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青年中国说
6752700000024

第24章 公民素质最重要的一点是把自己当人

鄢烈山:什么叫公民?我觉得公民应该是一个现代概念,它的源头在西方,在古希腊。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庆的时候,《南方周末》的领导要我写一篇文章,我自选了一个标题,叫《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现在确实不是一个公民社会,我也不是一个公民。前不久我在香港参加了一个“两岸三地对话”,有人跟我开玩笑说,你就代表“臣民”,台湾来的嘉宾张铁志代表“公民”,香港的叶荫聪老师是“居民”。当然,公民、臣民、居民这些说法,也只是在私底下说。

现在我对公民这个概念进行一下阐释。首先我要把自己当人,别人不把我当人,但我要把我当人,我不能自轻自贱。所以我在《中国的心病》——我新出的时评自选集后记里,引了苏轼给他弟弟苏辙的一首诗,叫《戏子由》。其中的一句话是:“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虽然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但是我自己的内心是不会屈服的,我把自己当人。我也引用了白居易的诗,叫《禽虫十二章》,“兽中刀枪多怒吼”,就是一个兽类动物中了刀枪一定会狂吼几声,你打一只狗它也会嗷嗷叫;“鸟遭罗弋尽哀鸣”,鸟被射中了它也会哀鸣;“羔羊口在缘何事,腤死屠门无一声?”不可做羔羊,我是人,我要反抗,我受到伤害就是要吼,我有痛苦就要叫出声、就要哀鸣,所以不平则鸣。我觉得这是一个公民最起码的、出于本能的反应,这是最低层次的东西。否则,那真是“禽兽不如”了。

我说的“公民”的意思是这样:我不是草民,不是奴才,不是贱民,但我也不是暴民。现在暴民的暴戾之气非常盛行,动不动就喊打喊杀。

我也不想做“帝王师”,不会说什么中央领导接见我了,我去中南海讲课了,我的什么政策被中央吸收了,就洋洋得意,这种人我是瞧不起的。我是一个公民,我跟你是平等的,我有什么话可以表达出来,这就是我的自由和权利。我不说,那是放弃我的权利。这是讲“公民”的自我定位。

在古希腊的时候,城邦里面有三种人,一是享有公民权利的人,包括贵族;第二是奴隶;第三就是像农民工一样外邦来的人,比如工匠。那个时候,公民还不包括妇女,公民概念后来有发展。

在我看来,公民素质最重要的是主体性,把自己当人。我是有尊严的人、主权在民,这都是公民概念的出发点。用温家宝的话来讲,就是强调独立的人格。我特别感动于他在2012年“两会”期间讲的这句话。大家不要误会了他的话,大家要好好体会。他是说“在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我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他痛苦的是什么?“我的独立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我为这个社会感到担忧”,这超出了一己的得失,并不是说自己不被理解就担忧了。这个社会有两种人,一种是说我有独立人格,而你没有;还有一种人认为根本不存在独立人格,认定人都是随大流的,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活的。特别是在国际问题上,很多同学深受民族主义毒害,不相信有正义,好像美国打伊拉克和利比亚都是为了石油一样,哪有那么多的石油?

温家宝后面还有一句话,他说,“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每个人都要觉醒,要有这种公民意识。我觉得这种公民意识既是普世价值,也有文化传承在里面,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来看问题。民主的素质当然是基于普遍的人性,基于全世界的人都有的那种追求。古时楚国人尤其看重独立人格。楚国疆域大的时候,包括河南、安徽许多地方,一直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上海简称“申”,那一带是楚国公子春申君的封地。其时大半个中国都是楚国。这里讲到独立人格,首推屈原。大家知道这在他的《橘颂》里面表现得最明显,“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离骚》里面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渔父》里面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那都是强调一种独立人格。荀子讲“从道不从君”。

所以说,这种独立人格自古以来就是有的,我们只是要加上现代的东西。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再怎么追求独立人格,也不可能想象一个没有君王的世界。就是现在的西方国家,包括欧洲很多发达国家,也有人觉得国王是必要的,他们对王室的尊崇是发自内心的。我们的文化不一样,中国人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平民也想要“取而代之”;希望所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网络时代的世界公民该如何作为?

鄢烈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我们要改变世界,每个人都可以出一份力量。就楚地来讲,我们知道陈胜、吴广,陈胜是楚国阳城人,现在的河南人,当时也是楚国的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民工,他带头起事,推翻暴政,所以司马迁也很尊敬他,将他列入“世家”。再就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元勋、武昌起义新军的临时总指挥吴兆麟,是鄂城人,现在鄂州市的人,他也是一个下级军官、营长。总之,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做出一些改变世界的行动。

我认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社会进步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公民表达。每个人都可以去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就像胡适说的“争取你的权利就是争取国家的权利”。我们应该非常清楚,当你挺身而出争取你权利的时候,你就阻止了那些不义的人。那些违法乱纪的人,那些滥用权势的人,他在你这一关就过不了,他就没有那么得意,那么这就产生一种示范效应。这是公民的表达。

第二种叫做公民行动,是比较大一点的维权。大家看过台湾的一部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教官要学生们揭发可能偷了班费的同学,站起来反对的首先是男主角柯腾,还有他暗恋的女生沈家宜,最后大家一起说这个老师是滥人,向他扔书包,这是一种群体性的反抗。还有中央电视台播出过的湘潭的学生集体烧书。国家规定的是5天学习时间,可是学校搞的是,7天里只有星期天的上午可以休息一会,大家忍无可忍,一起烧书抗议。这种是小规模的,乌坎是稍微大规模一点的,再大规模的像厦门PX项目事件PX项目是一个投资逾百亿的化工项目,由于工厂选址距厦门市人口密集区过近,夏门市民集体抵制PX项目,最后PX项目暂停,迁址漳州。,广州的反垃圾焚烧事件,这样的表达叫公民行动。

下面我讲网络时代的公民素质,为什么强调网络时代?也就是信息飞速发展和传播的时代。年轻人不用多说,我举一个最近的老人的例子——有关广州的欧伯,他跟我年纪差不多。他搞随手拍,专门拍公车私用的。有一次拍到公安局的一个公务员,一直追到他家不放过。我这次到武汉之前,报上说武汉市纪委请他去看市委监督公车的行动是不是真的落实了。政府给公车安装了定位仪,全程监控,他们确实做了这方面的工作,才有这个底气把欧伯请去。监控的结果确实是公车什么时候到了什么地方都可以查到纪录。但是到了菜场,这个公车停了,这究竟是去干什么呢?欧伯说我看他是去买菜。公务员顺路,下班的时候开公车去买菜,他也觉得是不可容忍的。欧伯是老一辈的人,他就是用手机,在这个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用拍照来监督公务员的。

另外,新闻界的邓飞发起“免费午餐”活动。他觉得个人能力非常有限,于是他搞了个QQ群。原来他做调查记者的时候有500个同行(因为调查记者特别艰苦,要跟官方、警方、黑社会做斗争,所以他们要互相照应,大家一起到某个地方调查这个事情,互相搭救、互相提供情报等),500个人都支持他。这个事情越搞越大,这个免费午餐活动就搞起来了,很快筹资就超过千万元。后来这事对政府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温家宝表示政府拨款提供免费午餐。

还有国际上的例子,大家可能听说过美国青年拉瑟尔。他与同伴在乌干达旅行,了解到“恶魔科尼”的暴行,在诉诸官方无效后,他们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来阻止科尼。2004年7月,他们成立了一个名为“看不见的孩子”的组织,设法利用社交媒体让科尼“出名”,搞得声势很大,而且得到了比尔·盖茨等企业家的支持,在全世界造成了影响。这对美国政府,对国际刑警组织,对整个舆论界都起到了推动作用。让大家关注这件事,不让这种杀人放火的恶人逃脱惩罚,这就是在网络时代,一个世界公民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