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暖融融的冬日,收到延安作家流沙(即月射寒塘)挂号馈赠的著作《放手的天空》。这是一个并不意外的惊喜。我花费了半个多月,才读完了这部24万字的作品集。
我与月射寒塘(以下简称“寒塘”)是素昧平生又而志趣相投的网友。我们拥有许多共同之处。从本质上说,我们都是诗人;从理想上来讲,我们皆是以作家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论年龄,我们是同龄人,只不过我比他大月份。按照性格划分,我们都是性情中人。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寒塘先我一步成为作家,而我仍然是寂寂无名的文学写手。在网络论坛与寒塘相识相交相知,实乃我的人生一大快事。有感于寒塘对我的这份深情厚意,诚惶诚恐地写了这篇《灵动的舞蹈》,以示我的敬意。
第一,淳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从本质上讲,寒塘是诗人出身,因此他的作品无论是散文、小说或者小品,都带着一股诗情画意,在这种诗情画意之中,蕴涵着淳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江南细雨软如丝》通过洒脱俊逸的语言,张扬而含蓄的思绪,营造了一种美轮美奂的意境,因而别具一种诗情画意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切皆来自于诗歌对寒塘的浸润和熏陶。
《老师,您好》这篇文章既写了情窦初开的少男懵懵懂懂的情思,也抨击了不健康的教育现象——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是老师的宠儿,成绩一般而蕴藏潜力的学生却难以获取老师的关注与鼓励!寒塘这篇文章既有浪漫的成分,也具备思辩色彩,因而具有一层忧患意识,让我们看到一个全方位多视角的作家寒塘。
《三月桃花红满天》成功塑造了一位诚实守信心灵美好的少女形象,如诗如画,浪漫典雅,仿佛一帧清新隽永的画卷。
《放手的天空》、《教我如何不想你》、《想你的十二月》以及《看见雪我想起了你》透过张扬的思绪,给予人一种空灵的美感,是四首浪漫的爱情诗篇。《放手的天空》是一段情深意浓的爱情独白,有一种凄婉的美;《教我如何不想你》借鉴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的意境,弥漫着一股强烈的古典韵律。《想你的十二月》借用女性的笔触,淋漓尽致表达了对恋人缱绻缠绵的思恋;《看见雪我想起了你》是一首献给初恋的情诗,跳跃着温馨激扬的旋律!
短篇小说《碧云天》主人公云儿同游敦煌,莫名其妙地失踪,引发了一段浪漫的爱情。云儿神游的故事,颇似红楼梦中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片段,是一个梦境,扑朔迷离,神妙玄乎,演绎了一段凄美绝伦的爱情悲剧。
第二,浓郁的地域风情
质朴或俊逸的文笔,民歌俚语的运用,如俚语“务以”、“尔格”、“怯火”、“哪个”、“太信”、“婆姨”,顺口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青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碳”、谚语“人比人活不成,骡子比马驮不成”……尤其信天游和对歌,使得寒塘的文章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因而别具一番神韵。
散文《农家韭花香》清新质朴,灵动雅致,朗读起来琅琅上口,蕴涵着浓郁的乡土风味。显示了作者对音乐节奏的准确而到位的把握。
中篇小说《只愿一生跟你走》娴熟地运用民歌俚语,展示了浓烈的地域风情;《只愿一生跟你走》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俊逸的笔调,使全文别具一份韵致。阿琳跟风叶之间的对歌,使得阿琳与与风叶的传奇爱情平添一份浪漫旋律。
《大山深处的爱情》是一篇关于换亲题材的小说,写的是农村姑娘巧英为了哥哥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以身殉情的动人故事,因为本真纯朴的民歌,烘托了该文的悲剧气氛。
第三辑——“小品”部分由于作者对方言俚语及顺口溜娴熟的驾驭水平,使得六篇作品幽默诙谐,生机盎然。如相声《如此减肥》:“胖子一回头,吓死一头牛;胖子二回头,乔丹改打乒乓球,胖子三回头,吓得彗星撞地球。”“某男”减肥的感叹:“饿啊,但是要有毅力,饿了也不吃。我每天坚持喝一小碗稀饭,看着老婆和孩子吃红烧肉,我咽咽口水,装没看见。”因为寒塘巧用顺口溜,显得夸张诙谐,让人忍俊不禁。
《四妹妹今日出嫁了》也是一篇地域特色浓郁的文章,酣畅淋漓地描绘了农村婚娶的风俗风情。
寒塘对民歌对歌潜心地研究与游刃有余地运用,使他的文章激荡着一股粗犷豪迈、荡气回肠、余音缭绕的旋律。这既是寒塘对民歌俚语孜孜不倦的探索,亦是寒塘对艺术执著的追求与向往。
第三,灵动的艺术魅力
亦庄亦谐的文字,使得寒塘的文章跳跃着一股灵动的美感。
散文《母亲的双手》这篇文章是平常心家常语,简短的篇幅写出一位勤劳手巧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母亲的双手》通过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历尽沧桑、心灵手巧、自强不息的母亲形象。作者平实的语言中,蕴涵了一颗感恩的赤子之心。
中篇小说《村前一条河》是一部以农村为题材的小说。从该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已经越来越注重语言的华美,扣人心弦的情节,具有迎合读者的趋向。即使如此,我们也无法抹杀寒塘文章的灵动的美感。
《村前一条河》充分展示了寒塘对语言文字敏锐而独到的把握力。《村前一条河》我是一口气读到第四章第一节的,当我读完第三章的时候,我已经热泪盈眶,我找到读余华的小说的感觉。在《村前一条河》中,寒塘怀着深沉而隐忍的思绪给我们讲了一个悲喜交集的故事,善于情景交融之能事,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美妙的心灵世界,让人怦然心动。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古色古香的农村风情画卷。这一切得益于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深沉的人文关怀、敏锐的眼光与深刻的忧思情怀。不知何故,这部中篇小说没有收录文集之中。凭我粗浅的看法,我认为它没有收录文集,不是因为文集印数的限制,便是里面略嫌直白的性爱描写吧?
勿庸置疑,《春宝的故事》是寒塘最成功的小说之一。《春宝的故事》构思精巧,短小精悍,情节感人,扣人心弦,酣畅淋漓,意犹未尽。《春宝的故事》通过一场改革,揭露了世态炎凉,人心不古,……一切尽在不言中。结局笔锋一转,人事科长马失前蹄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文中女主人公嫦娥的一句怨言——“还不是你没有本事,你要是像人家男人那样挣金挣银挣车挣房,我当然不怕下岗了,你以为我爱受累啊……”成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大胆泼辣、含辛茹苦的典型妇女形象。
我个人十分钦佩与艳羡寒塘饱满的写作激情,那洋洋洒洒的气势,缱绻妙曼的情思,孜孜不倦的求索,五彩纷呈的文风,还有信天游赐予他的灵气,……这些都值得我向他虚心学习。
我个人觉得,寒塘擅长心灵的表白,他或许更适合散文或者散文诗,喧闹的文学或多或少让他逐渐改变了他的行文方向,他的文字风格亟待定型稳固。
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欣赏寒塘那些清新质朴、情深意浓而又飘散着厚重乡土风味的散文,次之是他幽默诙谐的小品相声系列。寒塘的小说,浪漫主义色彩过于艳丽,耽于幻想,让人觉得似乎有点脱离现实生活的意味。
网络这个世界的确很精彩,它既能带给我们爽口的精神食粮,也能让你不知不觉沾染上某些不良习气,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文学是一份艰辛而漫长的职业,它不容许作家有丝毫的急功近利。作为一个选择文字作为自己终极理想的作家,我们应该坚守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剔除别人的东西,写出符合自己真性情的文字,这才是一个作家最成功的标志。
一番真挚的表白,希望与寒塘先生共勉!
(本文原载延安《宝塔山》文艺季刊2007年第三期)
下岗工人的创业之歌
武汉市新洲区的小说新秀李少武出了一部长篇小说《为了生存》,承蒙厚爱并馈赠专著一册,我感到十分欣慰。新洲人出版长篇小说,李少武是第二位。可以如是说,《为了生存》的付梓出版是新洲文坛的一大盛事。作为李少武的乡党,我由衷地感到振奋。
《为了生存》用幽默诙谐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妙趣横生而又光怪陆离的故事,时而让人捧腹大笑、会心一笑、抿嘴一笑,把读者带入灵魂的深处。《为了生存》读来既让人沉痛、悲愤,亦让读者的心中充满温情。
读完前四章,我就被少武讲故事的高超艺术所打动。首先,打动我的是少武同志对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主人公黄强是个颇有素养而又穷困落魄的文学青年,面对夫妻双双下岗的困窘现状,黄强质朴的妻子毅然选择卖凉粉、炒板栗,无怨无悔地撑起黄强的半边天,面对妻子摊子被砸的尴尬局面,他的“大男子主义”急速膨胀:“自己一个大男人不能呆在家里做饭、洗衣服,干些女人的活……晚上,黄强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至此,黄强的主人公责任感给我很深刻的印象,这个主人公好像就是曾经的我。能够让读者在作品中找到共鸣,这是一个作家成功的标志之一。
李少武有着深厚的短篇小说功底。在该小说第八章,作者用蒙太奇的手法写了周复生的美梦,然后是他开麻木的一连串的奇遇,吝啬的三个小伙子、看似愣头愣脑实则狡猾的少年、咬文嚼字的中年妇女、装疯的农村老太婆、使用假钞的年轻夫妇、实施伎俩的两个少年、“挺着啤酒肚”的酒鬼、装满冥币的“棕色手提包”,短小的篇幅里面,李少武先生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众生百相、扣人心弦的情节以及耐人寻味的文字……我被少武娴熟的技艺所深深打动。我蓦然发现,这难道不是我正在殚精竭虑寻找的小说语言?
李少武的这部长篇小说近似于伤痕文学,文中描绘了一大批下岗职工辛酸而悲壮的心路历程,刻画了像“刘精武”式的素质低下思想愚昧的城市管理人员,他们对劳动群众的肆意蹂躏让读者一度义愤填膺;但是作者无意给政府有所指责,却更多的是善意的期待,以期引起各级政府对这批弱势群体虔诚的关注与呵护。尤其是在小说的结尾,政府一系列的积极的措施,让小说在圆满中戛然而止,让读者看到惬意的温暖的希望。城管中队队长王鹏滥用禁闭引起罗凤芝悲愤跳楼,江淼凡因为抗拒交警中队长高林被交警中队禁闭,随后在交警中队神秘坠楼身亡,市政府为了争取“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而为下岗职业创建“小商品一条街”以及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处置了一批严重违规违纪的劣质干部,暂时缓解了下岗职工日益尖锐的问题,文章最后虽然看似大满贯,但又发人深省,余味悠长,为读者留下一方广阔的思维空间,让读者遐想联翩。
李少武的这部小说囊括了亲情友情爱情社会治安人生百态,真善美与假丑恶,下岗职工的悲欢离合与酸甜苦辣跃然纸上,都是现代都市底层市民生活的真实再现。张琼和丈夫黄强的艰辛生活,周复生与小兰之间的恩恩怨怨,罗凤芝和女儿金花的悲苦命运,丑话婆婆与丈夫贺泽新的情感纠葛与他们的败家子贺继光,贵妇人的刁钻与刻薄,江淼凡的睿智与倔犟,王鹏对张琼贯串始终的暗恋,皆写得栩栩如生,历历在目。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都已经深深地烙印在读者的脑海里,构成了一幕幕有声有色的都市话剧。
另外,俗语歇后语俏皮话等熟语的灵活运用,展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为此文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使得这部小说跻身了“汉味”文学的行列。譬如“好汉无钱是病人”、“人不求人一般大”、“吃屎容易赚钱难”、“苍蝇盯热牛屎”、“坐吃山空,人闲心不闲”、“三人行路,大的吃亏”、“乌龟吃秤砣——铁了心”、“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些熟语既为丰富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铺垫,也为反映民生之多艰发挥了一定的烘托效应。俚语口语的成功运用,使得《为了生存》成为“汉味”小说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李少武的小说,让我想起了湖北经济电视台的“经视故事会”。李少武的小说是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作者截取的片段都是我们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故事或者新闻,这些经过作者精心的裁剪,便构成一道多姿多彩的风景,读完这部小说,我不禁扪心自问,同样是新洲人,我为何写不出呢?这是李少武让我钦佩的地方。
当然,在这部构思精巧的小说里,作者诙谐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节、细腻入微的心理刻画,无疑会将读者引向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但是倘若作者再添加一些必要的调料,比如设置二三处情景交融的场景,无疑会使这部小说锦上添花,步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倘若作者不要太在意读者的阅读心理,作品再酣畅淋漓些许,或许这部作品将会激起一场轩然大波。然而,即使如此,也无法掩盖这部小说迷人的魅力。无庸讳言,《为了生存》.是新洲区乃至武汉市长篇小说领域的一项重大收获,将会在当地引起相当的反响。
借此机会,我郑重地告诉少武兄:不一定写长篇就是显示才情的唯一途径,正如成名并不等于成功。网络论坛是个神奇而丰腴的天地,网络文学亦是一种文学,只不过网络文学更多一些随意与散漫。作家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边缘化的职业。另外,极端的功利思想也会成为一个作家发挥才情的绊脚石。这些是我对少武兄的肺腑之言。
祝愿少武兄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些文字是我作为一个小说门外汉对他以及他的小说一点粗浅的感慨。读者就权当是痴人说梦罢!
集思想者、学者、作家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