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登山历险故事(感动青少年的惊险历险故事)
6526100000017

第17章 征服世界最高峰的勇士

世界最高峰的身影最早进入了欧洲山地探险家们的视野。1921年,英国登山探险家乔治·马罗列勇敢地踏上探索珠穆朗玛峰奥秘的征途。马罗列和他的探险队此行的目的,首先是要找到这座披着神秘面纱的山的具体位置。他们历经艰辛,费尽周折,终于在中国和尼泊尔之间找到了珠穆朗玛峰。虽然一切现代交通手段在它那里毫无用处,但在当地夏尔巴人的帮助下,马罗列一行对珠峰进行了一系列的详细考察,为日后攀登珠峰打下了基础。

1924年,马罗列随同一支装备先进的英国登山队来到喜玛拉雅山麓,准备向珠峰发起冲击。当地的舍普族人都习惯于山地生活,他们帮助登山队把沉重的给养和设备背到了7800多米的高山营地,成了最理想的帮手。马罗列和他的队友便从这里向顶峰攀登。

登山探险是一种既充满乐趣又危机四伏的运动,因此登山探险家不仅要具备勇敢沉着、机智灵活的心理素质,而且要有强壮的身体和丰富的山地生活知识。低温严寒、暴风雨雪、极度缺氧被列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三大不利条件,探险家们在艰难地攀越冰障陡坡时,稍不留神就有被严寒冻伤的危险。有时候,松动的冰层忽然断裂,冰雪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冲向山下,推倒它前面的一切,甚至把整个村庄埋在雪中。在那雪峰顶上,突然刮起的暴风雪,常常会把人卷得无影无踪。空气中的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重要条件之一,珠峰地势高,空气稀薄,只有浓度的50%,缺乏人们正常呼吸所需要的氧气。所以在登山途中,探险家们常常会因为氧气不足而头昏眼花、举步艰难。

马罗列的两名队友在第一次攀登中登上了8300米的高度,突破了当时世界登山史上的最高纪录。然而,可怕的暴风雪阻挡了他们前进的步伐。暴风雪把他们刮得晕头转向,好不容易等到风势稍弱,他们携带的氧气已剩下不多,不能确保向顶峰攀登的成功。他俩只好怀着懊悔的心情,踏上归途。

当天气好转,风力减弱,马罗列和一个年轻力壮的队友又接着向顶峰攀登。他们艰难地越过了一道道峭壁冰川,在充满死亡威胁的道路上勇敢地前进着。好不容易到达了8500米的高度,他们抬头望去,白雪皑皑的峰顶已近在眼前,他俩心里真有说不尽的高兴,恨不得一步走完那剩下的300多米路程。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更为猛烈的暴风雪在刹那间降临了,马罗列和队友被大风刮得无影无踪。直到10年后,人们才在珠峰脚下的积雪中找到了一把他们遗留下来的雪斧,成为他们的惟一遗物。

整整十年过去了,在这期间一共有9支探险队一次又一次向珠峰发起冲击,企图征服这座神秘险峻的山峰,但是,他们的努力都因各种原因遭到失败。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英勇无畏的探险家们虽然连续遭受了10次失败,但他们勇敢的尝试,给后来者提供了信心和经验。

1953年3月,第11支,也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一支登山探险队汇集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准备再次攀登珠峰。不久,这支探险队就出发到设在海拔3900米的第一登山营地。探险队在营地里搭起了20个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帐篷,用来住宿和存放食品、氧气等物品。一支由舍普族人组成的运输队担负运送一切给养和设备的任务。

探险队到达营地后,立即开始了严格的登山练习和适应气候的训练。队员们都清楚地知道,面对珠峰这难以捉摸的“凶神”,只有作好最充分的准备,否则即使是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周密的计划也无济于事。因此,人们不厌其烦地练习爬山技巧,扩大肺活量和增强肌肉,为从南坡攀登珠峰作精心的准备。

经过三个星期的严格训练,探险队的基地移到海拔5400多米的昆布冰川,它横跨在令人心惊胆战的大山峰之间,是攀登珠峰的第一难关。这里不仅坡陡路滑,而且气候变化无常,常常会发生雪崩等意想不到的危险。

在高山基地稍事休整后,勇敢的登山队员们开始投入正式攀登。希拉里和另三位队员担负在冰坡上开辟阶梯的任务,好让庞大的运输队负重在上面行走。由于暴风雨、雪崩和冰川移动等影响,这项工作既艰苦而又复杂。他们缓慢而艰难地向上攀登,彼此间都用系绳连结着,以防有人不慎滑下冰坡时,同伴能及时把他拉上来。他们借助铝梯,爬过一个又一个深不可测的冰窟窿。遇到又滑又陡的冰坡,他们每前进一步都必须用雪斧凿出台阶。在经历千难万险之后,他们总算通过了这一冰川地区,转到了珠峰的南坡。这时,可怕的高山反应出现了,不少队员产生了思考力减退、萎靡不振的病状。在困难面前,探险队员们表现得非常坚定沉着,他们不知疲倦地在冰上开辟道路,顺利到达了分别设在海拔7000米和7200米的第六营地和第七营地。

5月26日早晨,第一支顶峰突击队开始出发攀登顶峰。查理斯·埃文和汤姆·鲍迪伦作为第一小组率先出发,他们在越来越险的道路上奋力攀登。在山口极目远望的人们,看到远处有两个身影正在努力向顶峰攀登,营地上立即沸腾起来,大家都期望他们能一举成功。

中午过后,埃文他们登上了海拔8700米左右的南高峰,在此以前从未有人到达过这样的高度。向上仰望,通向顶峰的道路像一条狭窄的刀锋般的脊梁,它的一边是一个滑向几千米深冰河的陡坡。另一边则是一条冰柱悬挂的峭壁。他俩都渴望继续沿着先下倾尔后上接顶峰的脊岭前进。那多少年来,人们可望不可及的顶峰,离他们仅仅100多米。在这令人振奋的时刻,埃文和鲍迪伦显得非常镇静,他们计算一下往返大约需要五小时的时间。真遗憾,时间已经太晚,此外,他们所带的氧气即将耗尽,经过一天的攀登,人也筋疲力尽。他俩只好怀着终生的遗憾,踏上归途。可是这时,他俩的脚似乎都有些不听使唤。忽然,埃文脚下一滑摔倒了,强大的惯性使他直往下滑,鲍迪伦急忙拉紧系绳,但他不仅没有拉住埃文,自己反倒被拉了下去。两人一前一后急速地往下滑去,离深不见底的深川仅有几米远了!危急时刻,鲍迪伦奋臂挥斧卡住冰坡,下滑的速度渐渐慢下来,埃文和鲍迪伦才死里逃生。此后,他俩更加谨慎小心,但仍摔倒过好几次。

回到营地,埃文他们的脸上沾满冰霜,像是从其他星球上来的天外来客。稍事休息后,埃文他们便把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告诉给第二个顶峰突击队的希拉里和坦辛。希拉里和坦辛都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但他们满怀必胜的信心。

珠峰的气候变幻无常,当夜气温骤降,希拉里和坦辛开始向珠穆朗玛峰顶峰挺进。爬到陡坡的半腰间时,他们发现时间已经耗去过多,所幸的是支援队及时为他们送来了足够的氧气。于是,他俩用几个小时的时间在海拔8500米处的一块陡峭的岩壁旁搭起帐篷,准备在此过夜。吃过晚饭,他俩爬进各自的鸭绒睡袋,商量着明天的计划,慢慢进入了梦乡。

一觉醒来,已是黎明时分。希拉里发现他的登山靴被冻得硬邦邦的,他只好把靴子在炉子上烘烤,足足烘烤了一个多小时,才把靴子上的冰熔化掉。然后,他俩背上沉重的储氧器,一起向南高峰进发。

在积雪深厚的山坡上,他俩一前一后艰难地攀登着。他俩爬上了那个刀刃般的狭脊,埃文和鲍迪伦曾从这里死里逃生。那条狭脊上积雪的陡坡,一直通向南高峰。希拉里在前开路,他用破冰斧凿出一个又一个台阶,他们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爬着,终于爬上了这个巨大的雪坡。他俩都感到疲惫不堪,但谁也不愿意停止前进的步伐,哪怕是一寸一寸地向前挪动,也要攀上顶峰。经过几个小时的顽强拼搏,希拉里和坦辛登上了南高峰,看到了通向峰顶的最后一个脊岭。他们深知能否翻越这条威严可怕的脊岭,是这次攀登计划能否实现的关键。他俩十分仔细地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发现只有在两边峭壁夹峙的积雪斜坡上开辟一条能立足的小道,他们才能够前进一段路。

希拉里继续在前开路,坦辛牵着系绳,紧跟在他的后面。一个多小时后,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挡住他们的去路。

这是一块有12米多高的巨大岩石,它的左面光滑得像一面镜子,无法爬过去。右面只有一条夹在岩石和峭壁间的狭长裂缝,只能容纳一个人勉强挤进去。要攀上悬崖的惟一办法,是用背部和肩膀紧紧贴住裂缝的一边,而把脚牢牢地顶住另一边,借助身体各部的力量把自己推上去。主意已定,希拉里用这种办法先爬上了石壁,接着,他帮助坦辛用同样的办法登了上来。眼看离峰顶越来越近,希拉里和坦辛顾不得劳累,继续在斜坡上一边开路,一边前进,恨不得一步跨上顶峰。不知不觉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攀登似乎还没有尽头,他们都不免有些焦急起来。就在这时,走在前面的希拉里突然发现前面的脊岭不再继续上升,而忽然下降了。他抬头望去,啊,在他们的上面,除了缭绕的云雾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他们兴奋地向上爬了几步,高傲冷酷的“女神”终于第一次被勇敢无畏的探险者踩在脚下。这时是1953年5月29日。此时此刻,希拉里和坦辛感到万分高兴,他们互相握手、拥抱,然后坦辛打开了联合国、英国、印度和尼泊尔的国旗,希拉里拍下了这难忘而又珍贵的镜头。

希拉里和坦辛从南坡攀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消息,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它标志着人类在探索地球奥秘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

位于中国境内的珠穆朗玛峰北坡,由于地形开阔、高峻无比、风大雪多和气温低寒等自然地理条件,不仅气候比南坡更加恶劣、地形更加险峻,而且极有利于冰川发育。其中东绒布冰川和中绒布冰川紧贴着珠峰巨大的山体,成为攀登珠峰的极大障碍。

英国登山探险队从南坡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消息,使热衷于珠峰探险的人们大受鼓舞。此后,各国的登山探险家纷纷来到珠峰脚下,有的企图从它的南坡继续攀登。有的则试图另辟蹊径,从北坡攀上它的顶峰。许多世界着名的登山探险家都雄心勃勃地企图开辟从北坡征服珠峰的道路,但珠峰北坡恶劣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一次又一次地阻止了登山探险家从这里攀上珠峰的努力。因为从北坡攀上珠峰的顶峰,除了要克服严寒、缺氧及战胜陡峭的冰坡以外,还必须越过两个极其艰险的天然障碍:“北坳”和“第二台阶”。因此,人们把珠峰北坡称为“不可攀越之路”、“死亡路线”。但是后来它还是被勇敢无畏的登山队员们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