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亚:实际上在100年以前,我们就有中西价值的激烈碰撞和讨论。在现在的中国社会,我们看到各种社会矛盾越来越突出。可能一些官员的腐败,既是制度问题,也是传统文化道德问题,他们无所畏惧,无所敬畏。对于这样的问题,怎么靠文化传统的发展、重建来缓和呢?
葛剑雄: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倒觉得有些话题我们可以聊得轻松一点。
我们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会长期存在下去呢?我们现在讲马克思,讲到他的政治经济学,其实恩格斯之所以肯定马克思是因为还有两大共识。第一大共识是文化,纷繁复杂的文化中人为的是什么?就是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在这个基础上才可以有文化、政治、宗教、历史。所以如果这个基础不全变,具体的传统肯定难以彻底消减。比如现在建设新农村,比如中国现在工业化、先进化,你原来赖以存在的传统基础就没有了。现在我们看西方往往只看宪法,看到了政党,看到了法律,但是你们看看西方和东方,能够影响社会的是否仅仅就是这些呢?可以说对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讲,还有宗教。美国也好、欧洲也好,法律再强,能解决一切问题吗?科学再发达,能解决和解释一切市场现象吗?再公正的社会,能够保证没有天灾人祸吗?
大家称印度为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但是到印度去看看,谁还能够不理解什么叫脏、乱、差?那它的社会为什么进步呢?到印度去看看,夫妻两个人带着孩子去行乞,男的拿大顶、翻跟头,女的跳舞,两个孩子在父母旁边看,你给他钱可以,你不给他钱他也没什么办法。因为他们的目标是这两个孩子长大了也做这个,他们如果今天能够拿到一点钱,能吃饱饭,也就心满意足了。这就是印度。你可以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但是他们认为是合理的。
在印度,当时我跟王石乘一条船,王石说他看过余秋雨的一篇写这里的文章,他感到很恶心,很悲凉,为什么呢?火光涌起,干嘛?在焚烧尸体!因为他们认为人死了以后,能够在恒河边上烧掉灵魂,把骨灰撒在恒河里,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有人在恒河离开世界,那边还有人在洗澡,那边还有人想喝恒河的圣水,对他来说喝了这个水也是一种幸福,三种人都幸福。
我们当然希望改革,我们觉得这是我们的选择,但是我很怀疑,如果中国仅仅有改革,没有灵魂的升华,没有传统,或者没有长期的赖以维系自己民族的一些让我们充满自信的力量,中国会成为什么?
我对中国不悲观。历史上发生过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只要有少数精英能够自觉地把传统文化留下来,这个社会不会倒退。秦始皇把人都杀了,书都烧掉了,但还是有人把儒家的经典藏在墙壁里。还有山东一个姓伏的,我们叫他伏生,他做了秦朝的博士,所以他有资格看这些书,并把它背下来。等到他80岁的时候,终于迎来了汉朝皇帝派来向他求教的人,让他把自己背的《尚书》原原本本地讲出来。那个时候他已经口齿不清了,女儿在旁边帮着记录。可惜伏生和伏小姐讲的都是山东话,而来学习的是河南人,所以造成现在的版本有些不全。我想当时的“伏生”其实不只一个,就是这些人把文化传承下来了。历史上发生过不止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书都没了,但是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人杀了,把所有的书烧了。
所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称之为道德沦丧的现象,其实历史上都出现过。你现在去看看清朝末年的景象,大概跟今天差不多,莫名其妙地做了什么官,无耻地发了财,然后拍马屁的人就成了要员,这种事各个时代都有。我们不要以为今天的道德伦理、精神文明有多高。人类历史上曾经达到过的精神高度,某些天才人物对人类的贡献,也许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办法赶超,我们今天的道德品质,不见得比春秋战国时候高,也不见得能超过民国时候。从这个方面来讲,我又不怎么乐观,所以我刚才强调政府的作用。你想,如果当初汉朝的皇帝到伏生90岁的时候还没有想起他,那么《尚书》肯定传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