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灵魂劲歌
7492900000022

第22章 有书作伴苦也甜(5)

关于问津的地址,历来文人颇多争议。新洲区地方志专家王腊波认为,“孔子由此(新洲旧街孔子山)到楚似在情理之中。”关于孔子问津,还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相传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一路风尘仆仆,在自陈蔡至楚国途中,行至大别山古驿道一个集市南约一公里处,忽然遇见在一群小孩路中垒石围城玩耍,挡住孔子一行的去路。孔子忙叫小孩搬开石头,其中一名叫项橐的男童,不卑不亢理直气壮地说:“请问夫子,自古以来,是应城让车,还是车让城?”孔子一时语塞,无言对答,只好命随从赶着车辇绕道而过,结果不慎扭断了车轴,车子卧倒在地。一时后人称此地为“卧车盘”,又称“回车埠”。这是孔子在楚国遇到的一件尴尬事情,一个七岁的孩童竟然驳倒了满腹经纶的圣人!却因此而留下了《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这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孔子没有料到,好戏还在后头呢!

孔子一行修好车轴,继续前行,一条河流挡住他们的去路。由于水深岸阔,不知津口。正疑惑,忽见河道上游田野有两人在劳作。这两人是楚国的著名隐士,名叫长沮和桀溺。孔子吩咐子路探问。

子路走上前,“请问二位,渡口在哪里?”

长沮开口反问道,“哪位坐车的人是谁?”

子路答道,“是孔丘。”

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回答是。长沮却冷冷地说:“鲁国的孔丘是知道渡口在哪里的。”

子路碰了一鼻子灰,转身去问桀溺。没承想,桀溺也反问子路是谁?子路和蔼答道,我是仲由。桀溺反问,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直爽承认,是的。

岂知桀溺随后说道,“天下到处都像是沉浸在滔滔的大水中,而又有谁去与你们改变这种现状呢?你与其跟着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倒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呢。”然后,头也不抬地干起活来。

子路回来,将二位隐士的话照直跟孔子说了。孔子听说后,怅然长叹,“我们是不可以同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人应该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怎能只顾自己隐居山林,置天下苍生而不顾?如果天下太平的话,我就不会同你们一道四处奔波了。”

孔子一行只得冒险涉水过河,河水打湿了书籍,孔子急唤弟子上岸,将书搬到河岸边的一座平坦山上晾晒,自己则坐在河边一块石头上唉声叹气,不知所措。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孔子,将拦住孔子一行去路的河流命名为“孔子河”;在孔子河上修了一座石桥,名曰“孔叹桥”;将河边山命名为“孔子山”;两隐士劳作之地,一处曰“长沮冲”,一处曰“桀溺畈”;孔子晒书的山包曰“晒书山”;称孔子坐过的石头曰“坐石”。

我们随着陈老二来到孔叹桥下游,此处有一块踏脚石,站在踏脚石上面,我们可以看见公路的右侧,露出一块石头赭红的侧面,陈老二指着石头说,这就是孔子的“坐石”。坐石十分干净,可河水却变成了溪水,河水变得比较浑浊,水面上漂浮着零零碎碎的废弃物。陈老二不禁慨叹,早在四十年前,这条河比现在宽阔多了,河水清澈见底,可见一尺见方的游鱼,我和童年伙伴常在这里洗冷水澡呢!

沿着“坐石”旁的水泥路上坡,就是孔子河小学。“孔子河小学”五个鲜红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只是校舍十分破旧,一幅萧条没落的景象。当我们问及小学的近况,陈老二说每年只有五六个学生,老师也是五六个,每个老师教一名学生。这不由让人唏嘘不已。绕过孔子河小学和一座废弃的水塔,走过艾草丛生的岗地,一个小山包出现在我们眼底。这就是“晒书山”。晒书山地势较高。几排因缺水而枯萎的柿子树,落寞地挺立在这片空地上面。晒书山虽然地势不是很高,却能够俯瞰四周,听上辈人说,小日本鬼子曾在这上面修建了一座碉堡呢!

绕过一片竹林,回到书院,我们又像领导干部似的谈起问津书院的开放开发。随着问津书院被认定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还有《今日新洲》画册、田凯国沈春山编著的《新洲古迹存考书》、《湖北方志》第四期、2001年三期《湖北档案》、新洲区统计局李森林编著的《江黄学府——问津书院》等书刊关于问津书院的推介,武汉电视台、湖北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争相报道,问津书院一度引起了湖北史学界和新闻界的高度关注。近年巴西友人来访,另外去年初夏新洲区政府与东星集团子公司——新加坡东华投资有限公司(在港注册)签署合作协议书,投资1.2亿人民币,对问津书院进行开发。签署协议的时间已经超过16个月,合作的意向至今没有下文。当地有数位企业家想捐款修建问津书院,但是均未和新洲区文物管理所交涉成功。

因此,笔者在此呼吁:问津书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新洲区宝贵的文化遗迹,有着重要的开发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这不仅仅要依靠广大群众的力量,而且亟待政府机制的转变,只有政民齐心协力,问津书院这块品牌才能推广开来,成为新洲旅游开发的第二大文化产业。

于是,问津书院才会有人问津。

问津书院,新洲文人墨客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思情结。

(原载黄冈《问鼎》总第九期)

魂系将军山

久仰鄂东将军山的盛名。以前,我曾数次在书籍报刊中读过有关将军山的评介。我依稀记得,七年前,读过一本介绍道观河的书籍,书名叫《道观河风情录》(系当地诗人蔡学军的散文集),书里刊载了关于将军山的一篇游记,我记住了将军山的特色——雄伟秀丽。遗憾的是,七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依然未曾登临将军山,更不用说饱览它那雄伟的英姿,领略它那幽雅的神韵。

近日,我久坐樊笼,独居芸斋,心绪舒缓之际,恍惚忆起一项未了的心愿——游览将军山——去寻找一个遥远而切近的梦,缅怀那块充满陌生而神奇的圣地。

今年仲秋的一个下午,蓝天丽日,云淡风轻,我邀弟弟同赴将军山。

半个时辰后,我们乘坐的摩托车抵达将军山山麓。山脚下有间小屋。小屋门前的长条凳上,坐着一位老乡,他五十来岁,身着微微泛白的深蓝色的确良中山装,蓄着两茬络腮胡须,前额一道道犁沟似的皱纹,仿佛蕴藏着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故事。我们向老乡详细询问了游山的路径,他笑呵呵的,应答自如,耐心细致。其间,老乡还兴致盎然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神奇动人的传说。

千百年来,将军山一直流传着有关“金鸡”与将军的神话。话说我国古代君臣,一直酷好斗鸡。根据《春秋左传》记载,鲁昭公时期,鲁国两大夫因为“斗鸡”成为仇人。到了唐代,身为皇子的唐玄宗酷爱斗鸡。为了便于取胜,在“斗鸡”身上涂抹狸油,装上金属刺,且将出自皇宫的雄鸡命名为“金鸡”。由于唐玄宗的这种嗜好,后来每逢他的生日、元旦和清明节,宫中、骊山皆举行盛大的游乐活动。一日,唐玄宗召集文武大臣赴京议事。事后,唐玄宗邀请众位爱卿共同观赏斗鸡。辉煌壮观的皇宫内,文臣武将皇亲国戚正尽情地游乐观赏,忽然有一只“金鸡”展翅腾空而起,满座哗然。唐玄宗急令武将们不惜一切代价追回“金鸡”。岂料那“金鸡”生得身强体壮,而尤擅飞腾搏斗,众将无功而返,唯有一名李姓将军没有退缩,紧紧跟随,径直追到了黄州地界的一个山坳边。可是,“金鸡”因为筋疲力尽,饥寒交迫困死在山坳。沈将军自知无颜复命,遂攀上山坳对面的高山洞里,拔剑自刎。那座山峰便是今天的将军山,那个山洞就是著名的将军洞。

关于“金鸡”和将军的故事,明朝万历进士、时任湖北副使茅瑞徵有诗《登将军山绝顶诗》云:

非关性癖眈丘壑,何事猿腾绝顶过。

千岭遥翻红日出,万松深护白云拖。

雄图尚说争蛮触,猛气惊看印薜萝。

满眼残崖烟雾冷,好将谈笑释干戈。

根据当地史书记载,元末明初,确有一位李姓的将军,弃元投明,屡立战功。将军名叫沈权,系武汉市新洲长岭人。人们为纪念他,在高山建庙祭祀,“名其山曰将军山,庙曰将军庙。”后人关于“金鸡”与将军的故事,只是将谈笑解释干戈罢了。

临别时,老乡告诉我们:“山巅距离此处还有十余里。但也无须多虑,水泥盘山公路全线畅通。”

我们的摩托车开始沿着S形的山道纡回,途中不时有山涧、红砖屋舍及庄稼地闪现。我情不自禁想像着山上老乡生活的艰难。假设他们下山一趟,该是多么不容易啊!

摩托车继续在盘山公路上攀援。山道虽然铺砌了水泥,但水泥路面仅有约摸四米宽。渐渐地,红砖屋和庄稼地越来越少,偶见一二道山涧,狭窄的水泥路两旁,不是兀立的峭壁,就是深不可测的悬崖,那时,我感受到的岂止是将军山的雄伟,那简直是一次绝无仅有的历险行程!坐于摩托车后座,我感到忐忑不安,我感觉到魂魄似乎都被这奇险的将军山勾去了。弟弟偶尔微笑着回头询问我的心情,我只轻描淡写地说:“有一点点担忧。”而后督促他一心一意驾驶。

行至半山腰,我向下眺望,云海中的山岗显得愈来愈小,连那高大的红砖屋,远远望去,似乎只有一块青砖大小。盘山公路像一条乳白色绸带萦绕着山峦。一层淡淡的雾霭笼罩着山野。

摩托车沿着盘旋的山道行进,愈是往前,山道愈是曲折险峻。

快到山顶啦!前方山道的一隅,竖立着一块水泥路标,写着“将军洞往此走”的字样。马上便可看见闻名遐迩的将军洞!即刻就要到达沈权将军殉难的地方!我的心不禁咚咚直跳。

我们沿着梯形的石阶,拾级而上,石阶的尽头便是将军洞。洞口相当狭窄,仅容一人蹲下身体爬行。进入洞中,只见洞内有一块方形的石板,可蹲可坐可卧。我们靠近石板,坐在上面气喘吁吁,弟弟连声叹着:“好累啊!”

仔细端量将军洞,它其实是由四块岩石天然拼凑而成,面积约略八九平方米。好一处绝妙的洞天福地!盘膝坐于洞内,仿佛身处仙境,宛若与世隔绝。此时,万籁俱寂,空气清爽,心无杂念,实乃读书与创作之佳境。这里纤尘不染,既没有世俗的功利与虚荣,也没有尘寰的浮躁与喧嚣,是一处足以展露才情、启人心窍的世间胜景。倘若条件允许,能够在此山洞住上三天三夜,踏遍大小山峦,走访山间村民,尽情领略淳朴脱俗的风土人情,也是一种奢侈而高尚的精神享受。

走出洞口,站在岩石上,俯首鸟瞰——只见重峦叠嶂,云山雾罩,阡陌隐现,红砖屋变得仿佛蚕豆大小。刹那间,只觉宇宙混沌,天地浩茫。蓦地想起大自然的生灵,微眇的人类。看呵,将军山才称得上广袤与伟大!

我低头问将军山,你知道你的伟大与奥妙么?将军山沉默不语。正如高尚的人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功绩卓著的人从不吹嘘自己的功劳,学识渊博之士往往隐藏自己的才能,成功的作家往往慨叹自己一事无成。

逗留于山巅,温煦的阳光显得气力虚亏,让人微微感到一丝清冷。此时的太阳,真切地高挂在远方的天际。下山的路途,显然少了一份惊险与心跳。

车到山脚下时,已经日薄西山。在夕阳的余晖里,将军山缓缓消逝于我们身后,离我们愈来愈遥远。然而,游将军山的独特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余悸,那迷人的传说,那厚重的历史,将会让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亲情友情两相宜

博友清心雨轩知道我这两月挺忙,怕我长期伏案心生烦闷,遂在博客给我留言,建议我五一节携带妻小去旅游,让忙碌的身心得到一次休整的机会。这是今年五一节之前半个月的事情。想起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在外奔波,从没有带妻儿出去好好转转。心底那个愧疚呀!

4月30日下午,我忽然心血来潮:决定邀请我的师友王腊波一家前往武汉共度五一节。王老师现为区政府副处级领导干部,他让我在家等待消息。

五一前夕八点半钟,王老师终于联系好区政府的一辆面包车,确定了行车路线。犬子朝阳朝晖听说明天去汉口玩,高兴得连上床睡觉都忘记打闹这道程序。本来是该孩子兴奋得难以成眠,结果我却在床上辗转反侧一个多小时才缓缓入梦。明天毕竟是我第一次陪妻小去外地旅行。妻子倒是兴致一般,她担心自己晕车拖累大家,影响融洽的氛围。我们这次五一旅游的主题是陪小孩观光与看风景。因为两家孩子年龄悬殊,王老师的女儿念高三,儿子读高二;我家的孪生子才上小学。未来的大学生求学心切,眼光放在名牌大学,小学生的爱好当然是逛动物园。经过商酌,我家先在关山附近的动物园或森林公园活动,等王老师一家走完华中科技大学的行程,再返回接我们,大家一同观光武汉大学。

五月一日天气晴好,早晨六点半我们两家在新洲试验中学对面的小吃店过早,王夫人抢先付了早餐费。我起先是歉疚,继而是感动。

我们乘坐的面包车越上汉施公路,绕过新洲倒水河大桥,过毛集,路过飞机场(只隐隐约约看见几道机翼),然后上阳大公路,在阳逻龙口登上轮渡。第一次看见滚滚的长江,朝阳朝晖甚是兴奋。凝视着波澜壮阔的长江,我心豁然开朗。

车子到了马鞍山森林公园门口,王老师热情为我们全家合影。两个小家伙打出胜利的手势,面庞上浸润着幸福与振奋。

一、马鞍山公园人猴鸟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