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杜甫写诗为民成一代诗圣的故事
6587900000013

第13章 初到长安的苦涩

长安求仕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746年,杜甫怀揣着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告别家人,只身前往长安。一路上父亲杜闲和妻子杨婉的话来回萦绕在耳边。

一会儿是杜闲的叮嘱“官场险恶,人一旦做了官就会被荣华富贵所迷惑,出淤泥而不染是很难做到的,但只要你心中想着朝廷,想着百姓,一身正气,终会压倒邪念。”

一会儿是杨氏的激励“相公,你才华过人,学有所成,但只待在陆浑山庄也不能尽忠报国,自古有伯乐,也有毛遂,才华不能被埋没。你千万不要贻误这报效国家的大好时机啊!”

杜甫把这些话都牢牢地记在心间,怀揣着梦想直达长安。

此时的长安,经济繁荣,人口密集,胡人、朝鲜人、日本人、印度人、阿拉伯人等四处可见。长安人家,几乎家家户户有院落,富人弄风景,穷人栽蔬菜。街市永远热闹,人们川流不息,和尚、道士、游侠、艺人、权贵与草民、良家女和烟花女……到了长安,才知道什么叫大千世界。

这天,杜甫闲来无事,想起李白曾经和自己谈及的“饮中八仙”欢聚的地方“聚仙楼”,于是他就朝人声鼎沸的长安西市走去。

这“聚仙楼”因为当年“饮中八仙”的佳话,而高朋满座甚是热闹。杜甫找到一个僻静的角落,要了两壶酒,想品味一下当初李白的意境。没想到,竟然和这店主人攀谈了起来。当店主人知道了杜甫和李白的交情后,马上恭恭敬敬地捧出文房四宝,请杜甫即兴作诗。

面对这样的情景,杜甫好像听到了“海上钓鳌”的乐章,看到了贺知章解金龟换酒的动人场面,止不住心潮激荡,诗情洋溢,提笔写道: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好诗!好诗!”店主人赞不绝口,指着其中四句说,“这几句写李学士,真传神,简直像是昨天的事儿一样。那一年,皇上和贵妃娘娘在沉香亭畔赏杜丹,传李学士去写诗助兴。当时李学士就醉卧在这酒楼上,让皇上派来接他的船在河边等了很久呢!”

杜甫对这几句也很得意,情不自禁地高声吟诵起来:“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一边吟诵一边遐想,仿佛看见了自己在金銮殿上高谈阔论,在玄宗身边出谋划策。

此时的杜甫被长安城的繁华与宏伟所迷惑,他不知道此时的玄宗已经不再是他心目中的“尧舜之君”。玄宗在位日久,便骄奢淫逸,纵情声色,甚至迷信仙道。他把内事交给了宦官高力士,把外事交给了相国李林甫,而自己整日沉迷于酒色,不问朝政。

日子匆匆地在手边溜走,一转眼到了第二年,马上要进行科举考试了。这时候的杜甫是摩拳擦掌,只待考试场上大展拳脚,谁料想却陷入一个弥天大谎。天下学子奔长安,竟然全军覆没。

原来是相国李林甫忌妒贤才,他视读书人,尤其视文人为天敌。文人满口圣贤书,动不动就说什么苍生为重、社稷为重,令这个“白字”丞相甚是害怕,他迫害文人兼高官,像张九龄、严挺之、李适之、李邕等,全都遭了他的毒手。

他迫害仕途上的文人,又防止民间的文人进入仕途,于是制造了这科举史上最为荒唐的一次考试。

唐玄宗很纳闷,“为什么一个有才之士都没有呢?”

李林甫一听皇上的问话吓了一跳,但他眼珠一转,满脸堆笑,跪倒在地;“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唐玄宗更是迷糊了。

“这是盛世的表现啊!这不是没有人才,而是连乡野的人才也都进了官府,我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全都效力于皇上您了!可见吾皇英明,乃尧舜再世啊!”

听了这话,唐玄宗乐得嘴都合不拢了,那个盛世君王的形象在他的身上再也找不到一点痕迹。

杜甫作为普通考生,当然不知内情。无奈之下,只好寄希望于达官贵人的推荐,但是收效甚微。

精神的苦闷加上生活的潦倒,此时杜甫的父亲杜闲已经病逝,杜甫失去了经济来源,使杜甫病倒了。这一病就是百余天,等到他能出门时,已经瘦得皮包骨头,像换了个人似的。

杜甫拄着拐杖出门散步,心情糟透了,心想如果不是还有妻儿,倒不如一蹬腿飘然西去。正想着,忽然听到有人叫他:“子美兄!”

杜甫抬头一看,原来是新结识不久的朋友,名叫王倚,他连忙应道:“王兄,怎在此处?”

“哦,这是寒舍,杜兄如不嫌弃,进来一叙,如何?”

这时杜甫的肚子开始咕咕地叫了起来,想起还是昨天中午吃的饭呢,于是也顾不得客气,说了句“叨扰”,就随王倚走了进去。

王倚见杜甫这般模样,问道:“子美兄,如何落到如此田地?”

杜甫不由地悲从心来,向王倚说明原委。

王倚听后,十分同情,虽说其家境也不富裕,但还是买肉买酒,热情地招待了杜甫。

杜甫想起自己生活的窘迫,靠卖药,买政府为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为生,到处各家走动,饱受尽白眼……而此时,一个无深交之人却能如此善待自己,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于是写诗说:

但使残年能饱饭,只愿无事长相见。

杜甫在王倚的精心照顾下,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这时,长安的富人们,有的正忙着欣赏雨中秋色,而有的预料到来年的通货膨胀,跑到洛阳去了。所谓的“开元盛世”,剩下最多的是成千上万穷人的哭饥号寒。

杜甫一事无成,连生活都没有着落,困顿在这长安城里,拼命地喝酒,想喝得烂醉,忘却烦恼,可是越喝越清醒,他终于看见这几年自己在长安的真实身影:

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处处潜酸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