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经的智慧
6714600000164

第164章 楚汉争,项羽兵败划乌江爵

由盛而衰,这不是天意,而是人为因素。

项羽兵败垓下,奋力突围逃至东城,身边仅存28骑,而追击的汉兵则有数千人。项羽自度无法逃脱,乃对部下们说:

“我起兵至今八年了,共历经七十余战,每战必胜,每攻必克,未尝一次失败,于是乎霸有天下。如今兵败于此,这是天要亡我,而非我用兵有所过失啊!现在我决意和汉军一决死战,寨旗斩将,为诸位溃围,让你们了解这是天要亡我,而非我用兵的过失!”

于是项羽分诸骑为四队,向四方冲出,并说:

“我诛杀一名汉将给各位瞧瞧!”遂大呼奔驰而下,所向披靡,果然斩杀一名汉将。

汉军中有位将领赤泉侯正追击项羽,项羽勒马回顾,瞋目叱喝,吓得赤泉侯人马俱惊,倒退数里。

项羽在汉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东走西突,杀得汉军混乱溃散,甚至搞不清楚项羽人在何方。

项羽又斩了汉军一位大将,诛杀数百名士卒,重新聚集部下时清点人数,则只损失了两名骑兵而已。项羽昂然问部下:

“如何?”

部下都很佩服,齐说:

“诚如大王所言。”

暂时摆脱追兵后,项羽等人逃到了乌江之畔,过了这条河就是项羽初起兵的江东之地了。乌江的一个亭长已经准备好船只在那里,对项羽说:

“江东虽小,地方犹有千里,人民数十万,还是可以立足称王的。希望大王赶快渡过江去!这附近只有我这艘船,汉兵纵使追到这里,也没办法渡江。”

项羽笑说:

“既然是天要亡我,我何必多此一举渡江呢?况且当初我率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西征,如今无一人生还,纵然江东父老怜悯我,拥我在江东称王,我却哪里有脸再去面对他们?纵使他们心悦诚服,毫无怨言,我自己难道不感到惭愧吗?”

项羽于是不愿渡江,命随骑皆下马步战,反向汉军冲杀而去。独项羽一人就杀了汉兵数百人,但自己也受了十多处伤。

混战中,项羽突然见到一位以前旧识,后来投效了刘邦的吕马童。项羽说:

“这不是老朋友吗?听说刘邦为了要买我的人头,开价黄金千金和傣邑万户,我就把这件功劳送给你吧!”

说罢便横剑自刎,就此结束了一位不世英雄叱咤风云、睥睨寰宇的一生;而楚汉之争也随着项羽的自刎,划下句点。

项羽呐喊着说他的失败是“天要亡我”——是“老天”要他灭亡,而不是他用兵有所过失!

诚如项羽所言,他的用兵没有过失,相反地,他还可说是战场的精灵呢!但“天要亡我”的说法则显然回避了他自己的问题,而把过错归诸于虚渺的“天”——到这时节,项羽还是少了自省!

有没有所谓的“天意”是难以辩明的,但我们可以现实的观点来看“天意”。“天意”其实就是“人意”的集合。

人意包括性格及作为;性格决定作为的模式及方向,作为品质的好坏则影响一个人和外在环境的相对关系。好的作为会让人和外在环境有好的互动,和外在环境形成一种优质的共生机制。不好的作为则会破坏一个人和外在环境的共生关系,形成一种对立,这种对立关系累积到一个程度,外在环境就会对自己产生破坏力,让人有路走不通。

这种因“人意”所造成的外在环境的态势就是“天意”!简单举个例:

一个人如果与人为善,必然人缘好贵人多,必然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就是好的“人意”形成了对己有利的“天意”;反之,一个人如果苛刻为己,必然人缘欠佳贵人少,必然条条大路皆不通,这就是不好的“人意”形成了对己不利的“天意”!

项羽起兵之初,拥有比刘邦好的主客观条件,无奈他虽然是战场的精灵,却有着极为严重的性格缺陷——他善于争战,但刚惶自用又缺乏政治远见;他拥有不少优秀人才,但因吝于封赏又好猜忌,导致人才不断离去;他好战性残,不知宽大为怀,终于失去民心。

因着他个人性格因素,导致他虽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客观环境的优势却不断流失,甚至和他形成对立,连逃难时农民都要故意指引他错误的道路!

这根本是项羽长期“人意”的累积所造成的“天意”,换句话说,是“项羽亡项羽”,而不是“天”要亡项羽啊!

即便项羽回到江东,有着大军让他卷土重来,项羽也绝无扭转乾坤的可能,因为他的性格模式决定了他的命运发展;更何况他还有一个人意天意都优于他的对手——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