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韩信采纳了蒯彻的建议后,对齐国发动突袭,很快便平定了临淄,随即便挥师向东继续追击败退逃亡的齐王田广。面对此情此景,齐王田广迫不得已派人向项羽求助。
项羽收到情报之后,马上派手下一个叫龙且的将军领兵二十万,前去援救齐国,最终在山东的高密与齐王田广的军队会师。
随着会师仪式的结束,商讨如何反攻被韩信占领的齐国领土也就被提到第一军事议程上来。此时将军龙且手下有谋士站出来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反攻韩信最好的办法,应该是让齐王派遣他的心腹大臣去秘密招抚已经被韩信占领的城邑,一定要让这些城邑曾经的负责人听说自己的君王还健在,等到我们楚军前去救援时,他们必定都会反叛汉军,到时候我们和城邑里的齐国人一起来个里应外合,慢慢地跟韩信打消耗战。将军您想,韩信的部队远离家乡,粮草必定有限,他是绝对耗不过我们的,这样就能够以极少代价来打败他!”
龙且听完之后,并不赞同这位谋士的观点。龙且不无鄙视地说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要想打败韩信,首先要对韩信这个人有一个彻底而深刻的了解。请问你了解韩信吗?”
谋士听后,摇了摇头,说道:“将军您请赐教。”
龙且说道:“我最了解韩信这个人了。此人曾经向在水边洗衣服的老太太要饭吃,一度都无法养活自己,可见此人的能力有多差。更恶心的是,他还曾经在大庭广众之下钻几个小流氓的裤裆,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这样的人能够当上汉军的大将军纯粹就是走狗屎运所致,根本无须拿他当棵多重要的菜。”
说到这里,龙且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对着谋士说道:“抛开韩信这个小瘪三不论,退一步讲,我现在要是不快速地打一场漂亮的胜仗,在项羽那里我还有什么功劳可谈啊!按照我的判断,只要我在齐国的地盘上打败韩信,项羽肯定会把至少半个齐国的领土封给我的。哈哈哈!一想到这里,我就乐得合不拢嘴!哈哈哈!”
谋士听完之后不再说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然后便告退了,一边走一边在心里骂起了街:“我去!长这么大,第一次见识这样演绎‘知己知彼’的人。赶紧开溜,以免陪葬。”
不久,齐楚联军隔着一条叫潍水的大河摆开了要决一死战的阵势。聪明的韩信通过观察意识到龙且这次是真的想玩命,于是便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并在每个袋子里面装满了沙土,趁着夜色悄悄堵在潍水的上游,这样整个潍水的水流强度就缓和了许多。
看到湍急的河流变成了潺潺的小溪,韩信知道真正动手的机会来了,他当即亲自率领二分之一的部队趟过河去袭击龙且。龙且一看韩信来袭,也立即兴奋起来,因为他早就盼着亲自杀死韩信来向项羽领功了,没想到他韩信竟然主动上门送死,于是便下令全军倾巢出击,务必全歼韩信率领的汉军。
韩信一看龙且把老本全都押上了,整个齐楚联军的大营一个闲人都没有剩下,顷刻间脸上挂上了一丝丝神秘的微笑。
这时韩信突然下令,全军撤退!
龙且一看,韩信果然是个不成器的懦夫,一时更加高兴,马上命令全军将士乘胜追击。就这样韩信的军队趟着水过河,龙且的军队则开始一窝蜂地下河。不久,韩信的军队便全部退回了汉军所在的河岸上,而此时龙
且的军队恰好都在河水里面忙着渡河。
韩信发现时机到了,马上下令让上游事先埋伏好的士兵撤掉前一天晚上堵在河床里的沙袋子,话说这汉军的士兵手脚倒也麻利,不一会儿沙袋子就被撤得一干二净。
就在韩信用沙袋子封堵河水的这一个晚上,上游的河流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而韩信撤掉沙袋子的过程,相当于一个堰塞湖瞬间决堤的过程,大家可以想象,如此大的水流瞬间流下之后,恰巧都在渡河的龙且的部队将会是什么下场。
站在河对岸的龙且正乐呵呵地看着自己的部队乘胜渡河追击韩信,突然感觉脸上涌来一股巨大的潮气,只听见“哗”的一声巨响,眼前的小溪瞬间变成了汹涌的湍流,而自己的全部军队刹那间在眼皮子底下消失的无影无踪。
龙且当时就傻了。
此时韩信马上下令上游的将士们重新堵上沙袋子,于是,龙且眼睁睁看着刚才湍急的河流重新变成了潺潺的小溪,此时伴随着韩信的军令,所有汉军士兵开始疯狂地渡河并向龙且的大本营杀过来。
已经成了光杆司令的龙且不久便死在了汉军将士的圈捅中。(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所谓的“圈捅”的意思是,一群人拿着锋利的武器围成一个圈,对着圈中央的某一个人玩命地使劲乱捅,简称“圈捅”。词典里面是没有这个词的。)
在这场潍水之战中,韩信除了杀死龙且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那就是活捉了齐王田广。韩信乘着胜利的大好势头,下令全面出击,不久就平定了整个齐国的领土。值得一提的是,田广被俘虏之后,他的侄子田横逃往梁地并自立为齐王。
这个田横,在后面将会和刘邦上演一段精彩的心理博弈和权谋互动,我们此处先不做详细描述。
讲到这里,有必要提醒各位读者一个问题:大家还记得当初刘邦制定的对齐国的策略吗?刘邦当时的想法是通过得力谋士郦食其去说服齐王田广结成暂时的联盟,然后郦食其平安回到自己身边,只要齐国不支持项羽
这就够了。结果韩信听从了蒯彻的建议,为了自己将来的利益最大化,对齐国发动了偷袭,当然最终依赖其强大的军事谋略和手段,一举歼灭了齐王田广和楚将龙且,并占领了全部齐国的领土。
简言之,韩信的这一做法确实违背了刘邦最初的大战略,而且还牺牲掉了一个一流谋士郦食其。
讲到这里,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不自觉地浮出水面了:此时此刻的韩信又将会如何面对他的最高领导刘邦呢?
要想研究此时韩信真实的内心世界,最好的方式就是去看韩信接下来的具体做法。
打完胜仗的韩信马上派人给汉王刘邦送去了一封亲笔信,信里面是这样说的:“我刚刚打下齐国,而齐国人向来狡猾多变,而且齐国的南边又临近项羽的楚国,我建议,让我暂时当个代理齐王,以便于齐国的稳定。”
刘邦看完之后,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愤怒了。之前韩信在没有同他商量的情况下强攻齐国时,他什么也没说,算是勉强忍了,毕竟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也算是勉强说得过去,而这一次竟然赤裸裸地、明目张胆地要封赏!这一次刘邦再也忍不住了,当时就火冒三丈地骂了起来:“老子被困在这里,朝思暮想地盼你来帮助我你却连个屁都不放,现如今你反而想要自立为王!我……”
没等刘邦后面的脏话骂出口,只见坐在刘邦左右两侧的张良、陈平同时踩起了刘邦的脚,光踩脚还不够,这二位还拿手遮挡着嘴巴对着刘邦嘀嘀咕咕地说悄悄话:“眼下正是用人之际,绝对不能和韩信撕破脸,倒不如趁势立他为王,让他暂时镇守齐国,谨防发生兵变的可能。”
汉王刘邦突然醒悟过来,马上改口骂道:“要我说韩信也太看不起我刘邦了!既然是他打下来的齐国,要做就做正式的齐王,何必要当个什么代理齐王呢!”
于是刘邦立刻派张良亲自带着印信去封韩信为正式的齐王,并安抚和激励他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要好好调动军队去全力攻打楚军。
故事先讲到这里,不知道读者您对韩信怎么看?
古往今来无数影视作品、名家史评都把刘邦对付韩信看作是证明刘邦
是歹毒小人的证据,无非就是一个调调,说刘邦不讲仁义道德大搞兔死狗烹这样的下三滥的手段云云。
可是大家想过没有,刘韩二人的决裂,其责任真的只是在刘邦吗?
或者如同大量的影视作品和历史评论中说的那样,韩信真的是一个被冤杀的、特可怜的军事天才吗?
笔者试着给出这样一个结论:韩信最后被刘邦设计杀死,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自己。
为何人家张良就能善终呢?为何人家陈平能够既是刘邦眼里的红人,又是吕后篡政后的红人,还能够在吕后倒台后继续屹立不倒呢?难道他们不都是同一个刘邦的小弟吗?
所以,归结为刘邦个人的原因是基本不成立的。而且退一步讲,大家结合韩信的所作所为,如果你是刘邦,你会不记仇吗?大家也看到了,恐怕韩信自己对刘邦也不是绝对的忠诚吧?
公正地讲,凭借韩信的智商和情商他也是可以做到善终的,无奈他没有控制住内心深处对财富、地位的过度渴望以及对自己功劳的过度膨胀。
龙且因为膨胀死在战场,打输的是军事之战;韩信因为膨胀死在职场,打输的是人生格局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