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且战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项羽生平第一次知道了“恐惧”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感受,这也让项羽生平第一次不得不放弃他强烈的自尊心并低下他那颗高贵的头去求人办事——他派了一个叫武涉的谋士去求韩信,希望韩信能够背叛刘邦跟着他干。
想必读者朋友们都能感觉的出来,像项羽这种有着孤傲脾气的人,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是绝对不会去求人的,更何况他求的是自己的敌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经过刘邦这么久的努力奋斗,此时项羽的实力与之相比已经不再是鸿门宴时期那么强大了,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讲,项羽
开始有些扛不住了。
项羽此时能够想到挖刘邦的墙角这一做法,也算是在局势所迫下的一个策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韩信名花已有主,项羽我来松松土。”其实这种事情的关键不在于项羽的谋士武涉的口才有多么了不起,而在于被挖的对象韩信的立场是否绝对坚定。
我们先来看看武涉同学是如何忽悠韩信的吧!
武涉见到韩信后的礼节略去不表。武涉见到韩信后直接进入主题,他对韩信说道:“当今天下受秦朝暴政的统治已经很久,这正是汉王和霸王等英雄齐心协力攻打秦朝的原因所在,所以秦朝灭亡后,诸侯军将领按照功劳的大小划分土地并分封为王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今汉王刘邦兴兵东进侵犯西楚霸王的领地,能看得出来,他的野心恐怕是要让这天下的领土都姓刘,可见刘邦是个贪得无厌的小人。”
韩信听到这里,打断了武涉的话,不耐烦地说道:“我说,这位武涉兄弟,别给你们西楚霸王项羽戴高帽了,他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说点实际的,你来我这里到底为何而来呀?”
武涉见韩信既是个聪明人又是个直接的人,便不再一味夸奖项羽,而是直接进入主题,武涉说道:“好!我也不绕弯子了,咱俩就打开天窗说亮话。韩将军你或许自以为与汉王刘邦交情深厚,认定他将来会给你封官加爵,所以也就有了今天你替他竭尽全力用兵打仗的局面,但是容我说句直白点的话,你早晚会被他干死的,因为刘邦这个人绝对不是个值得深交的人。眼下楚、汉争霸谁胜谁负的关键就在于你韩信。你支持刘邦,项羽必死;你支持项羽,刘邦必败。如果你继续帮着刘邦攻打项羽,项羽失败之日也是你韩信失去利用价值之时,到时候刘邦必然对你痛下杀手,除之而后快。所以眼下你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趁着刘邦对你毫无防备之时马上投靠西楚霸王项羽,项将军可是已经欣赏韩将军你的才华很久了!”
韩信听到这里,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反而让武涉有些发毛。韩信说道:“您可能不知道吧?当初我韩信最先投靠的就是那位被您夸得跟花一样的项王,他当时给我的是普通保安的职位,我当时所献的计策他根本听不进去,为此我才不得不背叛楚国归顺汉国。而汉王刘邦当即便给我上
将军的官印,并亲自调拨给我几万人马,并脱下他的衣服让我穿,把他的食物让我吃,并且对我的各种建议言听计从,所以我也就有了今天这个地位。望您回去替我向项王道歉,请您告诉他,实在不好意思,我韩信的智商被他低估了,让他失望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如果武涉再说下去无异于自取尴尬,便不再辩解,直接告辞并返回项羽那里复命。
读到这里,大家觉得武涉游说韩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当然,猛一看答案很明确,因为韩信自己也说了,他当年在项羽那里备受轻视才不得不投靠刘邦,而到了刘邦这里又得到了极高的重视,现在他项羽因为自己快不行了才不得不死皮赖脸地过来求他,韩信肯定会在心里气不过:你丫早干嘛去了?
所以,这种情况下项羽越是求韩信反而越让韩信讨厌他。
这可以作为韩信拒绝项羽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全部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容易被我们这些读历史的人所忽略,但是作为职场人士,我们又不得不对这个原因背后的职场智慧提起重视。这个原因就是:项羽错误地选择了前来游说韩信的时机!
为何这么说?读过前面内容的读者都知道,武涉来韩信这里游说之前刚刚发生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韩信向刘邦索封代理齐王的官职,刘邦先是愤怒,后在张良、陈平提醒下马上封给韩信真齐王的官职。前面我们分析了刘邦复杂的内心世界,大家可曾想过,韩信在得到刘邦这个答复之后他会怎么想?
对于韩信,他本来想索要一个代理齐王当,在韩信看来,他等到的答复无非有二,要么是刘邦不同意,要么是刘邦答应他。谁成想,刘邦给他的最终答案却是直接干个正式的齐王,这表明什么?这表明了刘邦对他的绝对信任,同样,在韩信看来,这也表示他动小心眼强攻齐国而冤杀郦食其的全过程刘邦并没有当回事。
当然,事实上是刘邦对韩信很有看法、很生气,刘邦这样做其实是在骗韩信,他要的是韩信稳住心来帮他对付项羽,只要韩信能够上当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刘邦这一次真的没有克制住自己
的愤怒拒绝并痛骂了韩信,紧接着武涉就来忽悠韩信了,这时韩信极有可能就在盛怒之下选择投靠项羽。
随后的发展大家也看到了,韩信很坚定地拒绝了武涉,这也就充分说明刘邦的所作所为对韩信真的起作用了,读到这里真是不得不佩服张良和陈平——虽然他们不是韩信的顶头上司,但是他们短短几句话就间接通过刘邦的手决定了韩信的命运!
武涉走后,韩信内心平静得很,反而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再也坐不住了,此人便是蒯彻。武涉的来访让蒯彻意识到韩信的价值所在:当今天下刘项的胜负大势只取决于韩信一个人。
蒯彻意识到,如果他劝说韩信既不帮着项羽,又不扶持刘邦,而是自立为王,那么便会出现天下三分的局面,而他蒯彻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天下第三极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谋士,混个宰相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往更长远想,刘邦和韩信比,军事能力远远不是其对手,而项羽跟韩信比,或许有的一拼,但是此时的项羽整体实力已经落了下风,恐怕也不是韩信的对手,所以韩信一旦自立为王,消灭掉刘项二人进而称霸天下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想到这些,蒯彻岂能坐得住?毕竟韩信这个香饽饽眼下就在自己身边。于是蒯彻决定去游说一下韩信,希望能够帮助韩信下定决心迈出这关键的第一步。
不得不说的是,蒯彻为了能够成功说服韩信还是动了一番心思的,最后蒯彻决定从看相算命的角度来对韩信进行游说。蒯彻劝说韩信道:“我相过您的面,从面相上看,您只是个封侯的命,而且还是个不能善终的封侯,而我相您的背时却发现,您可是贵不可言啊!”
韩信听完后,略有疑惑,问道:“不太懂,请明示。”
蒯彻终于得以进入正题,讲道:“相信您也对当今的局势看得清清楚楚吧!当今最牛的无非就是项羽、刘邦两大军事集团。项羽的确厉害,凭借着叔叔项梁留下的班底一路气势如虹,声名威震天下,可现如今被困在成皋西面的山地中动弹不得。刘邦号称十万大军,在洛阳一带抵御楚军,凭借地形之险自保,却极难向外取得一点点战功,目前也陷入了进退两难无
法自救的境地。话说,这刘邦、项羽二人,一个偏智慧,一个偏勇猛,如今这一智一勇不也都困窘不堪了吗?目前楚、汉二王的命运就攥在您的手里,您为刘邦效力,项羽必死;您为项羽卖命,刘邦必亡。我倒是觉得最聪明的作法应该是让楚、汉都不要快速灭亡,您不要打破这个平衡,而要让他们继续各自半死不活地并存下去,您自立为王进而与他们三分天下,形成鼎足而立之势。这是第一步。紧接着第二步,您凭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全面占据强大的齐国以作为自己的大本营,这也就有了自己的老巢。第三步,您再凭借齐国的势力来威胁赵、燕两国向您低头顺从,这样您的基本盘就稳住了。第四步,您调出两支军队分别对刘、项二王兵力薄弱的地区突袭,刘、项二人不管多么厉害,他们的后方都会被您牢牢牵制住,想挣脱都难。第五步,打出和平的大旗,这个时候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会发现您比刘邦、项羽更得人心,因为他俩连年征战老百姓已经烦透了,您这时打出和平的旗号,自然顺应百姓的意愿,然后您就以‘平息战争,为百姓解除疾苦,实现最终和平’的名义去攻打楚、汉,这样天下的人都会响应您,天下大势也就稳稳操在您的手中!到时候看清大势的各国君王就会相继前来朝拜齐国并表示归顺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您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啊!”
韩信听完,深思了半天,说道:“可是你想过没有,汉王刘邦对我可是非常好,我向他要个代理齐王,他直接爽快地给了我一个正式的齐王,而且上次郦食其的事儿他只字不提,我怎么能因贪图私利而对汉王忘恩负义啊!”
蒯彻听完,镇定地说道:“您想想,张耳和陈馀还是普通无业游民的时候,彼此结成了生死之交,一度成为天下的美谈,待后来不也因为利益而互相恨得牙痒痒吗?最后张耳终于费尽千辛万苦让陈馀落了个身首异处的结局。这二人彼此交好时,感情是天下最深厚的,但最终却想要亲手杀死对方,您觉得这里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蒯彻这么一问,反而把韩信给问住了。韩信充满疑惑地问道:“为何呢?”
蒯彻道:“这些祸患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这种动物,有着永无止境
的欲望!而偏偏就是这‘欲望’二字会让单纯的人变得扭曲、变态、深不可测!”
韩信点了点头,说道:“你觉得汉王会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像张耳对待陈馀那样来对我吗?”
蒯彻道:“必然!现在您想要凭一厢情愿的忠诚与汉王交往,但你们两人的友好关系肯定不会比当年的张、陈的友情牢固,这一点您承认吧?
而且您也心里有数,你们两个之间所涉及的利益比张、陈之间的利益还要大,所以我认为您要是傻乎乎地坚信汉王将来不会害您,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住口!放肆!”韩信怒斥道。
“请容我说完。”蒯彻稍稍放缓了一下语气,继续分析道:“当年文种对越国的贡献大不大?他帮着勾践称霸于诸侯国,但他自己却身遭杀害,就像打完了猎之后猎狗就被煮杀一样。从纯交朋友的角度说,您与汉王的交情远远不如张耳和陈馀的交情深,从忠诚的角度说,您对汉王的忠诚又比不过文种对勾践的忠诚,仅这两点就已经足够供您警醒的了。如今您拥有着震撼君主的威势,创下了无法封赏的功绩,真要是归依楚国,项羽不会信任您,如果归附汉国,刘邦将对您严加提防。您带着这样的威势和功绩,注定了天下没有容您的地方啊!单干,是您目前的最优选择!”
韩信听完后,回复道:“你先别说了,此事确实不妥,太不仗义了,而且刘邦怎么可能是那样的人呢?”
蒯彻拿出了最后的百分之百的热情,说道:“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很难,而失败却有可能是瞬间的事,这个世界上比成就一番具体的事业更难的,就是一个人把握机会的能力!时机比一切都重要,都难得,既然老天爷待您不错,给了您这样一个绝佳的机会,就要牢牢抓住,否则您将遗憾终身!”
这就是韩蒯二人的对话。
当然,最终的结果是:韩信始终不忍心背叛刘邦,他自认为自己为刘邦立下了如此多的功劳,刘邦不会对他举起屠刀,于是便谢绝了蒯彻。
值得一提的是,蒯彻在确认韩信不采纳他的建议并下定决心继续帮着
刘邦攻打项羽之后,便不再解释太多,当晚便假装气得疯癫了,稍后便离开韩信大营,对外宣称去做一个远离军事纷争的巫师。
想必读者朋友都能看得出来,蒯彻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绝对不会跟着韩信当一个没有意义的陪葬品,他还是坚定地认为,刘邦必然会杀韩信。最后经受得住现实职场考验的到底是韩信还是蒯彻呢?不要着急,答案马上就会揭晓。
我们先不着急研究接下来韩信和刘邦更加精彩的博弈,我们有必要先来看看蒯彻这个人。
首先,通过这段对话能够看得出来,蒯彻这个人看问题很深刻,看问题的角度很独特也很犀利,这一点无需详细讨论。在此,笔者倒是想提醒广大读者一句,蒯彻说的话本身就是十足的职场干货。当然,有一些是源自《资治通鉴》的记录,有一些则是由笔者进行了一点点加工,加入了笔者对职场的一些解读和感悟,大家不妨好好品一品。比如他对“欲望”的一针见血的总结,笔者每每读到这一段话都会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
大家不妨多读几遍,虽然韩信听不进去,但是我们这些现代人不要读不进去,而且我们不仅仅要读进去,还要让这些道理体现在我们的职场实践中才好。
其次,笔者想要说的是蒯彻这个人的另外一个突出特征,这就是高度理性下的冷漠。大家也看到了,蒯彻在做韩信思想工作的时候会竭尽全力游说,反复就韩信的错误观念进行纠正,无奈最终韩信还是认定自己是正确的,并没有采纳蒯彻的意见。在蒯彻确认韩信不听自己的话之后,立马拍屁股走人。总之,他做决定和付之于行动都很快,很决绝。
有一个最敏感的问题是绝对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蒯彻劝韩信独立为王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笔者在前面提到了,如果韩信真的能够独立为王进而三分天下,那么蒯彻就会成为新齐国的当朝宰相。大家看看蒯彻给韩信提出的称霸天下的战略部署,是否能够闻到我们所熟悉的诸葛亮给刘备大搞“隆中对”的味道?甚至可以说,跟诸葛亮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同的地方在于,刘备的纯军事能力恐怕不能和韩信相媲美,简言
之,忽略掉关羽和张飞的存在,只是看二人组合的话,韩信加蒯彻这一组合要比刘备加诸葛孔明这一组合要强大一些,至少不比他们差。刘备即使请到诸葛亮出山,他也是三国里面最弱的,而韩信一旦自立为王,他将是三国里面最强的,所以说,韩信此时手里起手的牌是绝佳的,而且跟自己一起打牌的同队队友的牌技也是一流的,只不过他和刘备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刘备认为曹操早晚必杀自己,而韩信不认为刘邦会翻脸。
所以,蒯彻的动机很明确:促成他和韩信的双赢。
这个过程里面唯独不要忽略掉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初强攻齐国进而冤杀郦食其的始作俑者可不是韩信,而是他蒯彻!也恰恰是因为蒯彻的这一举动,导致了后期韩信的实力日益做大,而刘邦也对韩信有了最初的不信任。
所以,毫不客气地讲,蒯彻在冤杀郦食其的时候就已经很有意识地在把韩信向独立称王的道路上引导,他希望看到的是刘邦先翻脸,进而让韩信彻彻底底、痛痛快快地独立称王。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邦竟然搞了假齐王变真齐王这么一手,当然这一手真正的制造者是张良和陈平。
也就是说,表面看上去这是韩信和刘邦在玩心眼,其本质却是蒯彻在和张良、陈平搞暗战,只不过蒯彻不知道拆解掉他招数的人是张良和陈平而已。
不管怎么样,这场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的职场心理战的最大赢家是刘邦,最大的输家是韩信、蒯彻,因为刘邦既成功欺骗了韩信,又分解了韩信和蒯彻之间的联盟。失去了蒯彻辅佐的韩信,其政治眼光必然大打折扣。
这就是职场,表面貌似风平浪静,实则剧烈的博弈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在这场博弈中,有一个人虽然输了,但是他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这个人就是蒯彻。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这场博弈的人中,幕后的三个人张良、陈平和蒯彻都算是得以善终,唯独锋芒毕露的韩信恰恰是下场最惨的。可见,从职场生存的角度来看,张良、陈平和蒯彻都是高于韩信一个档次的超一流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