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批评孩子才肯听
6649000000047

第47章 假装糊涂,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对待孩子的错误,家长是像一位眼睛锐利的侦探,有错必纠,还是适当“糊涂”一点,对孩子的错误置之不理,甚至有意表扬孩子呢?我的教子经历告诉我:家长对待孩子的错误糊涂一点,可以促使孩子自觉改正错误。假装糊涂,是维护孩子的自尊,是信任孩子的表现,孩子会以积极悔改来做出回应。

—— 一位发现装糊涂的好处的父亲

孩子犯错之后,家长通常会及时指出孩子的错,批评教育孩子改正。这是家长最常见的做法,他们认为这样能促使孩子尽快改正错误。可是有时候这样做效果也未见好,孩子会因为父母不留情面地指正而生气,认为父母没有顾忌自己的面子,为此孩子可能跟父母赌气,不去积极改正错误。

儿子成绩一直不是很好,有一次成绩单发下来,他的成绩在班里是第45名,可能是害怕我批评他,所以他用修改液将“45”右边的“5”涂掉,这样就变成了第“4”名。

当他把成绩单交给我时,我首先感到惊讶的是儿子的成绩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优秀,以前他都没有进入过班级的前20名。然后便看出了被涂掉的“5”,知道儿子造假了。但是我没有指出揭露他。我笑着对他说:“嗯,儿子,这次你表现得很不错,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爸爸很高兴。”说完,我马上把儿子的成绩单送到厨房,给正在做饭的妻子看。妻子在我的暗示下,也表扬了儿子。

这让儿子受宠若惊,或许他根本没有想到父母会表扬他,心想父母不怀疑他,不揭露他就算万幸了。只见他站在那里一言不发,表情非常复杂——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不知该坦白,还是继续隐瞒。

第二天早上,儿子在去上学时对我和妻子说:“爸爸妈妈,对不起,昨天的成绩单我造假了,我考了第45名,我却把它改成了第4名,请你们原谅我,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儿子的行为是我和妻子非常想看到的,所以我们对他表示了信任和理解,给予了他鼓励和支持。

从那以后,儿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作业能够按时完成,而且还挺认真。一段时间后,我从他班主任那里得知,他上课专心听讲,还能积极举手发言。在接下来的测验中,儿子考了全班第30名,接着又考了班级第27名。看到儿子的成绩稳步提升,我和妻子都非常高兴,。我们知道,那次假装糊涂使儿子彻底清醒了,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下定决心去改正。

事实证明,用“假装糊涂”的办法对待孩子的错误,有时候还真管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想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如果家长对孩子要求过分严格,封错必究,会让孩子感到很压抑。这样很容易刺激孩子的叛逆心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假装糊涂”假装糊涂从根本上说是给孩子一个机会,也是给我们家长一个充分解决问题的时间。面对孩子明显的错误,或是笨拙的造假,家长心知肚明,却自始自终,只字未提,会让孩子由衷地感谢父母。如果家长还适当表扬孩子,肯定孩子的“努力”,更会让孩子感到惭愧不已。孩子会觉得对不起父母的信任和表扬,因而他会去积极改正错误,用实际行动回应父母的信任和表扬。

不容否认,多数家长对子女非常关爱,孩子的成长牵动着每一位家长的心。孩子犯错了,家长赶忙指出来,对其进行教育。虽然这是为孩子着想,但却使孩子变得十分紧张。结果适得其反,很多孩子对父母的过分关心产生逆反心理。面对这种状况,很多家长也纳闷:关心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错误提出忠告和建议是爱他们,这难道也错了吗?

家长的初衷是好的,家长的心情是值得理解的。但我的教子经历告诉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有时应该 “装糊涂”。

首先,当孩子犯了一些小错时,家长应“装糊涂”。孩子在做错事之后,一般都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如果事情不大,家长大可不必小题大做,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摆出一副不弄个明白誓不罢休的姿态。这时不妨适当装装糊涂,在轻松的氛围中轻描淡写地点明孩子错在什么地方,并提出建议。对于孩子的错误,家长没有必要总挂在嘴边,要“糊涂”的忘记。

其次,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家长也可以适当装糊涂。孩子的学习是家长最关注的内容。孩子一次没考好,家长可以故作“糊涂”地问孩子考试失利的原因,促使孩子去进行自我批评。这种做法的效果要远远胜于家长责骂孩子。

第三,当孩子与家长发生矛盾时,家长没必要锱铢必较。适当糊涂一点,缓和一下僵持的局面,可以促使双方冷静反思,这样更易于问题的解决,家长也更容易实现教育孩子的目的。如果见孩子与父母拌嘴、顶撞父母,就动辄打骂孩子,往往会使教育走入死胡同,使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总之,家长的巧“装糊涂”其实是对孩子莫大的宽容和信任,这种“糊涂”蕴涵了一种教育的智慧,是更为智慧的爱。当然,把握“糊涂”的尺度是相当关键的。过度“糊涂”就成了放任,成了纵容,是万万不可的。

教子链接:

在家庭教育上,什么是大智若愚呢?装糊涂便是其中的一种。装糊涂不但可以促使孩子反省自己,承认错误,增强孩子的是非辨别力和自我约束力,还能帮助孩子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比如,每个孩子都有“爱表现”的心理,而我们“装糊涂”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当孩子告诉你一个新奇发现时,你可以装作不知道,让孩子讲给你听。这样孩子就会积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你。这样既让你省了不少心,还培养了孩子思考精神和探索欲望,真是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