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之行,多次与出租车司机打交道,因为每到一个景点,总是租车而去。
在敦煌,租车去“莫高窟”,司机是个20来岁的小伙,黑里透红的皮肤,厚道羞涩的模样,一口带着西域口音的普通话,听来很亲切,问他什么他就慢悠悠地回答你什么,那个西部特色的“我”字说得很是逗人。
在参观“莫高窟”时,我好不容易挤在人浪里到了前列,却才知道不让带包和相机,我只好叫在旁边的小司机,帮我拎包,包给他后又觉得不放心,又让他拿过来,把钱包和手机拿了出来,再把包给他。出门在外,不敢太相信人,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不免觉得自己小气。
一个多小时后,当我参观出来,见到小司机在太阳下拎着我的包,傻呆呆地立在空场处向我招手,心里蛮觉内疚。
回到市内我到宾馆午休,让他三点钟到宾馆门口接我去“鸣沙山·月牙泉”。当我3点钟下楼来,车子已停在了门口。
一路上我向他打听西北农村的民情,特别是电视上常看到的农家所住的“炕”,想去看看,最好是年份旧一点的。
小司机说有,离城里稍远一些,你想看我就拉你去,参观完“鸣沙山·月牙泉”后,小司机一路驱车带我离开城区来到效外,停下车后还要走十几分钟才见到的农村。
找到一户人家,他用本地话告诉主人我是外地来的,没见过“炕”,想看看,主人家热情的带着我在他们的四角院的每个房内看,见到了炕,也有我们南方普遍用的“席梦思”的床,能看出这家人生活得还不错。在离开的时候,主人硬要留饭,我道谢告辞。
西边的日落比我们南方要晚2个多小时,回到市内已是8点半,太阳刚刚下山,沿路见到农作回家的农民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女性头上都包着一方头巾。
一整天下来,收费不高,他几乎不跟你说价,按规矩,你给多少他接多少。
从敦煌到兰州、西安,一路“打的”在城内转,西部的“的哥”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好印象,他们那一口特有的陕西口音,无时不在透着他们纯朴的民风。
在西安有一司机,把我从“兵马俑”、“阿房宫”送回住处,我突然又接着要出门,赶紧跟他打手机让转来接我。因我所在老机场很难搭到车,果然不一会他又转回来,说:“倪大姐,要上哪?”黑粗粗的汉子,却因为我长他几岁,总是一口一个倪大姐的唤我。
一次去火车站订票,付钱时说:“有客你就走,没客你就等我。”可我刚下车,就有一客人拍他的车,他却用手把我一指:等人。待我办事出来,他还在,我说你有客为舍不走,他却说,说等你就等你,拉别人是拉,拉你也是拉,至少你知道我这个车你是要坐的。那轻轻的陕西腔,略带几分滑稽和厚道,让人听了温温的暖。
西边普通“的士”起步价5元,好车7元,打表规矩,有次西安城内塞车,我让司机改道,自然路就远了,他一再解释说刚才那道是城内,现在走城外,路远些,我说没关系,他说让你多掏钱我不好意思。
我每次说西部人真好时,对方总是说:天下好人还是多。
西部“的哥”就是这样实在,就像他们那大大而扎实的一碗拉面,柔细而厚实,让你吃好、吃饱也忘不了!
2001年5月25日于凤池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