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面部年轻美丽的皮下秘密
6789800000006

第6章 上篇(6)

皮下脂肪几乎覆盖着全面部,向前经鼻唇沟至唇部,向上越过颧弓。皮下脂肪层又称为“筋膜脂肪层(fasclalfattylayer)”,即筋膜脂肪层由脂肪和筋膜构成,在不同部位这两种成分比例有所不同。在唇部,筋膜脂肪层主要由致密胶原构成,并与口轮匝肌紧密相贴,在颧部和颊部,筋膜脂肪层增厚,脂肪组织增多形成颧脂肪垫和颊部脂肪垫(近似O区)。脂肪组织之间较多的筋膜隔呈蜂窝状止于真皮层,与之紧密链接。筋膜脂肪层向上经眼轮匝肌浅面延伸至下睑。

面部各区皮下脂肪量有较大差异,据此可分为多脂肪区、少脂肪区和无脂肪区。

多脂肪区位于口鼻外侧,向腮腺咬肌区逐渐减薄,其上界为C区下缘和颞部的颧弓。O区是皮下脂肪最厚的部位,均厚0.8厘米。这里的皮下脂肪位于由表情肌围成O区底座,O区底座的上界是C区下缘;内侧界是鼻颊沟与鼻唇沟;外侧界是颧肌。O区底座有面动脉、上唇动脉以及面神经颊支分支等通过。少脂肪区主要包括两个区域:颞区与耳垂下、乳突下区域。口轮匝肌和眼轮匝肌、额肌表面,几乎无皮下脂肪分布,真皮与肌纤维直接连结,鼻背表面也几乎无皮下脂肪分布。所以,无脂肪区位于颜面中轴线形如高脚酒杯。

而正常情况下的年轻脸庞,脂肪分布量上的差异恰是动态脸形美的结构基础之一:多脂肪区的适度凸起,渐向少脂肪区、无脂肪区的适度低陷。再加颌颈区的自然圆滑过渡,就构成了脸形高低起伏的强烈动态美感曲线。肥胖与消瘦,主要是多脂肪区厚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破坏了脸形曲线美的平衡视点,另一方面也改变了脸形的比例美。如果肥胖或消瘦引起的脸形差异大于5%的话,就会产生宽脸(肥胖)或长脸(消瘦)的视觉。面部动态美感曲线成因之一是皮下脂肪量与分布的差异。

面部老化的主要表现是面部轮廓的松垂与紊乱。这也和皮下脂肪分布差异有关,对“软脸形”产生较大影响的当属颧脂肪垫(O区的底座)和颊部脂肪垫(O区外下缘和部分底座)。

例如,颧脂肪垫的上缘位于颧骨体突起的前下方,oxsley将其命名为颧脂肪垫,被广泛引用,使用至今。但实际上颧脂肪垫并不位于颧骨体表面,而是在鼻唇沟的上方,颧骨隆凸的下方,位于皮下,颧肌表面,呈三角形,为脂肪盘膜样组织。由于SMAS包括面部表情肌,因此颧脂肪垫位于SMAS表面。适度的颧骨体突起,加上厚度适中的颧脂肪垫,构成了面颊部的正面制高点——颧突(即O区中心点)。除了五官因素之外,一张平板呆滞的脸形与一张拥有生动流畅曲线的脸形相比,颧部是这种差别的关键点。同时,颧突水平高度影响着对视觉年龄的判断。颧脂肪垫随着年龄逐渐下垂,鼻唇沟外下段加深,睑颊沟出现,形成中面部衰老的征象。

颊脂肪垫分为一体两突,与“软脸形”关系密切的是颊突,位于咬肌与颧肌之间颊肌的浅面。年轻时绝大部分人的颊突紧悬于颊脂肪垫体部。与颧骨体、颧脂肪垫共同构成圆滑隆起的制高点——颊突(即C区、O区融为一体的最高点)。年轻貌美者的面颊部只有一个圆滑的隆起,即是颊突。随着年龄增大,颧脂肪垫向外下方移位,颊脂肪垫向内下方移位,造成C区、O区分离,两者之间出现分离沟。颊脂肪垫进一步向内下方移位,则牵动嘴角下移并形成嘴角沟。颊部脂肪垫的存在使面部丰满,随着年龄增大皮下脂肪减少,颊脂肪垫萎缩可出现面颊凹陷,给人以苍老憔悴感。颊脂肪垫向内下方移位的另一表现,是鼻唇沟内上段变得明显。鼻唇沟是面中部多脂肪区与无脂肪区的分界线,界线外上方真皮与皮下脂肪疏松连结,内下方的真皮与肌纤维紧密相连。不同年龄段的鼻唇沟上下形态具有明显差异,这种形态学上的差异严重影响着一个人的视觉年龄。颊脂肪垫向下移位还有一个表现,即在下颌体中部附近形成一明显的突起,我将其称为“腮突”,于是,下颌缘变得厚钝。如此,原来的青春脸形消失殆尽。

2.面部软组织间链接松弛

我们都有过跟小孩子玩的经验,把小孩子的胳膊或者大腿捏一捏,提起来,会感觉到小孩连皮带肉分不开,而40岁左右的人,读者不妨也提起来试试,结果皮是皮、肉是肉,皮肉之间的链接是松弛的,跟小孩子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如果对象是个70岁以上的老人,你将软组织抓在手里,可以感觉到骨头滑得很远,说明软组织各层之间游离度明显增大。

如果说最外层是我们的皮肤,第二层是黄色的脂肪,红色是肌肉,最后是骨头,它们之间是借助筋膜(也就是结缔组织)链接成整体,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结缔组织合成减慢,胶原流失,致密度下降,组织间的筋膜链接会松弛,所以整体软组织会从颅面骨下滑,组织与组织之间也会处于下滑的状态,面部软组织从失去颅面骨支撑,到组织间本身松弛,使得面部轮廓下垂、移位、变形成为必然。

面部组织学老化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软组织本身的移位变形和各层软组织间链接的松弛。

(三)面部老化的皮肤改变

皮肤变薄、真皮内胶原流失、弹性纤维断裂,加上覆盖处脂肪移位,面部皱纹宣告产生。

不知道世界上是否有永恒的美女?若以美国好莱坞为例,至今仍稳居“永远的女神”宝座的,恐怕还是非玛丽莲·梦露莫属。不过多数人都认为“玛姐”能获此殊荣,主要原因还是她芳华早逝,既然没机会看到她变老变丑的样子,那么“七年之痒”当中裙角飞扬的绝美画面,自然能在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永驻人心了。相反,姿色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伊丽莎白·泰勒,却因为中年以后一身病痛,加速容貌身材走样,完全破坏影迷心中女神的形象。所以很多曾经风靡全球的玉女明星,一旦发现自己红颜褪色,就赶紧让自己消失在观众与镜头之前,以免晚“形”不保,坏了自己一生美好的形象。

明日黄花、美人迟暮,恐怕是这个世界上最煞风景的事了,不知有多少人为此揪心扼腕。

皮肤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种族、性别、年龄、情绪、健康状态、睡眠质量、营养状况,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美的要求的提高,皮肤简直成了现代女性的第二生命。

本书针对的都是爱美者,关于皮肤的结构和功能散见于各类相关书籍,而且早已为爱美者所熟知。因篇幅所限这里不复赘述。

今天,我要和大家探讨一个崭新的观点,也是我思考多年的一个发现。走在街上放眼望去,你见到过所谓肤如凝脂、欺霜赛雪的人吗?见过所谓吹弹即破、人面桃花的人吗?几乎没有!那也许只是小说家的想像。你能看到的诸如面色萎黄、缺乏光泽、皱纹色斑、粗糙痘疹比比皆是,而且久治不愈或愈后易发。为什么呢?有人把它解释为年龄、健康、情绪等内在因素,有人把它解释为皮肤失水、酸碱失衡、代谢障碍等外在因素。其实前者解释的是病因,后者是结果,而中间的病理过程没有人阐述过,可它恰恰就是解决皮肤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个病理过程就是真皮内毛细血管网灌流量的减少,关于真皮内毛细血管网灌流量的概念,读者一定很陌生,为了便于理解有必要解释清楚。真皮内有两层毛细血管网,分别位于真皮的浅层和深层,它的每分钟流量占全身血液总量的50%以上,是被忽视已久的美容养颜之关键。

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微微害羞,便面红耳赤;稍受惊吓,脸色非白即黄;熬了夜,脸色就会干燥发青、晦暗无光;或是脸皮松弛起皱、长痘生斑。这是瞬间的或短期的真皮内毛细血管网灌流量的动态改变,是显而易见的。那么不可见的长期的改变又是怎样呢?请听我详细分析。

常听说人老皮厚这句话,其实不全对。前面讲了,人体的老化过程是全身性的,表现为全身皮肤变薄等等,这里的薄是指皮肤的主要部分,即真皮层的变薄,而民间所说的人老皮厚是指表皮角质层的增厚。真皮主要由弹力纤维、胶原纤维、透明质酸等等构成,随着年龄增长,真皮内毛细血管逐渐硬化萎缩,血管床的灌流量减少,依赖它供应血液的真皮随之营养缺乏,弹力纤维脆化断裂、胶原蛋白合成减少、透明质酸流失,皮肤就松弛;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就干燥;新陈代谢减慢,皮肤就起色斑、晦暗。新陈代谢减慢后,同时导致表皮更新周期延长,角质层堆积增厚,皮肤看上去粗糙黯淡、不够透明,抚摸起来也不再细腻润滑。所有这些都不能摆脱真皮内毛细血管网灌流量减少改变的病理过程。抓住这个关键病因,皮肤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从根本上解决了。

比如色斑是困扰很多中年女性的问题,我们不妨说说这个斑。先举一个例子,有一个蓄水池,一边是进水,一边是出水,进来多少,出去多少,它是一个动态平衡,什么时候这个动态平衡被打破了,就会有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是水溢出来,另一个结果呢,就是水干掉了。我们都知道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然后黑色素颗粒被谁带走呢?吞噬细胞,吞噬细胞从哪来的呢?是从血液来的。哪里血流丰富,吞噬细胞就有机会更多地聚集在哪里,哪里血流减少,吞噬细胞聚集当然会相应减少。正常情况下,合成黑色素和吞噬黑色素的速度是一样的,像刚才说的水池一样,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如果这个动态平衡被打破,要么就是越来越白,要么就越来越黑,一定是这样的。所以请回顾一下自己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你的皮肤一定比现在白,各位有这样的体会吗?我想是有的。还有一种情况,面部血管床断流的程度不一样,导致面部血液供应不均匀,这时,有的部位黑色素被吞噬得比较快,有的部位黑色素吞噬得比较慢,会形成肤色不均匀,发展到极致,就是斑。

具体方法在下篇谈,这将是女性朋友的又一福音。

面部组织学老化的第三个原因是真皮内毛细血管网灌流量减少。随着年龄增长,真皮内毛细血管逐渐硬化萎缩,血管床的灌流量减少,依赖它血液供应的真皮随之营养缺乏,新陈代谢减慢,弹力纤维、胶原蛋白等合成减少,皮肤变薄,对皮下组织失去应有的约束力,使皮肤表面失于平整光滑,加剧了面部轮廓的变形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