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生活中,我们发现,人们初次见面时,少不了询问籍贯、学业之类的问题,然后认个老乡、校友什么的,互相套套近乎,拉近心理距离,尽量把彼此都当成自己人,这样,互相之间说话、做事都方便多了。
在上面故事中,林肯在演说中的最后的一句话“惟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暗示人们:“你们是我的自己人,是我惟一的财富,我离不开你们。”选民们听了以后,自然会体验到林肯热爱民众的深厚感情。林肯利用“自己人效应”,争取了主动,也为自己赢得了民心。
美国有一家公司宁愿放弃零售商店,而采用家庭聚会的方式进行销售,竟使公司每天的销售量超过了250万元。取得这一销售奇迹的奥妙就在于这家公司很好的利用了“自己人效应”。这家公司通过家庭聚会直销。聚会主人召集一些朋友,满面春风地与大家聊天,为大家端茶送水,然后不失时机地要求大家购买产品。尽管大家都知道,从卖掉的每一件东西里,主人可以分得一定的利润,但在聚会的环境下,大家因为与主人的友谊而滋生温情、安全感以及责任心,并产生对产品的好感,从而心甘情愿地购买。有时,这种友谊造成的压力比人们对产品本身的喜爱效力还要高,并且使人们觉得自己非买不行。
社会是由不同的人群组成的,不同的人群基于年龄、学识、性别、性格、种族、地域、职业以及利益等因素的差别,其语言和行为的规范也会有所不同,这为不同人群间的交往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被看作“自己人”,将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效果。
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该怎样加强与他人的“自己人效应”呢?
首先,要强调双方一致的地方。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人之间更容易感觉是知音。也就是说要在与他人的交谈中应强调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对方认为你是“自己人”,从而使你提出的建议易于被接受。你要想取得他们的信赖,就先得和对方缩短心理距离,这样就能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例如,我们在生活中要把父母和老师当成自己人,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也就是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和他们讲话的时候也应该更多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这样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行为就会被他们接受。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感染父母和老师,就可以避免代沟的发生。
其次,要努力使双方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任何人都不喜欢别人高高在上地与自己进行交往,这只能造成心理上的疏远和排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对方摆出一副“好为人师”的架势或咄咄逼人的态度,那么,不管他是怎样的“大人物”,人们都会产生一种反感,把他当作异己者,从而不要听他的“大话”,因为他没有给我们以“自尊”需要的满足,他把我们看成是一群什么都不知的“小人”。人们常说的“我们能够原谅那些被我们瞧不起的人,但不能原谅那瞧不起我们的人”,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心理学研究证明:具备开朗、坦诚、大度、正直等良好品质的人,人际影响力较强。反之,傲慢、以自我为中心、言行不一、欺下媚上、嫉贤妒能、斤斤计较的人,普遍不受欢迎,也就缺乏人际影响力。因此,我们在试图说服长辈的时候,要先保证自己的个性、品质、修养,这样我们的合理想法和要求才更容易被接受。
心理学应用:
要想通过交流来拉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最好的方法是寻找到一个话题,让对方感到是“自己人”。作为主动寻找话题,或积极打破僵局的一方,在话题的选择上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⑴以对方感兴趣的事情为话题。兴趣是谈话者的共同契机。只有双方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才可能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如果对方对提出的话题根本不感兴趣,那么他就只能应付一两句,然后缄口不语使交谈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因此,在与他人交谈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的情况:兴趣、爱好、脾气、秉性等等。如果完全是不期而遇的,那么你就可以在开始交谈后用心观察,并在谈话中发现他的兴趣所在,从而开发出新的话题,并使谈话更愉快地进行下去,使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⑵当交谈在三人以上时,要以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为话题。根据谈话对象的共同特点,如性别、年龄、职业、爱好、所在单位、因何事聚在一起等等,寻找共同关心的事情。一般来讲,国家大事、新闻事件、单位情况、热门话题、娱乐、消费等事项,比较容易作为共同话题。此外,还要根据具体场合、具体对象去选择有针对性的共同话题,如商人们在一起,关心行情、交易、有关管理的新措施等;私营企业的“打工”人员在一起,关心薪水、生活和生产条件、老板的为人、企业的规定等等。
9.赫洛克效应:赞美的力量
品读小故事:
小丽和小明平时关系不错,却因小事发生误会,很长时间不说话。彼此都感觉相处很尴尬。虽然大家都想打破这种尴尬,但自尊心作祟,谁都不先开口与对方说话。
一天,小丽刚好看了一篇关于背后说人好话的文章,于是心生一计。放学的时候,小丽趁小朋不在,对别的同学随意说了几句小朋的好话:“小朋这人真不错,为人比较正直,对朋友非常关心,以前对我的帮助挺大,我挺感谢他的。”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小明耳朵里,他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歉疚。于是,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他主动向小丽打招呼、嘘寒问暖,两人就这样言归于好了。
心理学解读:
马克?吐温说过,听到一句得体的称赞,能使他陶醉两个月。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期待他人的赞美,因为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被别人看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被别人认可。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将被试者分为四组,在诱因不同的4种情况下分别完成任务。第一组是表扬组,每次工作之后就给予表扬与鼓励;第二组是受训组,每次工作之后就对其严加训斥;第三组是被忽视组,不对其进行评价,只让他们静听别的两组受表扬与挨批评;第四组是控制组,让他们和前三组隔离,不给予评价。
实验结果显示,成绩最差者为第四组(控制组),激励组和受训组的成绩则明显优于被忽视组,而激励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学习积极性高于受训组,受训组的成绩有一定波动。
这个实验说明:对于工作结果及时给予评价,能够强化工作动机,对工作起到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显然比批评要好,而批评的效果要优于不给予评价。
彼得?巴勒是马戏团的驯兽师,他也做过一个类似的动物实验。
第一种方法,在训练小狗表演的过程中,当小狗的动作做错时,巴勒便对小狗进行责骂和鞭打,让它记住做错事时会被教训;而当它做对时,巴勒却没有任何表示。
第二种方法,当小狗做对了某个特定的表演动作时,就算有一点点进步,巴勒就上前去轻轻地抚摸它,对它进行一番赞赏,或者赏它一块肉,并逗它一会儿,就当成对它认真态度的嘉奖。
通过比较以上这两种方法,巴勒发现,后者比前者训练的效果要好很多,小狗更易掌握各种表演动作,而且也非常愿意配合。因此,巴勒就使用后一种方法来训练各种动物表演杂耍。当然,巴勒用的并非什么稀奇的方法。自古以来,天下的驯兽师都是用这种方法来驯服各种凶禽野兽,并教会了它们各种杂耍的技巧。
后来,很多心理学家也同样以动物来做实验,以比较做好事予以褒奖和做错事予以惩罚的效果。结果,他们都发现褒奖的效果比一味的批评和惩罚要好得多。
相同的方法,用在人和人的交往上也是一样有效的。赫洛克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与人打交道时,应该以奖励来代替鞭打,以抚慰来代替责骂。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就可以发现,那些获得别人好感而且杰出的人,都是毫不迟疑去称赞别人的人。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能否真诚地赞扬他人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标准之一,也是衡量一个人交际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都吝于称赞别人,纵使他们非常清楚对方的成就,结果这些人也同样地难以获得别人的称赞。反观那些杰出的人,因为总是慷慨大方、毫不迟疑地称赞别人,所以他们也可以赢得别人慷慨而大方的称赞。
在很大程度上,人与人的交往之初,大多从赞扬开始。因为赞扬表达了我们对他人的关注,也因为赞扬给了他人一个好心情,使对方由紧张、戒备到轻松、愉快,双方很快便可以熟悉起来。可以说,赞美是建立人们之间友谊的源泉,是一种理想的粘合剂。
历史上,戴维和法拉第的合作是一个典范。
法拉第没有和戴维相识前,就给戴维写信:“戴维先生,您的讲演真好,我简直听得入迷了,我热爱化学,我想拜您为师……”
收到信后,戴维便约见了法拉第。
后来,法拉第成了近代电磁学的奠基人,名满欧洲,他也总是念念不忘戴维,说:“是他把我领进科学殿堂大门的!”
戴维和法拉第就是用真诚的赞美来搭建桥梁的。可见赞美的功力有多大,它不但会把老相识、老朋友团结得更加紧密,甚至可以把互不相识的人连在一起。
为了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和谐而温馨,也为了给你的成功创造条件,对于他人的成绩与进步,一定要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当别人有值得褒奖之处,你应毫不犹豫地给予诚挚的赞许。何必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辞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只会让你得到,而不是失去。
心理学应用:
赞美他人是如此重要,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适当地赞美他人。
(1)赞美他人首先必须真诚。
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尺度。如果你的赞美不是出于真心,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赞美,甚至怀疑你的意图。因此,赞美一定要“确有其事”,并且要有充分的理由。如果你毫无根据地赞美一个人,对方会感到莫名其妙,觉得你油嘴滑舌,甚至觉得你有诡诈,想利用他,进而引起他对你的防范。例如,一位你所熟悉的美貌女士,你可以对她说“你真美”,这样她可能会感激你对她的赞美。但如果你对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士说这句话,则可能会引起她的反感。
(2)越具体的赞美效果越好
空泛、含混的赞美因为没有明确的评价原因,常使人觉得不可接受,并怀疑你的辨别力和鉴赏力;而具体的赞美因是有所指的,会让人听起来觉得更加真诚友好。因此,我们赞美的时候应从某个局部、某件具体的事情入手,这种局部、具体的赞美会显得更真诚、更可信。例如某位同学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很出色,那么表扬的时候也要指向具体的事情,“小张在××事上表现出色”,而不是泛泛而谈。
(3)赞美因人而异。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因人而异,突出个性,有特点的赞美比一般化的赞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一般来说,老年人总想要别人不忘记他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因此可多赞美他引以为自豪的过去;对年轻人不妨语气稍为夸张地赞扬他的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几点实例证明他的确能够前程似锦;对于经商的人,可称赞他头脑灵活,生财有道;对于有地位的领导,可称赞他为国为民,廉洁清正……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4)多在背后说人好话。
最有效的赞美则是在第三者面前赞美对方。例如,当你听到有人对你说:“我常听某某朋友提起你,说你是位品德很高尚的人!”相信你感动的心情会油然而生。因为这种赞美比起一个人当面对你说:“我是你的崇拜者。”更让人舒坦,更容易让人相信它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