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决定一生的资本
6654800000037

第37章 对答如流的七个特点

只有经过长期积累,使自己成为博而多闻、出口成章、文思泉涌的人,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场合,对各种问题对答如流。

生活中的答问是一门学问。要注意听清楚所问的问题,准确理解题义。如果你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就会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有个小村庄,人们庆贺一位99岁高龄的老人过生日,村长高兴地向老人道贺:“衷心祝贺您,我希望明年能给您庆贺百岁大寿。”老人却莫名其妙,村长答道:“为什么不行呢?您身体好像挺结实哩。”显然,老人没有理解村长的题义,将祝愿他活到百岁的含义误以为村长说自己能否再多活一年。

答问的技巧很多,下面举几例:一无效回答。

即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去做非实质性的回答。

“喂,今晚你要到哪儿去,有什么秘事呀?”

“没什么事。”(知趣者闻而止问)“喂,听说小张又换了对象?”

“不清楚。”(好事者无可奈何)无效回答并非真正全无效果,它可分为有效性无效回答和纯无效回答。所谓有效性无效回答,即表面上看没有直接回答问题,实际上却有很深的内涵,需要对方去领悟。

如在一次足球比赛中,球星迪戈·马拉多纳无意识地手、头并用,球进门,裁判判此球有效。赛后,有人问马拉多纳,那个球到底是手球还是头球。马拉多纳说:“手球的一半是迪戈的,头球的一半是马拉多纳的。”表面看来,马拉多纳的回答没有明确答案,其实一细想就可发现,马拉多纳事实上很含蓄地承认了那一球带有手球的成分。

所谓纯无效回答,即在答话中找不到任何答案,要想得到答案,只有到别处寻觅。

有位日本记者问陈毅:“中国的第三颗原子弹何时爆炸?”陈毅答:“中国爆炸了两颗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何时爆炸,请你等着看公报好了。”

二答非所问。

对有些问题,要直避其锋,以求回答得婉转和得体。

比如一位家长问老师:“我孩子成绩怎么样?”教师回答:“要是能抓紧点,他成绩不会差。”显而易见,这个学生成绩不算好,但这位老师没有直接说,而是委婉地用对学生的希望作答,既避免家长丢面子,也避免有的家长责备孩子。

再看下面的对话:“上次借你钱我还了没有?”

“没有关系。”

这种回答,不绝情,不小气,很得体。

三避而不答。

这种方式是对付那些冒昧的提问者所提的问题。有时,某些问题自己不宜回答,但对方把问题提到面前,保持沉默显得被动,就可以避而不答。

“听说你准备和她结婚,有这回事吗?”

“你去问‘将来’吧。”

“有人说你讲过我的坏话,是吗?”

“谁说的,你去问谁吧。”

“这个问题你要向我解释清楚。”

“当然要解释,但不是现在。”

四以退为进。

有些提问者或说话者语气咄咄逼人,对此,可以采取以退为进的方式回答,即先把话承认下来,然后适当回敬对方。

请看下面几段对话:“你讲什么?连你自己也不懂!”

“不错,不过我认为我懂不懂,你听起来都一样。”

“你这样子,迟早要倒霉!”

“说得在理,碰碰运气吧,也许不一定。”

“你这么漂亮,怎么还没有结婚呀?”

“是的,因为我挑得比你仔细。”

五围魏救赵。

不取“头痛医头”的做法,而是绕过提问,以奇兵突袭,使对方陷入窘境,从而为自己解围。

当年,台湾海峡一度出现紧张局势,在记者招待会上,一名外国记者故意发难:“请问,对台湾问题,贵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我外交官员冷静回答:“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倒真是有点担心,如果贵国反政府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国政府是否能具有维持现状的能力?”这个妙答把一个带刺的球抛给对方,令其自顾不暇。

六系铃自解。

有些难题不必回答,原球抛回,让系铃人自己去解铃。

某国领导人在我国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一位西方记者问:“您在给您的同胞的信中说您的国家已经不是独立自主的国家,而是附属于外国,您说这个外国是谁?”

某国领导人答道:“你问这个外国是谁,我可以说。但即使我不讲,所有的人也都知道。”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所以提问者完全可以自己作答。

七间接回答。

有些场合,对方常提出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用以刺探你真正的意图,或故意提出挑衅问题以达到诘问、刁难的目的。这样的问题,间接的机智的回答,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0年代丘吉尔访问美国时,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丘吉尔狡黠地一笑,答道:“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

还是这个丘吉尔,多次发表演说,力主与前苏联联合抵抗德国。一位记者问他,为什么替斯大林讲好话?他说:“假如希特勒侵犯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阎王讲话的。”

丘吉尔并不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而是用幽默含蓄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观点寓于其中,让对方去品味。

答话要答得好,答得妙,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应答者本身要具备多种基本素质,如思想理论水平、文化知识修养、机变应对能力等等。古人云“厚积薄发”,只有经过长期积累,使自己成为博而多闻、出口成章、文思泉涌的人,才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场合,对各种问题对答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