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大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志愿人员日”(简称:国际志愿者日)。如今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在这一天集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宣传、赞扬和倡导志愿者为社会义务服务的重要作用与奉献精神。其目的是敦促各国政府通过庆祝活动,唤起更多的人以志愿者的身份从事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
自从联大在1970年应成员国要求设立“联合国志愿者计划”以来,已经有三万多人成为联合国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用他们默默的努力,为世界的进步带来着变化。
所谓的志愿者,是指利用业余时间,不为任何报酬参与社会服务的人。国际志愿者日作为国际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标志,已经深入人心。现代国际志愿者活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志愿者开展了义务服务活动,在重建家园、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共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训练有素的志愿者,每年都在为发展中国家服务。其中70%的人来自发展中国家,30%的人来自发达国家。
联合国志愿人员在全世界140个国家提供服务,其中36%在非洲,31%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其余在阿拉伯国家、加勒比海、中南美及中东欧。三分之一的志愿人员在全球最贫困、偏僻和落后的地区工作。这些志愿人员有一半远离都市,在偏远的村镇工作。联合国难民事务署高级官员绪方贞子说,他们像专业人士一样勇敢、勤劳,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工作,不惧危险;他们没有薪水,只有津贴,他们是最值得赞扬的。联合国难民署和许多部门的优秀工作人员,都曾从事过联合国志愿者的工作。
联合国志愿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与需要技术帮助和支持的政府进行技术合作;(2)在社区和基层工作,帮助所在地区的人民达到自力更生的目标;(3)从事人道主义的援助工作,帮助受援国人民重建家园;(4)从事和平建设事业。联合国志愿人员是在政治平等的基础上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向服务对象提供教学和培训,鼓励、支持和帮助他们。联合国志愿人员提供服务的项目通常由政府管理,并且经常得到联合国专门机构、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难民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或世界银行的技术援助和项目监督。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也应一些政府的要求,作为项目的执行机构。
联合国志愿人员项目的部分资金来源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其他实质性的资金来源于联合国机构的日常项目预算、驻在国政府的捐款、捐助国政府的专项捐款,以及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志愿服务专用基金。
如何成为一名志愿者呢?一位30多岁的钱女士,在接受联合国电台中文部采访时,讲述了她成为联合国志愿者的过程。她说,在成为志愿者之前,她是在银行工作,是名项目经理,管理一些科技项目。她平日就对社会公益活动很有兴趣,恰巧看到联合国网站上关于志愿者的报名宣传,她就登记了简历。没想到,大概是两年后,一个专门管扶贫的教授打来电话,问钱女士愿不愿意参加他们的项目。钱女士觉得很有兴趣就去参加了面试,然后一拍即合,过程就是这么简单。
一般情况下,志愿者都要跟联合国签订一年的合同,而且收入都比原来少,但人生中的这一段经历和经验,却是花钱买不到的。特别是要经常奔波,接触的是一些偏远地区技术比较落后的人群。很多志愿者表示,人的这一辈子,个人的命运有时并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事情,如果一辈子有几年为贫穷的地方需要帮助的人做些工作,可能是很多人都有的朴实想法。
曾做过志愿者工作的钱女士表示:“有意想做志愿工作的同龄人,肯定会遇到这样的机会。而且现在中国也越来越支持这种志愿者活动,奥运会的中国志愿者就表现非常出色,扩大了影响。一些跟发展领域有关的志愿者活动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年轻人都应该去做一做。一辈子花几年的时间,做一些让自己觉得以后能够回忆的事情,是非常好的回报,也是非常充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