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连接3个乡镇贯通库区42公里的万武公路终于破土动工了。无独有偶,这也是一条修了16年而未曾修通的公路。先前历届移民办的领导都曾规划修建这条公路,却因1800万元预算资金、资金缺口大而未能修成。2008年冬,郭永光租来一条船,悄悄沿库区赣江而上,走访村民、乡村干部。10天10夜走访了近2000多户村民。路上,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凉水,晚上吃住在冰凉的船上,摔了不下10跤。10天的走访,硬是把身体结实的郭永光给累倒了。走访回来,连续3天的高烧,让郭永光住进了医院。40出头的郭永光也因此落下了严重的胃病。现如今,郭永光外出还不时带着药。
走访中,武术乡化思村移民俞林的一些话,让郭永光感到心酸。俞林说,他大儿子因走“山鸡路”上学,掉进江里淹死了,他父亲因交通困难,突发脑溢血无法及时救治而病故,山上的200多亩林木无法运出,守着富山过穷日,如果修路,他愿意义务献工一年。
面对这么好的移民,郭永光立即请来专家勘探路基,一面打报告向上级汇报,争取到百余万元启动资金,按照沿江移民的愿望,采取“分段修筑”的办法,让沿江乡镇村组承担参与各自辖区的路基修建。终于,库区移民期盼了16年的万武公路于2009年春节后开工了。如今,一条宽7米长42公里的路基已基本建成,2010年的6月,便可全线通车了。为库区3个乡镇的2万多群众延伸出了致富路。然而为了这条路,郭永光掉了10斤肉,2次掉进赣江,差点魂归江河。
省市有关领导知道后,深入实地视察,当看到宽敞的路基只花了500万元,连连称赞了不起,并表示对余下的200万元缺口将全力支持。是呀,郭永光确实了不起,修筑这么一条艰难的公路,不但为国家节省了1000万元资金,而且也为该县开发万安湖、提升库区旅游品质、增加库区群众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使库区移民移得出、移得稳,郭永光十分关注移民的安居和乐业。由于种种原因,万安仍有2000多户移民还住在“干打垒”的危房里,有40多户移民人畜混居。对此,郭永光没多想,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领导汇报,争取资金改造危房,另一方面,联合民政、老建等部门,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移民自主改造危房,对自主改造危房的移民每户补助4000元。在郭永光的奔走呼吁下,经过近1年的努力,已有近百户移民告别了危房,住上了新房。
宋起禄1986年从库区迁移到该县韶口乡田溪村,由于家境贫寒,加上患有腿疾,一家4口与家禽一起混居在“干打垒”的土坯房里。可改造危房,宋起禄没一分钱,靠政策补助的4000元,根本无法实施,郭永光就从民政等部门化缘到2万元,并从家里拿出准备给儿子大学开学的1万元,给宋起禄建房。如今,宋起禄已住进了砖瓦房,妻子、儿子也在郭永光的帮助下,进了工业园区上班就业,宋起禄又从金融部门贷款1万元,建起了果园、鱼塘,发展立体种养,开始走上致富路。说起这些可喜的变化,宋志禄就会想起郭永光这位恩人。“他呀,好比娘家人这么贴心呵!”
宋起禄这句话不假,上任3年多来,郭永光先后从家中拿出2万多元资助了40多户移民建房,发展生产。目前,2000多户移民危房在郭永光的奔走下已全部纳入改造计划,不久,这些移民将彻底告别危房,住进新房。
郭永光在扶助移民时十分注重扶志。他制定除了移民培训规划,并利用自己的一切关系,先后与吉安市农校、吉安市金耀科技学校、万安劳动就业局、万安职业技校签订了移民培训合同,3年来先后选送了500多名移民参加种养、电子、缝纫等实用技术免费培训。如今,这500多名移民已成为移民致富的带头人,全县770个移民点,有1/4已成为大棚菜、果业、生猪、肉牛等特色种养点,带动辐射了近万名移民走上致富路。
郭永光对移民亲如父母,可对自己、对部下却十分严格。项目建设多是移民工作的一大特色,一些人为了能拿到工程,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但个头不高的他却铁板一块。一个工程队老板,为了能拿到工程来到郭永光办公室,希望他多关照,临走时,工程队老板故意把一个装有1万元钱的信封留在茶几上,郭永光发现后,让纪检书记把工程队老板找来,把钱退了回去。
2009年夏天,一个亲戚找到郭永光,希望能给些工程做,郭永光一句话就挡回去了:“没资质的免谈!”亲戚不死心,动用了一切关系来说情,都被郭永光拒绝了。为此,亲戚说他“冷板一块没人情”。郭永光不以为耻,反以为豪。“打铁先得自身硬”,倘若他没有原则,又如何能把住移民扶贫的政策大门?
由于郭永光情系移民,作风硬,工作实,他带出了一支过硬的移民干部队伍,上任3年多来,万安县没有发生1起移民上访事件,也没有出现1名干部违法乱纪。在他的带领下,万安以移民扶贫系统有10多名干部受到了上级的表彰,他所在的单位也连续3年被评为“文明单位”“工作先进单位”。3年多来,郭永光先后拒收礼金不下10万元,可他却为救助移民欠下近万元债务。他的妻子说,自从他当上这个移民办主任,她和儿子也成了十足的“移民”了。
是呀,郭永光心为移民,情系移民,心里装的永远只有移民,他上任3年来,所做的点点滴滴,虽说不上惊天动地,但洒向移民的却是真真切切说不完道不尽的爱!
黄镜明和魏佐远
安远县移民扶贫办主任黄镜明对于移民事业全身心投入的动力,既源自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也源自他的亲身经历。
黄镜明通过读书考大学走出了深山,但他的家族却依然留在一个叫高冈村外号半天堂的山村里。这个村子偏僻、幽静,四周山峦起伏,山上林荫蔽日。他打小就在树林里玩耍,树木是他最好的朋友和玩伴。尽管没有学过植物学,他却从老辈人的言传身教中认识了不少树种。什么香樟树、枫树、苦楝树、洋槐树、青冈树、槲树,皂角树,还有不同品种的松树,它们身形各异、各具品格,有的枝干高耸,劲拔挺立,有的矮如灌木,扎实粗壮。这些树木一年四季给连绵起伏的高山披上绿色的盛装,使得山上的景色无论何时映在眼里,都是一片悦人的青葱之色。
用直尺在地图上量,高冈村到安远县城的直线距离不过15公里,要是路途平坦,步行也只需2个多小时,可事实上,他坐汽车回一趟家,路上花的时间居然超过了4个小时。
当然,他一般不会乘车回家,实在要回家了,他通常骑自行车。天晴时路况好,骑车比走路和开车轻松许多。路不好的时候,汽车根本开不进去,自行车推起来还能走,车后架上还可以驮着东西,比扛在肩膀上省力多了。
他仅有的几次开车回家都是迫不得已。那一年,他大哥突发脑溢血,家里手足无措,打了紧急电话告知他。在县城工作的黄镜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即跟医院联系了一台救护车,前往高冈村。
山路弯弯,又狭又陡,路面坑洼不平,救护车像青蛙一样一跳一跳地往前开,车上的人也跟着身子一耸一耸地摆个不停。司机嘴里念念叨叨:“这哪里是汽车走的路?汽车天天走这样的路,早晚要散架!”
好容易到了高冈村,黄镜明带着医生和护士急匆匆赶到家里,大哥已经昏迷多时了。医生给他做检查,发现鼻息全无,瞳孔已经扩散,身体也凉了,显然,病人已经无法抢救。大哥那年59岁,59岁就因脑溢血而离世,这全都是因为抢救不及时造成的。
黄镜明知道,在安远全县,这样山高路远、,交通艰难,群众生产生活极其不便的村庄为数不少,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方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这项工作正式开始后,黄镜明可谓不遗余力地投身其中。欣山镇民主村苎头坑村小组46户村民整体搬迁下山,可选址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县城附近不说寸土寸金,土地也是十分紧张,安置这么多村民,需要上百亩耕地和宅基地。哪儿有能力调整出足够的田地呢?黄镜明5次下到当地村委会调研,掌握第一手情况,作出判断,然后向县委作出汇报。在县委书记黄建平和县长周建的亲自协调下,调田工作终于圆满结束,当地村民与搬迁群众双方达成安置协议,苎头坑的移民新村建设也很快进入实施阶段。而且,在县扶贫办的力争下,该移民村被列入全县“百个重点项目”,由县有关部门统一督促、调度。黄镜明则隔三岔五去工地上转一圈,有人开玩笑说:“那是人家移民盖新房子,怎么弄得跟你自己盖房子似的?”
黄镜明说:“我是移民扶贫办主任,哪家移民盖新房跟我没关系?”
“有关,有关”,对方说,“移民都是你的亲戚嘛。”
黄镜明也不去分辨对方话里是不是有讽刺意味,他回答说:“当然,房子不能按期完成,施工单位有责任,我老黄也有责任。他们能尽快搬下山来,明年的生产就可以争取主动,不然的话,一步耽搁,步步耽搁,我能不着急吗?”
孔田镇的上魏村,移民们在镇政府的统一调配下,拥有了一批果园。懂一点技术或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移民,可以通过申请承包果园,用以种植鼎鼎有名的赣南脐橙,成为真正的果园主。而缺乏能力和胆量的,则可以在人家的果园里打工——这对于移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方案,深得移民欢迎。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从移民点到果园,中间隔了一条小河,村民淌水过河去果园,很不方便。夏季天气炎热,淌水倒没大碍,但是初春深秋季节,河水颇为寒凉。对于男人来说,这也许算不了什么,可对于妇女尤其是孕期妇女就很为难了。还有,冬季要到果园里施肥翻耕什么的,过河就成为大家头痛的问题。最为困难的是,当成熟的脐橙要运回村里时,车拉不行,只能肩挑,挑着百多斤的脐橙赤脚过河,那份艰难,连壮劳力都感到十分不便。
黄镜明觉得从长远考虑,这里终归要架一座桥才是办法,他征询移民村支书魏佐远的意见,老魏说,这和他想到一块儿去了。建一座小桥不难,难就难在资金的筹集上。
黄镜明说:“资金问题我先想想办法,看能筹到多少。”
老魏说:“嗯,这事又要你费心了。政府已经给我们村很大的支持,万一钱不够,这个这个,我们村支部也来想想办法。”
黄镜明把这事跟县里作了汇报,争取到财政下拨的10万元扶贫资金。当他把这个消息带回上魏村时,魏佐远很是高兴,他紧紧握着黄镜明的手,感动地说:“老黄,你真是我们移民的贴心人啊!”老黄摇摇手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是我应该做的嘛。”
魏佐远立即召集村支部成员开会,把黄主任希望在河上建桥并积极争取到10万元资金的情况讲了一下,大家高兴得手巴掌都拍痛了,觉得县里对我们移民村可真是高看一眼,厚爱有加啊。
魏佐远说:“现在的问题是资金还存在缺口,按照技术人员提出的预算,建这桥怎么也得花20多万元,也就是说,资金还缺一半,怎么办?”
大家商量来商量去,一个支委说:“这事我看不能光靠上面,移民搬迁这几年,人家黄主任真是把我们当作亲人,把我们村当成他自己家来帮助,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政府也帮了大忙,下面我们自己得出点子力才好。”
另一个支委说:“我们移民过去生活很苦,这几年搬迁下来以后,通过种植脐橙,发展各种产业,各家各户都有了一定的积蓄。这修桥是关系到全村每个人生产和生活的大事。现在修桥的规划有了,设计有了,万事俱备,就差一点资金。我们不能被这点子事情困住啊。要不,发动党员捐一点钱,看看能不能解决一些问题?”
魏书记一听,心里赞同。他问道:“大家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其他人都说:“这是举手之劳的事,要捐钱,我们都可以带头。不管怎么说,家里现在多少有点底子。修好了桥,今后不是更利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吗!”
“好,就这么定,在全村党员群众中发动自愿捐款,先把建桥的事启动起来!”魏佐远最后作出了决定。
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村支部举办了一场党员义务捐款活动,大红的动员号召书张贴在村头,大红的捐款箱摆放在显眼的地方,村干部们带头往捐款箱里投放他们为全村人捐出的心意。修建这座桥,是村里群众的意愿,大家看见村干部们带头捐款,党员纷纷响应,都受到感染。许多群众也主动拿出现金,投到捐款箱中。
村里要修桥了,以后过河再也不用淌水,而且摩托车、汽车都可以直接开到果园去了,呵呵,这是多爽的事儿啊。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半个小时,捐款箱里就塞了10000多元现金。
为群众办事,总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村里一位已南下东莞经商的党员魏来金听说了这件事,从外面电汇现金6万元,表示对村里建设的支持以及对家乡热土的眷念,对父老乡亲的关怀。
不久,一座平坦宽阔的钢筋水泥桥,架设在村前清凌凌的河水上,虽然桥形有些拙笨,但在村民眼中,这桥却比彩虹还要美丽,关键是实用。从此后他们不再怕下雨,也不用惧冬天,宽坦的桥面每天迎送着他们的脚步与身影,尤如一位宽厚的长者与智者。村民们的生活和劳动便利了许多,同时也节省了不少时间。
黄镜明每次去这个村,村里人都非常热情地跟他打招呼,用赣南特有的米果和香甜的脐橙还有清凉的山茶招待他,笑靥里有浓浓的感激。
黄镜明说:“扶贫工作就是这样,你做了一分,就有一分的收获。移民贫困户的生活在一天天改善,他们脸上的笑容在一天天增多,他们对你的热情也在一天天增加,他们真的是把你当亲人看。他们一年好不容易进一次县城,来了以后就找你,跟你谈谈村里的变化,谈谈东家长李家短的信息,他们不把你当外人,就像走亲戚一样。他们这样子对我,连我的邻居都觉得羡慕呢,呵呵。”
黄镜明还很感慨地说:“移民搬迁,不光是为他人服务,我自己家也从中受益。”原来,在他的大哥因脑溢血抢救不及去世后不久,高冈村就作为县里整体搬迁的村庄从山里迁了出来。村民们住在交通便利的移民安置新村,生产和生活水平比之从前有着天壤之别。而原址高冈村因为地处深山、环境优美,污染少、空气好,前年被深圳中宝公司购下,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了1500万元,建成了一座高质量的生态农庄。农庄名字有些幽默:猪八戒庄园。
每每想到这点,高冈村的人就感到自豪——这说明高冈村还是有优点的嘛!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
尽管如此,黄镜明还是为老家乡亲搬出来了而庆幸。他庆幸的理由非常具体和现实:
前年,也就是高冈村整体搬迁后不久,黄镜明80多岁的老母亲也突发脑溢血,好在新的居住点离县城很近,救护车十几分钟就赶到了现场,将他的母亲送往医院。老母亲因抢救及时,至今仍然身体健康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