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鬼谷子全书(第七卷)
6695100000001

第1章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

情欲必知其变。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而更问所亲,知其所安。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者见者,而知其隐者;此所谓测深探情。

【译文】

想要揣测实情,必须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前去,而且最大限度地刺激他的欲望。当他一产生欲望,就不能隐瞒真实意图。或者在他最恐惧的时候前去,而且最大限度地增强他的恐惧、厌恶。当他产生恐惧、厌恶时,就不能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

真情欲望必然早在他的情感发生极端变化时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如果感知了他的情感,却还不能了解他的变化,就暂且放开他,不同他交谈,而另去询问他亲近的人,了解他的爱好是什么。感情在内心发生变化的人,必然从外部表现出来。所以必须经常观察他举止的外在表现,而了解他内心隐藏的感情,这就是所说的揣测他人内心深处而揣度真情。

【感悟】

人的真实感情往往都是在极端喜悦或极端恐惧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因此要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情感,只要想方设法使他极端高兴或极端害怕就可以达到目的。

【故事】

一、伍员秦庭之哭

春秋时,楚平王无道,父纳子媳,宠信奸臣费无忌,毁法乱纪,并杀太师伍奢及其大儿子伍尚。次子伍员,出奔吴国。伍员,字子胥,偷渡昭关,来至吴市,无以为生,吹箫乞食。

在伍员逃亡吴国的途中,曾遇到楚故人申包胥。申包胥问其何往?伍员将平王杀害父兄之事,如实告之。包胥说;“平王虽无道,君也。足下世受国恩,君臣之分已定,奈何以臣而仇君?”伍员说:“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桀纣诛大臣,唯无道也。楚王纳子媳,弃嫡嗣,信谗妄,戮忠良,我必须到吴请兵,扫荡楚国污秽,以报亲仇。”

包胥说:“我要教你借兵报楚,则为不忠,若教你不报,又陷你于不孝。你好自为之吧。你对我说的话,我绝不告诉别人。不过,我应该告诉你的,只有两句话,那就是——你能覆楚我必能存楚,你能危楚我必能安楚。”

伍员到了吴国,见知于公子姬光(后来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姬光继位,也就是吴王阖闾)。姬光推荐于吴王僚,拜为大夫。

吴国因楚太子建之母,遭受攻击,求救吴国,吴王僚遣姬光迎建母于陨城。楚平王大怒,出师伐吴,吴亦兴师拒抗。适楚军统帅阳疵暴敝,诸侯从属军,各自慌张,吴军在姬光的策划下,大破楚军。吴军乃取建母楚夫人而归。楚平王见吴军势大,忧虑成疾,久治不愈而死。太子珍即位,为楚昭王。

伍员在吴,听说平王已死,痛哭流涕,姬光怪而问之。伍员说:“我非哭楚王,恨我不能在其生前,枭其首,以雪我恨,故痛哭也。”

姬光继位吴王后,楚侵蔡,蔡侯求救于吴。伍员说吴王兴兵,拜孙武为大将,伍员、伯氾副之。出兵六万,援蔡伐楚。

孙武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用兵如神。伍员又报仇心急,再加上楚师统帅囊瓦,是个贫贱之辈,故不旋踵楚军即败,楚昭王逃出郢都。伍员未能活捉昭王,而平王又死去多年,恨无可雪,遂掘平王墓,鞭尸三百,稍解其恨。

申包胥逃避夷陵,闻伍员掘墓鞭尸,认为做得太过。他致书伍员,必践复楚之约。他想到楚昭王之母,是秦哀公的女儿,秦楚有舅甥之谊。包胥乃求救于秦,星夜西驰,足踵俱裂,到雍州,见秦哀公说:“寡君失社稷,逃草莽,乞念甥舅之情,兴兵解围。”哀公说:“我自保不暇,安能济人?”包胥说:“秦楚边界,楚灭将及于秦,存楚即固秦,楚亡,秦亦不保也。”

秦哀公意未决。包胥不居驿馆,不解衣冠,立于秦庭之中,昼夜号哭,不绝其声,是七日,哀公惊讶曰:“楚有此贤臣,尚至于此。寡人无此贤臣,吴更不能容我矣。”遂起兵救楚。

二、三家灭智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相继兴起的时候,中原诸侯非常衰弱。所以,黄池大会,夫差当上了霸主;徐州大会,勾践当上了霸主。然而中原诸侯越是衰弱下去,大夫的势力越发大了起来。那时候,鲁国的“三桓”掌握鲁国的大权;齐国的田恒(就是陈恒)掌握齐国的大权;晋国的“六卿”掌握晋国的大权。这三国的君主都只是名义上的君主。黄池大会之后,田恒杀了齐简公,灭了鲍家、晏家、高家、国家,把齐国的土地从平安以东都划为他自己的封邑,齐国的大权全掌握在他自己手里。晋国的六卿看到田恒杀了国君,灭了各大家族,还得到了齐国人的帮助,他们也就自己并吞起来了。

晋国的六卿乱七八糟地混战了一阵。后来,范氏和中行氏被人家打败了,晋国的大权就归了四家,即:智家、越家、魏家、韩家。

晋国的四家——智伯瑶、赵襄子无恤、魏桓子驹、韩康子虎——之中,智伯瑶的势力最大。他对赵、魏、韩三家说:“晋国一直是中原的霸主,没想到在黄池大会上,赵鞅让吴国占了先,在徐州大会上又让越国占了先。这是咱们的耻辱。现在只要打败越国,晋国仍然能够当上霸主。我主张每家大夫拿出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归给公家。只有公家增加了收入,才能够有实力。”这三家大夫早就知道智伯心怀不轨,他是想独吞晋国。他所说的“公家”其实就是“智家”。可是他们三家没有齐心协力,没法跟智伯对抗。智伯派人向韩康子虎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韩康子虎如数交割了。智伯派人向魏桓子驹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魏桓子驹也如数交割了。就这样智伯增加了二百里的土地和户口。接着他又派人去找赵襄子无恤要一百里的土地和户口。赵襄子无恤没有答应。智伯派韩、魏两家一块儿出兵去打赵家,还答应他们灭了赵家之后,把赵家的土地三家平分。

智伯自己统率着中军,韩家的军队在右边。魏家的军队在左边,三队人马直逼赵家。赵襄子知道寡不敌众,就带着自己的兵马退到晋阳(在山西省太原)城里,打算在那儿死守。

没有多大工夫,三家的兵马就围起了晋阳城。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只许守城,不准交战。每次三家攻打的时候,城上的箭就好像雨点似的落下来,智伯一时打不进去。晋阳城就依靠着弓箭守了一年。可是把箭都使完了,怎么办呢?赵襄子为此闷闷不乐。家臣张孟对他说:“听说当初董安于在宫殿里预备了无数支箭,咱们找找去。”这一下子提醒了赵襄子,立刻叫人把围墙拆了一段。果然围墙里面全都是做箭杆的材料。又拆了几根大铜柱子,做成了无数的箭头。赵襄子叹息说:“假如没有董安于,如今上哪儿找这么些兵器去呢?假如没有尹铎,老百姓哪儿能这么不怕辛苦、不怕死地守住这座城呢?”

三家的兵马把晋城围了两年多,都没攻下来。到了第三年,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一天,智伯正在察看地形的时候,忽然想起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来了。晋水由龙山那边过来,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如果把晋水一直引到西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于是他立刻吩咐士兵们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了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城,又在上游那边砌了一个挺大的蓄水池。在晋水上垒起土堆来,让上游的水不再流到晋水里去。当时正是雨季,一连下了几天大雨,蓄水池里的水都满了。智伯叫士兵们在蓄水池边开了一个大口,大水一直向晋阳城灌进去。不到几天工夫,晋阳城里的房子就被淹了一大半。老百姓跑到房顶上避难。竹排,木头板子都当了小船。烧火,做饭都在城墙上。可是全城的老百姓,宁可淹死,决不投降。

赵襄子叹息着说:“这全是尹铎爱护百姓的功德啊!”回头又对张孟同说:“民心虽说没变,要是水势再高涨,咱们不就全完了吗?”张孟同说:“形势虽然非常紧急,但是我老觉得韩家和魏家绝不会把自己的土地平白无故地让给智伯。如果他们不是出于无奈,才不跟着他来打咱们。依我看,主公多预备小船、竹排、木头板子,再跟智伯在水上拼个死活。我先去见见韩、魏这两家去。”赵襄子当天晚上就派张孟同偷偷地去跟两家协商。

第二天,智伯请韩康子和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高兴地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水能灭国。以前我以为晋国的大河像城墙一样可以挡住敌人;依照晋阳的形势看来,大河反倒是个祸患了。你们瞧:晋水能够淹晋阳,汾水就能淹安邑(魏家的大城),绛水也就能淹平阳(韩家的大城)。”他们两个人连连答应说:“是,是!”智伯见他们答话有点慌里慌张,好像挺害怕的样子,才觉得自己话说错了。他笑着说:“我心眼直,想什么就说什么,你们可别多心!”他们又连着回答说:“哪儿会呢!哪儿会呢!您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我们能够跟随您,蒙您抬举,已经非常荣幸了。”他们嘴里尽管这么说,心里可都觉得赵襄子派张孟同来找他们,对他们是有好处的。

第三天晚上,大约四更天,智伯正在睡梦里,猛然间听见一片嚷嚷声。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窝已经湿了,兵营里全是水。他想可能是堤防决口了,就立刻派士兵去抢修。不一会儿工夫,水势越来越大。智伯的家臣智国和豫让带着水兵,扶着智伯上了小船。智伯在月光下回头一瞧,看到兵营里的东西在水里漂荡着。士兵们在水里一浮一沉地挣扎着。智伯这才明白是敌人把水放过来的。正在惊慌不定的时候,霎时四面八方都响起战鼓来了。一看韩家、赵家、魏家三家的士兵都坐着小船和木排,一齐杀了过来,见了智家这些“落水狗”,就连打带砍,一点不肯放松。中间还夹带着喊叫的声音:“别放走了智瑶!拿住智瑶的有赏!”智伯对家臣豫让说:“原来那两家也反了!”豫让说:“别管他们反不反,主公赶紧往那边走,上秦国借兵去吧!我留在这儿对付他们。”说着,他跳上一只木排,杀开一条路,命令智国保护着智伯逃跑。

智国保护着智伯,坐着小船一直向龙山那边划去。这一带没有追兵。智伯才喘了口气。好容易他们把船划到龙山跟前,急急忙忙地上了岸。幸亏东方已经发白,他们顺着山道走去。跑了一阵子,稍微松了一口气。不料刚一拐弯,迎面碰见了赵襄子!赵襄子早就料到智伯会打这条路儿逃跑,预先带了一队兵马在这儿等着他。当时就抓获智伯,砍下他的脑袋。智国也就自杀了。

三家的兵马会合到一块儿,拆掉了河边的堤防,大水仍流到晋水里去,晋阳城又露出干地来了。

赵襄子安抚了居民之后,向韩康子和魏桓子道谢。他说:“这回全仗着二位救了我的命,实在出乎意料。智伯虽然是死了,但是他的同族人还多着呢。斩草得除根,否则,终究是个祸患。”韩康子和韩桓子一起说:“一定要把他的全族灭了,才能解恨!”他们一同回到绛州,宣布智家的罪恶,依照古时候的习惯把全族的男女老少杀得一干二净。赵襄子还不解恨,把智伯的脑壳做成一个瓢,外面涂上油漆,把它称为“夜壶”。

韩家和魏家的一百里土地,当然又各自收了回去。他们把智伯的土地三股平分了。当然晋哀公没有份。

三、荆轲献计

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逃跑回去后,看到秦国大将王翦攻破了赵国,俘虏了赵王,一直打到燕国的南边国境。燕太子为了摆脱困境,就请来了荆轲,一起商讨对策。他对荆轲说:“秦兵将要打过易水了,到那时,即使我愿意长期陪伴先生,也不可能了。”荆轲说:“听说秦王悬赏捉拿樊於期将军,谁捉到赐金千斤,封侯万户。今樊於期将军避难投奔了燕,如果我们把樊於期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非常高兴地接见我,我就乘机刺死秦王以报答太子。”太子丹说:“樊将军因无处容身才来投奔我,我不能为了私利而伤害长者,请荆卿再想想其他的办法。”

荆轲知太子不忍伤害樊将军,就背地里去见樊於期说:“秦王让你遭受的祸害太深了。父母宗族都被他们杀光了。现在秦王要以金千斤、万户邑来买你的脑袋,你看怎么办呢?”樊将军仰头呼天,泪如泉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每次想起这些,都会痛入骨髓,却总想不出个办法来。”荆轲说:“我有一个办法,既可以解燕国之患,又可以报将军的深仇。”樊於期连忙凑近荆轲问:“你有什么办法?”荆轲肃然,对樊於期说:“愿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然后我就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以匕首刺杀他,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的耻辱也洗脱了,将军觉得怎么样?”樊於期卷起袖子,凑近荆轲说:“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乃得闻教。”(意思是:这是我白天黑夜咬牙捶胸的恨事,但不知如何能雪此恨,而今才得你的教诲。)

樊於期说完,就拔剑自刎了。

四、自食其果的春申君

战国时,楚考烈王无子,相国的春申君为此非常担心。后来,有赵国人李园携带一女子来到楚国,想献给楚王。但后来听说楚王没有生育能力,就转而投靠春申君,春申君就将她占为己有。

过了一段时间,这女子怀了孕,她私下对春申君说:“楚王对你的宠爱,已远远超过了他的兄弟。你在楚国为相已有二十余年,可是楚王死后,他兄弟为王,肯定重用他的亲信,你如果把我献给楚王,生的是儿子,一定立为太子。今后太子为王,你就是太子的父亲。这样,楚国不就是你的了吗?”春申君觉得此话有理,就将女子献给了楚王。后来,这女子真的生下一个儿子,后来果然被立为太子。而李园也因此受到楚王宠幸。

几年后,有一个叫朱英的人对春申君说:“楚王病重,不久就要去世。关于太子的事,只有你与李园最清楚。听说他养有刺客想杀死你,他又在楚王身边,有一天楚王去世,李园一定杀你灭口。所以,你应该早作准备,杀死李园。”春申君说:“李园是个仆人,又软弱,哪里能做这种事呢?”就拒绝了朱英的意见。

不久,楚王去世,李园真的叫人埋伏在宫门,等春申君进宫时,一刀将他砍死。

五、汉高祖逐鹿中原

公元前196年,西汉巨鹿郡郡守陈狶在大将韩信的支持下自立为代王,举兵叛乱。汉高祖刘邦亲自率兵攻打陈狶,吕后用计杀死了韩信。

刘邦从征伐陈狶的军营中归来,到洛阳后,听说韩信已死,一边为除掉韩信而高兴,一边为他以往的功绩怜惜。刘邦问道:“韩信死的时候,说过什么话吗?”吕后回答说:“韩信死前,说他悔恨自己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刘邦说:“蒯通是齐国有名的辩士。”他下令齐国逮捕蒯通。蒯通被抓来以后,刘邦问他说:“你叫淮阴侯韩信造反吧?”蒯通回答道:“是的,我一再要求他造反,只是他不采纳我的建议,以致落了个灭亡的下场。假如这小子采用了我的建议,您怎能杀得了他呢?”刘邦大怒,说:“来人,把蒯通烹了!”蒯通说:“唉,如果烹了我,那真是太冤枉人了!”刘邦觉得很奇怪,问道:“你叫韩信造反,罪不容诛,有什么冤枉的呢?”蒯通回答说:“秦朝政权解体,东部各地大乱,各色人等同时起义,豪杰之士像乌鸦那样聚到一起。秦王丢掉了帝位,天下的人都起来追求它,本领大而脚又快的人先得到了。人们常说,‘盗跖的狗向贤明君主尧狂吠,并不因为尧不仁德,而是由于他不是狗的主人。’当我为韩信出谋划策的时候,我心里只为韩信着想,并没有为你着想。况且,天下许多人都磨快了刀想像你这样去争夺政权,只是力量薄弱罢了。难道你可以把他们全部烹杀了吗!”刘邦听了,理屈词穷,只好对部下说:“算了,放了他吧!”为此,饶恕了蒯通的罪过。

六、真假张飞擒严颜

三国时,刘备进入四川后,派义弟张飞领兵攻打巴郡。当时巴郡太守是蜀中名将严颜,他知道张飞武艺高强,勇不可挡,便入城固守。张飞率军一连攻了10多天也没能得手。

有一天,张飞突然停止了攻城,严颜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是疑惑不解。他登上城头望去,只见张飞的士兵正三五成群地进山,到傍晚时分才背着柴草从山中返回,这样持续了好几天。严颜不知道这个猛张飞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使派一些士兵装扮成张飞的部下,混在人群中进山砍柴,以便打探虚实。

派去的士兵回来报告说,他们探听到张飞已经找到了一条小路可以攻入巴郡城,那些进山打柴草的军士原来是去探路的。而且,张飞已经传令各部,当晚便从小路攻城。严颜听完,大吃一惊。巴郡城周围都是山,如果张飞沿山路攻城,居高临下,巴郡就危在旦夕了。

严颜决定亲率大军埋伏在张飞军攻城的必经之地,给张飞来一个措手不及。半夜,张飞军果然来了,只见张飞手握文二长矛,骑在马上,走在大军的最前面,渐渐向严颜的埋伏圈走近。眼看张飞军已走过一半,严颜亲自擂。响战鼓,伏兵突然杀出。

两军刚开始厮杀,严颜突然发现,又一位张飞横矛跃马从背后向自己刺来,便慌忙应战,战了几个回合,被张飞生擒。严颜这才回过神来,原来刚才率军走过埋伏圈的那位“然飞”是由士兵化装的,意在将伏兵引诱出来,真张飞后来才出现。严颜为张飞的妙计所败,不得不佩服张飞是个智勇双全的将才。

七、张飞疑兵阻敌

三国初期,刘备在北方同曹操多次交战,均告失败,只好率领人马投奔荆州刘表。不久,刘表死去。曹操平定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后,正准备举兵南下。刘表的儿子刘琮同部将蒯越等人密谋投降曹操,但对刘备保密。

刘备觉察后,曹操的人马已到了宛城。刘备措手不及,只好率部及10多万荆州民众撤往江陵。由于有10多万百姓跟从,行军速度很慢,在当阳一带被曹军追上。两军混战一场,刘备的两位夫人及襁褓中的阿斗都散失在乱军中。刘备已顾不得许多了,只好自己先走,留下张飞断后。

张飞率领兵马已战已退,掩护刘备。退到灞陵时,张飞身边仅剩下几十人跟随了,而曹军人多势众,气势汹汹地扑了过来。张飞急中生智,命士兵们砍下一些树枝缚在马尾上,在附近的树林中跑来跑去,扬起许多灰尘。张飞自己立马横枪站在桥上,对追来的曹军猛地喝道:“我是燕人张翼德,谁敢上前与我决一雌雄?”

曹军都知道张飞勇冠三军。又发现他身后的树林中尘土飞扬,怀疑有伏兵,所以谁也不敢贸然出击。这时,赵云身背在乱军中找到的刘备的儿子阿斗过了桥与刘备会合了。张飞巧施疑兵计阻止了曹军的追击,使刘备得以顺利抵达夏口,以图东山再起。

八、荀彧料事如神

袁绍兼并了河朔之地(泛指黄河以北)后,有骄傲之意。而曹操被张绣所败,袁绍给曹操的书信态度非常傲慢。曹操大怒,想要先攻打他,而担心力量比不过,说同荀彧商量。荀彧估量袁绍虽然强大,最终将被曹操制服,于是劝说先攻取日布,然后谋取袁绍,曹操听从了他。建安三年(公元198),擒获了吕布,平定了徐州。五年(公元200),袁绍率领大军攻打许城,曹操与他互相对峙。袁绍兵势非常强盛,议论的人都心怀恐惧。少府孔融对苟或说:“袁绍土地辽阔,兵力强盛,田丰、许攸等聪明多计策之士为他谋划,审配、逢纪等忠诚尽力之臣为他办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领他的军队,恐怕难以战胜吧?”荀彧说:“袁绍兵虽多而法纪不完备,田丰刚烈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正直,审配专权而无谋略,逢纪有决断而自以为是,颜良、文丑只有匹夫之勇,可一战而将他们擒获。”后来都如苟或的筹划那样,事情在《袁绍传》中。

九、为鸦伸冤

“为鸦伸冤”这个典故比喻那些能够体察民间疾苦、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为百姓申冤昭雪的人的战斗精神。

此典出自《北梦琐言》:“唐温璋为京兆尹,勇于杀戮,京邑惮之。一日,闻挽铃声,俾看架下,不见有人。凡三度挽掣,乃见鸦一只。君曰:‘是必有人探其雏而诉冤也。’命吏随鸦所在捕之。其鸦盘旋,引吏至城外树间,果有人探其雏,尚憩树下。吏乃执之送府。以禽鸟诉冤,事异于常,乃毙捕雏者而报之。”

这段话意思是说:

唐代温璋做京兆尹的时候,执法一丝不苟,毫不留情地处死那些作恶多端的罪犯,所以,京城的不法之徒都非常害怕他。

一天,忽然听到悬铃的响声,温璋立即派人查看,在铃架下四处张望,也不见有人。这样一共听到三次铃响,才发现是只乌鸦。京兆尹温璋说:“这一定是有人掏走了小乌鸦,它是来申诉冤枉的。”说完,便命令差役跟随乌鸦到乌鸦巢所在的地方拘捕掏小乌鸦的人。那只乌鸦引领差役来到城外的一片树林子里,果然有人掏了小乌鸦,还在树下休息呢,差役便将他捉拿回官府。温璋认为禽鸟诉冤的事不同寻常,就下令打死那个掏小乌鸦的人,为乌鸦伸了冤,报了仇。

一〇、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的意思是,像乌鸦一样暂时聚集在一起的群体。人们用它比喻无组织、无纪律的人群。

此典出自《汉书·耿弇传》:“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公元8年,王莽大败西汉刘氏皇朝,建立起国号叫做“新”的王氏皇朝。他的这个行动,遭到汉宗室豪强集团的武力反抗。刘秀等人起兵以后,懦弱无能的刘玄被拥立为皇帝,号称更始帝。

当时,豪强王郎诈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欺骗天下舆论,在邯郸起兵。扶风茂陵人耿弇(字伯昭)辞别父亲耿况,前去投奔更始帝刘玄,以便自己能有一个好前程。跟着他一起去的官吏孙仓、卫包在路上对耿弇说:“刘子舆是汉成帝的儿子,投奔他是名正言顺。如今反而不去投奔他,我们千里迢迢往哪里去呢?”耿弇严肃地说:“刘子舆不过是一个下贱的贼,总有一天要成为阶下囚。我到长安以后,调用国家派驻在渔阳、上谷的兵马,迅速出兵太原、代郡,十几天后,回来后派出突击敌军的骑兵,践踏这些像乌鸦一样暂时聚合在一起的敌人军团,就如同摧毁、折断干枯而腐朽的木枝似的那样容易。我看你们二人不知何去何从,灭族之祸就为期不远了。”后来,孙仓、卫包二人没有听从耿弇的劝告,投奔王郎去了。

一一、贪污勒索

“贪污勒索”比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婪地获取财物。

此典出自《史记·管蔡世家》:“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献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与。子常谗蔡侯,留之楚三年。蔡侯知之,乃献其裘于子常;子常受之,乃言归蔡侯。蔡侯归而之晋,请与晋伐楚。”

吴王阖闾吞并了徐国和钟吾之后,蔡国和唐国派使臣到吴国来。伍子胥对阖闾说:“蔡国和唐国一向归顺楚国。现在这两国一同派使臣到这儿来,我判断一定是跟楚国有了摩擦。假如我们能够拉拢这两国,进攻楚国就方便得多了。”阖闾和孙武都急欲听一听这两个使者说的话。

蔡、唐两国的使臣一见阖闾就央告说:“楚国令尹囊瓦贪污勒索,欺压蜀国,这下又发兵来攻打蜀国,请求大王主持正义,立即发兵去救。从今往后,我们愿意永远归附贵国,年年纳款,岁岁朝贡。”吴王阖闾一时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就问两位使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就将经过情形详细地述说了一遍。

原来楚国令尹囊瓦喜欢占小便宜,总是向一些属国索要东西。大家都有点嫌恶他。有一次,蔡昭侯和唐成公朝见楚昭王,囊瓦收了他们按照惯例送给他的礼物后,又向他们要其他的东西。蔡昭侯有两件极其贵重的银鼠皮袄,一件送给了楚王,一件留着自己穿。唐成公有两匹千里马,一匹送给了楚王,一匹留着自己用。囊瓦见了这两件宝贝,一直想据为己有,就派人去向这两位国君索要。蔡昭侯和唐成公很不高兴,坚持不愿送给他。囊瓦就在楚昭王跟前使花招,说:“听说蔡国和唐国私通吴国,打算来进犯咱们。咱们索性把蔡侯和唐侯扣留在这儿,也许能揭穿他们的阴谋。”当时楚昭王还很年幼,无论大小事全由囊瓦做主。如此一来,两位国君都被软禁在楚国。一禁就是三年。

唐成公的儿子见他父亲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加国,就派人去打听。那个人把囊瓦扣留唐成公的事打听清楚以后,劝唐成公把那匹千里马送给囊瓦。囊瓦得到了千里马,对楚昭王说:“唐是个小国,实力不强。唐侯已经在这儿押了三年,他哪儿还有胆量再得罪咱们呢?让他回去吧!”于是楚昭王就把唐成公放了。

蔡昭侯见唐成公送了千里马就获释回国了,他也把那件银鼠皮袄送给囊瓦。囊瓦就对楚昭王说:“蔡国跟唐国一样,既然释放了唐侯,也不能只扣留蔡侯,也把他放了吧!”于是,蔡昭侯也回国了。

蔡昭侯出了郢都,义愤填膺地发誓说:“我不报仇,绝不再踏上楚国的土地!”他回到国内,立刻去向晋国借兵。晋定公把这件事禀报了周朝的天子。周敬王派卿士刘卷去跟晋定公联系。晋定公会合了宋、蔡、齐、鲁、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薜、把、小邾等一共十八路诸侯,代替天子去征伐楚国。各国的诸侯都对囊瓦恨之入骨,也都想借这个机会重振中原的威风。没想到自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那时候竟也充斥着贪官污吏。晋国的大将荀寅也是个贪小便宜的人。他认为这次会合诸侯去打楚国是为了帮助蔡国,这功劳可非同小可,就派人先向蔡昭侯索要谢礼,说:“听说蔡侯把名贵的银鼠皮袄送给了楚国的君臣,为什么就不送给我们?我们千里迢迢发兵来打楚国,不知道蔡侯用什么来犒劳军队?”蔡昭候回答说:“就因为楚国令尹贪污勒索,欺压属国,我才来归附贵国。如果将军主持正义,宣扬霸主的威信,帮助弱小的诸侯灭了楚国,那么整个楚国就是谢礼。”荀寅听了这席话,满脸涨得通红。

这时候(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十八路诸侯的兵马都驻扎在召陵(在河南省郾县东),由于一连下了十几天倾盆大雨,一时不能进兵。恰巧天子的使者刘卷卧病在床。范鞅和荀寅本来就跟囊瓦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贪夫,这次没从蔡侯那儿得到好处,已经有点怏怏不乐。他们就借着这个理由向各国诸侯说:“大雨下个不停,害病的人越来越多,还不如暂时回去吧!”各国诸侯看晋国不愿做主,顿时心灰意冷,都各自回国了。

蔡昭侯大失所望,垂头丧气地带着自己的兵马回去,路过沈国时,想起了沈国不愿发兵,也不去开会,于是就把满腹的怨气全发泄在沈国身上,发兵灭了沈国。

楚国的令尹囊瓦听说蔡国把沈国灭了,就亲自带着大军去攻打蔡国。有人对蔡昭侯说:“晋国已经靠不住了,中原其他的诸侯更不必说了。咱们索性到吴国求救去。伍子胥很早就想向楚国报仇,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我们的。”蔡侯就打发使臣去邀请唐成公一起到吴国去求救兵。

一二、天罗地网

“天罗地网”比喻对罪犯进行缉捕的布置十分严密,也指包围得很严,使敌人无法脱逃。

此典出自《水浒传》第二回:“天可怜见,惭愧了,我母子两个,脱了这天罗地网之厄!”

高俅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端王宠爱,做了端王的随从。后来,端王当了皇帝,就提拔他做了殿帅府太尉。高俅选了一个好日子去上任了,殿帅府所有公吏衙将,马步人等,都来参拜,开报花名。高俅一一点过,只有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生病没有来参拜他。高俅为此非常生气,便派人把王进抓来审问。幸好王进的部下为他求情,王进才免遭惩处。但是,王进心里明白:他父亲王升曾与高俅交过手,并把高俅打翻在地,现在高俅得志了,自己受他管辖,他要报仇,该怎么办呢。

王进回到家中,便与母亲商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母子二人离开东京,往延安府方向逃去。在路上遇到了不少艰辛困苦。有一天走到半路上,天将黑了,王进挑着担儿,跟在她母亲的马后面,对母亲说道:“天可怜见,惭愧了,我母子两个,脱了这天罗地网之厄!此去延安府不远了,高太尉要抓我也抓不着了。”

一三、田父得玉

“田父得玉”形容那些用欺诈的手段以猎取高官厚禄的人。

此典出自《尹文子·大道上》。

魏国一个农夫在田野里耕地,得到了一块直径一尺的宝玉,但是这个农夫却不知道这旨一块玉。他把这事告诉了邻居。这个邻居想暗中得到这块玉,就对他说:“这是怪石,留着对家里不利,不如丢回原处去。”

农夫虽然满腹狐疑,但还是把这块玉带回了家中放在堂下的小屋里。当天晚上宝玉通明,照亮了整个房间。农夫全家非常恐惧,又把这事告诉了邻居。邻居说:“这就是怪异的征兆,赶快丢掉它,才可以灾祸消除。”农夫于是急忙把这块玉丢到远远的野外。

没多久,这个邻居就偷偷把玉取来献给魏王。魏王召来玉匠鉴别它。玉匠一看到这块玉,马上向魏王再拜行礼,站起来说:“祝贺国王得到了这个东西,这是天下最好的宝贝,我还从未见过。”

国王问值多少钱。玉匠说:“这块玉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作代价,也只能让你看一看罢了。”魏王立即赏赐了献玉的人千金,让他终身享受上大夫的俸禄。

一四、司马光二次上书

宋仁宗身体不好,又没有儿子,却迟迟不提立太子的事情,大臣们担心,但没有一个敢于说话的人。谏官范镇第一个向皇帝提出快立太子的建议,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接着响应,并写信鼓励范镇以死抗争。后来,司马光调到谏院任职,再次当面对仁宗说:“我当年任并州通判时所写的三篇奏章,希望陛下能够采纳其中的内容。”仁宗沉吟良久后,问道:“是不是主张在宗室子弟中选择皇太子的意见?这是一个忠臣应有的意见,但是很多人不敢提起此事罢了。”司马光感激地说:“我发表这个建议后,以为自己一定会获死罪,没想到陛下竟然能够采纳。”仁宗说:“这有什么不对?古往今来都有这样的事情。”

司马光退朝后,没有看到皇帝立太子的命令,便又一次上书说:“我以前提出过的建议,以为陛下能马上采纳并实行。而今却没有看到陛下有实际行动。一定是有太监对陛下说您正当壮年,为什么要急着做不祥之事。太监们胸无远虑,不是从国家利益着想,而是想在未来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拥立同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罢了。过去,历朝历代中‘定策国老’、‘门生天子’的祸患,是不可胜言的!”仁宗由此感悟,下令送中书省草拟诏书。司马光见到韩琦等人说:“诸公要是不乘现在选定皇位继承人的话,将来宦官们伪造或假传圣旨,说立某人为太子,那么天下就没有人敢违背了。”韩价等拱手说:“一定尽力!”不久,仁宗诏令英宗为皇子,英宗称病不人,表示不敢担当大任。司马光说:“皇子推辞横来的富贵,一个月内都不接受,可见是一位远比其他宗室子弟贤明的人。然而,父亲的意志不能改变,君王的命令不能不接受,希望能以臣子的大义来责备他,这样,他一定会人朝谢思的。”果然,英宗受命,立为太子。

一五、谢安拒官

谢安自幼就聪敏过人,文才秀逸,青年时代就名扬天下。官府屡次征召谢安做官,谢安都拒绝了,意在山水之间,吟咏游历,他不想做官。四十多岁时,才答应征西大将军桓温的请求,出任司马。不久被拜为侍中,任吏部尚书、中护军。

咸安二年(公元372年),简文帝病死,桓温阴谋篡夺东晋政权,打算除掉谢安和另一个大臣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就向谢安请教脱险的计策?谢安神色不变,镇定地说:“晋朝的存亡,在此一举。”他连忙和王坦之一起去见桓温,王坦之被吓得汗流浃背,笏板都拿颠倒了。谢安却从容就座,质问桓温说:“您为什么在壁后埋伏刀斧手,是想杀害我们吧?”桓温笑了,说:“我必须要这样做啊。”谈笑了一会儿,桓温没有杀害他们,篡权的阴谋未能得逞。孝武帝即位后,谢安和王坦之尽心尽力地辅佐,朝廷转危为安。

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前秦(西晋十六国之一)皇帝苻坚(字永固,一名文玉,氐族)下令出兵攻打东晋。平民每十丁出一兵,富家二十岁以下的从军子弟,都给羽林郎官号,富家子弟来从军的有三万余骑。苻坚命令苻融率慕容垂等带领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令姚苌率蜀兵顺流而下。谢安派弟弟谢石(公元327~388年,字石奴)和侄子谢玄(公元343~388年,字幼度)率兵抵抗。

后来,苻坚自己带领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军队首尾长一千里,号称百万大军,驻扎在淮河、淝水一带,东晋京都上下全都震动恐慌。朝廷任命谢安为征讨大都督。谢玄进见谢安,询问退敌的方法,谢安神色自若,毫无惧意,回答说:“已经另有旨意。”然后就一言不发了。谢玄不敢再问,就叫张玄再去请示。谢安却叫仆人驾车去山间别墅,让亲戚朋友都到此集会。谢安要和谢玄下围棋,以别墅为赌注,比赛输赢。其实,谢安平时下棋不如谢玄,这一天谢玄心里恐慌不安,棋下得不妙,与谢安势均力敌,不能取胜。谢安回头对他的外甥羊昙说:“把别墅给你吧。”于是,谢安去登山游玩,直到深夜才回来。对将帅发号施令,面授机密,给他们都分派了职务和责任。谢玄等人击败苻坚之后,驿站飞马送来了文书。当时,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看完文书后,就顺手放到床上,脸上没有流露出一点儿喜悦的表情,还和原来一样下棋。客人问他前方战况如何,谢安漫不经心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人。”下完棋,谢安走回内室,跨越门槛时,因为心里异常高兴,连木屐齿折断了都不知道。他就是这样善于掩饰自己的感情,以安定众人的人。

一六、打破鬼例

有个姓李的人,家住在河边。一天夜里,李生正在灯下读书,听见鬼说道:“明天有个人来渡河,他就是我的替死鬼。”到了第二天,果然有个人来渡河,李生竭力劝阻他,结果那个人没有渡河,掉转身回去了。

当天夜晚,鬼找到李生责备说:“与你有什么关系,害得我得不到替身?”李生问:“为什么你们转世必须找替身呢?”鬼说:“你们从人间补廪、补官,必须等名额空出,才能补上,可能都是一个道理吧。”李生开导他说:“你错了!廪生供给谷粮,官吏享受俸禄,这些都需要国家的钱粮,不能浪费,所以数目都有一定的限制,必须要这样做。而人生活在天地之间,阴阳变化,自生自灭,自食其力,创造万物的造化神哪有时间去管这些闲事呢?”鬼说:“听说转轮王专门掌管这件事情。”李生说:“那么,你就把我的话转告转轮王。如果他认为必须要替代,你就来拉我当替身,我好去见转轮王,当面骂他一顿。”鬼非常高兴,一蹦一跳地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

一七、免官的张华

群臣们在朝廷上议论准备征召张华人朝做宰相,又想进号为仪同。当初,张华曾在皇帝面前低毁过冯。而冯就是冯恢的弟弟,很受皇上的宠爱。

冯有一次侍奉皇上,从容地谈论魏晋时代的事,忽然说:“我私以为钟会倒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太祖。”皇上变了脸色说:“你说什么呀!”冯摘下帽子请罪说:“我是笨蛋瞎子说胡适,罪该万死。可是其中我的蕴意,还有可以申述的地方。”皇上说:“怎么说呢?”冯说:“我认为善于驾车的人一定懂得六根辔绳伸缩的情况,善于执政的人一定清楚官方控制约束的适度。因此仲由因为兼并众人被压抑,冉求因为退后软弱被提拔,汉高祖时八王因为得宠过分遭到诛灭,光武时诸将因为受到抑制贬损才得善终。并不是上面有仁爱残暴的悬殊,下面有智慧愚顿的不同,是由于实行抑制、褒扬、施予、夺取的情势所造成的。”

“钟会才能见识有限,可是太祖夸奖太过分,欣赏他的谋略,使他的名声日隆,让他拥有重大势力,交给他庞大兵权,因此使钟会自以为谋算精明,无一失误,功勋卓著,赏赐不够,飞扬跋扈,这才发生了叛乱。假使太祖录用他的小才能,用大礼节制他,用权势抑制他,用规则来严格要求他,那么叛乱之心无从生出,叛乱之事无从做起。”

皇上说:“对。”冯叩头说:

“皇上既然已经同意了我的话,就应该想到坚冰是渐渐形成的,不要让钟会那样的人重蹈覆辙,自取灭亡。”

皇上说:“当今哪里有象钟会那样的人?”冯说:“东方朔说‘谈话何尝容易’《易经》上说‘巨子处事不慎就会丧失性命’。”皇上就屏退了左右的人,说:“你尽管说出来。”冯统说:“皇上身边出谋划策的大臣,在天下建立大功,海内没有人不知道,担任方镇总戎马的职务的,都应在皇上考虑的范围之内啊!”

皇上默然不语。不久,征召张华作大常。又借口太庙屋里柱子折断了,免掉了他的官职。皇上在世之日,他始终只能以列侯的身份朝见。

一八、忠诚的戈谦

戈谦,是代州人,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进士,被授以监察御史。出京接察江西,由于上疏言事违背了皇上旨意,而被贬官降任峡县知县。后又犯罪克官,遣归原籍。

仁宗在东宫时,早就知道戈谦忠诚。及至他继位之后,召大谦任大理寺少卿。犬谦直陈时政利弊,认为当今官吏贪婪残暴,政事紊乱大非洪武之时可比,甚至于各部官吏贪得无厌。他的奏议皇帝多加采纳。后来又上书谈论五件事,由于言词过激,皇帝对他开始不喜欢。尚书吕震、吴申,侍郎吴廷用,大理寺卿虞谦等人于是弹劾弋谦言词不实,都御史刘观让众御史联合弹奏戈谦。皇帝听杨士琦等人来议论这件事。杨士琦对答说:大谦这个人虽不顾大体,然而内心仍然感激被提拔重用之恩,他那样做也是为了报答圣恩。君主圣明则大臣正直,希望陛下能原谅他。皇帝这才没有将戈谦治罪。然而每次见到戈谦,往往是声色俱厉。杨士琦不慌不忙地对仁宗皇帝说:“陛下下诏清臣下直言不讳,戈谦上书所言偶有不妥,触怒了圣上。外廷官员因此都很恐惧,以进言为戒。如今四方来朝见的大臣都集中在朝廷内,若见到于谦直言下场如此,势必会认为陛下不能宽容大臣们直言。”皇帝一警惕地说道:“这固然是我不能宽容,也是因为吕震之辈曲意迎合来增加我的过错。从今以后应当对他们的谗言置之不理。”于是禁止戈谦上朝参见,令他专门负责监督官员办事。

不久,皇帝又因上疏言事者越来越少而寻问杨士琦说:“朕只不过怒于弋谦上书中言词不实,朝臣于是一个月无人上书奏事。希望你向诸臣讲明朕的用心。”杨士琦说:“臣空口无白毫无凭据,希望陛下能亲下玺书。”于是皇帝下令大臣于卧榻前拟成敕书来引咎自己的过错说:“朕自即位以来,臣民所上奏章数以百计,朕对这一切未尝不欣然采纳。即使奏折中偶有不当,也从不加责怪,这些都为群臣所共知。另外,大理寺少卿戈谦上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的心意,交上奏章弹其卖弄,请将他依法治罪。对这一切朕都拒绝不听,只免去了戈谦朝参的权利。然从那时起,言事者日益减少。如今自去年冬天就无雪,今春降雨又少,阴阳不和,其中必有原因,难道这些都无可奏报吗?然而作为大臣的,一心只为保全自己打算,对国事缄口不言,这还谈得上什么尽忠。朕对于戈谦一时未能宽容,未尝不自怨自责。希望你们这些大臣不要以前次戈谦一事为戒,对于国家利弊,政令得失,直言不讳。如今仍令弋谦朝参如故。”当时,宦官在四川采伐木材,贪婪骄横。皇帝因戈谦清廉正直,命他前去收治。提升戈谦为副都御史,赐给他银钱前往,于是取消了伐木这项劳役。

宣德初年,武夷山以南交趾地区,右布政使戚逊因贪婪淫逸而被罢官,皇帝命弋谦前去顶替他。王通放弃交趾,弋谦也认为他应论死。正统初年,将他免为庶人。土木之变发生,弋谦以平民百姓身份来到皇帝面前,保举罗通及宁懋、阮迁等十三人,都是可以重用的奇才。众臣商议准备以罗通为石亨副职。戈谦请求只用罗通一人专任,于是事情被搁置。内廷大臣们因为戈谦久负盛名,上奏请求将他挽留,但未得上报。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一戈谦又再次来到京师,上疏推荐罗通等人,未被采纳。他只好又回乡,不久病死。仁宗性情宽厚大度,能容大臣直言,戈谦因此才未获罪,反而还责怪吕震等人。而且黄骥上书谈西域之事,仁宗皇帝也是责备吕震而采纳了黄骥的建议。

一九、神明县令断案

有位夜间投宿旅客,举着一只袋子交给店主人,说:这是钱袋,请代为保存,明天还我。店主人答应了,就在登记簿上注明:“收到某旅客钱袋一件。”又给他一张收据,上写:“凭券付还钱袋一件。”这是各州的通告规矩。当时进出的旅客们入睡以后,店主人偷偷地打开这只钱袋,原来是一袋银子,就连忙用铜钱把它调换了。

第二天清早,旅客凭收据取回那只袋,打开一看,里面全是一串串的铜钱,失声叫道:“要我的命了!本来是一代钱袋,怎么变成了铜钱?”急忙去和店主人讲理。然而登记簿上写的是铜钱,收据上写的也是铜钱,昨夜在场的旅客也都说:“他交给店主人的本来是一个钱袋。”旅客辩论不过,向官府控诉。县官传店主人到官衙,审问时,店主人承上登记簿和收据,登记簿注的是钱袋,收据上写的是钱袋。传旅客们来作证,也都说:“我们看到他是拿一只钱袋交给店主人保存了。”县官就骂了他一顿,把他赶了出来。这旅客整天坐立不安,又写了一份状子向官府控诉,县官发起火来,打了他一顿小板子,再次将他赶了出来。这旅客更加感到冤屈和痛苦,乃于夜见跳河寻死。

这是恰好邻县某知县因事乘船赴省,船停泊此地。见有投河寻死的,呼唤船夫把他救了上来。问他为什么寻此短见:我是某店的伙计,从外县收帐回来,当时因投宿的人多,恐怕有偷盗之人混杂在其中,所以把银袋说成是钱袋。早晨起来,取回袋子,果真已全部变成了铜钱了。这肯定是店主人调换的。我回去是没脸去见我的主人,所以寻思。“问:何不向官府控诉?回答:已二次控诉了没有打赢。知县说:这没关系,明天拿状子来,我为你伸冤。“旅客道谢而去。第二天,旅客果然送了状子来,那知县就到当地县署,陈述这件事。当地县官说:这人是个白痴。证据确凿地说明确实是袋铜钱,他还要一再告状。我已略略惩罚了他一下,叫他回去了。知县说:不,这人一定是冤枉的。否则,他何止于要投河寻死殉职呢、请允许我暂借审案执法的公堂一用,我当为他昭雪。当地县官答应了他的要求。

知县就传讯店里所有有关的人进行审问,而登记簿上的记载、收据上的明目都写的是钱,愿意作证的人也都说:“他自己本来说是钱袋。”知县感到吃惊,心想:“假使雪不了冤,就要留下被人取笑的把柄了。”于是转向差役们问道:“店里的人都在这里了吗?”店主人的妻子留在店里,因于家属无关,没把她传来。“知县说:快把她传来。”差役去后,知县就对这些人说:“那客人交给店主人的确是一袋银子,你们故意赖他。谁是赖银子的,我不知道。但我有法术识破他。”命令他们各伸出一只手来,用毛笔在每只手掌中“银字吩咐跪倒院中酷烈的阳光下,伸着手掌暴晒。对他们说:赖银子的人手掌中的“银”字一定回被太阳摄去。“于是这些人一个挨着一个的跪在院中。过一会儿,知县高声问店主人:店家,你的“银”字在吗?“回答说:在。过了一会儿,又问,则又回答说;“在。”差役侍从及旁观审案的人无不嗤之以鼻,以为像这样审讯是儿戏,官司怎么能断的清?过了不一会,差役把店主的妻子带到公堂上,问她:“你和你丈夫合谋用铜钱掉换了客人的银子,是真的吗?”妇人回答说:“没有这事。”问:“你的丈夫自己已经承认了,怎能说没有、妇人依旧抵赖。知县就又高声问道:“店家,你的”银子“在吗?”店主人高声急应道:“在!”知县看着妇人说:怎么样?你丈夫已承认银子在了,再狡赖将要给你上刑哟!店主人的妻子疑心她的丈夫果真已自己承认了,就吐露全部实情,旅客的冤屈方才得以昭雪。一时间到处称颂这位知县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