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游戏的童年……”《童年》的歌声唱出了孩子们在被“囚禁”之后期待放松的心情。对于这一点,恐怕每一位家长都深有体会。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就像欢快的鸟儿一样飞出“笼子”,享受课间的活动。
在经历40分钟的上课之后,10分钟的课间活动的确诱人,但有的孩子在这10分钟里玩起来忘乎所以,以至于太过火而让自己或者同学受伤,如此看来,则得不偿失了。
因此,若想避免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出现,家长们还要多给孩子灌输课间玩耍时需要注意的常识,保护好孩子的安全,也免除家长和老师的担忧。
曾经有媒体报道过这样一件孩子在课间活动时受伤的事:9岁的多多在一家民办小学读三年级。在几天前的课间活动中,多多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操场上玩双杠,其中有一个名叫飞飞的男孩很淘气,在多多正在双杠上“倒挂金钩”的时候,飞飞故意来吓唬多多,趁着多多不注意时冲着多多大声“啊”了一声,并推了多多一把。
这下可不得了了,多多一下子载到地上,头部撞破,顿时头破血流,疼得她哇哇大哭。
得知情况的班主任老师急忙赶来,抱着多多去了离学校几十米之外的医院。经医生检查,多多虽然没什么大事,但是由于伤口较大,还是缝了五六针。
还有一则消息:一所小学的学生在进行课间活动时,一名叫融融的同学被另一名踢毽子的同学踢伤了眼睛,导致眼角膜受伤,经长时间治疗才恢复。
课间10分钟是学生们消除学习疲劳、活跃身心的时间。由于孩子都是分散到小学各个地方来进行活动,所以老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随时观察着每一个孩子,这就需要家长在平时多给孩子进行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培养孩子安全活动的意识。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避免危险的发生。具体来说,我们有必要告知孩子以下几点课间活动的注意事项:
1.禁止室外乱跑
由于正在快速成长的孩子精力充沛,在40分钟的学习后好不容易盼来下课铃声的响起,于是恨不得一步飞出“笼子”,投入到自由自在的天地里。可是,孩子们意识不到这样乱跑很容易出现危险,因为校园里孩子多、空间小,是非常容易撞上别人或者被人撞上的,所以,家长们要告诉孩子切忌在室外乱跑,当发现周围有人乱跑时,自己也要躲开以避免被撞到。
2.不要在室内打架
孩子们多是喜欢“斤斤计较的”,比如你把我的书本碰掉了,我就要把你的凳子抡翻;你踩了我一脚,我非得还你一拳头。要知道,教室里到处是桌子凳子,如果不小心撞上棱角,很容易碰伤及碰破皮肤,甚至砸伤身体,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要和同学打架,尤其不要在教室里打架。
3.上下楼梯隐患多
孩子们对于玩耍的想象力总是超乎大人,有的孩子喜欢在楼梯上从下往下滑。在他们看来,这是件非常刺激的“训练项目”,殊不知,看起来好玩的游戏,实际上危险多多,一不小心就会摔下来,很容易受伤。
4.不要爬在窗户上探头探脑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在教学楼里上课,而很多教室的窗户没有防护装置,如果孩子爬到窗口,探出脑袋来透气是非常容易出危险的,所以,如果想透气,不妨下楼到室外吧,而不要再这样冒着危险探头探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