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大海和它的居民们
6704100000021

第21章 海啸来了怎么办

海啸真是太可怕了!那么,我们人类现在有没有应付海啸的办法呢?

海啸等自然灾害都会产生次声波,大象可以听到次声波,像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产生的海啸,由于大象听到海啸产生的次声波,不听主人指挥,快速离开现场,乘坐大象的游客才得以生还。

海啸威力如此之大,所以提前预警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赢得提前撤离的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地震海啸波运行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前预报的。例如发生在智利的海啸,需要经过13个小时才能传到夏威夷,约20个小时后才到达日本沿岸,如果利用海啸监测网获取的地震波记录,在短时间内就能做出海啸警报,可以为该地区赢得时间。

1964年国际上就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调小组,太平洋由于海啸多发,所以海啸预警系统很发达。印度洋由于历史上很少发生海啸,近百年来又没有发生过海啸,所以没有国家参加海啸预警系统,根本没有海啸预警网络,此次海啸造成的重大伤亡和没有及时预警关系很大。此次大地震发生15分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就从檀香山分部向参与联合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了预警信息。如果印度洋也有预警系统,也许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从震后到海啸登陆印度洋沿岸的宝贵的90分钟。预警早一分钟就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可以说海啸预警是在与死神抢时间。

美国和日本属于海啸预警做得非常好的国家。美国大西洋灾害中心负责人吉姆·邦卡先生说:“设在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在太平洋上有近百个监测站,可以随时监视海面波动、海啸的发生和强度。它们通过卫星、电缆和预警系统相连,而预警中心又和巨大的地震监测网相连,能在第一时间内观测到那些有可能造成海啸的地震,从而及时发出警报。”

美国西海岸和阿拉斯加海啸预警中心的主管、科学家保罗·惠特默尔介绍了该中心的预警工作:“我们在美国西海岸和各岛屿都有分站,并且和地震数据中心直接联网,一旦有地震发生,所有数据几乎是同时传入阿拉斯加的海啸预警中心总部。经过预测分析,总部向有可能受海啸影响地区的分站发出警报,再由分站向该地区有关部门报警。从阿拉斯加预警中心接到地震报告、做出预测、到相关部门接到海啸警报一般不超过5到10分钟。”

日本的海啸警报机制非常发达和成熟。1983年日本海临近北海道海域发生海啸,地震发生7分钟后震中震级被确定,14分钟后海啸警报发出,那时候,只要拿起电话,电话局首先要你听海啸警报,然后才能拨出电话。电视、广播都中断节目,反复播放警报,得到通知的沿岸人口得以迅速撤离到高地,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日本每年都要举行海啸演习,人们对海啸来临时撤离路线都很清楚。

那么海啸发生了,如何撤离逃生呢?

下面是一些提示:

(1)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

(2)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如果有足够时间,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3)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4)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急救包,里面应该有足够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这一点适用于海啸、地震和一切突发灾害。

海啸来临,房屋、汽车都被摧毁。但据历史记载,2000年以来,我国只发生过10次较大规模的地震海啸,平均200年左右才出现一次。从1969~1978年我国渤海、广东阳江、辽宁海城、河北唐山发生的4次大地震结果看,尽管地震震级均在6级以上,均未引发地震海啸。这表明我国沿海发生地震海啸的可能性很小。这是因为我国海区处于宽广大陆架上,水深较浅大都在200米以内,不利于地震海啸的形成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