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自画像
6536100000016

第16章 中秋节

每年八月都要举行的庆祝节日,从初十到十五月满之时结束,共持续五天。人们相信,那一天的月亮比一年里任何时候都圆。

节日里有各种各样的娱乐,特别是互送大量月亮型礼物。就像身处“小摆设展览会”上一样。

人们购买很多神、仙、佛的小塑像,总之各路神仙都被摆在架子上,置于其它收藏品中间。这些收藏品被作为宝贝,长年锁在柜子里,只有在这样庄严的时刻才会被拿出来。一尊大塔耸立在陈列品中央,塔的每层都像家里一样点着灯。

人们在外面燃放爆竹和烟花,屋里的音乐给朋友和家人的团聚增添了欢乐。人们互相邀请,逐家欣赏陈列在案的丰富收藏品。

十五的子夜,大家在院子里隆重聚会,庆祝节日。这是为等待月宫仙女下凡而专门设制的宴会。神话传说仙女将在这天晚上降临人间,到人们简陋的住处满足人类的愿望。不用说,谁也没见过我们这颗卫星上的那位美丽优雅的居民,但是,要将几千年世代相传的传统从人民的精神世界里驱走,确实很难。

传说有一位可怜的老妇人,一天夜里很幸运的接待了这位迷人的中国狄亚娜(Diane)的来访,她向老妇人许诺,将满足老妇人的所有心愿。来客五彩斑斓的服饰和难以抗拒的美貌,早已使老妇人头晕目眩,说不出话。最后,老妇人在月宫仙子仁慈的坚持下,终于鼓足了勇气和力量,用手指了指她的嘴。她原本想说她的心愿很简单,只是想在饥饿的时候总能有吃的就行。幽灵默许后,又升上了天。第二天早上,这位老妇人被发现长了一嘴工兵胡子:原来仙女没弄懂她指嘴的含义!

月亮是诗的女主角。菊花和木犀花在最美的秋季散发着芳香。这给诗人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因此,中秋节与那些给公众带来娱乐的其他节日相比更为风雅,也更有文学色彩。人们为了给予其与之相称的庆祝,试着把地上的房屋变成水晶宫,并使之像世人心目中的天宫那般富丽堂皇。

我提到过,月亮是诗的女主角。事实上,自远古以来,她就不断激励诗人们创造出既忧伤又欢乐的诗歌。正是她,接纳了世间人们共同的观赏,将远隔千里的情人的目光和思念连结在一起,也正是她,使不幸者和失落者孤寂的灵魂得到慰藉。人们在她那明亮的镜子前,吐露深藏心中的秘密,许下心中最甜美的祝愿。说到这儿,你大概不会再对为何诗歌总钟情于这位美妙的黑夜皇后而感到怪异了!

下面两首诗是我国诗人描写这颗明星的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与月亮有关的传说很多,不能一一叙述。有的说,月宫里的仙女还没有结婚。有的则坚持说她是一个忧伤的寡妇。最原始的传说称仙女是上古著名射手后羿的妻子。后羿用令人胆寒的箭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太阳神跟他说:“请将这个饶恕了吧,我要用它照亮世界。作为回报,我送给你灵药,它能让你升天。”太阳神同时说明了何日何时服用这种神药。后羿不小心把秘密吐露给了妻子,妻子不相信,便服了药:立刻,她就感到像鸟一样轻飘起来,飞向了月亮。

还有一个更优美的故事,我在别的地方已发表了这首诗——《长恨歌》的译作。它讲的是,唐明皇梦游月宫。他在那里学会了霓裳羽衣曲。这支曲子引发了一场叛乱,差点葬送了他的帝位。皇帝的一个爱妃能将这支曲子唱得绝妙无比,宛如仙乐,爱妃的情人发动了叛乱。皇帝最后只有杀死爱妃,才能保住皇位。

灯节

元旦(这里是指春节)过后,很快便是灯节。我们还可以说这个节日是另一个节日的补充,因为这个节日,从正月初十到十五,而元旦则是从前一年的十二月二十日,一直持续到新年的一月二十日。

在长达一个月的假期里,所有政务都暂时搁置。官印也被封入盒中。

灯节名称是自然是来源于灯笼,中国人喜欢在这一天制作各种灯笼,而且数量繁多,其形式令人难以想象的讲究,材料令人难以想象的丰富多样。正是在这天,庞大的帝国之内无处不点灯。于是可想而知那随处可见的微弱的小油灯是明显的不够用的。

为了能准确地把握灯彩的特点,请想象一下将你的那些稀奇古怪的圣诞玩具全都装入透明灯笼中,作成马、羊、狮子、大象、战士、骑士、阳伞、花、怪人怪兽等各种形状。将所有对现实的模仿和各种各样的幻想结为一体,用轻纱或半透明的纸做成简单的彩灯,或者做成两层格子和旋转彩灯。旋转灯能在热气作用下转动,转动时,一些剪影和无数小人在人们眼前走过。总而言之,它们不是自然的物品,公正的观众会说:“太棒了!”

在公共场所,人们在音乐声中舞龙灯,龙灯的骨架是柳木做的,上面贴着透明布,关节是用画着龙鳞的布做成的。人们用棍子将龙灯整个地举起来。假如有人想为自己家里添一份光彩,就让舞龙灯的队伍在门前停下或把他们请到院子里。因此,这家人应该事先放鞭炮通知舞灯的人们。

表演了各种龙灯舞以后,人们会送上礼品和酒以表谢意,可以不给钱,因为舞龙灯队伍的成员都是善良的人,他们完全是为了娱乐才组织起来,假如中途撤出火炬行列,只能说明其舞龙的想法不坚定。

当家里有一对新婚夫妇时,父母会在这天给他们送上一只画着抱童神仙的灯笼。假如媳妇还没有生育,就会送一盏桔灯给她。汉语里的“桔”与“吉”音近。就这样,通过谐音来提醒她快履行生育的义务。

当地的神庙还会送一只灯笼给新婚、中榜、生子的人家。灯笼上的题材因人因事而异。送灯笼的人和乐队一起前往。差不多每条大街上都能看到一盏大灯笼,上面为聪明的游人准备了字谜、诗谜等各种谜语,谁要是巧妙地猜中谜底,就获得信纸、毛笔、墨、烟火、糖果等奖品。假如出的问题是一个组合很巧妙的文字游戏,或是富有创见的答案,又很滑稽,观众便立即爆发出阵阵大笑,到处是欢声笑语,渲染着热闹和喜悦的气氛。

汉朝的时候,除了这些节日外,禁止夜间出游。节日的时候城门大开,桥锁也闲置起来。

这首诗就是称颂这些举国欢庆的夜晚的: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另一首诗写道:

双凤云中扶辇下,

六鳌海上驾山来。(王洪《上元应制》)

这多像看到了卡杜尔·孟戴的《伊佐利纳》呀!

再引述两行: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这些文学作品足以表明节日的盛大和热闹。

自然,还有团聚、宴会、饮酒和作诗这些隆重的活动,与此同时,街上、广场上,欢乐的人群也通宵达旦地玩乐。

灯笼比煤气灯和电灯都好,它的光更加柔和,而且能产生出生活所喜爱的多彩与变幻不定。这种变幻能尽力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与枯燥,给生活添加了亮色与诗意。灯笼用很小的规模,达到了大量电灯组能达到的效果。

政府官员也参加赏灯活动。他们夜晚出门时总是提着灯笼,红色的名字和显贵的官衔写在上面。节日的夜里,这类灯笼装点在官府里,宛如欢迎大家的贺卡。

最后,小孩子们若没有灯笼就不高兴,他们也以自己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欢乐。人们为孩子制作一些水果灯笼,特别是桔灯。小孩们在里面点上蜡烛头,提着这些随手制作的透明的小灯笼到处游逛。

总而言之,一切都是灯火辉煌。若这天晚上,有谁在飞翔的气球上俯瞰中国大地,展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一个由亿万灯笼组成的星光璀璨的天空。假如飞行器驾驶员也参加了新年的这最后一天的节日,他定然深信,我们过的决不是“一个乏味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