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将云层的电流进行疏导中和,从而避免建筑物和人遭到雷击。疏则通,只有会疏导的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将事情做好。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国人人皆知,其原因大都是因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定的治水决心。但你知道,面对肆虐的洪水,大禹究竟是怎样治理的吗?
在尧的时代,洪水泛滥,全国都遭受了洪水的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人们没有居住的地方,只得四处漂泊。尧帝忧心忡忡,召集官员商议治水对策,后来人们推举鲧去治水。然而,鲧治水9年,但丝毫没有成绩,洪水依旧肆虐在广袤的大地上。原来,因为鲧并不了解水的特性,治水过程中用错了方法。他治水时,只是一味地用泥土筑堤以拦截洪水。但这种方法并不可行,当洪水滔天时,他们辛辛苦苦筑起的大坝轻易地就被冲毁了。结果,堤防被冲垮后,泥土反而淤塞了河道,以前洪水不泛滥的地方也泛滥起来了。鲧治水失败了。
后来,舜做了天子,他又命令鲧的儿子大禹去治理洪水。大禹认真地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他发现筑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洪水的问题,如果不把洪水疏导到固定的河道中去,坝筑得再高也没有用处。于是,大禹采取以疏通为主的治水方法。在治水的13个年头中,大禹跋山涉水,观察地形,丈量土地,竖立标志。他不断地调查研究、不断地征询意见,认为必须开渠凿道,疏理江河,让水流出去。最终,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战胜了洪水,让肆虐的洪水顺从地流入了大海。鲧治水失败,大禹治水成功的鲜明对比,就表明了疏导才是治水的最好办法。
在城市里,一般较高大的建筑物顶端都会安装一个避雷针,避雷针其实就是一根金属棒,但你可不要小瞧它的作用。人们用金属线将避雷针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这就将导致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中和,对建筑物起到免遭雷击的作用。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避雷针效应,这一效应传达的道理是,无论是做事情还是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都要学会疏导的方式,只有会疏导的人才能将事情做好,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解决好自己的心理问题。
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我们都应学会疏导。在学校里,面对同班同学,这是一个大的集体,有时候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一点小误会小矛盾,而作为班集体中的一员,你就应该帮助那些有矛盾有误会的同学化解矛盾和误会。而在这样的帮助过程中,其实就是一次疏导的过程,通过你将两个人之间的误会化解掉,使你们重新成为好朋友,相信这样的事情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去做的。
学会疏导,不仅体现在对待周围的一些小事情上,其实更需要时时疏导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理。紧张的学习状态,沉重的升学压力,这一切都会积郁在我们的心底,有时候能不能排解掉这些压力和烦恼,对于能否提高学习成绩是十分重要的。
考试对青少年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每当面对考试的时候,大多数的人还是会出现焦虑、紧张、烦躁等不安的情绪。因此你能否及时地疏导和排解掉自己心中的压力或恐惧,往往会决定你成绩的好坏。
其实,缓解和疏导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是很简单的,只要你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为外界的一点点变化就导致自己情绪的大起大落;及时校正自己的心理航向,善于排解自己的顾虑,保持一种轻松上进的态度,那么,无论在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中,你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