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天才无一例外都是最好的实干家,他们不仅比常人干得更辛苦,而且对工作投入的精力更多、热情更高,脚踏实地使他们焕发出活力,培养出高于他人的能力。信念是他们实干精神的支柱,信念欣赏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让生命充满热忱
博伊尔说:“伟大的创造,离开了热忱是无法做出的。这也正是一切伟大事物激励人心之处。离开了热忱,任何人都算不了什么;有了热忱,任何人都不可以小觑。”
热忱,是所有伟大成就的取得过程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它融入每一项发明、每一幅书画、每一尊雕塑、每一首伟大的诗、每一部让世人惊叹的小说或文章之中。它是一种精神的力量。它只有在更高级的力量中才会生发出来。在那些为个人的感官享受所支配的人身上,你是不会发现这种热忱的。它的本质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1907年,法兰克·派特刚转入职业棒球界不久,就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因为他被开除了。他的动作无力,因此球队的经理要他走人。球队的经理对他说:“你这样慢吞吞的,哪像是在球场混了20年?法兰克,离开这里之后,无论你到哪里做任何事,若不提起精神来,你将永远不会有出路。”
本来法兰克的月薪是175美元,离开原来的球队之后,他参加了亚特兰斯克球队,月薪减为25美元。薪水这么少,法兰克做事当然没有热情,但他决心努力试一试。待了大约10天之后,一位名叫丁尼·密亨的老队员把法兰克介绍到新凡队去。
在新凡队的第一天,法兰克的一生有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因为在那个地方没有人知道他过去的情形,法兰克决心变成新英格兰最具热忱的球员。
法兰克一上场,就好像全身带电。他投出的高速球,让接球的人双手都麻木了。有一次,法兰克以强烈的气势冲往三垒。那位三垒手吓呆了,球漏接,法兰克盗垒成功了。当时气温高达39℃,法兰克在球场奔来跑去,极可能中暑而倒下去,但他在热忱支持下,挺住了。
这种热忱所带来的结果真令人吃惊。
第二天早晨,法兰克读报的时候,兴奋得无以复加。报上说:那位新加进来的派特,无异是一个霹雳球,全队的人受到他的影响,都充满了活力。他们不但赢了,而且是本赛季最精彩的一场比赛。
由于热忱的态度,法兰克的月薪由25美元提高为185美元,多了160美元。
在往后的两年里,法兰克一直担任三垒手,薪水加到750美元之多。为什么呢?法兰克自己说:“这是因为一股热忱,没有别的原因。”
后来,法兰克的手臂受了伤,不得不放弃打棒球。接着,他到菲特烈人寿保险公司当保险员,整整一年多都没有什么成绩,因此很苦闷。但后来他又变得热忱起来,就像当年打棒球那样。
再后来,他是人寿保险界的大红人。不但有人请他撰稿,还有人请他演讲自己的经验。他说:“我从事推销已经15年了。我见到许多人,由于对工作抱着热忱的态度,使他们的收入成倍地增加起来。我也见到另一些人,由于缺乏热忱而走投无路。我深信唯有热忱的态度,才是成功推销的最重要因素。”
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倾注足够的热情,才能在自己的领域中作出杰出的成就。法兰克正是由于对生活、对生命的热情,才在人生最惨淡的时候,让生命充满活力。
热忱,使我们的决心更坚定;热忱,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强!它给思想以力量,促使我们立刻行动,直到把可能变成现实。因此,拥有生命的我们,一定要使生命充满活力和热忱。
热忱是最强劲的兴奋剂
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忱、脚踏实地。这个世界为那些具有真正的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开绿灯,到生命终结的时候,他们依然热情不减当年。无论出现什么困难,无论前途看起来是多么的暗淡,他们总是相信能够把心目中的理想图景变成现实。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但在史学方面的成就是辉煌的。他主编的《资治通鉴》同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学史上的两颗明珠,至今仍为世人所推崇。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周威烈王、下至五代后周世宗的1362年的历史,全书294卷,还有考异、目录各30卷。其规模之大,令人叹服。
司马光为编订《资治通鉴》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宋神宗允许他借阅“集贤”、“昭文”、“史馆”三大书库的所有书籍,并特许可借阅“龙图阁、天章阁以及秘阁”的藏书。宋神宗还将自己私藏的2400余卷书献出来,供司马光参考。除此之外,司马光还参阅了大量的野史、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等资料,共322种,计3000多万字。
司马光学风严谨,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为自己规定,每三天修改一卷。一卷史稿四丈长,平均一天修改一丈多,若遇事耽误了,事后必须补上。每天晚上他总是让老仆人先睡,自己点上蜡烛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凌晨又起身继续工作。天天如此,19年如一日。夜里,他怕因困乏睡过了头,便让人用圆木做了个枕头,木枕光滑,稍稍一动,头即落枕,人便惊醒。后人称此枕为“警枕”。司马光的住处,夏天闷热,无法工作,司马光便让人在屋子里挖一个大坑,砌成一间地下室。地下室冬暖夏凉,成了他编书的好地方。而当时的大官僚王宣徽每到夏天便到他名园的高楼上避暑享受,人们笑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修改过的书稿堆满了整整两间屋子。书法家黄庭坚曾看过其中的几百卷,发现这些书稿全部是用工笔楷书写成的,没有一个草字。
司马光曾问他的好友邵雍:“你看我是怎样一个人?”
邵雍回答说:“君实脚踏实地人也。”意思是说司马光研究学问,勤奋刻苦,踏实认真。这就是“脚踏实地”成语的来源。
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用了19年时间,开始编写时,司马光48岁,编完时,已是66岁的老人了。这19年,司马光“秉烛至深夜,警枕破黎明”。长期的伏案工作,耗尽了他的心血,刚过60岁,他便视力衰退,牙齿脱落,面容憔悴。《资治通鉴》写成后,还没等出版,司马光便与世长辞了。为了悼念这位伟大的史学家,皇帝宋哲宗亲自临丧,并下旨为他举行隆重的官葬。他家乡山西夏县的人们为纪念他,特为他建了墓碑亭,竖起一块巨碑,这块巨碑连同底座高达九米,比帝王神道碑和墓碑还要高。碑额刻有宋哲宗的御篆“忠清粹德之碑”字样,大文学家苏东坡为其撰写了碑文。
一个人工作时,如果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火焰般的热忱,脚踏实地地去做好一件事情,那么不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不会觉得辛劳。司马光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地去完成《资治通鉴》,没有抱怨,没有厌烦,而是满腔热忱,坚持去做。如果我们能以满腔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有成就的艺术家;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不平凡的工作,绝不可能成为艺术家。各行各业都有发展才能的机会,没有哪一项工作是可以藐视的。
热情是工作的灵魂
发明家、艺术家、音乐家、诗人、作家、英雄、人类文明的先行者、大企业的创造者——无论他们来自什么种族、什么地区,无论在什么时代——那些引导着人类从野蛮社会走向文明的人们,无不是充满热情的人。
著名音乐家亨德尔年幼时,家人不准他去碰乐器,不让他去上学,哪怕是学习一个音符。但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他在半夜里悄悄地跑到秘密的阁楼里去弹钢琴。莫扎特孩提时,成天要做大量的苦工,但是到了晚上他就偷偷地去教堂聆听风琴演奏,将他的全部身心都融化在音乐之中。巴赫年幼时只能在月光底下抄写学习的东西,连点一支蜡烛的要求也被蛮横地拒绝了。当那些手抄的资料被没收后,他依然没有灰心丧气。同样,皮鞭和责骂反而使儿童时代充满热情的奥利·布尔更专注地投入到他的小提琴曲中去。
没有热情,军队就不能打胜仗,雕塑就不会栩栩如生,音乐就不会如此动人,人类就没有驾驭自然的力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雄伟建筑就不会拔地而起,诗歌就不能打动人的心灵,这个世界上也就不会有慷慨无私的爱。
安徒生的家庭贫困不堪。父亲是个鞋匠,生意清淡,母亲靠为人洗衣服挣点钱贴补家用。一家人常常为了生计问题而愁眉不展,安徒生在贫困和孤寂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父亲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独生子身上。他对儿子说:“我的命苦,没有得到念书的机会,你一定要有志气,争取学些文化,使自己成为有知识的人。”父亲在贫困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忘掉对儿子的启蒙教育。
在他家那唯一的一间狭小的房子里,只有一张做鞋用的工作凳、一张用棺材架改装的床和安徒生晚间用来睡觉的一条凳子。但父亲却为儿子布置了一个艺术的环境: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装饰品,架子上摆了不少玩具,工作凳旁还有一个矮书桌,上面放有书籍和歌谱,门上贴着一幅风景画。
父亲常在劳动之余抽时间陪安徒生玩。为了排解儿子的寂寞,常常给他讲一些《一千零一夜》中的古代阿拉伯的传说。有时,为了调节一下气氛,父亲还特地给小安徒生念一段丹麦著名喜剧作家荷尔堡的剧本,朗诵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章节。这些剧本里的故事启发了安徒生,他经常把大人们讲的故事通过自己的设想演绎成新的故事。他幻想自己是个戏剧导演,他把橱窗上父亲雕刻的木偶人打扮成剧中人物,做各种戏剧表演。
他还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开始编木偶戏。为了拓展他的精神世界,父亲带他外出观察各种人物神态及行为举止。他看到在这个世界里活动着生意人、手艺人、店员、乞丐、贵族、地主、市长和牧师。他不理解为什么这些人之间生活水平相差那么大。
1815年冬天,安徒生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每天外出替人家洗衣服,孤单的安徒生白天独自待在家里玩木偶戏,有时也到一个同情他的邻居家玩一会儿。在那里,他第一次听到“诗人”这个名词。主人知道他喜欢演戏,偶尔也给他谈起一些他未听说过的剧作家和剧本的名字,这更激起了他对戏剧的想象。
14岁那年,哥本哈根皇家歌剧院有个剧团到奥登塞来演出。安徒生跟一个散发节目单的人交上了朋友,由此他得到了躲在后台的一个角落偷偷看戏的机会。
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天地,决心要当一名艺术家。1819年9月5日,安徒生拒绝了母亲要他到一个裁缝店里当学徒的安排,只身来到哥本哈根。历经多次碰壁,当演员的希望成为泡影。后经皇家剧院负责人拉贝尔安排,他阅读了不少著名诗人和作家的作品,写了很多诗作和剧本。此后,便进入了创作旺盛期。
热情是工作的灵魂,甚至就是生活本身。年轻人如果不能从每天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仅仅是因为要生存才不得不从事工作,仅仅是为了生存才不得不完成职责,这样的人注定是要失败的。
机会往往蕴藏在平凡工作中
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成功以及满足感的秘诀,并不在于专挑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而是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这个选择权在你手中。你可以像马克·吐温一样,这辈子都不用“工作”。而有些人,或许工作了一辈子,也体会不到工作的乐趣。相反,工作还成了他的一项沉重负担,令他苦不堪言。
如果你在工作中也有这种感觉,不妨看一看下面这封信。
亲爱的小约翰:
你工作已经快三年了,很高兴看到你在不断地进步,真让我为你感到自豪。你在信中说最近读了不少书,想借此拓宽自己的视野,为将来从事公司的经营管理做好准备。这说明你已经准备好向更高的目标攀登,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也通过这么多年的亲身体验给你一些建议。
你在学习操纵游艇时,不知是什么时候,对此恐怕你还记忆犹新吧!你一定要学会从别人的错误中去学习,因为一个人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经历所有的失败,在读书方面也是如此。如果你能依此学习他人的经验,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在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时,最好提前阅读一下先行者们留下来的宝典奇文。如果你能够做到每月读一本书,那么你就向正确的人生方向迈进了一步。我曾经努力学习英国文学,也达到了作为一个绅士所应该具备的条件。我最喜欢阅读培根、莎士比亚、伯恩斯的作品,其他人的作品我很少看。但是有很多类似的诗篇深深地刻在我的内心深处,当然还有法国文学,尤其是《蒙田论生活》,它们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当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故事时,我就像处于一个奇幻的境地,书中的宝藏比金银岛上和加勒比海盗掠夺来的珠宝加起来还多,更重要的是,生活中的每一天你都能享用它们。
仿佛在地牢的墙上开了扇窗户,从此知道阳光一直照耀着我。我把书随身带着,抓住上班时的一点空隙来阅读。每天的劳苦工作,值班时的难熬长夜,都因为书而显得微不足道。就这样,我渐渐熟悉了麦考利的散文和历史著作。对于班克罗夫特的《美国史》,我看得比其他书都要用心,兰姆的作品更带给我极大的愉悦。
记得我刚离开学校时,我认为是应该开创一条新路的时候了,我希望去生活、学习、成长。我打点好行囊,带着惠特曼的诗、托马斯·霍尔夫的《你再不能返家》,以及爱默生的《论成功》,踏上西行的未知之路。
我在人生的这一阶段仅仅依靠阅读,就觉得自己经历过十余回的人生,但我并不因此而有任何优越感。正因为如此,才觉得自己更应该有效合理地利用上帝所给予的时间。在某种意义上,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封闭社会之中,无论自己有所期望还是没有希望,对外面的世界缺少实际考察的机会,或者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那么他们从何谈对人生的了解呢?我为他们感到可怜。而在无知中死去的人又何其多啊!这是一种让人觉得可怕的事情!
然而,读书不能以数量来衡量,有的人虽然读了很多的书,但大部分都是小说,他们认为这样可以使人生得到宽慰;也有不少人感觉阅读虚构性作品时,除了放松心情之外没有什么效果。而且,在这个世界上必须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比小说更加让人感觉有趣的事实在太多了。想起这一点,自然会觉得阅读某人的白日梦是何等浪费时间。
我进入商界以后,在环境的影响下,切实感受到了阅读的重要。通过阅读可以磨炼经营手段,简而言之,就是读人。历史是针对人而写的,而且在现在也广为流传,有关工作压力、投资、饮食疗、运动、飞艇安全操作等方面不胜枚举的图书,那是针对人以及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个企业家如果想使自己的经营水平提升到一个以前没有企及、不可估量的水平,就应该对更广范围内的人们进行阅读了解。
这个世界上真正新鲜的事并不太多,人生的很多方面就是反反复复。要想掌握好自己的人生航舵,我建议你不妨读些历史书,学习我们的祖先在正常或异常的事态中如何苦干,达到挑战的目标或征服目标的经验。人生中的许多历史往往是惊人地相似,许多事情都是重复的。我们想要知道的很多方法都已经被人们所尝试和证实,并且已经归纳在书上等待着你去研读。
或许正是我花了一定的时间与耐力进行阅读的缘故,与从不读书的同辈人比起来,跟学历比我高的人比起来,我拥有了一个相当有利的起点,最后我还要向你赠送一句圣托玛斯·阿奎那的话:“小心那些只读过一本书的人”。
所以说,世上任何事情,如果不下决心去做,就永远没有成功的希望,要想获得成功,就非得打定主意专心致志地去做不可。正如安德鲁·卡内基所言:“如果一个人不能在他的工作中找出点罗曼蒂克来,这不能怪罪于工作本身,而只能归咎于做这项工作的人。”
快乐工作,把工作当成乐趣的理念,能够使我们的工作充满意义,进而也使我们的整个生活充满乐趣,虽然它并不能激发我们全部的积极性,但它却给我们提供了向正确航线前进的可能。
“我选择好好享受乐趣,享受乐趣能够创造出愉快的气氛。愉快的气氛会让人想要参与,参与则能够凝聚注意力,凝聚注意力有助于提升认知,提升认知能够激发出独到的见解,独到的见解能够产生知识,知识有助于行动,行动则能够创造出成果。”
约翰·马克斯韦尔以这段颇具思辨意味的话,给工作的乐趣做了最好的诠释。
如果你掌握了话中的真意,将乐趣与自己的工作恰当地结合在一起,那么,你的工作一定不再显得辛苦和单调,而且办事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从上面这封信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工作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需要,一个人不可能无所事事地终老一生,应该试着将自己的爱好与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无论做什么,都要乐在其中,而且要真心热爱自己所做的事,并将它们转化成一种享受和乐趣。
不是为了薪水做事
能力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如果你有机会去研究那些成功人士,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始终高居事业的顶峰。在他们的一生中,曾多次攀上顶峰又坠落谷底,虽跌宕起伏,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能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很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人,或多或少地会有这样的牢骚:“老板给我的待遇太低了,薪水这么一点点,我才不会给他好好干呢。”“工作嘛,又不是为自己干,说得过去就行了。”这种“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想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许多人看来,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不大。事实呢?在工作中,你不仅学到了经验,还积累了资源,增加了阅历,如果你一直抱着我是为老板工作的心理,最终吃亏的不会是老板,而是你自己。
想要成为老板眼中的“重磅人才”,就不要和别人一样抱着“我是在为老板打工”的思想。你是在为企业工作,其实更是在为自己工作,这样的人才会成为老板的心腹。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辉煌,生命才会更有价值。
在美国,有一个年轻人取得博士学位后,却总是因为工作岗位与自己的学历不相符,每天都奔波在寻职的路上。最后,为了生计,他以大专的学历在一家制造燃油机的企业担任检验员,薪水比普通工人还低。
工作半个月后,这位年轻人发现该公司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于是他便不遗余力地说服公司老板推行改革以占领市场。
身边的同事对他说:“你看你的薪水,你为什么要这么卖劲儿呢?”他笑道:“我是在为自己工作,我很快乐。”
几个月后,这个年轻人晋升为副经理,薪水翻了几倍,尤为重要的是这几个月的改革,让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几千万美元。
不要为薪水而工作,因为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报偿方式,虽然是最直接的一种,但也是最短视的。一个人如果只为薪水而工作,没有更高尚的目标,并不是一种好的人生选择,受害最深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不为薪水而工作,工作所给予你的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如果你一直努力工作,一直在进步,你就会有一个良好的、没有污点的人生记录,使你在公司甚至整个行业拥有一个好名声,良好的声誉将陪伴你一生。
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大伤脑筋的话,他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机会呢?他又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对自己的未来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呢?这样的人只会无形中将自己困在装着工资的信封里,永远也不懂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最终获得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社会的尊重,实现自己的价值。
试着把工作当成爱人
一个企业管理者曾说:“如果你能真正地钉好一枚纽扣,应该比你缝制出一件粗制的衣服更有价值。”事实上,只有那些尽职尽责工作的人,才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能更容易走向成功。
事实上,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因为尽职尽责正是培养敬业精神的土壤。如果员工在工作中没有了职责和理想,他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平凡的也好,令人羡慕的也好,都应该尽心尽责,在敬业的基础上取得不断进步。
从平凡到杰出,一个邮差的故事改变了两亿美国人的观念。如今邮差弗雷德的故事已印成手册,全球许多著名企业中几乎人手一册。
职业演说家马克·桑布恩在美国丹佛的华盛顿公园附近一个小区买了一套房子,迁入几天后,有人敲开了他的房门。来人微笑着向他介绍自己:“我的名字叫弗雷德,是这里的邮差。我顺道来看看,向您表示欢迎,同时也对您有所了解,比如您所从事的行业。”
马克·桑布恩感到很惊讶,他收了一辈子的邮件,还是第一次碰见邮差做这样的自我介绍,但这确实使他心中一暖。他很配合地告诉邮差:“我是个职业演说家,这算不上真正的工作。”
“那么,您肯定要经常出差旅行了!”邮差问道,脸上始终浮着真诚的微笑。
“是的,的确如此,我一年总要有160天到200天出门在外。”演说家如实回答。
邮差点点头,继续说:“既然如此,最好您能给我一份您的日程表,您不在家的时候我可以把您的信暂时代为保管,打包放好,等您在家时再送过来。”
这份“超乎寻常”的热情让演说家太吃惊了!他婉言谢绝道:“把信件放进房前的邮箱里就可以了,我回家的时候再取也一样的。”
但邮差并没有因为自己出力不讨好的建议而退却,他真诚地解释道:“桑布恩先生,窃贼经常会窥探住户的邮箱,如果发现是满的,就表明主人不在家,那您就可能要身受其害了。”
演说家尚未来得及说什么,邮差继续道:“我看不如这样,只要邮箱的盖子还能盖上,我就把信放到里面,别人不会看出你不在家。塞不进邮箱的邮件,我搁在房门和栅门之间,从外面看不见,如果那里也放满了,我就把其他的信留着,等你回来。”
邮差的建议听起来完美无缺,演说家没有理由不同意。两周后,演说家出差回来,发现门口的擦鞋垫不见了。难道在丹佛连擦鞋垫都有人偷?不大可能。
他转头一看,擦鞋垫跑到门廊的角落了,下面还遮盖着什么东西。他走过去拿开擦鞋垫,露出一个包裹来,上面还贴上一张纸条,是那位叫弗雷德的邮差留下米的。事情是这样的:在演说家出差期间,美国联合递送公司(UPS)误送了他的这个包裹,给放到沿街再向前第5家的门廊上,弗雷德发现后把它捡起来,送到演说家的住处,又费心用擦鞋垫把它遮住,以避人耳目。
演说家被弗雷德的行为——人性化的贴心服务震撼了,他已经不仅仅是在送信,他所做的本来属于UPS分内应该做好的事!演说家还了解到,弗雷德在他搬来之前一直都是这样快乐、认真地负责这个小区的服务。
十几年后,邮差弗雷德的故事通过职业演说家马克·桑布恩的传播,在美国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从他那里获得启示。弗雷德为所有渴望在工作中有所作为的人树立了榜样:做自己心里认为正确的事,不计较是否能得到承认和回报。无论是在全球顶尖的大公司,还是在一些正在成长中的小企业,“邮差弗雷德”这5个字已经成为创新服务和增值服务的代名词,企业每年都设立“弗雷德奖”,专门鼓励那些在服务、创新和尽职尽责上有同样精神的员工。
尽职尽责让人坚强,尽职尽责让人勇敢,尽职尽责也让人知道关怀和理解。因为我们对别人尽职尽责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承担责任。
无论你所做的是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能认真地勇敢地担负起责任,你所做的就是有价值的,你就会获得尊重和敬意。尽职尽责不在于工作的类别,而在于做事的人。只要你想,你愿意,你就会做得很好。
不要成为按钮式的员工
爱迪生说过:“如果你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这是那些成就大业之人和凡事得过且过的人最根本的区别。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黑人小伙子法拉·格雷是知名的“商界神童”。他6岁白手起家搞推销,14岁时就成了百万富翁。如今,他的生意已扩大到通信、食品、出版等领域,他本人还主持广播和电视节目,在纽约和拉斯韦加斯都拥有办公室。
格雷出生于芝加哥一个普通的单亲家庭,是5个兄弟姊妹中最小的一个。据悉,格雷6岁那年,母亲患上了很严重的心脏病。格雷心疼母亲,渴望能帮助她减轻生活负担。但是,没有人敢雇用他这个6岁的“童工”。格雷无奈,只得苦思冥想,终于发现了一个赚钱的方法——推销润肤露。格雷说:“我请妈妈帮我低价批发到一些润肤露,然后挨家挨户地进行推销。有人开门后,我会握着他的手说:‘您好,我叫法拉·格雷,您愿意买下这瓶润肤露吗?它只要1.5美元。’通常,主妇们一看到我恳切的眼神,都会说:‘好吧,我买。’”
8岁那年,格雷有了一些积蓄后,创建了自己的“商业俱乐部”。他向当地的商人寻求资助,请求他们提供车辆和开会场所,以便让他和其他儿童一起切磋经商“秘诀”。格雷说:“刚开始,我总是遭到别人的拒绝,他们一看到我就关门。但我总算通过‘五人策略’募集到1.5万美元的投资。所谓‘五人策略’,就是如果你拒绝我的请求,那么请你给我介绍5个可能会接受我请求的人。”通过募捐得来的钱,格雷和他的伙伴们做起了销售饼干和礼品卡的生意。
格雷一家搬到拉斯韦加斯后,他的经商本领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很快,格雷受邀到脱口秀节目中接受采访。后来,他自己也成了一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那年,他只有12岁。虽然年龄小,但格雷的口才却不逊于大人们,没过多久,就连许多机构都开始约他进行演讲,他的预约表排了一长串,而且每场演讲的报酬高达5000~10000美元。格雷说:“我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人们想知道,我是如何建立自己的俱乐部的?我是怎样成为一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他们说:‘给我们老年人或年轻人组织讲讲你的成功史吧,这儿有一张支票等着你。’”
有一次,格雷看了祖母做果汁的过程,灵机一动,立即决定建立一家食品公司。他说:“我是一边看书一边学习如何经营一家食品公司的。”靠着这家食品公司和其他生意上的收入,14岁的时候,格雷就成了一名百万富翁。那年,他给家里买了一栋房子,让母亲住得更舒服些。
2004年,20岁的格雷出版了与人合著的书《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9个步骤使你变得有钱》。书中列出了他的经验之谈:爱惜你的名声,永远不要害怕被拒绝,建立智囊团,抓住每一个机会,跟随潮流但有自己的目标,对失败做好心理准备,花时间学习,热爱你的顾客,永远不要轻视人脉的作用。
世界上许多伟大事业的成功者都属于那些敢想敢做的人,而那些所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因瞻前顾后,不知取舍而终无所获。我们常听说,天才、运气、机会、智慧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但更多人的失败是因为有三件事没有做到位,即“缺乏敢想的勇气,缺少敢做的能力,没有敢取得成功的决心”。
工作也是一种娱乐
每天不知会有多少人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新构想取消,因为他们不敢行动。过了一段时间,这些构想又会回来折磨他们。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办呢?其实答案是非常明显的,由于我们每天都要工作,可选择的态度只有两种,一种是马克·吐温所说的,“我根本不用做任何工作就能谋生,我以书籍和杂志的写作工作为乐,对我而言这就跟打台球一样有趣。”对他而言,工作根本不是工作,而是一种乐趣。马克·吐温多部传世的作品,便是他工作哲学的最好印证。
另一种态度则是工作为日复一日的劳役,像西西弗斯王一样,每天推动着庞大的巨石滑落山谷。他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过程,所以日复一日做的都是艰辛、枯燥而且毫无乐趣的工作。
曾有人向皮尔·卡丹请教过成功的秘诀,他很坦率地说:“创新!先有设想,而后付诸实践,又不断进行自我怀疑。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
当时23岁的皮尔·卡丹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踌躇满志地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他先后在“帕坎”、“希亚帕勒里”和“迪奥”这3家巴黎最负盛名的时装店当了5年的学徒。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便掌握了从设计、裁剪到缝制的全过程,同时也确立了自己对时装的独特理解。他认为,时装是“心灵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和人联系的礼貌标志”。在巴黎大学的门前,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引起了皮尔·卡丹的注意。这位姑娘虽然只穿了一件平常的连衣裙,但身材苗条,胸部、臀部的线条十分优美。皮尔·卡丹心想:这位姑娘如果穿上我设计的服装,定会更加光彩照人。于是,他聘请20多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组成了一支业余时装模特队。
后来,皮尔·卡丹在巴黎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展示会。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身穿各式时装的模特逐个登场,顿时令全场的人耳目一新。时装模特的精彩表演,使皮尔·卡丹的展示会获得了意外的成功,巴黎所有的报纸几乎都报道了这次展示会的盛况,订单雪片般地飞来。皮尔·卡丹第一次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服装业中取得辉煌的成功之后,皮尔·卡丹又把目光投向了新的领域。他在巴黎创建了“皮尔·卡丹文化中心”,里面设有影院、画廊、工艺美术拍卖行、歌剧院等,成为巴黎的一大景观。
那时巴黎有一家高级餐馆“马克西姆餐厅”濒临破产。由于这家餐厅建于1893年,历史悠久,当店主打算拍卖时,美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大财团都企图买下。皮尔·卡丹不想让法国历史上有名的餐厅落到外国人手上,于是,他用150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马克西姆餐厅。
皮尔·卡丹将简单的来餐厅用餐提高到一种生活享受的高度,不仅让客人品尝到驰名世界的法式大菜,同时也让客人享受到马克西姆高水平、有特色的服务。经过皮尔·卡丹的精心调治,3年后,马克西姆餐厅竟然奇迹般地复活了。它不但恢复了昔日的光彩,而且影响波及全球。
从一个小裁缝走向亿万富翁,皮尔·卡丹创造了一个商业王国的传奇。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他用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代价换来的。“我的娱乐就是我的工作!”在皮尔·卡丹的那间绿色办公室里,有一个地球仪,这个没有时间娱乐的大师也许可以从中数清楚他的帝国在地球上有多少个站点。他从中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满足,一种生活的乐趣。
把工作当做娱乐,目光远大,善于控制约束自己,苦中作乐,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
成功者乐于工作,并且能将这份喜悦传递给他人,使大家不由自主地接近你,乐于与你相处或共事。充满乐趣的工作和工作心态一定会产生更多的成果,它会伴你走向成功的彼岸。
跟随心灵去做事
我们不应该根据人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来对他进行评判,在确切地了解一个人的理想和抱负之前,无法对一个人轻易地下结论。判断一个人的标准应该是看他所拥有的抱负和确立的目标。一个年轻人,只要他具备毅力、恒心和信念,他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杰出人物。
44年前,洛杉矶郊区有一个15岁的小男孩,他那时候没有见过任何世面,所以,他给自己拟定了一个表格,上面列出了自己的梦想清单: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子;参观月球……
那就是他一生的目标,他把表格上的每一项目标编了号,共有127个目标。
16岁的时候,他跟随父亲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探险,于是,他表格上的第一个目标完成了。
从那以后,他逐个地按照顺序实现目标,在他59岁的时候,表格上的127个目标中有106个已经完成了。
这个美国人叫约翰·戈达德,一生之中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
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一生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真正地拥有了这个世界。
有人惊讶地追问他是凭借着怎样的力量,把那些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脚下,让他把那么多的绊脚石都当做了登攀的基石,他微笑着回答:“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那个地方,随后,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来,就只需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
在一个人的日常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某些预示着他的未来的东西。他做事的风格,他对工作的投入程度,他的言行举止——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他会拥有什么样的未来。当我们看到一个工作兢兢业业,想方设法地使每一件事都做得尽善尽美,以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为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寻求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的人时,我们相信他总有一天会崭露头角。
培养高贵的心灵
现代人的生活中时常会充满各种各样的压力,如何排解心理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已经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了。其实愉快不愉快都是自己的感觉,别人不能帮你愉快,所以只能靠自己去感觉愉快的心情。如果你时刻跟自己说“我很愉快”,你就会发现自己真的愉快了。
缓解压力的另一方法就是在平时学习、工作中对自己不太过苛求。不要把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也不要对自己所做的事要求十全十美,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的成就,心情就会舒畅。
斯匹特是一位年轻的电脑销售经理。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和高薪的工作,在他的面前是一条充满阳光的大道,然而他的情绪却非常消沉。他总认为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病,快要死了,甚至为自己选购了一块墓地,并为他的葬礼做好了准备。实际上他只是感到呼吸有些急促,心跳有些快,喉咙梗塞。医生劝他在家休息,暂时不要做销售工作。
斯匹特在家里休息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恐惧,他的心理仍不安宁。他的呼吸变得更加急促,心跳得更快,喉咙仍然梗塞。这时他的医生叫他到海边去度假。
海边虽然有使人健康的空气、壮丽的高山,但仍阻止不了他的恐惧感。一周后他回到家里,他觉得死神很快就要降临。
斯匹特的妻子看到他的样子,将他送到了一所有名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医生告诉他:“你的症结是吸进了过多的氧气。”他立即笑起来说:“我怎样对付这种情况呢?”医生说:“当你感觉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时,你可以向一个纸袋呼气,或暂且屏住气。”医生递给他一个纸袋,他就遵医嘱行事。结果他的心跳和呼吸变得正常了,喉咙也不再梗塞了。
他离开这个诊所时是一个非常愉快的人。
此后,每当他的病症发生时,他就屏住呼吸一会,使身体正常发挥功能。几个月以后,他不再恐惧,症状也随之消失。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找医生看过病。
许多人感到身体支持不住,往往症结在于心理上。保持愉快的情绪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不怕才有希望”,对付困难是这样,对付疾病也是这样。
我们要保持愉快的心情首先就要正确认识压力。人生活在社会中,有压力是正常的事。因此,对平时正常的压力并不需要全面排除。但是,太大的压力、太重的心理负担就要想办法减轻了。在遇到精神困扰时,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安慰、平息紧张,在多种复杂的情况下能沉着冷静处理各种事件。
当我们感到压力太大时,还应当主动疏导发泄,如把自己的体验、想法向亲人、同事、朋友讲,让郁闷释放出来,这样就会觉得有所安慰,心情也会变得轻松起来。或者转移注意力,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文艺或体育活动,可以丰富生活,增加情趣。在心情不愉快时也可外出旅游、逛商店,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达到乐而忘忧。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位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和朋友谈起了自己看问题视野的变化。
由于小学成绩优秀,他考上了县城的中学。他发现自己再不能像在小学时那样稳拿第一了,于是产生了嫉妒心理:比自己好的同学原来都有六棱铅笔,自己却没有,天道不公啊!经过几年的苦读,他居然又成为县中学的第一了。而他又觉得:人与人之间还是不平等的,为什么自己没有好钢笔呢?
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北京的某所大学,可好景不长,他的学习成绩连中等也保不住了。看到城里的同学是好铅笔成堆,好钢笔成把,早上牛奶蛋糕,晚上香茶水果,想想自己,早上一个窝窝头舍不得吃完,还要给晚上留一半。“合理”又从何谈起呢?
5年后,他留学到美国,亲眼看到了五光十色的西方世界,所有的嫉妒、自卑、怨恨却忽然一扫而光了。原来自己选取的比较标准发生了变化,看到的不再是自己的同学、同事和邻居,而是整个世界。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自己得瞧得起自己,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认为反而是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
战国时代,在长城外住了一位老翁。有一天,老翁家里养的一匹马无缘无故走失了。在塞外,马是负重的主要工具,所以,邻居都来安慰他,这位老翁却很不在乎地说:“这件事未必不是福气!”过了几个月,走失的那匹马居然带了一匹胡人的骏马回家,这真正是赚了,邻居都来庆贺。这位老翁却说:“这未必不是祸!”几个月后,老翁的儿子骑这匹胡马摔断了大腿骨,邻居们佩服老翁的料事如神之余也赶来慰问,而这位老翁却毫不在意地说:“这倒未必不是福!”事隔半年,胡人入侵,壮丁统统被征去当兵,战死沙场者十之八九,而老翁的儿子却因为摔断了一条腿免役而保住一命。
塞上老翁这种透过长远时空、利弊并重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产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睿智的典型。这种平常心带来了生活中的和谐,宽容心不也是如此吗?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去的河。遇到过不去的河掉头而回,这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是不要因为小挫折而灰心丧气,最后影响了你的人生脚步。
历览古今,抱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要想事业成功,似乎仍需更多。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一种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积极心态,而不要一味地在自己的消极意志中沉寂下去。
找一处心情的避风港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卓越者少,失败平庸者多,成功卓越者活得充实、自在、潇洒,失败平庸者过得空虚、艰难、猥琐。
为什么会这样?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心态,尤其是关键时候的心态,我们就会发现心态导致人生惊人的不同。
在推销员中,广泛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的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放弃努力,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很呢。”于是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发大财而回。
这就是一念之差导致的天壤之别。同样是非洲市场,同样面对打赤脚的非洲人,由于一念之差,一个人灰心失望,不战而败;另一个人满怀信心,大获全胜。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这些人常说他们的想法无法改变。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她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下也有50℃。她没有人可谈天,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字,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塞尔玛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很感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年前,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流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有这么大的转变?
沙漠没有改变,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念头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此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她从自己造的牢房里看出去,终于看到了星星。
生活中,失败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态观念有问题。遇到困难他们只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行了,我还是退缩吧。”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遇到困难,仍然是积极的心态,用“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于是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把自卑踩得粉碎
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用别人的眼光来过低地评论和挑剔自己,把自己限制在一个劣于他人的境地,认为自己与世间那些美好的事物无缘,给自己设置一连串的“不可能”:不可能像别人那样出色,不可能有那么大的作为,不可能取得那样大的成功……总认为自己渺小,做事情很少能够心中有数。其实,这个世界上,在你周围的人群中,比你强的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
丽莎是来自美国阿肯色州的学生,也是她所在镇里唯一来哈佛读书的人。在她准备起程到哈佛大学前,当地的人都为她能到哈佛上学而感到自豪,她自己也庆幸能有这样好的机遇。
但是,丽莎的兴奋劲还没过,就忽然对自己的感觉越来越糟糕了。她在哈佛过得很辛苦,上课听不懂,说话带土音,许多大家都知道的事自己却一无所知,而许多她知道的事大家却又觉得好笑。她开始后悔自己到哈佛来。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到哈佛来受这份羞辱,同时更加怀念在家乡的日子,在那里,可没有人瞧不起她。
感到孤独无比的丽莎,觉得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无奈之下,她求助于心理咨询。
心理医生对她是这样诊断的:
她已跨入了个人成长的“新世纪”,可她对已经过去了的“旧世纪”仍恋恋不舍。
她对于生活的种种挑战,不是想方设法加以适应,而是缩在一角,惊恐地望着它们,哀叹自己的无能与不幸。
她对于能来哈佛上学这一辉煌成就已感到麻木不仁。她的眼睛只盯着当前的困难与挫折,没有信心再去造就一次人生的辉煌。
她习惯了做羊群中的骆驼,不甘心做骆驼群中的小羊。
她以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去应付大学生的学习要求,自然是格格不入,可她抱残守缺,不知如何改变。
她因为自己来自小地方,说话土里土气,做事傻里傻气,就认定周围的人在鄙视她,嫌弃她。可她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她的自卑,才使周围人无法接近她,帮助她。
她生长在中南部地区,去东海岸的波士顿求学,面临的是一种乡镇文化与都市文化的冲突,她没有想到,哈佛对她来说,不仅是知识探索的殿堂,也是文化融合的熔炉。
她身材瘦小,长相平常,多年来唯一的精神补偿就是学习出色。可眼下,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学林高手”,她已再无优势可言。
她长相平常,学习又平庸,这就彻底打破了她多年的心理平衡点,使她陷入了空前的困惑中。她悲叹自己来哈佛是个错误。可她忘了,多年来,正是这个哈佛梦在支撑着她的精神。她虽然战胜了许多竞争对手进入哈佛大学求学,却在困难面前输给了自己的妄自菲薄。
她怨的全是别人,叹的全是自己。难怪她会在哈佛有自卑的感觉。她只有跳出往日光辉的“怪圈”,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新世纪”,才能重新振作起来。
总而言之,丽莎的问题核心就在于:她往日的心理平衡点彻底打破了,她需要在哈佛大学建立新的心理平衡点。
丽莎陷入自卑的沼泽中,认定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这说明她过于扩大了自己精神痛苦的程度,看不到自己在新环境中生存的价值。所以心理医生一方面承认她当前面临的困难是她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所以她反映出来的情绪也是很自然的。同时,心理医生告诉她,对哈佛的不适应,产生种种焦虑与自卑反应,这在哈佛很普遍,并非只有她一个人。这使丽莎产生了“原来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啊”的平常感。
所以,心理医生竭力让丽莎懂得在新的环境里,学会多与自己比,而不与别人比。如果一定与别人比的话,还要透视到别人在学习成绩、意志等方面不如自己的一面。理清学习中的具体困难,并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加以克服和改进。此后,丽莎参加了一个由哈佛本科生组成的学生电话热线,丽莎在帮助别的同学的同时,也结交了不少新的知心朋友,更重要的是,丽莎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重新感到自信心在增长,感到哈佛大学需要她,她不再是哈佛大学多余的人了。
一系列的心理反差,使丽莎产生了自己是哈佛大学多余的人的悲叹。她没有意识到,自己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心理反差,是因为以往与同学的比较中,她获得的尽是自尊与自信;但现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她获得的尽是自卑与自怜。
缺陷也是美
当你认为自己有能力的话,你就会觉得各方面只要经过自己努力就能取得成功。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能改变你自己,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打败你,也只有你自己能打败你。因此,无论你自身条件如何恶劣,只要你拥有积极的心态,就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以积极的心态成就事业。
富兰克林·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男孩,脸上常是一种惊惧的表情,张口露出的是龅牙。他呼吸就像喘气一样,如果被喊起来背诵,他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颤动不已,回答得含糊不清,然后颓废地坐下来。像他这样的小孩,自我感觉一定很敏锐,回避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
但富兰克林·罗斯福,却有着一种积极、奋发、乐观、进取的心态,这激发了他的奋发精神。他的缺陷促使他更努力地去奋斗,他不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便减弱了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一种坚定的嘶声。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而克服他的惧怕。凭着这种坚持,他终于成为美国总统。
他不因自己的缺陷而气馁,他甚至加以利用,变其为资本,变其为扶梯而爬到成功的巅峰。在他的晚年,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有严重的缺陷。美国人民都爱他,他成为美国第一个最得人心的总统,这种情况是以前未曾有过的。而他之所以伟大,却是他身上先天的缺陷促使他毫不灰心地干下去,直到成功的日子到来。像他这样的人,如果停止奋斗而自甘堕落,那将是什么结果呢!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
他看见别的强壮的孩子玩游戏、游泳、骑马、做各种极难的体育活动时,他也强迫自己去参加,使自己变为最能吃苦耐劳的典范。他看见别的孩子用刚毅的态度对付困难,用以克服惧怕的情形时,他也就用一种探险的精神,去对付所遇到的可怕的环境。如此,他也觉得自己勇敢了。当他和别人在一起时,他觉得他喜欢他们并不愿意回避他们。由于他对人感兴趣,从而自卑的感觉便不会发生。
他觉得当他用“快乐”这两个字去和别人交往时,就不觉得惧怕别人了。
在他进大学时,他利用假期在亚利桑那追赶牛群;在落基山猎熊;在非洲打狮子,使自己的身体变得强壮有力。有人会疑心这位美西战争中马队的领袖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精力吗?或是有人对于他的勇敢产生过疑问吗?然而千真万确,富兰克林·罗斯福便是那个曾经体弱惧怕的小孩。
富兰克林·罗斯福使自己成功的方式简单有效,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实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他的心态和信念。正是他这种积极的心态激励他去努力奋斗,最后终于从不幸的环境中找到了成功的秘诀。
学会对别人宽容
有人说:“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有人说:“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和信赖是它的基石。”还有人说:“宽容是清凉的甘露,浇灌了干涸的心灵。”宽容是一种美德,凡是能做到宽以待人者,都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宽容是人类文明的唯一考核标准。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治国之道,在于猛宽得中”,古人以此作为治国之道,表明宽容在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宽容,是自我思想品质的一种进步,也是自身修养,处世素质与处世方式的一种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小镇。
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10多天过去了,仍未与部队联系上。一天,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度过了几天,也许是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身上。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一次与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
就在自以为已经安全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肩膀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饥饿难忍,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时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宽容了他,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即使一个非常宽容的人,也往往很难容忍别人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能赢得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释迦牟尼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打算用愤恨去实现或解决它们时,你不妨用宽容去试一下,或许它能帮你实现目标,解决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生活中,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
宽容是一门艺术,一门做人的艺术,精神宽容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行为。宽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纳别人,理解别人的处世方法,尊重别人的处世原则。我们在接受别人的长处之时,也要接受别人的短处、缺点与错误,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和平相处,社会才显得和谐。
学会微笑
微笑是上帝赐给人的专利,微笑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表情。面对一个微笑着的人,你会感到他的自信、友好,同时这种自信和友好也会感染你,使你油然而生出自信和友好来使你和对方亲切起来。微笑是一种含意深远的身体语言。微笑是在说:“你好,朋友!我喜欢你,我愿意见到你,和你在一起我感到愉快。”微笑可以成为鼓励对方的信心,微笑可以融化人们之间的陌生和隔阂。当然,这种微笑必须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正如英国谚语所说:“一副好的面孔就是一封介绍信。”微笑将为你打开通向友谊之门,如果我们想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积极的心态,那么我们非要学会微笑不可。
威廉·史坦哈已经结婚18年了,在这段时间里,从早上起来,到他要上班的时候,他很少对自己的太太微笑,或对她说上几句话。史坦哈觉得自己是百老汇最闷闷不乐的人。
后来,在史坦哈参加的继续教育培训班中,他被要求准备以微笑的经验发表一段谈话,他就决定亲自试一个星期看看。
现在,史坦哈要去上班的时候,就会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着,说一声“早安”;他以微笑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他对地铁的检票小姐微笑;当他站在交易所时,他对那些以前从没见过自己微笑的人微笑。
史坦哈很快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他报以微笑。他以一种愉悦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满肚子牢骚的人。他一面听着他们的牢骚,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史坦哈发现微笑带给了自己更多的收获,每天都带来更多的钞票。
史坦哈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对方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年轻人。史坦哈告诉那位年轻人最近自己在微笑方面的体会和收获,并声称自己很为所得到的结果而高兴。那位年轻人承认说:“当我最初跟您共用办公室的时候,我认为您是一个非常闷闷不乐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改变看法:当您微笑的时候,充满了慈祥。”
你的笑容就是你友善的信使。你的笑容能温暖所有看到它的人。对那些整天都看到皱眉头、愁容满面、视若无睹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压力的人,一个笑容能帮助他们了解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欢乐的。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有一个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以控制你的思想来得到。幸福并不是依靠外在的情况,而是依靠内在的情况获得的。记住:微笑能改变你的生活。如果你不喜欢微笑,那怎么办呢?那就强迫自己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