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7483700000017

第17章 墓葬之谜

黄立云

清顺治三年春,冯梦龙不幸病逝平溪仙崖寺。清廉知县、文学巨匠驾鹤归天,令平溪人民十分悲痛。时值故国沦亡,异族秉政,血腥高压统治之际,人们无法为反清义士高规格地发丧举哀。敬仰冯老先生的有识之士,为使老人不至身后寂寞,就在平溪村头寻一方风水宝地,好让第二故乡的袅袅炊烟、星星灯火能与其朝夕相伴。冯梦龙之墓面向故乡--苏州,木碑上书:“明寿宁知县冯梦龙”。这座原本无名的小小山包,因了冯梦龙在此安息长眠,从此有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响亮名字--“蟠龙山”。

顺治四年十一月,清廷以陈泰为靖南将军,统兵南下福建,配合浙闽总督陈锦攻打郧西王部义军。顺治五年三月廿九,清军团团包围建瓯城。四月初四,清军调集红夷大炮炮轰城墙,炸毀城门,明郧西王朱常湖、国师王祁等死于乱军之中。清军入城大举屠戮,“男女老幼身碎锋镝之间,骨穿矢镞之内。其中有比邻约纵火而举家自焚者;有挈妻携子同赴池井者;有率亲属闭门自经者;有稚子少妇生离死别掠之而去者;更有义士烈女守死不回甘蹈白刃水火而不辞者。烈火亘天七日夜不息,玉石焚尽靡有孑遗,尸积如山血流成河”。“衙署寺观,悉付一炬。间有走出城者,比至马坑不能过,亦被清军擒获。朝天门、豪栋外各处鱼塘,男女尸骸不计其数。城厢各处堆满尸骸,其未曾出门之老人小孩焚死屋内者,遗骨山积。时正初夏,天气炎热,陈尸体腐,臭气难堪。火后焦土,触目惊心。”“二十五日,乡人来城送粮,只有满目颓墙败瓦,满街血迹臭气。亲戚故旧,百无一存。”

《福建史稿》对王祁义军反抗异族侵略的英雄壮举予以高度评价,书中载有沈白娄咏赞王祁义军勇敢善战的“州县义兵起,歃血遍村墟。主将辱推戴,揭竿厉夏硝”;“杀声动天地,拒守百日余;士卒多勇敢,大将亲援桴”,和描述惨烈悲壮的“戊子之役”的“敌军遂登陴,谁能尚枝梧?短刀夹长戟,格斗血成渠。烈火复四起,烟焰达街衢。满城十万户,无一存妻孥”之诗。

顺治五年十月初六,江西丰城举人饶崇秩率五百清兵驰攻寿宁,击败守城义军,夺回寿宁县城,接任寿宁知县。清军复辟之后,强令邑人剃发易服,四处缉捕抗清人士。为使冯梦龙之墓免遭清兵挖掘凌辱,平溪群众偷偷将冯梦龙墓前的碑记除去,并将数十位抗清志士悄悄安葬在其上下左右,以混淆真伪。

谁知,当年这一保护冯梦龙之墓的无奈之举,后来竟在平溪相沿成俗--人们仰慕冯梦龙等抗清志士的耿耿丹心浩浩正气铮铮铁骨,纷纷将蟠龙山视为掩埋亡者的首选之地,使一方圣地神山变成了青冢遍地、坟头累累的乱坟岗。

劫中纳役

李安

话说苏州到寿宁有万里之遥,冯梦龙赴任旅程除了三分之二走的是水路外,其他都是陆路,不仅疲惫不堪,而且危机四伏,不过每每遇险,总能化险为夷。

一日,冯梦龙的赴任九人组抬轿的抬轿,挑担的挑担,路过政和县境内愁岭(筹岭)峡谷绝壁古道时,眼看离寿宁县境越来越近,可明朗的天色却似乎是要变天,离他们上空不远处有着一大片浓厚的乌云,而且拂面的冷风虽说仲秋季节,却有丝丝的寒意,显示将有一场疾雨就要来临。冯梦龙遂唤队伍加快脚步,争取赶到岭巅的凉亭避雨,可话音未落,路边的草丛中却呼啦啦冒出大批手持明晃晃钢刀、长枪的劫匪。冯梦龙的队伍中虽有武功高强的贴身护卫,却也难以在这绝壁小径上施展武艺,无奈的一行人等只得束手就擒。此时此刻,冯的随从人员见这汹汹气势,早被吓住连话都说不出,尤其是建宁府派的俩人都已惊慌失措地尿湿了裤子,而一路坎坷过来的冯梦龙,面对劫匪光临却不慌不忙,主动向匪首申明身份,提出“财可给人不可伤”的要求。

这匪首一看冯梦龙如此镇定,见天马上就要下雨了,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冯梦龙大吼:“什么知县冯梦龙?我不懂。”便指挥喽啰把冯梦龙的一干人等全押上匪寨。

这匪寨虽处深山老林,建得可是富丽堂皇,比建宁府第气派多了,不亚于巡按大人祁彪佳的官府。被押进正厅的冯梦龙,但见堂正壁摆着一张着虎头铡刀,梁上悬着钢钩、吊绳等刑具。此时,冯梦龙的一干人等早已被押解的匪首与喽啰们压跪在厅前,大椅上的剽悍大汉尤如皇帝上朝般,命令喽啰们清点完战利品后,便开始对冯梦龙进行审讯。

“你是到寿宁赴任的知县?”剽悍大汉的口吻并不太严厉。“是的。”冯梦龙面不改色地回答。“来自鱼米之乡的苏州?”剽悍大汉似乎是在核实冯梦龙的身份。“是的。”冯梦龙再度用简单而肯定的语气回复。此时,只见剽悍大汉呼地站起来,拿起战利品中的一本《今古奇观》走到冯梦龙面前晃了晃,随后怀疑地问:“这书你是作者之一?”“是的,那冯梦龙就是我。”话音未落,剽悍大汉扑通一下跪拜在了冯梦龙的跟前,旋即双手扶起冯梦龙,连称“受惊了,受惊了。得罪了!得罪了!”

依照惯例,这拨劫匪是不会留下任何活口的。纵使有军方坐镇,他们也照抢不误。因为他们既出马,必抱定完全歼灭猎物的决心!众喽啰还是第一回见寨王反主为仆,向被劫者下跪。正在晕懵中,剽悍大汉已命令众喽啰摆宴驱惊,安排冯梦龙的随行人员饮茶休息,自己便向冯梦龙叙述起身世。

原来,这剽悍大汉姓李名长蛟,出生大户人家,年方四十,尚无妻室。早年也在私塾读书,祖上世代都以农耕为主,在图里兼营布匹生意,后因官府横摊霸资,父亲不从被下进大狱,布匹遭没收,家业也被抄,无奈只得占山为王,从事起盗劫的勾当。不过,从不欺贫霸女,也不允许喽啰们干奸淫之事。在占山之前,这李长蛟就曾读过冯梦龙编著的《春秋衡库》、《麟经指月》等应举类书籍,受益匪浅,虽未知编著者是何方神圣,却谨记于心。对书本上的教诲,也是铭刻脑海,为匪不违人格,当盗不悖伦理。

今日能以这样一种方式与大文豪、教育家冯梦龙谋面,也算是天公有眼,恩赐了李长蛟这么一个机缘。了解到李长蛟的不平家事,冯梦龙见此人长得剽悍,身上并没有粗鄙的气息,不免心生怜悯。

节,全寨大约有百二三号人马,冯梦龙与李长蛟并坐在主宾桌上边吃边聊。“壮士占山为王,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不知是否有其他打算?”冯梦龙对李长蛟试探性地问。李长蛟回话:“讲句实在的,我与弟兄们都是出于无奈,无路可选,才被逼上梁山,走进这样的死胡同。”当冯梦龙对李长蛟说意欲请他下山出任寿宁捕头,并把自己所带的祁彪佳大人所赠银子用作寨中众人遣散安家费时,李长蛟是欣然领受了跟随冯梦龙赴任的邀赏,便婉言谢绝了由其安置手下的盛情。在单独叩敬过冯梦龙后,李长蛟当即又举杯邀众人共敬冯知县,随后宣布解散匪寨,把所有寨产寨银用于遣散众喽啰,吩咐大伙回乡安家从事正当职业,并嘱咐自己的一份就不要了。

这夜,整个寨子沸腾在一片欢快的氛围里。宴后,大伙儿遵照李长蛟的主意,不到凌晨时分,就把所有解散的事务安排妥当,还自觉少要银子,留下了近千两黄金白银给当家的李长蛟。而当李长蛟执意把黄金白银给大伙时,却没一人再要,都推脱说够了,力劝当家的带上,说是好让当家的到寿宁后安个舒适的家,娶妻生子,在要急之时还可“有钱能使鬼推磨”。无奈的李长蛟只得接受众人心意,翌日就跟随冯梦龙一行踏上了寿宁赴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