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关于居住的条件,不能过于强求,应当在现有的条件下,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勿使室内过湿、过干燥。夏勿过于贪凉,冬勿过于就温,以适应“夏长”、“冬藏”的自然之性。
行。这里指日常生活的一切行为道德。对于练功者来说,乃是指引以为戒的事,比如:切勿存害人之心,勿起嗔恨之念,以免引起自身气血之乖乱;不可有贪婪财物之情,保持高尚的情操,使自己的神明处于清灵之境;要节制性欲以固精保神,因精下泄可使元气随之走失。练功初期,精气充足,有性欲亢进现象,此时尤宜节制。否则,精下泄,难上进,非徒无益,其害尤甚于常人。病人初练功,宜禁性生活100天至1年,这要求并不很高。
宋代陈植所著《寿亲养老新书》中提倡“保全元气法”为:一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色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液,养脏气;五者莫嗔怒,养肝气;六者美饮食,养胃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古医籍《寿世保元》一书中,有一首发人深省的诗。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休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言谈多取笑,常含乐意勿生嗔。
炎热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愿我们每个练功者,都能从中受到教益。
(十四)练功当戒烟酒色
无论学练哪一种气功,都有其严格的注意事项或禁忌要求,其中带有共性的莫过于戒烟、戒酒、戒色。
“练气功,先戒烟”,这已是气功修练者的一句口头禅。欲知其中道理,首先应从“气”说起。气功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至生”。“气”是在脏腑生理功能综合作用下,由禀受父母的先天之精气、饮食水谷之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三者结合而化生的。近来,气功研究人员发现,“气”在人体内的生成和运行可归为三条能量流。气功就是练“气”,即能量的生成及其运动变化。而作为人体之“气”来源之一的清气,特别是它所含有的氧气,直接参与能量流的生成过程。由于清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所以,练功者对吸入之气的清新程度尤为重视,故有“欲练精,吸宜清”的讲究。然而,香烟烟气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能使红细胞丧失携氧能力,有碍于人体“气”的化生。
饮酒对练功也有影响。我们知道,练气功可以改善大脑功能,使大脑的细胞高度有序化。近年来世界各国医学专家一再告诫人们,酗酒对于大脑和心脏都有害处。因为在身体的各器官中,酗酒对脑组织为害最甚。所以,这个结论是医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研究后得出的。
专家们还证明,经常酗酒会使大脑神经不断遭到破坏,从而使大脑容积逐渐缩小。由此可见,饮酒是练功者一大戒。
练气功者宜少近女色。何谓色?从宏观上讲,正如《道乡集》所言:“非仅对鬓红袖而言,凡异花奇草,彩禽斑兽,适足以快我心,增我欲者,皆色也。”从微观上来说,也指少近女性。禁忌入房施精,意即在练功的一定时期当中,应当禁止性生活。尤其是因病练功的患者,更当禁止。
实际上,气功绝妙的办法——遏制情欲,叫做斧底抽薪,它的意思便是欲去春情之欲,须要使心做主,欲使心做主,必须减去肾中藏,这就是还精于周身的意思。这种功夫叫做还童,也叫做筑基,就是逆阴阳,扫气机,夺造化的意思。
练功者如能做到戒色,斩断情丝,精神日复,身心自健,延年益寿,好处自不待言。
只有敲到以上三条:减情断爱,戒掉烟酒,才能够练出真功夫。否则,纵有明师指点,纵有要领可循,也难以取得好的成效。因此,有人曾用这样的箴言告诫练功者:酒色财气四面墙,
人人都在里边藏,
有人跳出墙外去,
不是神仙也寿长。
假如你细细品味,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十五)足为地关生命扉
足居于下,为人体站立、行走之门扉。《黄庭内景经》第十八章有“口为天关精神机,手为人关把盛衰,足为地关生命扉”的论述。扉喻门户,两足站立,行走,如门扉开合。
阴阳学说理论告诉我们:上为阳、下为阴、天为阳、地为阴,脚为联系地阴的通道。因此,有人主张练气功者宜穿布鞋,或者赤脚练功。其道理在于减少绝缘性,使头顶百会穴上的阳电顺利地从脚底通过。同样的道理,使地球表面的阴电畅通无阻地由脚而上,从而有利于人体的阴阳交流。对练功者来说,决不可顾上不顾下。气功中的任意一次举手投足,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说破了都为功法中的规定动作。站桩功讲究双脚在站立时的脚形和位置,是为了配合全身,便于气血运动而规定的要求。坐功也是一样,虽不象站桩功那样明显。但是,当练功者盘腿而坐时,两脚的后跟恰好对准会阴穴,而会阴穴正是任、督、冲三脉的会合之处,仍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试举双盘坐为例,双盘坐即五心(两手心、两足心及头顶心)朝天式,为练内功最佳坐式。坐时右腿昆仑穴压在左腿三阴交穴之上。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二穴相迭取其阳扣阴,阴阳相接则两腿血脉相沟通,同时引动任督二脉气血周流,有利调节全身气血。如《益气养肺功》中,提踵、跷足的动作比较多,这是因为跷足(尖)可通肾经,提踵可通脾经。再如《佛家功》中有关于“法轮常转”一说,所谓法轮常转,即五轮(双手心、双足心、头顶心)常转,其中双脚占了两轮,这是由于双手掌双足掌为十二经脉起源或归离之处。因此,法轮常转有利于身体健康。
当练功练到气走大周天时,气从足下涌泉穴呼出,又从另一足的涌泉穴吸入,这就是说,双足又成为呼吸的辅助器官。
练气功者,除了意守上身的有关部位外,也不可忽视脚的部位,人言意守涌泉穴,可以降心火。巨赞大师有文为证:心缘两脚之间,可以治愈头痛、眼睛赤疼、唇口热、疱疹,腹卒痛、两耳聋、颈项强等七种病;经常止心在足,能治一切病,因为我们平常用脑的时候多,“气强冲腑脏,翻破成病”,心如缘下,则五脏顺而消化力增强,众病自愈。
释本贞法师告诫他的弟子时也强调。脚踏祥云的第一个字,是脚字,可见脚对练功者是多么重要。
(十六)眼在练功时的作用
练功者只要双目垂帘,就意味着目光由注视外部转入体内世界。是不是说,此时的目光就不在起作用了呢?不是的,而是起着更为特殊的作用。
有时,眼睛要自然闭合,不留余光。有时,眼睛在轻松的闭合状态下,还留下一线之光,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联系。古人把这种方法叫作“目视鼻准与目视足准”。
所谓目视鼻准与足准,并不是用力看,而是模模糊糊,似视非视,见而不见。目视鼻尖一法,可以使思想专一,稳定心神,有助于练功入静,如果运用得法,则稍有补益。反之容易产生眼睛胀痛与疲劳不适,故临床应用较少。目视足尖的方法,适应范围也比较广泛。这种方法不仅有助于入静,也有助于气血下行。目视足尖一法,适用于仰卧式与垂腿坐式,因为在这种姿式下进行目视,不用低头。
有人把意守分为三类,其中就有“内视”意守。内视意守,闭目垂帘,用目力内视所守之处。比如守上丹田者,目珠上翻以内视顶门;守下丹田者,目珠下转以视脐下。意随目光而动,气亦随之上下。闭目返观自心也有三种:空观——观宇宙中间一切事物,大至世界山河、小至自我身心,都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提起这心,观这空相,叫做“空观”。
假观——空观练习稍久,入坐后再看这心,每一念头必有一种对象。对象不是一事,就是一物。凡世间的事物,都是因缘凑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我们心中念头的起落,也是如此,丝毫不可执着,如此观察,叫做“假观”。
中观——从相对方面看来,空观是属于无的一边,假观是属于有的一边。功夫到此地步,还不算完全,应该再为精进,观空时不去执着空,观假时不去执着假,离开空假两边,心中无依无着,洞然光明,这叫做“中观”。这种内观法,也可叫内视术。就是我们平时的两目都注视外物。当静坐时,可先放下身心一切万缘,将两目合闭,来向内细细返看自己的念头。这是正本清源的调心方法。
(十七)养气语言迟
常言道:语过千言,不病自伤。练气功宜寡言少语,劝君终日默如愚,炼成一颗如意珠。为此《养言秘旨》书中有四少,诀云:口中要言少,心头要事少,肚里要食少,晚间要睡少。把言少排在四少之一的应置。舌不动而神在心,修行的人,尤其要晓得“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的遭理。
《中华气功》杂志1988年第6期上登有这样一则故事:石松小时候练功时,一次,他坐在那儿,感到浑身发热,他跑去问师傅:“这样对吗?”师傅摇了摇头。接着又坐,他感到浑身轻飘飘的,好象要飞起来。他又去问师傅:“这样对吗?”师傅又摇了摇头,一连问了好多感觉,师傅总摇头,是叫他再去练。石松心里发了恨,对自己说:我干脆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问,一直坐下去,得不到对的感觉,我就不起来了,在放弃了一切念头之后,很奇怪,10几分钟之后,他便突然进入了一种奇不可言说的状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从壮年时期开始练气功,在其《不与老为期》诗中云:闭目常闲坐,低头每静思,存神机虑息,养气语言迟。实际上,他也正是从精气神的保养上来进行修练的,因而使他活到75岁的高寿。
(十八)使自己回归自然
人有两种属性:自然人,社会人。人首先应该是自然人,其次才是社会人。气功是人对生命的真实体验,其好处在于使人回归自然。
气功讲究意念纯净,心瞪目洁,进一步清除杂念对肌体的干扰,从而进入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实际上是使练功者进入自然人的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往往为物欲所累。那些被名利牵着鼻子走的人中,尤其忽视了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充分显示出社会人的属性,身上长期背着无形的包袱,身心难以入静,这就使自己成为物欲的俘虏,从而丧失了对自身的主宰权。气功就在于充分认识自我这一点上,做出了贡献,使练功者进入一个真实自我的境界。
事实上,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缺少的就是“静”人们在昼夜24小时内,肢体虽有时休息,思想却没有片刻能够安定,非但醒的时候大脑用个不停,就是睡着了,也常作梦,梦里感到的疲劳程度和醒时感到的相等。这种长年累月的消耗精力太多,无法补偿,身心疲劳由此而起。
一个日本学者对人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人在某种程度上象穿裤子的猴子。这条裤子,就是社会的习俗和道德伦理规范。猴子穿上了裤子,就把自己当成了“人”,当成了社会规范所要求它成为那种理论抽象物。久而久之,它便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猴子,而把裤子当成了自己。现代文明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它吞噬着人类对真实世界的感觉,它还使人类日益同真实的自我疏离。
今天,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真实自我的疏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焦虑与不安,已经成为一种时代病。因此,气功所追求的方法乃是:人应该回归自然。
无论练什么功法,对练功者的要求有一个共同点,这便是入静。尽可能使大脑的思维活动停止下来,唯其这样,才有利于更快地进入气功态。有人称入静为大脑的负思维,也有人称其为零思维,实际上都使大脑思维处于入空白状态。
气功状态时,机体与自然界沟通,对环境的感知能力增强,这是久练气功者的共同体会。由此可知,能否练出功夫来,很重要的一点是设法使自己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