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欢乐小冤家
7128400000003

第3章 我不想离开美国

这年的春天,汤米要跟爹地妈咪到中国深圳生活了。汤大为在美国的电脑软件销售公司在中国深圳办了一家分公司,总部把汤大为调到深圳,他就成为深圳这家分公司的经理。汤大为本来是总公司的一个中层管理,他工作很出色,在公司的地位越来越高,再说,汤大为本身就是深圳人,对深圳很了解,总部就把他调到深圳了。

总部的管理很有人情味,不但把汤大为调到深圳,还帮他的妻子伊丽莎白也联系了深圳的一家医院,把她调到医院当护士了。

公司本来也想给汤大为的公子——汤米就近联系一家学校,汤大为说算了,汤米的事儿我自己办吧。

汤大为就给在深圳的爸爸打电话,让他帮忙给汤米联系学校。汤米的爷爷没有退休的时候,就是深圳的一位老教师,跟各个学校的老师都很熟悉,他就找个熟人,给孙子就近联系了深圳海滨小学。

一切都准备好了,汤米就要到深圳上学了。但跟儿子汤米商量的时候,死活不同意到深圳上学。

“我哪儿都不去,我就在纽约,我爱纽约!我喜欢纽约!我离不开纽约!我要永远和纽约在一起!”汤米说。

“孩子,听话。”汤大为耐心地劝着,“深圳很美丽,比纽约美丽,到了深圳,你会爱上深圳的。”

“不会,我恨深圳。”汤米说。

“为什么恨深圳?”汤大为不解地看着儿子。

“因为……因为……”汤米结结巴巴,说不上个所以然来。

“没有理由吧?”伊丽莎白说,“爱和恨都应该有理由。”

“我有理由?”汤米说。

“什么理由?”汤大为说,“快把你的理由说出来,能把爹地说服,爹地就不让你去深圳了。”

“因为深圳没有肯德基,没有麦当劳,没有冰淇淋。”汤米理直气壮地说。

“哈哈哈……”汤大为听了儿子的理由,一阵大笑,“深圳不但有肯德基,还有麦当劳和冰淇淋,美国有的,深圳都有,美国没有的,深圳也有,深圳还有呱呱叫的生肉包。”

“我不吃生肉包,会拉肚子。”汤米不假思索就把生肉包否定了。

“你又不懂了吧?”汤大为解释说,“生肉包是生肉做的,我被你气糊涂了,不,生肉包不是生肉做的,生肉包跟生肉没关系,肉馅是熟的,非常香。”

“有多香?”汤米是个小馋猫,有点儿动心了,“比如说……”

“比如说,你在纽约吃了生肉包,那香味在加利福尼亚就能闻到。”汤大为夸张地说。

“啊!真的吗?”汤米瞪大了眼睛。

“当然是真的。”汤大为说。

“爹地吹牛。”汤米死活不信。

“我没吹牛,不信问问你妈咪。” 汤大为用哀求的眼神看着妻子伊丽莎白,希望她善意地撒谎。

伊丽莎白感到有些左右为难。

“妈咪,是真的吗?”汤米用疑问的眼神看着妈咪。

美国人教育孩子不能撒谎,做人要诚实,伊丽莎白微笑着对儿子汤米说,“生肉包我吃过。生肉包是很香。它是妈咪吃过的最香的包子。去吧,深圳很好,去了你就知道了,深圳的生肉包正在等着你。”

“深圳的生肉包在等着我去吃吗?”汤米笑着说,“深圳的生肉包太热情了,我也想它们了。”

“那就去吃吧。”汤大为趁机说,“我敢打赌,深圳的生肉包会像欢迎美国总统一样热烈欢迎你的到来!”

“深圳就算什么都好,但有一样不好。”汤米还是犹豫不决。

“什么不好?”汤大为问。

“深圳没有外公外婆,我离不开外公外婆。”汤米有些恋恋不舍地说。

“但深圳有爷爷奶奶,他们会像外公外婆一样疼爱你。”汤大为拍着儿子的肩膀说,“在深圳还有妹妹花小朵,她也很爱你。”

说起妹妹花小朵,汤米的眼睛一亮。他很想跟妹妹花小朵玩。

他们正说着,外公外婆来了。他们听到外孙汤米要离开美国的消息,跑来看望汤米。

“宝贝,外婆会想念你的。”外婆很伤感,紧紧抱着汤米忍不住哭起来,“我的小心肝,我的小野牛,你这一走,外婆活着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你了。”

“外婆,你会活一百岁。”汤米也忍不住哭了。

气氛有些压抑,大家都很难过。

外婆亲吻着汤米的小脸,说,“如果中国的孩子都欺负你,如果深圳不好的话,你就回纽约找外婆,外婆会永远保护你,知道吗?”

“好的,如果深圳不好,我就回来找外婆。”汤米抱着外婆呜呜哭起来,哭得很伤心。

“男孩子没有资格哭,哭是女孩子的事情。”外公没有退休的时候是个航海的船员,到过世界各地,也见过大风大浪,他乐呵呵地拍拍汤米的肩膀说,“我的男子汉,把眼泪擦干吧,我相信你会在中国深圳生活得很好。以后外公和外婆到深圳看你。那时候你就是深圳人了,到时候你要带着外公外婆到深圳最高好玩的地方去玩好吗?”

“你都成老头了,还跟孩子一样爱玩。”外婆挖了外公一眼。

“用中国的话说,这叫……越老越是小孩。”外公说。

“爸爸,错了。”女婿汤大为说,“中国那句话是,小小孩,老小孩。就是说,人越老越跟小孩子一样活泼可爱的意思。”

“那我就当一个老小孩,你就当一个小老太婆。”外公拥抱了一下自己的妻子,说,“心软的老太婆,不要在孩子面前掉眼泪,要让孩子学会勇敢。”

“我没有哭,我这是迎风流泪的沙眼。”外婆摸摸汤米的脸,笑着说,“宝贝,不用担心外婆。到中国去成长吧,那里的阳光也许更适合你成长。有机会的话,我和外公到中国去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