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要把事情做的太绝
6624700000004

第4章 生活要留有余地

有人说过:“生活就是艺术。”是的,生活要过得好是需要精心经营的。太多的鸡毛蒜皮充满于整个生活当中是大多数人所烦恼的根源所在,而生活上留有余地是生活当中的智慧体现,是生活过得好的保证。也许很多人不理解,但这却是被生活本身所证明了的。

1.帮助他人等于帮助自己

人的一生,总是会遭遇一些失败与挫折,比如学业,比如爱情,比如事业,等等。当我们在遇到失败时,都会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相反,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也要去帮助别人,因为帮助他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点灯照亮别人更照亮自己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晚上就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越发地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撞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僧人顿悟:“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

点灯照亮别人更照亮自己。由此可以参悟,在生活中与人方便,其实就是与己方便;帮助别人,实际上也就是帮助了自己。

“真正的美德如河流,愈深愈无声。”这句哈利克斯的至理名言,真可谓充满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着曲折、坎坷,怎样使自己的生命之路平坦而顺利地到达终端?怎样使自己的人生岁月过得如流金般地有价值?善待人生,净化灵魂,至关重要。

一只小蚂蚁因为一阵风被吹进了一条河流里,虽然河流平缓地向前流动,可对小蚂蚁来说可谓力量巨大。几经挣扎,还是不能爬上来,几乎快要丧命。此时一只小鸟从水面飞过,看到此情景,叼了一块朽木扔在小蚂蚁身旁,小蚂蚁借助朽木爬上了岸。鸟儿在草丛中寻找食物,此时来了一位猎人,发现鸟儿,举枪瞄准,就在猎人要击发的一刹那,猎人的脚突然被一只小蚂蚁猛咬了一下,因此猎人的手抖了,枪也响了,子弹射向了他处,鸟儿飞走了。猎人弯下腰的同时,小蚂蚁也钻进了草丛。这个小小的故事,真正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你真诚地帮助了他人,也许在某个关键时刻,你就会被别人帮助,此时的你方能感觉到帮助人的价值。

与同事在一起工作,讲究的是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但也会有一些琐事需要相互帮助,遇有这类事我们都应愉快地予以帮助。试想:如果你的态度冷淡,遇到你有事、有电话时,而他人也和你一样,结局又该如何呢?

其实,帮助他人等于帮助自己。很多事情都在无声中得到了回报。珍惜自我,善待人生,是我们生活的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让你感到生活的绚丽多彩。子曰:“人之初,性本善。”这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三字经》开首句,含义颇深。它深深教育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体味以人为本、以善为本、辨别善恶、善待人生、开阔胸怀、帮人即帮己的生活哲理。

有一位商人驱赶着一头毛驴和一头骡子运送货物。

商人把货物放到驴与骡子的背上,命令它们驮好,接着吆喝一声就赶路了。

驴与骡子走在前边,背上都驮着沉重的货物。商人走在后边,手里还拿着一根长鞭子。当商人看见谁走得慢时,就挥舞鞭子向谁抽去,而且,嘴里还骂着:“不懂事的畜生,快点赶路,难道就知道吃我的草料呀!”

每当这时,驴与骡子都会赶紧跑几步,免得主人的皮鞭再抽到身上。

和骡子比起来,驴的个子相当小,身体很弱,可是商人一点都不爱惜驴,驴背上的货物并不比骡子背上的货物少。

走在大路上的时候,因为路很平,驴子还勉强应付,可是,当走完了大路来到山上的时候,驴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就有些吃不消了。

越过了一个小山头以后,驴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两条腿也压得直发软。因此,驴跟骡子说:“骡子大哥,我求求你,快把我背上的货物放在你背上一点吧。看你身高体壮的,就算多放些货物也无所谓。可是我再这样走下去一定会累死的!”

骡子听了驴的话以后,连理都不理,只顾着自己赶路。驴看见骡子不理睬自己,又强忍着走了几步,跟骡子说:“骡子大哥呀,只要你分担点货物,我不仅累不死,而且还可以把剩下的货物运走,这样一来不是挺好吗?”

可是,骡子仍然不理驴。

过了一会儿,驴累得从山坡上滚了下去,摔死了。

商人看见驴摔死了,马上把驴背上的货物卸了下来,放到骡子背上。不但这样,还把死驴也一起放在上面了。

商人拍了拍骡子的脑袋说:“没有办法呀,驴摔死了,货物都得由你来驮了,你辛苦一下吧。”

听了主人的话,骡子掂了掂背上的分量,真沉啊!骡子忍不住对自己说:“我真傻呀,如果在驴请求减轻负担的时候,我听从它的劝告,现在也不至于驮着它的货物,还要驮着它啊!”

由于骡子的自私导致了驴的死亡,但同时骡子也害了自己。骡子不知道帮助他人就等于帮助自己,他以为帮助了驴子就得自己吃亏,小善在于他来说是不为的,于是他得到了一个十分可怜的下场。许多事情虽然是举手之劳,但却能免去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关键时候,我们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

美国石油大王哈默成名前,曾经过了一段流离失所的日子。有一年冬天,年轻的哈默随着一群同伴流浪到美国南加州,在那里认识了威尔逊镇的杰克逊镇长,其中有段故事让哈默获益良多。

因为是冬季,到处阴雨绵绵,杰克逊镇长家门前的小路成了一片泥地,路过的行人为了避开泥地。纷纷穿越镇长家的花圃。如此一来,原本干净美丽的花圃便被人们践踏得一片狼藉。哈默看了非常心疼,只见他不顾寒冷,一个人站在雨中守护花园,阻止行人从此穿越。这时,出外办事的镇长满脸笑意地回来,肩上还挑了一担炉渣。哈默不解地看着镇长,镇长则挥着手,请他过来帮忙。只见他们将篮子里的炉渣,均匀地铺在泥地上,让行走的人们不再陷入泥淖中,也不会被激起的泥浆所溅湿,这样,就不再有人借道镇长的花圃。镇长站在屋檐下,笑着对哈默说:“你看,关照别人,就能关照自己,这不是挺好的吗?”哈默看着镇长,点头认同,而这段话也给了哈默走向成功的重要启发!

我们的人生不仅需要规划,也要有所付出。就像镇长铺在路上的炉渣,因为你的付出,自然而然地,人们便不再践踏你的花圃,也不会被溅起的泥浆所沾湿。所以,你愿意关心别人,别人自然也会关心你,一切都从自己开始。在你付出的同时,你已经获得了回报!

在我们人生的大道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们是不是都知道,在前进的道路上,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恰到好处地帮助他人

古时候,有一个农民正在田地里忙碌着。烈日下,大汗淋漓,汗水一滴滴打落在田地上。皮肤已被晒得黝黑,额头上那顶有几个小洞的草帽也被炙烤得无精打采,耷拉着头。小苗已长出一尺多高。老农希望自己的辛苦能换来丰富的收获。而恰在此时,老农有事,放下锄头,离开了田地。

这时,有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路经此地,看着放在田地的锄头以及那郁郁葱葱的草,他叹了一口气,心里责怪农人的不负责任。他放下肩上的行囊,脱下长衫,拿起了锄头,铲起了田中的草。十几分钟后,老农回来,看见一个陌生人把自家田地里的草铲倒了一小片,气愤地指责这位秀才。秀才说:“我看你田地里的草多,便给你帮忙,你还蛮不讲理。”老农说:“我田地里种的这些,不是你眼中的草,而是我喂马的料。”秀才一片好心,却没有得到好报,却帮了倒忙。可见,帮助别人也是要帮到点儿上。

恰到好处的安慰和鼓励,像清冽的泉水、和煦的春风,能驱走人烦躁的心绪,让人慢慢地舒解自己的心情;恰到好处的安慰和鼓励,像晴朗的天空中明媚的阳光,能驱散人心头的阴霾,给人以温暖的同时还在他的心头点亮了一盏灯,让人更清楚地看到自我,从中反省自己,在深思中让自己走出消极失落的困境,迈向光明热情的天地;恰到好处的安慰和鼓励,能帮助失败者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会让人抖擞起精神,从忧伤走向愉快,在失望后再次扯起希望的风帆,升腾起理想的火花和梦想的翅膀。

当你的朋友或亲人遇到挫折的时候,你适当的安慰和鼓励,会让人觉得温暖,会让人的心灵得到滋润,会让人清醒,会让人重塑信心,会让人再次振奋。总之,会有那种枯木逢春的蓬勃生气,久旱逢雨的甘甜通畅。

2.让别人也占点便宜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多得好处,因此,有很多人都想把便宜事占完。其实,这样的人是最笨的人,或许到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甚至会失去很多东西。凡事都有一个用兵之法:限制,任何事都不要做得太绝。有时,留一点好处给别人,自己也就得到好处了。所以说,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会让给别人点便宜。

孙子曰:“高陵勿向,背丘勿迎,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贪……穷寇勿迫……”意思是敌人从高地冲下来,不可以正面迎击,以避击锋锐;敌人伪装退却,不要去跟踪追击,以免中了埋伏;当敌人士气正旺的时候不要进攻;当敌人用小部队引诱的时候,不要去理睬;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迫近,以免其拼死反扑,这些都是用兵应当把握的原则。在现代社会大家都很关心的股票市场也是如此,投资者若能顺势操作则会事半功倍,逆势操作就会自取灭亡。赚钱的时候,只吃八分便行。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事事都想把好处占完,不给自己留有任何余地,到最后却什么也没得到。

古人陆机说:为别人不如厚待自己,为外物不如为自身谋算;要使上级安乐就在于使下面的人满意,为了自己打算就得先让别人占点便宜。国家治理得好时足以正风气,衰微时也可以抵御强暴。所以强大有力的国家不能专据一时的优势,雄才大略的人也不能得偿王霸野心。其实,让别人也占点便宜,自己会得到更多的好处。

不要把好处占完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阿霞》中,讲了一个人由于喜新厌旧,休了结发妻子,最后落得个旧好新欢皆离去的故事。最后不得不让人感慨道:“人之无良,舍其旧而新是谋,卒之卵覆而鸟亦飞,天之所报亦惨亦!”《菜根谭》云:“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给别人留点好处,等于给自己留有回旋的空间。留有余地,是做人的道理,也是生活中的一个哲理。

有两个异曲同工的小故事就能说明这个道理,这两个故事是这样的:

故事一:有一个电视台每隔半小时就发布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元。一时之间,各家各户的电视和商场路边的大屏幕都充斥着一条小狗的大型彩照。一位穷汉看到了这则启事,高兴得跳了起来:我要发财了!这不是昨天跟他一起在公园打盹的那只小狗吗?它现在正在他的四面漏风的“家”里呆着呢,他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真是太走运了。第二天,他稍稍抖了抖衣服上的灰就抱狗出门了,准备去领那1万元酬金。当他经过大百货公司的大屏幕时,又看到了这则启事,不过赏金已经变成了3万元。一夜之间就涨了2万,穷汉赶紧把狗抱回了“家”,他得等待更高的出价。第四天,悬赏额又涨了2万。接下来几天,赏金不断攀升,穷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这幅大屏幕。直到酬金涨到了全城的市民都感到惊讶时,穷汉兴冲冲地返回“家”。可是那只狗已经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了,面前的罐头也原封不动待在那儿。原来这是一只纯种爱尔兰名犬,只吃高级鲜牛奶和烧牛肉,根本不会吃那些捡来的东西。这个穷汉本来想占尽所有的好处,他总是等着赏金不断攀升,可是,那只狗却因为吃不惯捡来的食物而死去。最终,那个穷汉什么也没得到。

故事二:有个人小时候和祖父进林子去捕野鸡。祖父教他用一种捕猎机,它像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木棍上系着的绳子一直接到隐蔽的灌木丛中。只要野鸡受撒下的玉米粒的诱惑,一路啄食,就会进入箱子。这时,只要一拉绳子就可以大功告成。支好箱子不久,就飞来一群野鸡,共有9只,大概是饿久了,不一会儿就有6只野鸡进了箱子。他正要拉绳子,又想,那3只也会进去的,再等等吧。等了一会儿,那3只非但没有进去,反而走出来3只。他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走进去就拉绳子。接着,又有两只走了出来。如果这时拉绳子,还能套住1只,但他对失去的好运不甘心,心想,总该回去吧。最后连剩下的那一只也走出来了。那一次,他连一只野鸡也没能捕捉到,却捕捉到一个受益终生的道理:人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而机会却稍纵即逝;贪欲不仅让人难以得到更多,甚至连原本可以得到的也将失去。

有一篇叫《放弃》的文章,在文中有一句这样的话:广厦千间,夜眠七尺;弱水三千,不过只能取一瓢饮。人呀,应该满足于既得,适可而止。不可既已得尝鲜鱼,又想暴食熊掌,最后导致“为贪天边月,失却手中珠”的可悲结局。世人之所以不懂得在人生旅程中要经常“放弃”一些东西,就是因为人性过于贪婪的缘故。过于贪婪,人便成为物欲的奴隶,便没有了清明的心境和睿智的眼光。“身后有余忘缩手”,明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非要两者都占有不可,以至于闹得鸡飞蛋打,一无所获,甚至身败名裂,贻笑后人。

这几个故事都能说明一个道理:有时为了得到更多的好处,而过于贪婪,反而不会得到任何好处。因此说,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度,不要想着把所有的好处占完。事实上,这样做到最后什么都不会得到的。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请问先生,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贷款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这个穿着名牌西装的来者。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不可以吗?”

“噢,当然,只要你有足够的保险,再多点也无妨。”经理耸了耸肩,漫不经心地说。

“好吧,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接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摊股票、国债,等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5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1美元吗?”经理疑惑地看着眼前的怪人。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1美元。

“年息为6%,只要你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退还给你。”

“谢谢。”

犹太人说完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站在旁边冷眼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5万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于是他慌慌张张地追上去,对犹太人说:“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

“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5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你不认为这样做你很吃亏吗?要是你借三四十万美元的话,我们也很乐意。”

“请不要为我操心,在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寄存这些东西,一年只需要花6美分,租金简直是太便宜了。”

这个犹太商人非常聪明,他让别人占了点便宜,同时,他也得到了更大的好处。其实,生活中也应该是如此,只要你也让别人得到点好处,那么你就会得到更多的好处。

3.得饶人处且饶人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吭不响,得理也让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叽叽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有理,没理,饶人不饶人,一般都在是非场上、论辩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但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是一些非原则问题,为小小不然的皮毛问题争得不亦乐乎,非得说上点儿,谁也不肯甘拜下风,这样就不值得了。争强好胜者未必掌握真理,而谦下的人。原本就把出人头地看得淡,更不消说一点小是小非的争论,根本不值得为此“雄辩”,越是你有理,越表现得谦下,往往越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得饶人处且饶人

一女子在行路中吐口痰,因风的作用把痰刮到一个小伙子的裤子上了,该女子看到后慌忙道歉,并从包里掏出面巾纸要擦去小伙子裤上的痰,但小伙子恼怒得不肯让她擦去痰,并声言:你给我舔去!女子再三赔礼:“对不起!对不起!让我给你擦去好吗”?但小伙子执意不让她擦,就是让她给舔去,这样争执下去,街上围上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跟着起哄打哨闹着、笑着,无论女子怎么说对不起!也无法使小伙子原谅她,非让她舔去不可。最后惹得女子大怒,从包里掏出一沓钱来,大约有一两千元,当场喊到:“大家听着,谁能把这个家伙当场摆平了这些钱就归谁!”话音刚落,人群中闪出两个健壮的男人,对着那不依不饶的小伙子就是一阵拳脚,刚刚还非常神气的小伙子被踢翻在地不知东南西北,等站起来找那女子时,那女子也扬长而去。可见,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不可过分,不然,吃亏的最后还会是你自己。

做了对不住人的事,心里有愧疚,能向人家赔礼道歉,人家气不顺说几句,这是理所当然的。反过来,有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人家赔礼道歉了,只要无大碍,就不要得理不饶人,非掰扯不可,甚至故意报复。真要是那样,反而没了理,也许会因“防卫过当”而违法犯罪!

待人宽厚是一种美德。事情本来不大,就要得饶人处且饶人,而且是得理也要让三分。中国传统美德讲恕道,讲究“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原谅人也是一种美德。

有一次,眼见一位老大爷骑车被从路旁小胡同中冲出来的一个骑车女孩子撞倒了。那个女孩子对着倒在马路上的老人大声埋怨:“你骑车也不瞅着点儿!”路旁行人看不惯,纷纷指责那女孩子:“别说是你把老大爷撞倒了,就是你没责任,也该先扶起老大爷看撞着哪儿了吧?”说得那女孩子不得不过去扶起老大爷,小声说:“对不起。”那老人站起身,活动活动,说:“疼点没事儿,你下回可得小心了!你要没撞着哪儿就快走吧!”看看,和气多好。

现在,社会节奏加快了,有人心生浮躁,没点修养便说话带气带刺,他们得理不饶人,无理也搅三分!其实,原谅人不等于窝囊,是有意为之的高尚。懂得这些,也就没有什么气可生了。

人要能站到高处,往开处想,便能理解别人,宽恕别人。看着像是“窝囊”,其实那是人格的完美高尚!带来的那种崇高美感,是一种千金难买的精神享受。

一头大象,在森林里漫步,无意中,踏坏了老鼠的家。大象很惭愧地向老鼠道歉,可是,老鼠却对此耿耿于怀,不肯原谅大象。

一天,老鼠看见大象躺在地上睡觉,心想到:机会来了,我要报复大象,至少,这个庞然大物,我可以咬它一口。

但是,大象的皮特别厚,老鼠根本咬不动。这时,老鼠围着大象转了几圈,发现大象的鼻子是个进攻点。

老鼠钻进大象的鼻子里,狠劲地咬了一口大象的鼻腔粘膜。

大象感觉鼻子里一阵刺激,它猛烈地打了一个喷嚏,将老鼠射出好远,老鼠被摔个半死。

半天,老鼠才从地上爬起来,它忍着浑身剧烈的伤痛,对前来探望它的同类们说:要记住我的惨痛教训,得饶人处且饶人!

一个人走入社会之后常常感到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有不少时候你会被同事说三道四,你会和同事产生误会。不可如何处理好这种事件,不少朋友会劝你:得饶人处且饶人。但是有些人却要问,我饶了他而我心中不舒服怎么办?是的,如果每个人都想自己怎样开心舒服,那么你看到的将是一群自私的人。为了各自的利益你争我抢,让人感受不到生活的温馨。

生活中,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倘若不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会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后果。宽以待人是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你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面对别人的错误,有时,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

古时有一人因筑墙和邻居发生纠纷。于是给朝中做大官的哥哥写信,希望其兄用权势摆平这事。其兄见信后给弟回书日:“千里寄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弟见信后,幡然醒悟,主动礼让对方三尺;对方也礼尚往来让出三尺地方,两家从此和睦相处。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六尺巷的故事。

这个故事当是古代礼让三分、睦邻友好的典范。

礼让三分是一种美德。常见一些人,因争一块砖两块瓦三块煤的地方,闹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结果一方满脸是血,另一方满地找牙,两败俱伤!何苦呢?

有人说,礼让三分,吃亏。其实不然。遇事礼让三分,这正是一个人成熟、睿智的表现。不管怎么说,礼让总比争斗好,笑容司掬总比怒发冲冠好。吃亏是福,便宜是当。世上常无理,得理也得让人。假如人人遇事都能礼让三分,我们这个社会将是非常和谐美好的社会!

得理也饶人

曾经有位留美归国的硕士应聘到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他不但学历高,且口才极佳,业务能力也强,在会议中屡展头角。可每当他听到其他同事提出一些较不成熟的企划案,或是某些时候得罪到他时,他总会毫不客气地破口大骂。在他的观念里,这样并无不妥!因为这一切都是“师出有名”,如果不是别人有误在先,也轮不到自己开炮。

然而,他的态度却让他在同事间成了只孤鸟。没过多久,他选择离开了公司。当然,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欠佳,而是因为人际的压力。一直在他离职前,他仍不断地问自己:“难道我的观点错了吗?难道我发的脾气是没有道理的吗?”

有一句名言:“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说得多好啊!在日常生活当中,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少讲两句,得理饶人,否则,不但消减不了眼前这个“敌人”,还会让身边更多的朋友因而胆怯,疏远您。值得吗?相信聪明的您心中已有了答案。留一点余地给那些得罪了我们的人,是我们该学习的美德,该培养的“习惯”。

如果得理不让人,那么就会让对方走投无路,有时甚至会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或许就会“不择手段”,这样将会对你造成一定的伤害。

历史上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汉代公孙弘年轻时家贫,后来成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俭朴,吃的饭只有一个荤菜,睡觉盖的仍是普通棉被。大臣汲黯因为他这样,就向汉武帝参了一本,批评公孙弘位列三公,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却只盖普通棉被,实质上是装模作样、沽名钓誉,目的就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便问公孙弘:“汲黯所说的都是真的吗?”公孙弘回答道:“汲黯说得一点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当着众人的面指责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普通百姓一样,确实是故意装得清廉以沽名钓誉。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么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呢?”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谦让,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孙弘面对汲黯的指责和汉武帝的询问,一句也不辩解,并全都承认,这是一种智慧。汲黯指责他“使诈以沽名钓誉”,无论他如何辩解,旁观者都已先人为主地认为他也许是在继续“使诈”。正因为公孙弘深知这个指责的分量,因此他采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就是不作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其实,这是表明自己至少“现在没有使诈”。由于“现在没有使诈”被指责者及旁观者都认可了,也就减轻了罪名的分量。公孙弘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对指责自己的人大加赞扬,认为他是“忠心耿耿”。这样一来,便给皇帝及同僚们这样的印象:公孙弘确实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既然众人有了这样的心态,那么公孙弘就用不着去辩解是不是沽名钓誉了,因为自己的行为不是什么政治野心,对皇帝构不成威胁,对同僚构不成伤害,只是个人对清名的一种癖好,无伤大雅。可见,得理能让人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

当对方无理,自知吃亏时,你的“理”明显占过对方,不妨给他留一点余地,他就会心存感激,来日也许还会报答你。就算不会图报于你,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

如果你得理不让人,反而会伤害到对方,甚至毁了对方,这有失厚道。得理让人,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情积蓄。

记住: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把事情做得太绝了,为人也为己。

4.不为小事斤斤计较

人生应当宽宏大度,凡事都斤斤计较,只会给人带来烦恼,美事儿反为不美,好事反为不好。事事计较,吹毛求疵,惹人发烦,久而久之,朋友远之,亲人疏之。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不要把事情做绝,要学会不为小事斤斤计较。这样不但会给别人留有余地,也会给自己留有后路。

不计较小事

人生于世,宜当有情有趣,宜当亲人近之、朋友敬之,宜当宽宏大度些,凡事不计较。其实也是,何苦总是计较来计较去,烦人又烦己,大事办不成,小事办不好,还不如不计较。

幽默大师威尔·罗吉士曾说:“我从来没遇见过不喜欢的人。”那你呢?也和罗吉士一样,每天都开心地与人交往吗,还是一早起来,看见任何人、事、物都感到不快?

1898年冬天,威尔·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被农夫杀死。依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这样做。

罗吉士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论理。此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一半儿,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

罗吉士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5个瘦得像猴子的孩子。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罗吉士本想开口与农夫理论,忽然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农夫完全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以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看起来似乎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

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转天再回去。于是,罗吉士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富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罗吉士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罗吉士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啊!因为,我得到了一点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是很容易得到。”

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表现在言行上便是为了小事斤斤计较,然而当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我们的心是否真的充实了?人与物之间是无从比较的,真正的无价必定表现于无形,就像大师的雕刻作品,它的价值不在价格与实体上,而是创作者对作品付出的情感与附在作品身上的生命感悟。故事中的罗吉士,尽管失去了一头牛,却换得农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难得遇见的人情味。这段经历,更让他懂得生命中哪些才是无价的。

小事面前不斤斤计较

斗量有多有少,秤有头高头低,天平有毫厘之差,绝对的平衡和平均是没有的,所以绝对的公平也是没有的。既然没有公平的绝对,那么人生也就不应该因区区小事而斤斤计较,苛求绝对。计较往往使事情复杂化和矛盾激化。凡不愉快的事情大都由斤斤计较而生。凡事宜大的方方面面把握住,小的方面不错大格,这应当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正所谓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大事看不到,小事穷计较,小人是也!小人是每个人都不屑做的,所以,计较大可不必。

狗熊妈妈生了两只小狗熊,大黑和小黑。哥俩是要好的朋友,有一天,大黑和小黑一同出去玩,拾到一块面包,大黑把面包分成了两块,可是一块大些,一块小些。哥俩都想吃大的一块,互不相让,于是争执起来。这时狐狸大婶走过来,了解情况后,眼睛骨碌碌一转,说:“这块面包大些,我咬它一口不就变小了吗?”于是狐狸咬了一大口,大的变成了小的,哥俩又争吵要吃另一块大的面包,狐狸大婶又咬了一口,大的又变成小的了。这样,狐狸大婶东咬一口,西咬一口,左咬一口,右咬一口,不一会两块面包就只剩下一点点了。“好啦,现在两块面包都一样大了,你们吃吧。”狐狸大婶说着将面包给了大黑和小黑,哥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出话来。可见,两只小狗熊因为面包大小不一样而计较,结果上了狐狸的当。

孔子曾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要做成大事,须统观全局,不可纠缠在小事之中,摆脱不出。

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可一味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这样就会抓不住要害问题。因此,无论用人还是做事,都应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们要求的是一个人是否对我们有所帮助,而不是他的过失,为什么总把眼光盯在他的过失上呢?

顾全大局的人,不拘泥于区区的小节;要做大事的人,不追究一些细碎的小事;观赏大玉圭的人,不细考察它的小疵;得巨材的人,不为其上的蠹蛀而怏怏不乐。因为一点瑕疵就扔掉玉圭,还是得不到完美的美玉;因为一点蠹蛀就扔掉巨材,天下还是没有完美的良材。

北宋名将狄青和猛士刘易之间有一段这样的故事:有一年,狄青要出守边塞,他的好朋友韩将军向他推荐了一名猛士,这名猛士叫刘易。刘易熟知兵法,善打恶仗,对狄青守卫的那段边境的情况非常熟悉,狄青带他一起到边境去十分必要。但是刘易有个很不好的嗜好,就是特别爱吃苦荬菜,一顿饭吃不到苦荚菜就会呼天喊地,骂不绝口,甚至还会动手打人,士兵、将领都有点怕他。

刘易和狄青一起到边塞后,忙于军务,每天早起晚睡,从内地带的苦荚菜很快就吃完了,而边塞又见不到这种野菜。这天,士兵送来的菜里缺少了苦荬菜,刘易便把盛饭菜的器皿扔到地上,并在军营中大闹不止。士兵将此事情报告给狄青,狄青听了非常生气。

对于这种情况而言,刘易这样的人是绝不能留在戍边军队中的。但刘易又确实与众不同。狄青考虑,与这种性格刚烈的人发生正面冲突,不仅破坏了自己与韩将军的朋友关系,而且会影响刘易的情绪;如果放任不管,势必会动摇其他士兵的军心,影响戍边大业。

于是,狄青出面好言安抚刘易,并立即派人回内地去取苦荚菜。一部分将领见这种情况,非常不服气,说狄将军骁勇善战,屡建奇功,而刘易何德何能,却要狄将军放下军务派人去给他弄苦荚菜吃。特别气盛的将领还想去与刘易比一比武艺,杀一杀刘易的威风。狄将军急忙劝阻众将说:“刘易原来不是我的部下,如果你们与他计较,争强斗胜,传出去势必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我们现在要加强团结,决不能争一时之短长。”

当这些话传到刘易的耳中时,他非常感动。狄将军派人专程去弄苦荚菜,刘易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的同情和理解;狄将军劝阻将领勿争强斗胜,刘易觉得是真正顾全大局,宽宏大量。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不该再给非常忙碌的狄将军添麻烦。

过了几天,刘易懊悔地去找狄青,说:“狄将军,您治军严整,我在韩将军手下时就有耳闻。这次我因这么点小事就大闹,您不仅不责怪我,还原谅了我,我一定会报答您。”从此,刘易再也没为苦荬菜闹过事,并且逢人便夸狄将军的宽阔胸怀。

其实,这也正是狄青为人处世的智慧之处。假如他要与刘易斤斤计较的话,在刘易大闹军营时处治他,不但很难收到最终的预期效果,当然还会影响到自己负责的边防事业。他现在这样做,不仅仅收服了刘易,而且收服了其他将领、士兵。狄青的处世方法,不管是谁,都会被他的宽容的胸怀所折服的。

有句古话说得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诫人们不要过于逞强。争强好胜、得理不饶人,往往容易激怒对方。表现上看,你似乎比别人强,而实际上是缺少智慧,把对方推到了与你完全对立的位置上。这样,你做事就会遇到比别人更多的困难。而善于处世的人,他们常常更多地体谅别人,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给人留有余地。假如不与别人计较一时之短长,那么这样就可以团结大多数的人,在大家的帮助下实现自己的目标。

切莫斤斤计较

我们做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先抓住问题的核心,其他问题可列为次要。

我们应该做到下面的几点。

把着眼点放在较大的目标上。一个没有做成生意的售货员向经理报告说:“买卖没做成,但我和那位客人吵嘴赢了。”这样的售货员是没有人会喜欢的。因为在销售中,重要的是做成生意,而不是分辩谁对谁错。同样地,在与员工一起工作中,重要的是发挥他的潜力,而不是就他们犯的小错误大做文章。在与邻居相处时,重要的是互相尊重与友好相处,而不是总盯着他们是否在说别人的闲话。如果用部队里的术语来说,我们宁愿失去一场战斗,而赢得一场战争,也不愿意赢得一场战斗而失去一场战争。

不要掉进琐事的圈套中。在解决问题时,多想那些重要的事,不要为一些表象、肤浅的事情所淹没。

要切记一点,报复是受制于人的另一种方式,会招致你和他人的共同不幸。不管怎样都不要使用报复的方法,只要做你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

把你日常生活中认为不公平的事情通通都列出来,仔细地考虑一下,假如你为某件事不公平而伤心难过的话,那么这种不公平是否可以转变成公平呢?你是否果断地向要求公平的心理挑战呢?

一个心胸宽阔之人,能够正确地看待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差别。不然他就会自轻自贱、崇拜英雄或偶像,把任何人都看的比自己优越;但也不要盲目自信、无谓地贬低他人;更不要因别人的权力、财富、地位而愤愤不平。他愿意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而不愿因对手的缺陷使自己轻易获胜。他没有时间幸灾乐祸,没有时间评论别人,他只是忙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他不会计较在每件事上是不是公平,只要自己的内心快活与充实。这才体现出一个人的健康心理。

总而言之,在现代的生活当中,一个成功的人,从不会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得太绝,因为他懂得为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

5.小不忍则乱大谋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需要去忍让一下。忍让是通向幸福的钥匙,忍让更是一段悠扬的行板、一曲优美的赞歌。当你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手,有时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已不太关键,而怎样保持良好的情绪才是至关重要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而情绪是一种让人捉摸不到的东西。只要你能充分地认识到“小不忍则乱大谋”,你就会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小不忍则乱大谋

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可以把情绪收放自如,这个时候,情绪已不仅是一种感情上的表达,而且成了攻防中使用的武器。有时候,掌控不住情绪,不管三七二十一发泄一通,结果搞得场面十分难堪。在生活当中,也许每一个人都难免会碰到这种擦枪走火的状况。然而,聪明人有将不良的情绪立刻收回来的本事。

自古以来,评价人的标准,要看一个人的涵养和行事的能力与风格。那样就可以明白是否可以成为可塑之才,是否有大将之风。要成为人上人,除了常识与能力之外,还要视其能否将情绪操控得当。一个人的涵养来源于他的修养,有修养之人都懂得控制情绪。遇事不能冷静,并且以极端手段处世的人,肯定不是一个有修养之人。

情绪处理得好,可以将阻力化为助力,帮你解危化险、政通人和。情绪若处理得不好,便容易失去控制,产生一些非理性的言行举止,轻则误事受挫,重则违法乱纪。

隋朝时,隋炀帝是个暴君,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帮助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越来越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产生了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控制好情绪需要理性的克制。克制,乃为人的一大智慧,它有助于人们在攀登理想境界的征途中,消除情感世界不可避免的潜在危机。因而,对于一个成功的开拓者来说,它既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保证,又是取得更大成功的起点。假如李渊当初听了隋炀帝的话,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一旦失败,则可能永无机会从头再来了。

所谓的忍,是一种等待。为图大业等待时机成熟,忍之有道。这种忍,不是性格软弱,不是忍气吞声、含泪度日之举,而是高明人的一种谋略,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需要你去忍。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一对人人羡慕的恩爱夫妻,一起走过了50个春秋,彼此感情依旧。50年的时光竟不能让他们的爱情有一丝的褪色。有人问:50年的相随岁月,如何走过来?她答一个字:忍。问他,他答一个字:让。

这样的不可思议,如此忍让度过一生,人生还有什么乐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再说,忍字头上一把刀,难呀!她慢慢地说,一点都不难嘛!凡事多为他想想,不就没怨气了吗?问他如何让,他说,很简单呀,她喜欢的事,就让她去做,总得给她一片自己的天空。

我们每天都在生活,每天都和各种人打交道,适度的忍让对我们保持愉快心情大有好处。适度的忍让才是善让。无限度、无原则的忍让是恶让。善让,可以以柔克刚,避免因恶争而发生错误:恶让是无用者的别名,是对恶争者的放纵。

所以,适度的忍让,是文明人的礼让,是虚心者的谦让,是识时务者的急流勇退。

大文豪苏轼曾指出:“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他又说:“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朱衮也曾谈过:“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血与火凝结而成的至理。

善于忍让,有助于爱情的美好;善于忍让,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善于忍让,更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用争斗的方法,你决不会得到满意的结果。但用让步的方法,收获会比预期的高出许多。”不要忘了这句古话。

忍得屈辱,成就大事

守端禅师的师父是茶陵郁山主,有一天骑驴子过桥,驴子的脚陷入桥的裂缝。禅师摔下驴背,忽然感悟,吟了一首诗:“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巨劳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

守端很喜欢这首诗,牢牢地背下来。有一天,他去拜访方会禅师。

方会问他:“你的师父过桥时跌下驴背突然开悟,我听说他做了一首诗很奇妙,你记得吗?”

守端不假思索,完整地背诵出来。等他背完了,方会大笑一阵,就起身走了。守端愕然,想不出什么原因。第二天一大早,他又赶去见方会,问他为什么大笑。

方会问:“你见到昨天那个为了驱邪演出的小丑了吗?”

“我见到了。”

方会说:“你连他们的一点点都比不上呀。”

守端听了吓了一跳说:“师父什么意思?”方会说:“他们喜欢人家笑,你却怕人家笑。”守端听了,当场就开窍了。

如果你不能接受一次嘲笑,将会受到别人更多的挑剔和攻击。人生中如果你不能忍一时之痛,那么你的痛苦很可能是长久的。

一位先哲说过,无论怎样学习,都不如他在受到屈辱时学得迅速、深刻、持久。屈辱使人学会思考,体验到顺境中无法体会到的东西;它使人更深入地去接触实际,去了解社会,促使人的思想得以升华,并由此开辟出一条宽广的成功之路。

善于从屈辱中学习,实在是成就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古往今来,由于忍辱负重而值得人们去大书一笔的事例多得不胜枚举,单是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就一口气罗列了一大串。他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虽然司马迁的某些说法不见得十分准确,但至少可以反映出司马迁对于“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之类的做法所持的赞赏态度。

人们或许要问,司马迁为什么要盛赞这样的古人呢?

原来,司马迁本人也是这样的一个人,甚至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忍辱负重的典型代表。

众所周知,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卓越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之一,他不仅开创了史书纪传体的先河,而且还树立了我国传记文学的一座丰碑。虽然他一贯以为“诟莫大于宫刑”,但就是他,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了完成他那“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的鸿文巨著《史记》的写作,竟然“就极刑而无愠色”。他在“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的极端困境之中还念念不忘“网罗天下放佚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司马迁虽然对自己所蒙受的奇耻大辱无比地激愤和痛苦,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退却。他不但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还坚持完成了《史记》的写作,实现了他那“隐忍苟活”的最初目的。他的大名也终于被列于了“君子之林”而流芳千古。像司马迁这样的成功范例,正是孔子所谓的“小不忍则乱大谋”的生动体现。

生活中,要想成功就要学会“忍”。比如说高深的学问、恢弘的志气、宽阔的心胸、忍耐的修养等,这些都是艰难人生旅途中最大的助力。其中“忍耐”更是不可少的修养。忍耐并不是退缩,而是用平常心去对待人间一些不平的境况。我们应当学会以下四点“忍耐之道”:

第一,忍一句,要记住祸根从此无生处。有这样一句谚语:“天燥有雨,人阶有祸。”人在生气嗔怒的时候,往往容易失去理智而闯祸。如何不生气?除了懂得排解之外,要“忍”,先忍之于口,再忍之于面,进而忍之于心。

忍耐可以激发心中的力量,有力量自然就不会烦恼、不会动心、不会起嗔。所谓“忍一口气,风平浪静”。反之,“小不忍,则乱大谋。”所以“能忍自安”,忍一句,自然祸根从此无生处。

第二,饶一句,要记住切莫与人争强弱。做人“得理而能饶人,是谓厚道,厚道则路宽;无理而又损人,是谓霸道,霸道则路窄。”有的人好在言语上跟人争强斗胜,常常得理不饶人。一句话,非要把人打倒不可。其实,“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尽管别人有种种的对不起你,饶他一下,放他一马,或许日后你会有需要他帮忙的时候。所以原谅别人,就是自留余地。切莫与人争强胜,争强胜也不一定是在语言上分高下。

第三,耐一时,火坑变成白莲池。正所谓“山有崎岖,海有浪涛”,人间不如意事之常八九。要想成功立业,不能要求凡事顺遂。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直饶热得人流汗,荷池莲蕊也芬芳。”能够经得起横逆挫折、坚持到底的人,才能成功,就如荷花愈是炎热的气候,开得愈是清香。所以做人要经得起寒天冰雪,酷暑炎热也要耐得住。

第四,退一步,便是人间修行路。农夫插秧,一定要一步一步向后退,才能把一田的青秧插满。我们在人间修行、做事,也要懂得退一步的哲学。所谓“进步哪有退步高”,说的就是有时候退一步想,就会海阔天空。能够退一步,回头是岸;能够退一步,懂得回头。不一定要等到碰壁,撞得鼻青脸肿了。才来后悔。这就是人间修行的道路。

人都有顺逆境,顺境时要淡,逆境时要忍,只要忍得过,再怎么不顺遂的事都会过去。所以,一个人如果怀抱理想,想要创造自己的前途,一定要学习忍耐,如此才能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