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7483700000021

第21章 祈雨瑞禾

李安

话说冯梦龙来寿宁担任知县已有年份,早就对寿宁县情了如指掌,正忙于编修《寿宁待志》,不想已在他治理下呈现祥和安康的县境乡民却被干旱之害所扰动,正处禾苗分穗期的水田,几乎都没水灌溉,百姓是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眼巴巴只能等待着老天爷发慈悲落落雨。

全境内的旱情极为严重,相当多的水田龟裂到连拳头都可以插入那缝隙。对此,冯梦龙接报后,几乎每天都在田里面跑,带领百姓到处寻找水源,可是虽然是山区的寿宁,由于有近半年时间都滴雨未落,非常多山坑水、泉水都断流了,可供挖渠引水的地方并不多,根本难以解决干旱问题。要如何抗旱才能保苗?身为知县的冯梦龙是寝食不安,想尽办法,还是解决不了。

此时,想着早前忙于编修《寿宁待志》,回过神来旱情已经这么严重,冯梦龙不禁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深深自责。不得已,还是召集乡闾间威望高的长者到县衙,本想商讨是否由县衙以及城内富户出资雇用各图青壮劳力,分片负责疏通各图溪流河道,无意中一个来自南阳图长者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老者说,离南阳不远的仙峰村仙岗顶山坂上有一个天池,有五眼涌泉喷雾而出,久旱不绝,长流不息,清透明亮,人们将此水取名“长生水”,几年前还有善男信女募捐钱粮在水眼旁建了一座“天然寺”。还说南阳渔溪三十六村过去曾去此处祈雨,只不过落雨的面积不大,基本上是一村求就落一村,而且非常奇怪,每年第六次去求就不灵了。讲人无意,听者有心,冯梦龙思想着,既然有这种讲法,自己是一县之令,毕竟老天其实,此时此刻的冯梦龙,心里已经打定主意次日早上便前往泉水处祈祷求雨,免得让饱受饥旱之苦的百姓因天灾而受累。他也早以厌倦官场上的迎来送往,总觉得实事要做实做好,任上已经简便造黄册之法,规定了迎新送旧费用,办各种事都尽量避免浪费民力财力。如果这次公开去求雨,势必会轰动各图,引起大量乡民参与,无形间又浪费百姓不必要的花费。于是,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自己掐指一算次日凌晨的辰时就是吉时,便不顾年迈体弱,道路崎岖,带着县丞、主簿、衙役等几位随从,于五更间就出发。来到天池时,天才蒙蒙亮,天池边的天然寺山门还未开,无奈由于要借用寺里案桌摆放供品,只好把寺里和尚叫起。和尚和在寺里吃斋的善男信女是个个惊诧,确确实实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小寺庙已经二百多年了,今天会迎来知县大人,这可是姑娘上轿头一回。

很快,大家便一起搬来案桌,按照冯梦龙的指导,用长生水洗好手,摆好祭品,时辰一到就焚香跪拜,大家听着冯梦龙亲自宣读祭文,内容是讲:“夫华夏千载,以农为天,农事仰水利,水利仰天时。前冬初旱,至今开春,滴雨未下,今已初夏,仍无滴雨。农田绝收,则百姓无食,百姓无食,则国家难安。知县冯梦龙,奉天子之命治寿宁一县之事,不敢懈怠,衣食所安,神孚之物,不敢专也。前因修县志事而怠农事,今诚惶诚恐,祭告上苍,伏望上天,惟怜苍生,降下甘霖,惠及万民。忠属失职之罪,知县冯氏自领之,非民之责。祈求上苍,风调雨顺,四时享祭,感恩戴德。”祭毕,冯梦龙正对这五眼喷雾涌泉经年不涸、经旱不绝而感到新奇时,晴朗的天空居然渐渐浮现出大片乌云,瞬时噼噼啪啪的雨水就已滴落下来,站在寺庙门口的冯梦龙举目眺望,但见县境内已是大雨铺天盖地,仿佛看到干裂的田地正在吸取雨水,仿佛可见田间地头的粮食正在疯长,他原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而紧绷的脸孔上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随后,冯梦龙婉拒寺庙住持的苦苦挽留,冒雨艰难地回到了县衙。简单洗漱后,想到上天如此眷顾,求雨如此灵验,就不顾劳累,提笔写下了灵雨欣随祷,嘉禾喜报秋。疑分九穗种,应使两岐羞。预拟公储满,聊宽瘠土忧。须知天幸偶,莫侈积如丘。

意即:欣喜于灵雨随着祷告而下,葱翠的禾苗预示着一个丰收的秋季即将到来,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的禾苗有水的地方竟长出好几穗,下了这场雨,想必所有稻田的禾苗都会长出许多穗,这样年内就可以粮仓丰满,缓解土地的贫瘠了,这可是老天爷的恩惠,一定要会晓得。

旱情退去,冯梦龙知县又接着边编修县志,边忙碌于县务。当发现粮食虽然丰收,可是到头来贫苦的百姓依然眉头紧锁,因为生活的窘迫,未等新苗长成就卖出时,他内心又一次如波涛翻滚,难以平息,就这样写下了《瑞禾》诗中的第二首:

簌簌迎风重,垂垂浥露多。分岐珠累串,合影玉联窝。已卜鸡豚饱,无劳鸿雁歌。穷民犹蹙额,五月卖新禾。

表达出他对民生之忧,真可谓是“做一分亦是一分功业,宽一分亦是一分恩惠”,只存“一念为民之心”。后来他又写下了无奈的《催征》诗:“不能天雨粟,未免吏呼门。聚敛非吾术,忧时奉至尊。带青砻早稻,垂白鬻孤孙。安得烽烟息,敷天颂圣恩。”以身不由己的官场切身经历,极力揭示晚明政治的腐败,反映下层百姓的疾苦,想象上天在眷顾百姓求雨就落雨之时,倘若也能够化雨落粟,以解苍生饥馑之苦,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