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原县城东南方向,沿中静公路行76公里,便可到本县的李俊乡。李俊乡有一个村子名叫“海子村”,原名为河滩,并有多处水泉。1920年12月16日,发生大地震时,造成蒿内村北山滑坡塌陷,与南山相接,阻塞河滩河道,形成天然堰塞湖,当地人取名“海子”。海子堰长2200米,宽300米,容水308万立方米。
地震时,海原境内的坍冲、插隆有王浩堡、碾伯二地,山崩有李俊的蒿内村。谢家荣在《民国九年十二月甘肃地震报告》一文中有详细的叙述:
在固原西北约百里。居清水河支流上流。其东南十里为李俊堡。二山合崩阔约八百余公尺,长亦如山。山上黄土之下有红色及绿色页岩,砂岩中多石膏。崩下之部,石质与黄土相杂,石块往往甚大,将河道一段长约八百公尺完全壅塞。其下流蒿艾里附近积水甚深,当调查时水面距村不过数尺。沟内之树木多被淹没,只露其颠。此处河工因有石质相杂开挖最艰。
地震后,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由华洋救济会招本地灾民以工代赈开挖疏通。
1961年,改建成海子水库,可灌农田2500亩,有养鱼水面746亩,水堰多生长毛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