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知识篇(下)
6482200000018

第18章 世界之最(4)

那么蜂鸟到底是停歇在什么上面呢?什么也没有,它真是在半空中停留。由于蜂鸟习惯于吃花蕊中的蜜汁和躲藏在花中心的小昆虫,而这些花儿一般又都太小而且非常娇柔,如果蜂鸟停在花上,花朵就会支持不住它的重量,所以蜂鸟不得不发展它那奇异的翅膀。它那狭长的翅膀每秒钟能急速振动50~70次,使人们只能够稍稍地看到一片灰雾。它的飞行速度每秒钟可达50米,不仅能向前飞,而且能向后倒飞,还能像螺旋桨的叶子那样作圆形飞转。

它有时又似一架微型的直升飞机,能垂直起落,如同倒立的杂技演员那样,垂直定悬在空中,将它的喙伸到花中去取蜜和虫子。

嗅觉特别灵敏的狗狗的听觉很灵,可以听到人听不见的声音。它的鼻子也很灵敏,能嗅出人不能发觉的气味。这是因为狗的鼻子里有一种粘膜,粘膜上有许多嗅觉细胞,多到2亿2千万。这些细胞被粘膜上分泌出来的粘液润湿后,就变得特别灵敏,能把各种气味经嗅神经传人大脑。有资料报道:狗的听觉比人灵敏16倍,还能分辨声音的密度及特征,可以在1/20秒内分辨声音,因此狗能预先感知暴风雨或地震;狗的嗅觉更发达,对空气中微细气味的辨别甚至比仪器更灵敏;狗的触觉也相当好,长在上、下唇及颜部和眉间的那些长而粗的触毛,有很高的敏感性。

由于狗机警,嗅觉和听觉灵敏,容易训练,对主人忠诚,所以它们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狗能嗅出几小时前的人迹,探寻出地雷和陷阱。有报道说:唐山大地震前,有个社员家的一只狼狗,当晚咬主人,不让睡觉。主人将狗打跑,刚睡下,狗又来乱咬。他气极,就下床打狗,刚出大门,地震就发生了。又有报道说:罗马尼亚有年发生了大地震,房屋坍塌,遇难者被埋在瓦砾堆中,人们派出一只狗队到震区去搜寻,曾经在一幢大厦的碎砖里找到一个被埋70小时的幸存者。

站着睡觉的马和大象家养的马都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它站着睡是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的动物,都有特定的睡觉姿势,这是它们在激烈的自然界生存竞争中形成的睡眠习惯。野马是生活在草原上的食草动物,经常要受到食肉猛兽的威胁,随时都有被吃掉的危险。因此,它们睡觉从不躺下,而是像白天那样扬着头站着,闭上眼睛睡觉。这样的睡觉姿势,具有防御敌害、逃跑方便、警戒及时、保证安全等作用。马一次奔波以后,站在树荫下休息的时候,低头闭眼就可以打一次“瞌睡”。如果马预先知道没有什么危险,那么它就把头搭在背上睡觉。和母马在一起的小马驹以及群体生活的马,就是用这个姿势安心入睡的。

大象是自然界的庞然大物,按理说它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恰恰相反,大象的鼻子十分娇嫩,最怕蚊蝇和蚂蚁等钻进去捣乱。因此,非洲象也总是站着睡觉,有时靠着树或墙睡觉,以确保鼻子的平安。然而亚洲象却与它相反,睡觉姿势和猪差不多,是伸腿贴脸侧卧着,再把腿伸出去,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如果发现亚洲象站着睡觉,那就是它身体不舒服了。

为什么蝙蝠是哺乳动物?

太阳落山以后,天慢慢黑下来。许多小鸟归巢了,这时,蝙蝠睡醒了,从巢中飞出来。

蝙蝠会飞,但是它不是鸟,是一种哺乳动物。为什么蝙蝠是哺乳动物呢?

鸟产卵,用卵孵出小鸟。蝙蝠不产卵,小蝙蝠像小猫似的那样生出来。母蝙蝠用它自己的奶喂养小蝙蝠。就像猫、牛和人类一样,被叫做哺乳动物。

鸟身上有羽毛,蝙蝠跟鸟大不相同,它身上没有羽毛,而是长了一层细细的软毛,和哺乳动物身上长的皮毛完全一样。

鸟有翅膀,它们用翅膀飞行。蝙蝠却有和哺乳动物一样的四肢,只是它的前肢变化了,在前肢、后肢和尾巴之间,长出了一层薄薄的翼膜。蝙蝠是靠这层翼膜飞行的。

所以,蝙蝠不是鸟,是哺乳动物。是惟一会飞行的哺乳动物。

会叩头的虫叩头虫是金针虫的成虫,幼虫在地下咬食庄稼的根,成虫却在地表爬来爬去,觅食腐殖质。叩头虫有个躲避危险和越过障碍的本领。当叩头虫遇到惊险时,它便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突然,猛地一缩就弹了起来,顺空中来了个前滚翻,落到地面上时,正好脚向下停在那里,趁天敌还没有摸清是怎么回事,就逃之天天了。

叩头虫能“叩头”,原来它的秘密在胸部,它前胸腹面有一个楔形的突起,正好插入到中胸腹面的一个槽里去,这两个东西镶嵌起来,就形成一个灵活的弹力机关,当它体内强大肌肉收缩时,使前胸准确而有力地向中胸收拢,一点也不偏地撞击着地面,借助地面的反弹力,便跳跃起来了。

如果在野外捉到叩头虫,把它捏在手里的时候,它仍然使用这个方法想翻腾跳跃,可是身子被捏住了,所以前胸和头不住地“叩”起来,如果把它靠近你的指甲或桌面,那它就会叩头叩出声音,好像在给人拜年。

变色龙在非洲大陆以及印度等地的树林中,常常可以见到一种肤色奇特的动物,在绿油油的树上,它的身体呈绿色;伏在岩石上时,则变成灰色;受惊或发怒时,又随机变成蓝绿色或黑色,同它的隐蔽处的颜色浑然一体,让人很难发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变色龙,它的学名叫避役。避役是一种树栖爬行动物,它常静悄悄地在树枝上等待,左右眼能向不同的方向转动,进行窥视。当昆虫飞进时,它就吐出长舌头,舌头前端能够胀大,分泌粘液,以粘捕昆虫。

避役变色就是它在进化过程中,为生存而选择形成的一种保护自己,捕捉食物的适应性现象。它的变色秘密是什么呢?科学家研究发现,避役身体的颜色变化是由环境的光线、温度、湿度,或受到惊吓后,它皮肤内的色素细胞扩散和收缩造成的。

原来,避役的真皮有四层,最外层是许多含有黄色素的细胞及少量含红色素的细胞,第二层能反射蓝光,第三层能反射白光,最里面一层里含黑色素的细胞。含黑色素的细胞能通过许多长管和几个真皮层相通。当黑色素扩散到表面一层时,体色呈深棕色或黑色;当黑色素集中到第二层时,则体色呈浅黄或浅绿;黑色素进入反射白光层时,则身体又呈深绿色;如果黑色素不扩散,体表就呈现出灰色。各种色素的细胞转移,是受光线、温度、湿度等环境变化所控制。当避役在强光照耀下,体色变得浅淡;置于黑暗的环境中,体色加深。当温度升高时,避役皮肤的色素收缩,皮肤颜色变得浅淡;温度降低后,皮肤色素扩散,皮肤颜色深浓。另外,除了众多的环境因素影响避役的变色,也受神经系统的间接控制。因为环境变化会使避役的脑垂体所分泌的激素改变,进而使神经受的刺激不同,影响避役体色改变。

鸳鸯不算“爱情鸟”

鸳鸯素以“世界上最美的水禽”著称于世。没有见过鸳鸯的人,到动物园的水禽湖边一望,很快就能认出它来。它的头部和身上五颜六色,既鲜艳,又和谐。特别是两片橙黄色略有黑边的翅膀帆羽,向上弯成扇形,在上千种水禽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的头上有红色和蓝绿色的羽冠,面部有白色眉纹,喉部金黄,颈部胸部紫蓝,两侧黑白交错,嘴鲜红,脚鲜黄,令人难忘。在水禽当中,颜色太鲜艳、太突出,反倒不利于安全。但是为什么鸳鸯会与众不同呢?这也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鸳鸯虽然是一种小型野鸭,但它又是属于树鸭类,常常栖息在树上,在树洞里巢居,在陆地上觅食。在这样的环境中,颜色即使鲜艳,也不显得太突出,正如各种多彩的鸣禽类和雉鸟类一样。

谈到鸳鸯是不是爱情鸟的问题,很多人把鸳鸯描述得如此忠实相爱,说一对鸳鸯永不能分离,如果有一方不幸而死亡,另一方将终生“守节”,甚至忧郁而死,等等。但是,动物学家常看到一些与这种传说不符的现象。鸳鸯平时不一定有固定,的配偶关系,只是在配偶时期才表现出那种形影不留的亲密姿态;在繁殖后期的产卵孵化工作中,雄鸟并不过问,而是完全自顾自。抚育幼雏的任务,也完全由雌鸟承担。即使有一方死亡,另一方也不“守节”,而是会另找对象。

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飞行的大雁大雁是有名的候鸟,它们的老家是北方西伯利亚一带,因为北方的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敌害不多,非常适合哺育幼雏,所以,它们总是回故乡繁殖后代。到了冬季,北方一片冰雪地,什么昆虫、蠕虫和植物种子都不见了,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向比较温暖的南方。

在旅途中雁群的行动是很有规律的,多半由有经验的老雁做领导,在前面领队,其余的在后面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形飞行。它们边飞边叫,常常不停地发出“伊呵、伊呵”的叫声。

雁群为什么总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伍飞行呢?这是因为大雁飞行的路程很长,它们除了靠扇动翅膀飞行之外,也常利用上升气流在天空中滑翔,使翅膀得到间断地休息空隙,以节省自己的体力。当雁群飞行时,前面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膀尖上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后边的雁为了利用这股气流,就紧跟在前雁膀尖的后面飞,这样一个跟着一个,就排成了整齐队伍。

大雁从北方一路飞来,历经千山万水。大约经过一两个月的空中长途旅行,就到达风和日暖的热带地区。它们在那里能够找到丰富的食料,并躲过北国的严寒,同时雌雁和雄雁开始交配。等到春天来时,雌雁已孕育着成熟的卵,于是就起程急急飞回北方产卵、抱窝,哺育后代。

鸟为什么会飞能像鸟一样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是古人的美好愿望。但是,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借助各种飞行器械,甚至“飞”到了月球上。但是,给人安上翅膀,却任凭怎样扇动,也不能飞起来。

鸟类可以飞翔的奥秘是什么呢?

首先,鸟类的身体外面是轻而温暖的羽毛。羽毛不仅具有保温作用,而且使鸟类外型呈流线型,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飞翔。飞行时,两只翅膀不断上下扇动,鼓动气流,就会发生巨大的下压抵抗力,使鸟体快速向前飞行。

其次,鸟类的骨骼坚薄而轻,骨头是空心的,里面充有空气。解剖鸟的身体骨骼还可以看出,鸟的头骨是一个完整的骨片,身体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愈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钩状突起,互相钩接,形成强固的胸廓。鸟类骨骼的这些独特的结构,减轻了重量,加强了支持飞翔的能力。

第三,鸟的胸部肌肉非常发达,还有一套独特的呼吸系统,与飞翔生活相适应。鸟类的肺实心而呈海绵状,还连有9个薄壁的气囊。在飞翔时,鸟由鼻孔吸收空气后,一部分用来。在肺里直接进行碳氧交换,另一部分是存人气囊,然后再经肺而排出,使鸟类在飞行时,一次吸气,肺部可以完成两次气体交换;这是鸟类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了鸟在飞行时的氧气充足。

另外,在鸟类身体中,骨骼、消化、排泄、生殖等各器官机能的构造,都趋向于减轻体重,增强飞翔能力方向发展,使鸟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飞。

出没无常的奥卡狼奥卡狼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动物之一,仅分布在非洲扎伊尔东部的热带雨林地带。它行动隐秘,出没无常,产地偏僻,直到1900年才被人发现,并于1901年被正式命名为奥卡狼。

奥卡狼属偶蹄类动物,肩高臂低,四肢细长,形如长颈鹿。它肩高约1.5~1.6米,从脚蹄到角尖有2米以上高,身长2米左右,尾长可达45厘米,体重为200多公斤。雄兽身体比雌兽略小,眼眶上面生有一对薄皮包覆的有毛短角,雌兽则无角,毛黑酱紫褐色,颈部颜色稍淡,头部灰白,臂部和四肢上半部有紫褐间白的横纹。它性情懦怯,听觉敏锐,反应很快,一旦听到风吹草动,便立即逃跑。它白天很少露面,躲藏在密林深处,利用身上的保护色,与周围树干的色彩巧妙地混在一起,即使在25步开外,也很难被人发现。

奥卡狼通常不喜欢合群活动,雌雄待在一起,早晚出来觅食,主要吃细枝嫩叶,也食一些野果和植物种子。雌性奥卡独怀孕期为440天,多在8~10月份的雨季产仔。奥卡狼寿命一般为15”20年。

东方明珠——朱鹦朱鹦是一种濒危珍稀鸟类,1981年在我国陕西洋县只发现了7只,同年在日本新渴县也只发现了5只,世界其他地方再未见它的踪迹。

朱鹦是十分美丽的中型鸟,还是传说中的吉祥鸟呢。它的身长有70~80厘米,全身羽毛远看为白色,近看翅和头是粉红色的,裸露的额顶和面部全是桔红色,眼圈也是粉红色的,头的后方有一撮很明显的披散的细柳叶状冠羽。嘴长,向下弯曲,如同一把短刺刀,是黑色的,而嘴端是红色,腿脚是桔红色的。朱鹦产的卵是蓝灰色的,上面有褐色斑点,也很好看。

朱鹃生活在沼泽地或沙滩溪流附近,白天飞到水田、河溪附近觅食,用它那细长稍弯、坚利的嘴捉分小鱼、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因而它是涉禽。夜间回到高大的青冈树上过夜。

早春二月是朱鹦生儿育女的季节,成对的朱鹦离开越冬时的群体回到繁殖地,占领自己的地盘,选择高大的杨树、松树或板栗树,在树杈上筑巢。产卵后,雌雄鸟轮流孵卵,经过一个月的孵化,小鸟破壳而出,淡灰色的绒羽,桔红色的腿爪,小脑袋瓜上的嘴巴大张着,急切地等待着双亲的喂养。它们是晚成鸟,喂雏鸟时,双亲把事先吞进自己食囊中的小鱼、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经过消化,变成半消化状态的流食,先让第一只出壳的雏鸟把嘴伸进食囊吸食,然后才是第二只、第三只……在双亲的轮流喂养、共同照顾下,雏鸟生长很快,45天后,雏鸟就能长大离巢,独立生活了。

朱鹦曾今广泛分布在亚洲。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的猎捕,营巢的大树被砍伐,冬季采食的稻田被农药污染,使朱鹦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分布区亦显著缩小,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类之一了。我们应该很好地保护和人工养育它们,不然,人类将再也看不到这些“东方明珠”了。

神仙伴侣——丹顶鹤丹顶鹤属于鹤形目鹤科,是我国稀有珍属。

古时候,人们常把丹顶鹤当作神仙的伴侣或神仙的坐骑,“仙鹤”之名便由此而来。

丹顶鹤身体高大,直立时1.3米有余,素以“三长”而著称,即腿长、脖子长、嘴巴长。全身几乎都是雪白的,头顶裸出部分为朱红色,看起来好像是一顶红帽子,所以才有“丹顶鹤”之称。喉、颊、颈部呈暗褐色,两翅中间长而弯曲的飞羽都是黑色的,整个盖在尾羽上,因而常被人们误认为丹顶鹤的有一个黑色的尾巴。

丹顶鹤飞行时,头向前探,脚往后伸直,鼓翼缓慢。当鹤群长距离飞行时,常常排成“V”或“Y”等形。远远望去,飘飘然呈现出一副轻逸而潇洒的风姿。