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与东亚的回应:超越“中国威胁论”
6698300000002

第2章 对中国的直接投资

一、分量增加的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地区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对东亚的直接投资额(国际收支基准,数字根据UNCTAD的 WorldInvestmentReport),截止到金融危机发生的1997年,保持了持续的增长。1997年达到了1072亿美元,1998年比前一年下降,但从1999年开始,超过了前一年,2000年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1373亿美元。因为世界经济从2000年后半期开始减速,所以对东亚的直接投资额2001年再次比前一年下降。

20世纪90年代,世界对东亚直接投资发生的变化之一是,向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地区的转移显著。2000年对香港地区的直接投资额达644亿美元,是前一年的2.6倍,成了除中国大陆外,东亚最大的投资接受地区。世界对东亚直接投资额的47%集中到了香港地区。再加上投资环境优越,软硬件基础设施完善,低税率、少规制等,香港地区作为中国门户港口的作用再次获得好评。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1998年、1999年有所减少,但2000年比前一年增长了1.0%,达到了408亿美元,占世界对东亚直接投资额的29.7%。这样,2000年世界对东亚直接投资额的76.6%集中到了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地区。

2001年对中国直接投资额比前一年增长14.9%,达到468亿美元。虽然世界整体的直接投资额减少,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却增加了。究其原因是,外国企业预计中国“入世”后投资环境会改善,对进入中国更加积极。就像后面所述的,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对大陆的投资从2000年开始,再次出现增加倾向。

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另一个变化是,来自欧美各国的投资分量增加。如果看一下对东亚直接投资的投资国别的比例,可以看出以下特征:1990年 NIES是33%、日本26%、美国14%、EU10%。到了1999年,NIES是25%、美国和EU各18%,日本8%(《通商白皮书》,2001)。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在亚洲各国推进经济构造改革的情况下,出现了欧美企业在当地企业的M&;;amp;A增加的特征。欧美企业到当地投资的结果,改变了某些原来以当地企业为市场主体的产业的市场结构。

二、急剧增长的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的投资

为了分析20世纪90年代东亚区域内直接投资的流动,让我们来看看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直接投资动向。

日本对东亚直接投资额(财务省基准)以1985年广场协定后日元升值为背景,急速增加,之后对亚洲的直接投资减少,平成五年度(1993年4月~1994年3月)为7672亿日元。以1992年开始的日元升值为背景,进入平成6年度(1994年4月~1995年3月)转为增加。这个时期的特征是,受中国改革开放加速的影响,对华直接投资激增。

投资激增的结果是,对华直接投资额在平成7年度(1995年4月~1996年3月)达4319亿日元,超过了对ASEAN的投资额3991亿日元。但是此后由于日本经济低迷,中国经济增长减速,以及在中国相继发生制度变更等原因的影响,对华直接投资以平成7年度为最高峰,此后急剧减少。平成11年度(1999年4月~2000年3月)竟减少到76个项目、838亿日元。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再次转为增加,是在中国将要“入世”的平成12年度(2000年4月~2001年3月)。平成12年度,项目数比前一年增加34.1%,金额增长31.1%。该动向进入平成13年度(2001年4月~2002年3月)有所增强,在项目数上为上一年同期的137.3%,金额上为113.8%。

这样,日本对华投资再次转为强势,但占海外投资整体的份额在平成13年度上期为5.5%,不是太高。

台湾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额(认可基准为中国的资料,从1991年开始公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增加。1989年一年间超过了此前的累计投资额。原因是:台湾地区当地的货币对美元汇率上升;工资上涨及劳动力不足;中国台湾岛内工业布局困难等。

1987年7月,台湾地区的《外国兑换条例》公布,企业及个人一年中可以在没有政府事前认可的情况下向海外汇款100万美元,这也是使海外直接投资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外直接投资是以国际竞争力低的劳动集约型产业为中心开始的,但到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电机、电子、信息、通讯产品成为了中心,和日本比较,可以说对外投资结构的演变在前进过程中是不断加速的。

看一下投资地:20世纪90年代初期,除了美国外,对ASEAN的直接投资较多。但因为1990年,台湾当局承认了经由第三国对中国大陆的间接投资,所以90年代以后,对大陆直接投资激增。如前所述,随着台湾地区企业对大陆投资的发展,出现了担心在经济上对大陆依赖的声音,从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采取了推进向东南亚投资的“南向政策”。而且,90年代后半期,以搜集与市场、研究开发动向有关的信息;零部件及原材料的供应;设立销售、研究开发据点等为目的,台湾地区对美国和日本的投资增加。

1998年、1999年减少的对中国大陆投资额,在2000年转为增加,与前一年比增加108.1%。2001年,尽管台湾地区的景气急速恶化,但对中国大陆的投资额还是达到27.8亿美元,比前一年增加6.8%,占当年台湾地区海外投资总额的38.8%。

中国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投资扩大的原因有:中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国内市场在扩大;世界性的价格竞争激化,有必要进一步削减生产成本等。最近,不仅生产功能,连设计开发及研究开发功能的转移也增加了,特别是设置软件研究开发据点的动向在扩大。中国人才优秀,工资低廉是很大的诱因。在向中国大陆转产中也出现了在台湾地区投资的外资企业。在台湾地区,包括制造业,如何实现岛内企业的产业高度化是重要的课题。

根据中国大陆方面的接受投资统计,可以确认2001年来自台湾地区的投资增加。而且,还想请大家注意,实际上台湾地区企业的投资额要超过此统计。因为利用维尔京群岛等逃税地区进行投资的台湾地区间接投资,被作为维尔京群岛的投资计算了。

看一下韩国的对外投资: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以对美贸易摩擦扩大为契机,要求生产当地化,所以对北美的投资在资金面上是最大的,但1992年以后,亚洲成了最大的投资地。韩国也和中国台湾地区一样,80年代末以后,以工资大幅上升、韩元升值等为背景,增加了向亚洲的生产转移。

1992年和中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后,韩国对中国的投资急剧增加。1996年达到创海外直接投资额记录的42.1亿美元(韩国进出口银行调查,实际执行额),可是在2001年竟减少到14.7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对美直接投资额剧减到前一年的约1/3,即3.8亿美元。但是,对华直接投资额比前一年增加了20.2%,增加额为3.7亿美元,再次出现增长势头。据中方统计,韩国的对华投资额(实际执行额)从1994年的7.2亿美元增加到1997年的约21.4亿美元后,1998年和1999年投资额减少了,2000年转为增加。

韩国财阀团体最近也在加强开展在华事业。三星电子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计划2002年生产CDMA标准的手机终端。传说约定的是,最初是出口生产,渐渐地向中国市场销售。在汽车产业领域,现代汽车通过和中国的中坚汽车集团“北京汽车”集团合并,计划2002年开始生产汽车。现代汽车旗下的起亚2001年与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合作。

外资企业中,为了有效地利用在中国的机会,出现了向培养、确保对华商务要员方面努力的趋势。这样,在韩国,尽管中国经济崛起的威胁感越来越重,但对华商务活动却非常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