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与蒋介石的交往,自1925年始,至今已三合三分。
1925年5月8日,广东潮州西郊涵碧楼。
此时,广东政府发动的第一次东征已宣告胜利结束,蒋介石率领的黄埔军校,声誉大振。师行潮州,蒋介石选中了涵碧楼为驻军所在。
蒋介石爱其清静,特取湖心水阁“湖轩”作书房,并兼会客之用。今日晨起,即亲自指挥卫兵洒扫抹擦。他刚接到报告,从北平新近回来的汪精卫将偕夫人陈璧君于午后来访。如今的汪精卫,正大红大紫,是个风云人物,万万不可怠慢。
汕头通往潮州的山道上,陈璧君一脸倦态地坐在车中,旁边的汪精卫十分体贴地挺直身体,让她尽量靠得舒适一点。
也难为了陈璧君,在北平期间,她和汪精卫侍奉孙中山,也称得上不分昼夜,唯勤唯谨了。孙中山逝世后,又是好一阵忙碌。事情刚忙完一个段落,又被汪精卫拉着匆匆回到广东,这几天更是马不停蹄地来回奔波。
夫君的前程要紧,陈璧君吃苦吃得甘之如饴。孙中山病危期间,曾指示要在广东成立政府,算一算眼前的人物,能孚众望者不外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三人也。要想汪精卫成为继孙中山以后国民党内第一号人物,眼下正要加紧使力。
一直端坐着的汪精卫双眼虽微见红丝,但却毫无倦色,昨晚和廖仲恺谈到深夜,他摸准了此人心态,对于名位十分淡然。只要能坚持贯彻孙中山的主义政策,他是个很好合作的人。
汪精卫在衡量着自己的实力,北京之行,他在政治上收获颇丰,因为孙中山的遗言是由他起草的,这就表明了孙中山对他的信任,也使他的声誉鹊起。他已具备了角逐孙中山继承人的资格。
尽管人们一直将他和胡汉民、廖仲恺并称为孙中山麾下三杰,但真正的对手却是胡汉民一个,孙中山北上时,胡为代理大元帅留守广东,由他一跃而为第一任国民政府主席,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但汪精卫并不这么认为,他已经看到了胡汉民的弱点,如果说廖仲恺因坚持左派立场而受到右派攻击,那么胡汉民则因接近右派,也同样有损威信和支持。相形之下,他汪精卫就左右逢源了,自国民党“一大”后,他言必讲联俄联共,口不离改组精神,且又善于调和,因此既为国民党左派支持,又避免了与国民党右派的敌对。
胡汉民还有一个弱点是很明显的,此公素来自负,更好骂人,词锋尖酸刻薄,陈公博形容说,胡汉民的批评,令人有挖心之痛,让你一辈子难忘。这确是事实,因此,他的人缘远不如待人热情、谦和的汪精卫了。
因此,汪精卫十分自信他可以与胡汉民争衡,眼下的关键在于军队方面的表示,当时军队的数量以许崇智的粤军为最多,素质以蒋介石指挥的黄埔军为最锐。许崇智的态度不成问题,与胡汉民素有间隙,那年陈炯明叛变,许崇智由江西回师救粤,却在北江失败。于是带领残部去打福建,想不到又遭败绩,被胡汉民在孙中山那里评头论足、奚落了一番。素来骄蹇惯了的许崇智如何能忍受如此苛刻的批评,简直是怒不可遏。胡许之间这段过节,汪精卫十分清楚,岂有不利用之理。
至于蒋介石,尽管此人在国民党内排起来只能算后生晚辈,目前权力有限,但汪精卫以他那过人的聪明已觉察出此人非池中之物,其抱负不止于封候挂印。他早已留意上了。因此对于蒋介石,他不像胡汉民那样始终摆出党国元老的架子,冷冰冰拒人千里,而是降尊而交,双方感情一直比较融洽。汪精卫想得极精细,尽管蒋氏有野心,但与他在地位、资历上差距太大,目前根本构不成威胁,只要能疏引得法,不难让他纳入囊中,以利己用。
一路盘算,车不觉已进潮州城,汪精卫轻轻捅了一下陈璧君,让她收拾倦态。他自己也用手轻轻按了按油光水滑的大背头。对于仪表,汪精卫一向十分注意。
蒋介石一身戎装,与气质儒雅的汪精卫相较,则显得英武俊挺,两人站在一起,连陈璧君也暗自心中喝一声彩,真是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将客人让到“湖轩”,侍卫奉上香茗,蒋介石座旁却清水一杯,汪精卫知道蒋介石的习惯,微微一笑,端起盖碗轻吮一口,顿觉神清气爽,不禁赞道:“好茶。”
“这也是汪先生的家乡茶,浙江龙井,洁如捎来的,以作待客之用。”
汪精卫祖籍浙江山阴,与蒋介石老家奉化相距不过半天路程。有意无意地提及此点,很有助感情的联络。
双方的谈话由表及里,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投机,蒋介石大诉怨词,此次东征,主要是以黄埔军为主力的西线部队作战,作为全军主力的刘震寰、杨希闵却按兵不动,保存实力,坐山观虎斗,蒋介石气愤地抨击说:
“杨刘叛迹已显,最高决策者却置之罔闻,势必养虎遗患。”
这话就是指责胡汉民了,在对待杨刘问题上他一直采取姑息软弱的态度。
“此外,汝为也愈来愈不像话,身当军局要职,百无一举,广州城外各地税收,尽为掌握,日事聚敛,却尽为私囊自饱。使军队散漫不整,即以黄埔军论,如不是俄国人财政上接济,恐怕也乏食欠衣,将士离心了。”
汪精卫仔细地听着蒋介石的倾诉,他已经发现了个中的利害,蒋介石对胡汉民不满,但却无甚利害冲突。而对许崇智,则因为许是军界前辈,是蒋氏前进道路上必然的障碍。而他汪精卫最大的对手却是胡汉民。欲想说服蒋,助他倒胡,必先饵之以利,帮助他倒许。他掂量了一下许崇智与蒋介石的分量,前者虽然声势很大,却沉溺于享乐安逸,已难诱发图报之心,再说目前黄埔军实力也十分可观,是一支轻视不得的力量。
主意拿定,汪精卫逐渐将话题引入深处,蒋介石听得十分留心,却总怀疑自己的实力、地位,似乎信心不足。确实,此时的蒋介石,除了掌握一支黄埔军外,党内政界,都毫无地位可言。
为了刺激蒋介石的雄心,汪精卫脸色一变,十分郑重其事。
“介石兄可知总理临终前的最后留言?”
蒋介石警觉地注视着他,孙中山逝世时他正在东征前线,一些内幕至今不清楚。
“总理最后一息犹呼介石不止。”
蒋介石的眼睛顿时熠熠生辉,接着泛起一片晶莹,泪水缓缓而流,浑身战栗不止。他没有想到,孙中山临终前还记挂掂念着他,这使他感动,震惊。也油然从心中升起一团火焰,烘烤着埋藏至深的个人野心。他觉得自己的内心世界正在进行一个质的变化,其眼光拓展到一个更远的视野,已不仅仅局限于他的黄埔岛和学生军了。孙中山临终这句话,不正是表明,只有他蒋介石才是正宗的继承人,国民党未来的第一号人物吗?
半晌,蒋介石镇静下来,“感谢汪先生转告总理临别之言,从今尔后,介石即欲避嚣尘世,息影山水而不得,誓当不负总理厚爱,以革命、主义为业。介石乃一介忠鲠之士,愿以汪先生马首是瞻。”
这番表白说得词意深切,汪精卫大为受用,不禁面有得色,他望了望旁边坐着的陈璧君,却发现了一丝恼色。
陈璧君对汪精卫的编造十分不满,讨好拢络蒋介石也用不着这样编故事,孙中山临终前,她也侍奉榻前,亲耳聆听孙中山一声声低呼“和平、奋斗、救中国”不止,汪精卫怎么能杜撰出这样的故事!这不仅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也无疑是为蒋介石擦脂抹粉,增加他在政治上的份量。
再者,看蒋介石刚才情绪上那番变化和落差,陈璧君刚来时对蒋介石的那份好感顿时全敛,那份激动也未免太有造作之嫌了,论到与孙中山的关系,即以她陈璧君来说,蒋介石也不可与之同列。她1907年就加入了同盟会,是个年仅16岁的中学生,也是当时最年轻的会员,深受孙中山的喜爱,百般呵护。而蒋介石不就仅凭着在永丰舰上与孙中山共难的那段表现才赢得人们的注意。现在却似乎以孙中山唯一传人自居,其行可惭,其习叵测。
陈璧君感受到了蒋介石心机的深沉和野心,警惕由此而起,为了汪精卫而担心眼前这个潜在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