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立云
清顺治三年,朱元璋的第十代孙、明世裔郧西王朱常湖也在平溪仙崖寺剃度为僧。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他给儿子们制定了后代裔孙排辈分取名字的二十字“昭穆诗”。规定从他的孙辈开始,中间的一个字按“昭穆诗”依序而定;后一个字则以五行“火土金水木”的偏旁来循序命名。朱常湖是永乐皇帝朱棣的第九代孙,封郧西王,封地在江西建昌。
随着甲申之变和大清定鼎中原,朱元璋的裔孙们纷纷逃离世居的分封之地。朱常湖也由江西辗转来到了寿宁县的平溪村,在距离仙崖寺约十里的一个天然石洞--鬼足洞避难。鬼足洞在木场村外,这里岗峦环抱,危峰幽壑,崖壁陡峭,一望林莽。沿着险峻山径攀行,只见左侧悬崖一道瀑布宛悬云端,倾泻而下的水流如丝发飘坠,在洞壁前喷珠溅玉。沿着灌木星点的壁立悬崖,躬着身体,手抓古藤,脚踩苔藓,来到鬼足洞口,只见一石如屏挡在洞门中央,形成一左一右两个洞口。人可从左口入洞,而右口如窗,可将洞外风光一览无余。鬼足洞深十米,宽五米,高三米许,可容纳数十人。洞内昏暗,石洞底部乱石累累。洞内宛如寝室,天生一石似床如桌置洞穴深处。由于鬼足洞幽深神秘,阴森森令人毛骨悚然,村民皆不敢贸然入内。
冥冥天意与机缘巧合,让冯梦龙、王祁与郧西王朱常湖在福建寿宁旳平溪相逢了。共同的事业,神圣的使命,将冯梦龙、王祁、朱常湖推上了历史舞台,在山清水秀的平溪点燃了八闽大地反清复明的燃原烈焰。从此,朱常湖和平溪的仙崖寺、鬼足洞一起载入了星光灿烂的英雄史册。冯梦龙对建宁府所辖的寿宁、政和、建安、瓯宁、建阳、松溪、崇安、浦城等闽北八县情况非常熟悉,他详细地向郧西王介绍了闽北的地域风情--建宁府的东北与浙江相邻,西北与江西接壤,东南与福宁州交界,西南可通往汀州、广东。这一区域山岭耸峙,河谷与山间盆地错综其间,民谣云“浦城米,吃不尽”,是福建著名的鱼米之乡。那里地灵人杰,李纲、袁枢、宋慈、严羽、柳永、朱熹、杨荣等均出自闽北。顺昌竹纸、建阳麻沙雕版印刷、建窑黑釉瓷器、武夷岩茶等均闻名于世。
顺治三年春,冯梦龙因年事已高,常年奔波风餐露宿积劳成疾卧床不起,不幸病逝仙崖寺,终年七十三岁,墓葬平溪蟠龙山。临终之前,冯梦龙献策郧西王:首攻寿宁,次取政和,然后夺取建宁府为反清复明基地,最后恢复大明江山。
著名史学家查继佐在纪传体明史《罪惟录》中,对郧西王朱常湖化身为僧在平溪鬼足洞聚众抗清一事记载的颇为详细。书中写道:“时郧西王常湖,亦度为僧。丙戌唐事败,王托钵寿宁之鬼足洞。王颀长,读书明机事。性好谶,曰:‘鬼得足不死矣。’虽荷笠、衣缁单,意气自别。王或言佛事,神其众。洞内外人咸异之,争饭王。明年丁亥春,祁亦僧服募洞,见王。王曰:‘僧何山?’祁曰:‘行脚耳。’王见祁髯在,曰:‘今髯衲皆非僧,有脚能行乎?’祁亦知王非僧,曰:‘行脚欲行,杀髯鬼矣。’王曰:‘鬼有足,无妨也!’因指洞名为谶。祁笑曰:‘请与鬼以足。’夜共寝处,密言所欲。祁别去,遍以王踪迹,微致所善僧跏。久乃露王于洞之内外人,且曰:‘王佛祖再生,为主运。’又自言精天文家及奇门、六壬等数学,测无漏,有法呼天兵至。于是众顶礼惟命,得壮士三百人,成习槊,惟左右。且起,而稍稍为寿宁官将所知,出捕洞。洞故壁起,不可蹑。梯空而上时,洞外人皆入洞。官兵仰洞,无如何。祁乃夜间穴地洞,侧身出,疾走寿宁。寿宁兵壁洞外,城单。开门,走其县官。时府檄政和兵共援寿宁,祁又间释顺治四年春,朱常湖命王祁率众首攻寿宁县城。经过一番激战,一举攻破鳌阳城,杀死清朝第一任寿宁知县吴允焞。吴允焞,浙江云和拔贡,顺治三年随清兵征福建,以军功任寿宁知县。其妻瞿氏闻变,亦投环而死,一女流落安昌村。郧西王所部大军从将领到士卒全部以白布缠头,故民间称为”白头变乱“。朱常湖、王祁以反清复明为口号,号召人民反抗异族入侵,不当亡国奴,且军纪严明,沿途百姓投附者众。一时之间,星星之火成了燎原烈焰,一路势如破竹,相继克复政和、建瓯、崇安、邵武、顺昌、建阳、松溪及浙江庆元诸府县。清浙闽总督张存仁接到建瓯失守的消息,大惊失色,忙具疏上奏,称福建”遍海满山,在在皆贼“。《浦城县志》载:“南明郧国公王祁攻下郡属各县后,率兵数万乘胜进逼浦城,与清兵在九秋桥和陂头激战。”一时威震江南,让立足未稳的清廷十分震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