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大全
6974000000024

第24章 春季的生活起居

生活起居上要劳逸结合,静中有动,动归于静,才益于保养阳气。

春季6节气的生活起居,要顺应推陈出新,生长发育时节特点,合理安排睡眠、更换衣着,科学地进行性生活以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

1.顺应春季6节气的起居要求

春季6节气各不相同养生的起居也应因节气不同而有所变化适合节气要求,顺乎自然。

(1)立春时节的起居要求

立春时节,冬藏结束,春生到来。在起居方面,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人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室外活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自己的身体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允沛。春天的到来,好像新生命的到来,人的机体内随万物萌发,蕴涵着一种勃勃的生机。

在早春时节,容易使人大意的是一双脚的保暖和保干。一些人常早早地换上春装,穿上单鞋,早春的寒气与湿气也悄悄地乘虚而入,由下而上,由表入里,侵透骨骼、关节,尤其是踝露的脚趾与踝、膝关节,不知不觉间会感酸胀不适,走路酸痛,下肢沉重、乏力、关节僵直等。所以《老老恒言》中说:“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春捂是穿衣着装的要求,究竟应该捂到什么时候,则要看个人体质的好坏,不能强求一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春捂,指的是不要突然减衣的意思,正如现代人所认为的,要随着天气变化增减衣服。

由于居室紧闭一冬,会有不少灰尘积聚,如果在立春进行除尘通风,可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立春时节,睡眠时头部应朝向东方,睡前用热水洗脚,并用双手按摩双足尤其是涌泉穴,能使全身暖和、舒适,睡得更安稳。早晨起来,要先使头脑清醒后,再睁开眼睛。然后闭眼将双手搓热,熨眼几十遍。接着将眼睛左右各旋转九遍后,将双眼紧闭一会儿,然后猛然睁开双眼,这样可以祛除眼中的风火。

(2)雨水时节的起居要求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而且表示雨量开始增多。雨水之前的天气相对比较寒冷。雨水后,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清楚,芬芳的花香,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

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是全年寒潮过程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及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之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的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3)惊蛰时节的起居要求

“惊蛰”是反映物候的节令,时值公历三月上半月,天气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泥土里的冬眠动物和多种昆虫感于春季温暖,震惊而出。本节时逢“九九”到九尽,鲁北土地完全解冻,气温一般4~5℃,寒潮频繁。最高气温18~23℃,最低零下3~7℃。降水量一般3~5毫米,多时达20多毫米,也有时不足1毫米。

在这个时节里,江南的“倒春寒”现象要一直延续到惊蜇的最后几天,而北方寒冷气候则还要时间更长一些,所以“春捂”在此节气中还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在此节气中不要因天气变暖而将衣服减得过少。应随气候冷暖而适当增减衣服。此时肝气旺盛,老年人易动怒,要注意情绪神志的调摄,随时保持心平气和,不妄动肝火,否则肝气升腾太过,易患眩晕、中风之病。此节气宜用枸杞煎水擦身洗面,可使皮肤光泽不老。

(4)春分时节的起居要求

按照八卦记时法,春分节气正处于八卦中的大壮卦。卦象为,内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为雷,乾为天,所以称作雷天大壮。由卦象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为四阳二阴。说明阳气已十分强壮。此时大地上的所有生物都已长得强壮起来,包括细菌在这一时节也繁殖得很快,所以这时流行性传染病很多。又由于卦中还存有两个阴爻,所以天气还会有变冷的现象。春分交节的这几天,温度与湿度往往相差很大,气候上会有剧烈的变化,体弱的人容易生病,有旧病的人容易复发。这段时节中春暖日和,当游园踏青,以掳带情。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抑郁。

春天里来百花开,正是人们出门踏青的大好时光。脚踏青青草地,沐浴和煦阳光,阵阵花香袭人,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在春分时节,暖湿气流活跃,冷空气活动也比较频繁,因此,阴雨天气较多。将居室安排得舒适而有序,对身心的健康也很有益处。比如将客厅布置得温和舒畅,同室外的阴雨天气形成反差,又同风和日丽的天气相和谐;将卧室布置得温馨适意,室内的温度保持在14~16℃之间,会给人一种温柔静谧的感觉;将书房布置得明亮温和,空气清新,但又不湿气太重;饭厅注重色彩搭配,会唤起人的食欲;将阳台布置成一个“小花园”,鲜花绚丽,清香四溢,空气清新,悦人心目。这种营造出来的小气候既可以助人解除疲劳,又能使人心安神怡。

由于春季病菌活跃,是传染病多发时期。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注意环境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卫生不仅仅指室内卫生,也包括室外的卫生,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一定要把不起眼的角落和阴暗死角的污垢清扫干净。可以经常喷洒一些杀虫剂杀死病菌;居室里保持干净和空气流通,餐具茶具天天洗,餐前最好是用开水将碗筷冲洗一下。厨房、卫生间的异味要排除掉,减少空气污染。另外,调节好温湿度,室内摆放物品注意温湿度的调配。

(5)清明时节的起居要求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此节气的养生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时的天气,除交节的几天有可能出现倒春寒的情况,基本上不会再有寒流出现了。只不过多雨也是这一节气的特点,所以说气温会随着降雨而降低,雨过天晴后,气温的大趋势是在不断升高。

在这一节气中,人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在家中坐卧太久。因为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应当保持乐观的心情,经常出去到树林河边散步,多呼吸新鲜的空气,并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运动。保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身体要注意经常清洁,尤其是手要勤洗。

(6)谷雨时节的起居要求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节养生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使内环境(体内的生理变化)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素问·保命全角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说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中的变化必然会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保持内外环境的平衡协调是避免、减少发生疾病的基础。因此在起居方面要考虑谷雨节气的因素,针对其气候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调养。

2.顺应春季6节气的作息

春季6节气对人的作息时间也提出了要求,具体说,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晚睡早起,与日俱兴

人的起居作息应与日起日落相吻合。虽然我们今天已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人们的活动已打破时间的限制,但是无节制的夜生活,给人们的健康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亚健康已给人们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当进入春季6节气,自然界万物复苏时,人们应该做到晚睡早起,在春光中舒展你的四肢,呼吸新鲜空气,舒展阳气,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

但也不提倡过早起床。起得太早,容易造成精神紧张,白天反而没有精神。有人认为起得越早越好,有人凌晨就起床晨练,其实此时的人体生物钟尚处于“休息状态”,容易造成生物钟的磨损,因为此时人体的血压、体温、心跳、呼吸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还停留在“睡眠中”。凌晨时分,黑洞洞地就跑到树林或公园里锻炼,这就错上加错了。因为此时太阳尚未升起,地面还聚集着较多的污浊空气,对人体极为不利,这是其一。

其二,绿色植物夜间行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还未消失。只有待太阳出来后,植物行光合作用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后,才排出氧气。也只有此时,在树林中锻炼对人体才有益。此外,早起气温低,还易受风寒袭击。古训的“闻鸡起舞”实不可取了,而应提倡“与日俱兴”。

(2)睡眠的调摄

春季6节气,随着气温升高,气候逐渐变暧,人的皮肤松弛,毛孔放大,皮肤末梢血管的供血量增加,这些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镇静、催眠样作用,使身体困乏。民间称之为“春困”,就是由于季节变化所引发的一种生理现象。此时,调整好睡眠,对春季养生极为重要。

①保证足够的有梦睡眠

每夜睡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对健康十分重要。什么叫完整的睡眠周期?若你的睡眠周期为2小时,则以睡完4个周期(8小时)最好;若不能,则睡3个周期(6小时),比睡3个半周期(7小时)为好。因为3个周期,可以自然醒来,而唤醒或用闹钟闹醒都不利健康,有人称之为是“慢性自杀”。

现在,上学的孩子,父母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便很迟才叫醒孩子,甚至刚从被窝里拉出来,就立刻让他吃饭,这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都十分不利。正确的方法应提前半小时开窗或开灯,用柔光和柔声给孩子以“柔和”的刺激,睁眼后再在床上赖5分钟后起床,使脑的睡眠生物钟有个由慢到快的过程。

人的睡眠分无梦睡眠和有梦睡眠,二者互相交替进行。从无梦睡眠到有梦睡眠为一个周期(大约2个小时)。无梦睡眠主要是恢复体力;有梦睡眠则与脑力恢复等关系密切,且关系到生命质量与长寿。春天,尤其要保证足够的有梦睡眠。

②睡前保健有学问

睡前保健的重点是调摄心神,即精神调摄,“先睡心,后睡眼”就是这个意思。在睡前半小时应使情志平稳,心思宁静,摒弃一切杂念,这是一;第二要稍事活动身体;第三睡前要洗面、洗脚,按摩面部和搓脚心。脚上有几条阴阳经络经过,人体有66个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都在足部交错汇集,所以用比体温高(40~45℃)的热水洗脚,如同用艾条熏灸穴位一样,能推动血气运行,温补脏腑,安神宁心,能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

③适当午睡消春困

人的大脑不可能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除了夜晚睡眠时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外,中午饱食以后,也短时处于明显的抑制状态。春秋6节气,由于气候的原因,这种抑制更为明显。饱食以后,因为有更多的血液要流向胃部,所以更易出现脑抑制,这时午睡也有利于消除春困。一般午睡都在午饭后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左右时进行。有条件的最好脱衣躺下睡,不要坐着或和衣睡。

3.顺应春季6节气的衣着

春季6节气是阳气升发的节气,其时节养生应该顺应节气气候特点恰当地调整衣着。

(1)衣着不宜顿减

因季节不同更换穿着对养生有重要影响。“春捂秋冻”是古人根据春秋两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着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阴寒未尽,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北方冷空气较强烈,气候亦多变,春寒虽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酷,但由于人们穿着的变化和心理上准备不足,加之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易感邪而致病。所以养生家认为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宜顿减,以助人体阳气生发,抗御外邪侵袭。因此春季在穿着上,要遵循“春捂”的原则,注意防寒保暖,适量增减衣服,这对婴幼儿、老人、孕产妇更为重要。

(2)穿着宜柔软保暖

春季6节气里,尽管天气转暧,但是气温变化还很大,尤其是晚上与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因此,穿着宜保暖。为了与大地回春的自然美景相映,衣着的颜色宜偏淡色带鲜艳,女性可选粉红、淡蓝或奶黄等颜色,让人产生一种淡雅素洁、朴素大方的美感,男性则可选择米黄、靛蓝等颜色。当然,还应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高矮、胖瘦以及经济状况来选择衣冠穿戴。自己喜欢,穿着自信、精神,心情自然愉快,也有益于养生。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年轻姑娘出于爱美,往往在早春时节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甚至是裙长不及膝的超短裙,这样对身体不利,也有违养生家所谓春时衣着“下厚上薄”的主张。如气温太低,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服,暴露在外的下肢会因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处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

据报载,突尼斯妇女喜欢一年四季穿裙子,即使寒风刺骨的严冬也不例外,因而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妇女也特别多,约占妇女总人数的70%。

那么,春天穿裙如何防寒呢?首先要选择厚实服贴的薄呢、灯芯绒、粗纺花呢、毛织品、再生毛及加厚化纤类织物作裙料,因为这类衣料制作的裙子一则可以御寒,二则不易被风吹起。其次早春不宜着短裙,最好是穿筒裙、长裙和旗袍,长度以过膝10厘米以上为宜。第三要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和湿度及时更换服装,在寒冷及阴雨的天气不宜穿裙服,尤其是不宜穿裙子和透明单薄的长袜在室外行走。还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注意多活动膝部,按摩膝关节,改善肢体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耐寒抗病能力。

(3)穿着宜宽松舒展

在衣服款式上符合宽松舒展要求的,主要是“V”字形装和运动装。所谓“V”字形装,主要指茄克衫,它穿着自由、轻便、舒适,一般用棉麻、丝麻、毛麻等粗纺面料制作。运动装时装化已成为世界时装新兴潮流,其特点是肩宽大、胸围放松度大、袖笼线深、袖根肥大,穿着后觉得轻快、柔软、舒适、自由,又由于其面料选择范围广泛,色彩多为鲜明、和谐的对比色,使人增添刚健、洒脱之美,使青年人显得强健,老年人显得年轻。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青年人,特别是女青年,由于受欧美国家服饰的影响,喜欢穿紧身的衣裤,追求所谓“曲线美”。但穿着不仅要考虑到美,还要考虑到健康。紧身裤之所以不适于女青年,是因女性的阴道常分泌一种酸性液体,使外阴保持湿润,有防止细菌侵入和杀灭细菌的作用。若裤子穿得过紧,就不利于阴部湿气散发,长时间处于过热过湿的环境,为细菌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容易引发阴道炎症、瘙痒,甚至泌尿系统感染。因此,内裤宜宽松,大小适中,且不能用尼龙、化纤制作。

(4)春鞋选择要“三性”

春回大地,气温回升,人的脚汗也开始逐渐增多,同时春暖花开,又是旅游的大好时节。因此,选购春鞋应注意它的透气性、保暖性和吸湿性三大特点。

春鞋的品种一般是布鞋、布面胶鞋、皮鞋及旅游鞋之类。选购时应注意其各自的特性。

布鞋,由纺织品制成,除了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吸湿性外,还有透气性强、易于散热以及比皮鞋柔软、轻便的优点。因而直到现在,许多练功鞋,如武术、舞蹈、戏剧等的练功鞋都选用具有弹性的布鞋。布面胶鞋透气性较差,穿着时应勤换袜子和鞋垫,防止脚臭。

皮鞋除了具有良好的挡风保暖性外,还有耐穿和造型美观及庄重的特点,尤其是在一些礼仪场合,皮鞋比布鞋更显效果好。

旅游鞋综合了布鞋和皮鞋的许多优点,不但造型美观、款式多样,柔软轻便,穿着合脚舒适,而且经久耐用,无论是长途旅游还是平时穿用都非常合适。

当然,春鞋的选择还应注意到其式样及尺寸大小。一般而言,应选择鞋帮较深一些的式样,尺寸大小应合适,过紧的鞋子会压抑皮下毛细血管,影响正常的代谢功能。过松了穿着不便,容易疲劳,而且保暖性差,容易引起伤风感冒,切不可粗心大意。

4.顺应春季6节气的性生活

春季6节气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的情欲也随之而焕发。春季6节气养生、性生活合时有度、调摄有道十分重要。

(1)房事合时有度

房事,即性生活,也有称“房室”、“合阴阳”、“交媾”等。《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礼记·礼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即是说房事生活是人类的自然本性,如同人的饮食一样,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代养生学家和医学家一向重视房事的调摄养生。通过房事调摄以养生,也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

1975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14种竹简医书中,就有《合阴阳方》、《天下至道谈》、《十问》、《养生方》等记载有关房事论述的书籍。这表明早在先秦时代,人们就对性生活开始进行了探讨。同一时期出现的《黄帝内经》、《素女经》、《玉房指要》、《玉房秘诀》等著作,对房事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后世不少医家如葛洪、孙思邈、李时珍、万密斋等在其著作中也提出了许多科学的见解,他们明确指出,房事生活本乎自然之道,这是养生延寿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违背这个自然规律,就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千金要方》说:“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这种观点和现代医学的研究是不谋而合的。正常的性生活可以协调体内的各种生理机能,促进性激素的正常分泌,也是健康的心理需要。

据国外资料报道,结婚的人比独身的人平均寿命要长得多,说明和谐、稳定的夫妻生活,不但不影响长寿,反而是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房事不可无度,否则必然会损害健康。陶弘景曾言:“房中之事,能杀人,能生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致死。”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房中之术“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非苟欲强身力,幸女色以纵情,意在补益以遣疾也”。在孙氏看来,房中之术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为“养生”和“遣疾”而设。所以,男女和合虽然是自然之道,但既不可纵欲淫乐,也不得强窒情欲。“倍力行房,精髓枯竭,唯向死近”,固不可取,有悖情理而损乎健康。房事调摄有道,阴阳和合有度,则可享人伦而达情性,保精气以臻康寿。

春季6节气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人的情欲也随春季的到来而焕发,当此之时,房事调摄十分重要。春季房事调摄,一要做到合时,二要做到有度。所谓合时,指房事要顺应春季阳气生发的时令特点,合乎自然和人体阴阳之气的运动规律,如《养性延命录》中说:“春,三日一施精;夏及秋,一月再施精;冬常闭精勿施。”可见,春季6节气的房事活动可较夏、秋、冬三季为多,此其一;《宜麟策》中说:春分前后,雷将发声,不宜行房,此其二,可作参考。所谓有度,指春季房事应有节制,不可纵欲无度。春季,青壮年每周1~2次正常适度的房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性生活毕竟要消耗一定的精力和时间,过多地沉湎于房事之中必定会对健康、工作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而老年人的房事当视其身体强弱而定,以少为佳。

(2)要防风寒

由于春季6节气中气候变化无常,所以行房事时要注意不要受凉风,并且不要过于频繁地进行性生活导致机体虚弱,而无法抵御“倒春寒”对身体造成的侵害。

我国古代养生术中很重视房事与气候及自然现象的关系,如《养性延命录》中谈:“消息之情,不可不知也。又须当避大寒、大热、大雨、大雪、日月蚀、地动、雷震,此是天忌也。醉饱,喜怒忧愁,悲哀恐惧,此人忌也。山川神祗,社稷井灶之处,此为地忌也。既避此三忌,又有吉日,春甲乙,夏丙丁,秋庚辛,冬壬癸,四季之月戊已,皆王相之日也。宜用嘉会,令人长生,有子必寿。其犯此忌,既致疾,生子亦凶天短命。”

初看这些文字,我们会感到这不过是迷信而已。仔细一想,却发现很有道理,因为自然界的变化,尤其是一些不常见的自然现象,对人体的生理与情绪都会有很大影响,而夫妻之间美满的性生活,却需要一个温馨安静的环境和双方恬静温和的情绪,房事时双方情绪过于激动、紧张或郁闷、烦躁或恐惧、不安,不但会影响房事质量,而且会给身心带来疾病。所以我们不得不惊服古人在房事研究的成就,竟然在几千年以前,便已经明白自然现象、气候与人的情绪对房事的影响!

雨水节气中,应尽量不要在“倒春寒”时进行房事,因为即使进行房事时是在温暖的卧室,不会受到寒风的侵害,可是房事会消耗人体大量的能量,当人在出门时,便不免要受到寒流的侵袭而得病。

我国古代房事养生中,讲究性交中不能泄精,并且研创出很多使男子交而不泄的方法。如《仙经》上说:“男女俱仙之道,深内勿动精,思脐中赤色大如鸡子,乃徐徐出入,精动便退,一旦一夕可数十为之,令人益寿。男女各息,意共存之,唯须猛念。”便是告诉人们,性交中要想不泄精,动作便要缓慢,并且将意念引导至脐中,感觉此处有一个如鸡蛋大小的红色气团,当快要泄精时便停止性交。其实这也就是现在医学上治疗男子早泄的意念转移法。由此可见这套功法还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此功法尤其适合老年人的房事生活,因为老年人体质虚弱,用此法进行不泄精的性生活,既丰富了生活,又保养了身体,确实很实用的。不过,文中说“一旦一夕可数十为之,令人益寿”的说法,恐怕就得因人而异了,似乎对老年人还是很不适合的,因为不泄精的性生活也如同劳作一样,应当“劳作适度”才符合养生原则。

(3)切忌子后行房

诗云“春宵一刻值千金”,相爱的人们对温馨的春夜分外珍惜,总是想尽办法创造一个温柔宁静的气氛,然后共渡爱河。然而,春夜也不宜熬得太晚,尤其是性生活,最好不要安排在后半夜。

《修龄要旨》中说:“切忌子后行房,阳方生而顿灭之,一度伤于百度。大怒交合成痈疽,疲劳入房,虚损少子,触犯阴阳禁忌,不惟父母受伤,生子亦不仁不孝。”便是告诫人们不可在夜里十一点以后性交。古人认为子时以后进行房事,会损伤体内刚刚生长的阳气,对身体有很大损害,并且认为这种损害相当于一百次性生活对身体的损害。

从现代生活来考虑,熬夜太晚,往往会影响第二天的精力,所以熬夜也是不可取的。并且人的深层睡眠时间一般都在下半夜,所以熬夜太晚也会扰乱人的生物钟造成神经功能紊乱。

大怒交合、疲劳交合不但会使身体虚损而降低生殖能力,如果再不注意交合时合理选择时间、地点等禁忌,则受害的不单是进行性生活的夫妇,还会使生下的孩子不仁不孝,寿命短促。其实这也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不良情绪、不良体质、不良天气及不良环境下的受孕确实不利于后代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