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出身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7岁就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在乌克兰农村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职位上工作了23年,直到去世。数十年中,他以该中学为实验基地,同时广泛研究其他学校的经验,对教育问题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做出了许多理论创新。苏霍姆林斯基一生共撰写了41部专著、600余篇论文和1000多篇儿童读物。主要教育著作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生的精神世界》、《把心灵献给儿童》、《和青年校长谈话》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全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就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智育教育问题提出建议;下篇主要讨论如何协调六种教育力量以保证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双重使命是促进科技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智育体系。这种智育体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反映时代对人全面发展的要求,培养丰富、全面和文明的公民;二是把德育纳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整的教育体系中。作者提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他认为智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完善的教学就是发展智力的教学,教学是智育的重要手段。知识与智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保证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智力发展的最佳水平促进新知识掌握能力的增强。培养和发展智力需要多姿多彩的智力生活,课堂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但不是惟一的途径。保证多姿多彩的智力生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有让学生自由支配并学会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引导学生们在自由时间里发展最喜爱的课外读物、最喜爱的学科、最喜爱的劳动创造项目等三项爱好;二是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为集体的智力生活做出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智育的发展依赖于兴趣、观察、阅读和思维积极性的激发。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源泉是对知识的运用和自己亲自参加的、有创造性的劳动;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是智能的极重要的源泉。从观察中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而且知识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活跃起来;阅读是整个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思维也是作者强调的重点,他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靠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教师要成为学生思考的脑力指导者;教师要教会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进行理解;课堂上要给学生理解、思维的时间等。苏霍姆林斯基还很重视个别施教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甚至是教学态度上都应该有所不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也是作者强调的一个方面,他将九种重要的基本技能分为三类:一是读写算;二是观察、思考和语言表达;三是独立思考、独自工作和自学能力。
该书的下篇中阐述的主要是影响教育的六种合力。作者认为有许多力量对教育产生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六种是家庭、教师、集体、学生本人、书籍、小伙伴等。①教师对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胜任这一角色必须具备一系列的优秀个人品质;教师应该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研究,完善和提高个人的修养和能力。②家庭在儿童的情感教育以及智力的影响力方面作用很大,教师应该在这些方面对家长有所指导。③集体是实施教育的重要工具,集体具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和共同的组织,但集体并不排斥个体的个性,个性也是集体存在的特性之一。④自我教育最大的促进因素是自尊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保护学生的自尊感。⑤书籍是生活的指路明灯,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者建议学生自己要读书,教师也要读书,并通过书籍来对学生施加影响。⑥学生在校外结交小伙伴,可能是积极性的,也可能是消极性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加以引导。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最重要的教育学著作之一,它是作者30余年教育实践经验和教育理论研究的结晶。由于对苏联教育体制以及教育工作者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作者在一种“沉思、焦虑与担忧、不安”的心情中将自己的思考写成这部著作。作者在书中采取建议的形式,恳切地与教师进行谈心,内容涉及教学以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教育工作的组织、内容、形式与方法,还涉及学生的自我教育、共产主义理想的形成、公民义务感的培养等问题。该书的出版在苏联引起了一次大的教育改革和讨论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探索成果的一部分,作者所提出的建议与主张对我国教育工作者具有特殊的意义。书中针对许多问题的建议,在现在看来,仍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