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7746200000008

第8章 做人篇(7)

人从出生那天起,就同大千世界打交道,“大千”两个字非常有味道。人们每天要做很多事情,尽管某些事主要,另一些比较次要,但是,这些事之间有着微妙的关联。往往不在意的什么事突然造成了全盘皆输的格局,即使没有这么大的力量,也或多或少地对事业主体构成一定的压力。“一脉不和,周身不适。”所有的脉络都是连接在一起的。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你都注定不快乐。在这个意义上讲,人生确实不易。劳神操心的现代人总是进入亚健康状态,但是,不操心又会袭来更多的人生烦恼。因此,人们整日地投入到事务性工作之中,忙得昏天黑地,本来觉得万事都已安排妥善,谁知就在这当口病倒了。某个重要脉络出了问题,而生命中又总有一类东西被人们错误地理解为“脉”,为它伤神丝毫不值得。

曾经偶然地遇到一位90高龄的“神医”彭老,精神矍铄,眼不花,手不抖,脸上少有皱纹,说话时膛音纯正,底气十足。特别是他自创了“观眼识病”的中医针灸疗法,一生治愈了无数患者,其铜像被竖立在某中医学院的校园里,他本人也被国内外医学界称为“针圣”、“百世师尊”……我便想了解“神医”的养生之道。

彭老听后笑道:“任何人出生的时候,身体里的资源都足以维持一百年。”一语惊四座,“但是人们在生活中总是不善于节制,烟酒财色都会在喜怒忧思悲恐惊愕中损耗身心,人们在不经意地放纵中往往丢失了生命的本原。其实,人生就像一根燃烧着的蜡烛,若不按照自身的轨迹发光照明,诸如蜡芯不再挺直脊梁,那就会使得蜡油四溢,生命的质量便被大大打了折扣。”他微笑着呷了一口茶,又接着说:“人一生很不容易,所以才更要珍惜并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因为谁也不能活第二回啊。而且,也只有爱护自己,才能爱护别人。”

可是,“七情六欲本是常”,人们置身其中,总是乐此不疲。若是一味地节制,人生不会因此变得单调乏味吗?神医听后严肃地说:“记住,放纵决不是快乐的根源,而人的欲望又是无止境的,对欲望的过分张扬会造成人际关系的失衡,其实人们真正应该在意的是心灵的底色,如果你每一天的心灵的底色都保持温馨透明,就会常常感到幸福。”看来,健康是人的主脉,个别支脉出了问题可能只导致某种程度的不快乐,从而影响主脉,主脉一旦出问题,整个人生状态难以改观。

神医最后说道:“曾经有100多个国家的记者来采访过我,他们提问、调查,甚至考验过我之后,都说我简直就是神仙,我是不相信神的,但我认为神仙做不到的,医生却有可能做到,因为一个人只要探寻到了生命的真谛,便是探寻到了宇宙的大智慧,便会懂得如何使生命的每一天都沉浸在温暖的幸福之中。”如同中医号脉一样,彭老对生活的脉搏是有足够的把握的。因此,他尽管已经90多岁了,可是,脉络非常通畅,全身还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活过百岁也不再是梦。

钱只是一种流通媒介,任何人都不必瞧不起缺钱的人,因为钱代表不了一切。如果人类丧失道德,即使用钢盔铁甲包装起来,也是赤身裸体的。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代版的守财奴抑或怕没钱而贪财的人都将一无所有。

没啥就怕没钱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金钱是万恶之源。”其实,这个译法并不太准确,更接近原意的话应该是:“对金钱的爱是万恶之源。”钱只是一个流通手段,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你想通过它制造不平等,然后你不说你恶,却说金钱是恶源。生活中就是这群人破坏了社会秩序,如果你通过合法经营勤劳致富,就应该有良好的心态。不必瞧不起缺钱的人,因为钱代表不了一切。但是,当爱钱如命的人多起来的时候,穷人的命运就堪忧了。他们逐渐地害怕自己缺钱,因为社会生活的秩序使得没钱什么都干不了,到医院看病时,有的“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冲你横眉冷对:拿钱!他们根本不在乎你囊中羞涩,你得了感冒,他可能给你开治肺炎的药,为的是预防;你本来没什么病,他偏说你精神衰弱,是劳累过度所致,那就开几瓶补养药吧,而你兜里的钱可能都不够开一瓶药的,于是,“美丽的天使”狠狠剜了你一眼。这时候,你心里最想的恐怕就是从兜里掏出一把钱,抛在她的脸上,然后扬长而去。

因此,钱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一个富翁因为种种原因成为平民之后,那种世态炎凉是难以忍受的,“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解决这个问题的惟一办法就是挣钱。于是,就会有一些人爱钱胜于爱自己,守财奴的故事充斥着现代版,价值取向的问题依然非常严重。

经济学者******认为经济跟道德并不是一对反义词。经济运作的成功固然在于盈利,但是,盈利不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大专辩论赛也以此为题,展开“对方辩友”式的思考。最终的结论往往都倾向于:每个人都具有道德良知,道德力量应该成为核心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有50%的利润,就有人敢践踏道德和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就有人敢走上断头台!”对道德力量短视,对经济力量迷信,犹如在鸟的翅膀上绑上黄金,这只鸟因此飞不远了!

莎士比亚还告诉葛朗台们,如果人类丧失道德,即使用钢盔铁甲包装起来,也是赤身裸体的。违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经营者应该反思:珍稀动物因经济原因被肆意捕杀终于导致全球生物数量的递减;为盈利而制造白色垃圾终于导致母亲河的严重污染;某些连年亏损的小工厂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浓烟滚滚的奇景……这让我们感到人类理性的退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代版的守财奴抑或怕没钱而贪财的人都将一无所有。

道德人和经济人的结合能够完善人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吃闲饭的人恐怕找不到饭碗了,社会的公平最终应该表现为劳动的公平,所以,任何人的发愤图强都应该得到鼓励,为赚钱而奔波,也决非为人不齿之举。合理而科学地点击财富,往往构成一种推动力,促进事业的成功,而大凡真正成功的企业家都崇拜哲学、珍爱生命、热爱艺术,不会因为有钱而为所欲为,因为人与人是平等的,这就为初涉社会的人提供了前方的路标。

做事之前,首先得给自己提供一个物质的依托,即使你有再高明的做饭本领,也得首先把米弄到手。对于社会上的个体来说,刻不容缓的问题不是学烹饪,而是种粮食。生活从来都是讲究节奏的,南辕北辙、死心塌地撞南墙的努力,素来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中国人以勤劳聪明勇敢著称于世,聪明与灵巧有关,中国的妇女灵巧得令人咋舌。他们在日常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了许多高质量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跟冥思苦想的“艺术家”们比起来,显得高明多了。但是,她们也有犯难的时候,比如说做饭时没米了。纵然有千百种烹饪手段也无济于事,“物质决定精神”,任何人在做事之前,都得首先给自己提供一个物质的依托。

所以,刻不容缓的问题不是学烹饪,而是种粮食。古时一位叫仲永的少年就是因为受其父之累,颠倒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顺序,最终一事无成。互联网的出现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这基本上也涉及到了“饭”和“做饭”的问题。在信息时代,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经摆脱了贫困,他们亟待解决的是现代化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正是在这个时代应运而生。一个最基本的观念是,互联网是“饭”,它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知识经济时代的种种事实证明,互联网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带来了高效率。从理性角度分析,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离开世界的整体环境而独立存在,互联网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使发展中国家降低了社会发展成本。由于发达国家对互联网的先期开发,使发展中国家在使用中获得较高效益,从而为自身跳跃式的发展提供现实的可能。

今天,发展中国家用极小的投资就能开发和使用互联网,从而重新定义世界格局。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新的价值目标,“穷则思变”,发展中国家最具有非线性发展的机遇。因此,保守没有出路。难道电灯是外国人发明的,我们就一辈子点煤油灯来表示爱国吗?难道一个婴儿在学步的过程中摔了一跤,我们就不让他走路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有再高明的做饭本领,也得首先把米弄到手。互联网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它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文化的自我超越,它的力量是真实的。睁开双眼,即使是黑夜,也有看到星光的可能;如果我们蒙住双眼,看到的将永远是黑夜。这一点对个人奋斗有很大的启发,先胜己才能胜人,改保守才能自新。因为生活从来都是讲究节奏的,南辕北辙、死心塌地撞南墙的努力,素来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种地、收割、淘米、做饭、食用、排泄,自然有它合理的过程,如果不慎做了违背自然规律的事,赶快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人生的路途还会柳暗花明。

对于知己而言,你的脾气爱好都存放在他的心里,当你烦恼的时候,他知道怎样对症开药。在他面前说真心话自然不用避讳。如果只是泛泛之交,就不能盲目地暴露隐私,即使对方听得很认真,你也应该有所保留,“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酥油”的人注定没有大发展。

交浅不可言深

这是一个倾诉的时代,人们都渴望把压抑已久的愁苦发泄出来。于是,社会上出现了“陪聊”族,像居委会的大妈似的劝你凡事想开点儿,其实,苦不苦你自己最清楚,靠别人帮忙实属不智之举。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是,感到压抑的人们“饥”不择人,逮着街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也叨咕几句,没成想历史问题不仅没解决,现实问题又来了,那个素不相识的人会把你的事当今古传奇传播给其他素不相识的人们,你无缘无故等于给自己增加了烦恼。

“交浅不可言深”。好朋友之间说点体己话,完全出于信任。无端地跟只有一面之交的人暴露绝对隐私,就很有精神疾病之嫌。而且事实表明,这样的人身边没有朋友,把自己的苦恼和盘托出给每个人,几乎对谁都不抱诚意,人家也没必要跟你真诚,所以,你能明显地感到对方情绪的敷衍。因此,即使有多么烦苦,也必须有足够的定力。

作为尽情倾诉对象的只能是真正的朋友,即使你说出了过头话,也有人给你把脉。他们真心真意替你着想,因为跟你已经有至少得十年以上的交情,或者是一见如故,刚接触就能有伯牙、子期的感觉,只有这种富有深度和质量的倾听,才能把你的烦恼从心中清除出去。陌生人彼此之间很难产生默契,除非他是个心理医生,而你是他的病人。如今很多“天之骄子”加入到了陪聊的行列,据说这缘于他们有知识底蕴。但是,这底蕴解决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问题,而且,“天之骄子”也不应该耽误学业,大好时光装一肚子烦恼干什么?更何况,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舞台,让一个跳芭蕾舞的去演地方戏,这就不对路子!该干啥的干啥去,想解决一个人的问题,必须了解他的过去,否则,他说昨天我们家的二小子把他妈惹哭了,你说年轻就是力量,这能说到一堆儿去吗?因此,知己难求,你的脾气爱好都存放在他的心里,当你烦恼的时候,他知道怎样对症开药,知道你需要什么。“日久见人心”,时间已经为此做出证明。无论他的脾气、态度怎么样,只要是知己,大可全面道来;如果只是泛泛之交,即使他听得很认真,你也得有所保留,“狗肚子装不了二两酥油”的人注定没有大发展。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在一起能想出挺多绝招,这办法诸葛亮未必就能琢磨出来,再说,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呢,几个人的肠子到一块儿,就能借天子的威严给岳飞定个罪名,让他命丧风波亭。生活绝不可能永远风平浪静,知己之间兜售烦恼,彼此都能减轻一半的痛苦,这是好事,只是你得选对人。没有度的交往不可能营造好人生环境。“三人行,必有吾师”,“师”就是你的知己。内心中决定未来生活的人在现实中需要与他人一道共同成就有质量且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一个人的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知识改变命运”,任何人荒废光阴,都是不能被原谅的。社会已经为每个人提供了“书到用时”,至于少还是多,完全是自己的问题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背道而驰,实在令人感到痛心,也不为主流声音所认可。

书到用时方恨少

知识经济让人感到未来的曙光,人们竞赛似地在各种地方“充电”,以期最大程度地丰富自己,而越是在某个领域研究精深的人,越觉得自己浅薄,“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是非常明显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不懂或无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人,注定被社会所淘汰。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十七、八岁的人说,“我们这代没有希望了”,她们都不解释,只做结论,同时敲出了“游戏”二字,然后是三个大大的叹号,权作最后的思想说明。这让我震惊了好长好长时间,作为极具魅力的双关语,“游戏”跨越时代热热闹闹地改变着人们的娱乐生活空间,却并不能构成“读书无用论”,任何人荒废光阴,都是不能被原谅的。

古今中外的成功者都是善学的典范。商汤以伊尹为师;唐太宗似魏征为镜;刘秀在军中手不释卷……不学无术、胸无点墨、骄狂不羁的人注定走上歧路,“性相近,习相远”,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几乎决定着人一生的走向。学在于勤,贵在有恒,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停滞不前,或者三分钟热血,都会成为反面教材。殊不知,苏秦“引锥刺股”,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照读”,范仲淹挨饿忍寒求学,宋濂借书自修,吕蒙“笃学挂帅”,狄青以兵书为贵……正是他们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才能不断地充实人生,取得了事业的辉煌,相反,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背道而驰,实在令人感到痛心,也不为主流声音所认可。

央视曾经播出过一系列公益短片《知识改变命运》,无论题材本身还是制作深度都很有震撼力,其中报道了一对大山里的姐妹,因为家里穷,只有一个能念书,于是,母亲让他俩抽草棍,抽着长的那个念书,另一个在家种地。结果是姐姐抽了个短的,因此辍学了。如今,妹妹已经考上一所大学,而姐姐要整天跟土地打交道,镜头上的反差是非常强烈的,知识对一个人命运的改变如此明显,也如此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