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受过法国启蒙时代文学的熏陶。因此,在生活中他把理智的力量看得高于激奋和情感之力。他在感情冲动时甚至能对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露一点声色。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即严厉地、暗暗地爱着肖邦。
如果肖邦不是在钢琴前表现出音乐上惊人的聪慧和敏感,那他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讨人喜欢的、面目清秀的小伙子。
尼古拉从此指望着肖邦会成为著名的钢琴家,将在欧洲各国的首都舞台上演出,并获得辉煌的荣誉。
经过多年的贫寒,而后又是困厄的煎熬,尼古拉懂得了珍惜金钱的意义和分量。他永远也忘不了他当店员时,经常吃不上晚饭,饿着肚子去睡觉,大衣穿在干瘦的身上显得又肥又大,从两肩可笑地耷拉下来。
他经常是起早摸黑,没日没夜地干活。那时,他住在账房后面的一间陋室里。一扇布满蜘蛛网的小窗户,一张木板床,一张断了腿的桌子,桌子上放着几本自学用的书。20岁的尼古拉经常在念书时因困乏、衰弱而昏昏沉沉地入睡。这些往事的回忆常常像噩梦一样使他心悸。
如今,尼古拉有了地位,过着富足的生活。住房也变得漂亮、舒适、光线充足,富丽堂皇。添置了书画、一些珍贵的细软,花钱购买了一套依然十分时兴的华沙大公国式的家具,还添置了布霍尔兹巨匠精制的漂亮的新钢琴。
尤丝迪雅夫人是一位出色的母亲和家庭主妇。她总是设法使食品保持充裕。食品架的最上层是果酱,中间是大块大块的白糖,最下面是罐头、熏肉和腊肠。
在小小的地下室里码放着味道醇香的陈酒。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他们家那样穿着整齐、教育良好、懂得礼貌的孩子是很少见的。尤丝迪雅夫人没有大声训斥孩子或用藤条打人的习惯。
尽管这样,在所有地方,不论是客厅、书房、寝室,还是食品室、地下室和厨房都是井井有条。其实,孩子们从未给大人增添过什么麻烦,只是有时寄宿中学的一两个学生淘气、胡闹,或者是照管食品室、厨房和地下室的佐斯卡打碎两三个盘子。而肖邦总是在母亲发火的时候护着佐斯卡。
他和敦实的小姑娘挺要好,甚至还与她约定:他给她这样那样的帮助,而她给他唱自己在故乡农村学会的所有歌曲,肖邦特别喜欢听这些歌。
友谊是相互的,也是热情的。其实所有人都喜欢佐斯卡,有内涵的露伊斯、伊莎贝拉,瘦弱的艾米莉娅,还有寄宿中学的学生。
家里洋溢着安宁的气氛。当然,小肖邦竭力不使这种安宁令人感到寂寞。他说笑或者戏谑总是为了逗人开心,从来没有恶意或者刺痛别人。教授的藤条很容易使那些想过分嬉闹的寄宿学校学生慑服。
只有一次,小肖邦的嬉闹差一点使自己下不了台。
那是尼古拉的命名日。来访的贵客是华沙教育界的精英、教授和学者,他们当中不少人已被载入波兰科学史的史册。他们是尼古拉先生的常客,但这一次他们的来访具有特别隆重的性质。
这次一反以往的规矩,让孩子们进了客厅。老年人边喝酒,边谈着正经事,而露伊斯、伊莎贝拉、艾米莉娅和肖邦在角落里轻声地笑着,喝着果汁。
穿着节日盛装的佐斯卡端着一块漂亮的、大得令人注目的蛋糕走了进来。她脸上的红晕使尤丝迪雅夫人感到有点奇怪,但她想,大概是姑娘面对贵客害羞的缘故吧!
蛋糕摆到了桌上。尼古拉请客人中德高望重的林德校长切第一刀。校长扶了扶眼镜,有些迟疑地笑了一笑,随后拿起刀来。
但他刚把刀尖碰了一下蛋糕,整个蛋糕竟然塌陷了。客厅里死一样的寂静,但停了片刻,靠墙的书橱门轻轻地打开了,所有在场的人都惊惑地把眼光投向那里。他们看见书橱的中间一层板架上放着一块漂亮的蛋糕。
忽然,响起了尼古拉先生严厉的声音:“弗里德里克!”
这时,人们才发现,在屋角里的孩子们憋不住地笑了起来。听到父亲的叫声,笑声立刻停止了。而弗里德里克慢吞吞地走上前来。
“走近一点!”尼古拉说。
肖邦脸色煞白,但还是走到了客厅中央。
“你给我们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尼古拉气愤地说道。
肖邦抬起头来,说道:“书橱自动开门,是因为我拉了拴在门上的绳子。蛋糕塌下去,因为它是假的……因为它是佐斯卡做的糖皮,是我叫她做的,所以一下子就塌了,而真的蛋糕在那儿,在书橱里……”他轻声地终于把话说完了。
“我的天哪!你为什么要干这种事呢?”尤丝迪雅夫人用忧郁的声调轻声责怪着。
肖邦说:“因为多梅克·捷瓦诺夫斯基总是说:‘奇迹是没有的’,而我想创造奇迹。”
大家闻言都笑了起来,勃罗津斯基教授拉着肖邦说道:“现在,作为对你的惩罚,你给我们弹一首曲子吧!”
肖邦立刻坐在钢琴旁,认真地弹了起来。并且,博得了众人热烈的掌声。
分手道别时,勃罗津斯基教授拥抱了尼古拉先生。
“奇迹归奇迹,”他说,“但你确实有一个出色的儿子。”
尼古拉把手放在被称赞得羞容满面的肖邦头上,眯缝着眼睛,感激地笑了。他微闭双眼,展望未来,似乎看见了金碧辉煌的音乐会大厅,看见弗里德里克在舞台上。他憧憬着这一天,自己的儿子会成为伟大的、世界闻名的弗里德里克·肖邦。
小肖邦和中年级学生同岁,但甚至高年级的学生对他的评价也很高,那些年纪最小的小家伙对他则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年级或预备班的一些男孩子常常三三两两悄悄地跟在肖邦身后走,虔诚地睁大双眼,兴奋地抠着鼻子,但一旦感觉到肖邦瞧了自己一眼以后,便一溜烟地跑掉了。
小肖邦虽然是校外学生,但他学得很好,考得也很出色,这并不使任何人感到意外。那些坏学生倒可能会嫉妒他的长处,这就叫“蠢人忌恨聪明人,懒汉忌恨勤劳者”。
大家都知道,尽管尼古拉非常钟爱自己的儿子,但对他的要求却要比对寄宿中学的学生要求得更严厉。在考试前,他特地请自己的同事更严格地要求弗里德里克。
同学们敬仰小肖邦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他个子瘦小、身材匀称、和蔼可亲,但显得有点弱不禁风。这样的人一般是不惹人喜欢的,但他却叫人十分喜欢。
小肖邦能想出使全校都哄然大笑的笑话,他能叫不知天高地厚的傻瓜暴露出自己的蠢笨,并给以恰如其分的讥笑和讽刺。有时,甚至高年级的学生也把他请来,让他模仿林德夫人或者茨冈人、小贩、裁缝等人的样子。
小肖邦具有出色的模仿人的演员天才。瘦小的、漂亮的小伙子,有时出其不意地梳梳头发,噘起嘴巴,皱起眉头,拉长了面孔。在捧腹大笑的观众面前,小肖邦要么变成了沿街奔走的补锅匠,或者是扭着屁股的商业经纪人;要么变成他当时要装扮的任何人。由于他有这样非凡的才能,而且不翘尾巴,又珍惜友谊,所以大家都喜欢他、器重他。
但这一切还不够,还不能说明最要紧的事情。最要紧的是小肖邦另外的才能是使整个华沙都闻名的才能,报刊上已经作过报道,《华沙信使报》甚至称寄宿中学11岁的学生为音乐天才。
自从肖邦进入华沙中学后,他就新交了一个好朋友,他的名字叫作蒂图斯。
这个小伙子肩宽腰圆,长得十分强壮。他是来自外省的,家庭也比较富裕,但却一点都不浮华。他的性格很好,而且乐善好施,因此大家都很喜欢他。他尤其喜爱运动,在学校的操场上也很受尊敬。
放学后,小肖邦和蒂图斯在华沙街上闲逛。他们碰上了一队俄国士兵,现在的华沙,经常会碰上俄国的士兵,华沙简直都成了俄国的一部分了。
小肖邦和蒂图斯都对他们极端厌恶,蒂图斯免不了朝他做厌恶的鬼脸。士兵们也不答理他们,装作没有看见,继续赶路。
小肖邦咬牙切齿地说:“别着急,他们得意不了几天,总有一天,我们会把他们从华沙彻底赶出去,让他们到自己应该去的地方待着!”
小肖邦和蒂图斯分开的时候,天都几乎黑下来了。他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阁楼间。这间房是他父母给他安排的,从这里,他可以俯瞰到弯弯曲曲的维斯图拉河,还有河那边远方像是军队集合点名似的群山。
他走到钢琴边上,坐了下来,小声地唱了起来:“自由的波兰……”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这里也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件。
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3个强国对弱小的波兰进行了3次瓜分。他们瓜分波兰的领土,奴役波兰的人民,还想扼杀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以使他们能长久地统治下去。
可是,正如一首波兰爱国歌曲所唱的那样:“波兰不会灭亡!”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
19世纪上半叶,波兰进步的和民族的浪漫主义文艺,对这个斗争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文艺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些思想对小肖邦和他的爸爸妈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肖邦家经常聚集着一些知识分子。
如果说,肖邦的父亲尼古拉在大庭广众之下总是表现得很驯服和顺从,生怕自己会丟掉饭碗,那么,他在亲朋好友中间,则毫不掩饰自己反沙俄的观点。
尽管肖邦的父亲是一个法国移民,但他却是以波兰人的身份来说话和做事的。他设身处地地为波兰着想,他移居的国家很少有独立的时候,他因此也感染上了它的仇恨和痛苦。
当肖邦的父亲知道某个抵抗入侵的领袖,或是某个被认为是不尊重占领者的艺术家被残忍地杀害或无故地失踪之后,他总是禁不住怒火冲天。
小肖邦从小就经常听这些激烈的政治辩论。他还常听人们在拉上窗帘之后,在幽暗的灯光下低声朗诵的革命诗歌。每当他听到这些的时候,他也禁不住地跟着激动起来。
肖邦的父亲和朋友们认为,波兰只有靠欧洲其他强大国家的帮助,才能够得到自由和独立。他们热切地盼望着能够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民众运动,并且,他们希望能够寻求法国的支持。因为法国是一个尊重人权、热爱自由的民族。
如果波兰可以得到法国的帮助,那么波兰的革命便有极大的可能获得胜利。肖邦尽管还是个孩子,可是他相信父亲说的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