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去敦煌,列车载着我又开始了孤独的旅程,心有些许落寞。车越往西,就越感到空气的干燥,从兰州到敦煌一千多公里,行程16个小时。
古时候,这条路是昌盛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商品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在我模糊的感觉里,是一排排高大的骆驼,驮着各色的绫罗绸缎的庞大队伍,玲儿叮当地跋涉在沙漠上。
《敦煌百年》一书记有:“丝绸之路,既是一条物化的金银财宝之路,也是一条精神的文化传播之路,随后的岁月,丝路上活跃着一批又一批的国际商队,传播着一波又一波的宗教思想……”
沿路是看不够的黄土高坡,天晴得很好,望着窗外的沧桑与荒凉,我默默无语,许多丘陵几乎是一片灰黄色,哪怕是草,都不长一根,干燥的空气使我口干舌燥。
火车到达“武威南”车站这一带,偶尔见到的农民,都是那种六七十年代的形象,穿着褪色后的那种冷灰调的上装,戴同样褪了颜色的帽子,女性头上包着一方头巾,在太阳下贫瘠的土地上耕作着。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一带的荒凉简直让我无法想象,这方水土这方人是靠什么来养育一代又一代的。
过了“武威”站,出现在眼前的便是一马平川的沙源、沙丘,不见一点点水。倒是有许多人工水渠,却都是干巴巴的,让我不禁想起“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句子来。这种感觉像一望无边的大海,只是灰蒙蒙一片的沧茫与烟尘,不见一丝绿色,一股尘土气息扑鼻而来。
原来这就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有名“戈壁滩”。
次日到敦煌去“莫高窟”的路上,我让司机特意把车子停下来,望着茫茫千里不见边的“戈壁滩”,手捧一掬柔软的细沙,这沙不就是大海边的沙子吗?还有着细柔的层层沙浪,那一望无边无涯、水天相连的地平线,不是大海又是什么?中间偶尔出现的黄土墩,不就是海上的某个岛屿吗?太形象了,我简直觉得自己是漫步在海边了。
于是我更加坚定固执的认为,这千里烟尘,渺无人烟的戈壁滩,千年前它一定是海!
西部之行,像是一个千年的约定,那么自然而无法抗拒,莫非我曾是沧海一粟?千年前我曾是这里的一个过客?要不我见到戈壁滩怎么如此的激动和感怀?
我谈不上热爱一个这么遥远的地方,可我有着极大的寻根欲望,莫非千年前大海边那个丰满忧怨、柔情万种、长发飘飘的小女子就是我的前身?要不我今生为何如此爱着短发,为什么非要想走遍大江南北,非要求自己做个头发短见识长的现代女性。潜意识里,莫不是想把千年前的固守与幽怨挽回来?
为我自己的今生能生长在南方而庆幸,那里山青水秀,湿润饱满,同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那里让我的今生充满了多姿多彩,让我对生活和世间如此的多情与热爱,所以我知足而感恩。
近黄昏,一股乡愁油然而生。望着茫茫戈壁,不禁想起一个句子来: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我是个过客”
2001年5月2日于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