早晨,一个工人在井底发现了两片金叶和两颗宝石,难道这就是那皮神秘财宝的一部分吗?后来,一个法国最有前途的考古学家奇怪地自杀身亡,挖掘出来的宝石也知去向。

吴哥文明的消失之谜可谓是谜中之谜。这样伟大的建筑,正在被热带森林所吞没。令人迷惑的是,高棉人为什么要废弃吴哥呢?

一种说法认为,吴哥邻邦泰国人的入侵,是高棉人撤离吴哥的重要原因。泰国人在吴哥北方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从而截断了吴哥和它的文化、宗教的发源地——印度的联系。最后,泰国人甚至攻占了吴哥城。当吴哥在15世纪数次被泰国人占领以后,柬埔寨的国王便把他们的首都迁到了金边,居民也都一起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